《亲友书》14丨阅读参考
1.无有满足故不可信赖之理
每一众生所饮乳,胜过四大海洋水,
今仍流转投异生,未来所饮更过彼。
①佛经当中宣讲过,轮回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无始无终的过程。而现相中相似的比喻(母乳)让我们能够体会到轮回的漫长。通过这种比喻使修行人很容易生起出离轮回、厌离轮回的心念,这一点对修法来说非常有必要。
对于不修行的人或者没有值遇到真正具相善知识,以及没有值遇到正法的众生来讲,轮回是遥遥无期的,永远没有办法获得解脱,会生生世世在三善趣、三恶趣不停地流转,即便是享用短暂的安乐,最终还是会有无量的苦果去感受。
【所饮乳胜过四大海洋水】佛经里讲,众生有四种出生方式:胎生、卵生、湿生和化生。其中只有胎生的众生会喝母乳,其他的众生没有喝母乳的过程。无始劫以来,在轮回当中一次次地投生为胎生的众生所饮用过的母乳,远远超过四大海洋的水。
②希求今生、来世的人天福报是不究竟的。
今生或来世的人天福报非常短暂,就像手中的沙子一样不牢靠,抓得越紧,流失的越多,最终什么也留不住;往昔所造的善根,如果只是回向于今生来世获得人天福报,善根很快就会耗尽。所以,我们无论做任何大大小小的善根,一定要以出离心,或者菩提心、空性见的力量摄持,使它成为随解脱分的善根,这种善根在获得解脱之前是不会空耗的,成为我们解脱助缘时,就会永远断除轮回中异生凡夫的相。
按照《大圆满前行》的讲法:一般六道众生在恶趣的时间会比较长,恶趣众生的数量也非常多;善趣人身的机率少,相对来说时间要短。在漫长的轮回中,如果没有抓住值遇善知识、值遇正法这样殊胜的因缘好好地去修行,那解脱何时会现前呢?
③【引申】一切众生都做过其他众生的母亲。
“一切众生皆为我母、一切众生皆为我父”,这不是有密意或者是夸张的讲法,而是真实的事实。通过大乘当中讲到的观修菩提心的方便(包括知母、念恩、报恩等观修法,还有用四无量心作为前因),最终会在相续中生起菩提心,能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母亲,因为前际无始的缘故。
“前际无始”不是我们经常讲的无限大(众生分别心的概念中认为一切万法都是有限的,只不过因为数字太庞大,就把它称之为无限),佛教中所讲的无限是没有底限的,是真的无限,而不是因为数字太过于庞大,无法用某一个数字单位去衡量而叫无限。
【观修】从忆念今世母亲的恩德;再推广到往昔曾经做过我们母亲的众生,他们都曾经对我们有过恩德;从忆念产生意乐,发起真正的誓愿:不能只让自己解脱并获得快乐,我们的大恩母亲还在轮回当中,因为不知道正法、不懂得取舍,而一直漂泊在痛苦的轮回中,苦不堪言,那我又怎么可能忍心独享快乐,所以要为天边无际的老母有情而立誓成就佛果。这种观修是非常扎实、实在的,每一步都是非常到位的。
④要精进修行。
正因轮回如此痛苦,今生更当精进修行。即便今生没有解脱,最起码在相续中种下了一个损坏轮回的种子,它在未来一定会成熟;或者因为今世的修行,对我们未来持续修行乃至解脱会起到很好的助缘作用。轮回确实太过于漫长了,仔细分析轮回的体相,会觉得没有什么太大的实义。希求解脱才是最重要的!
2.后际不定故不可信赖之理
过去每世所遗骨,堆积一处超山王,
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
①佛经中描述的每一句话都让我们非常震撼。细细地思维:轮回到底是什么样的概念,我们又算得了什么,每一个众生在漫长的轮回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只要我们还没有成就,就要在轮回中随业流转,是不由自主的、没有自在的、被烦恼所缚的可怜众生,一世一世地流转,在善趣、恶趣之间上上下下变换身份,无有出期。
②华杰施主的公案取自《贤愚经》,可自行参阅。
③彻底斩断轮回的必要性。
我们流转在轮回当中,阿赖耶识中留存着各种各样的习气——无量无边的善恶业种子。如果没有值遇正法,没有修行的方便,我们会一直在轮回当中不断地流转,又会积累新的善恶业种子,始终在轮回中无有出期。只有遇到了善知识,值遇到正法,才有可能得到寂灭轮回安乐的果(就是涅槃安乐的果)。所以每个人一旦遇到正法,一旦有机会修行,要倍加珍惜,因为这个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
3.国政不可信赖之理
帝释堪称世间供,以业感召亦堕地,
纵然曾为转轮王,于轮回中复成仆。
①“国政不可信赖”,“国政”代指的是名声、地位和权势。借用龙猛菩萨的殊胜论典会发现:我们只是人类当中一个毫不起眼、非常普通的人,获得了这么一点点的名声、地位和权力的时候,都会紧抓不放。另外,也说明在无始劫中,我们做过无数次的帝释天、转轮王、世间的尊主,也当过最痛苦、最可怜、最卑贱的众生,只不过曾经辉煌过,也曾经堕落过。但再辉煌也只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最终又能如何!
所以,从轮回整体角度去观察,就会很容易放下斤斤计较的一些执著点,对我们的修行会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②如果说人天福报享受完必定会堕落,那么,修行人还要不要培福?当然要培福。因为在大乘修道过程当中,福慧两种资粮在不断地集积,等到福慧二资圆满的时候就成佛了。但是,不管是福德资粮,还是智慧资粮,在培积的过程中,发心很重要。
③以世人的思维去分析是希求人天福报还是要获得解脱安乐,利大还是弊大、有什么样的好处或者坏处,选择是很明确的,就看是不是把从轮回中超离的愿望真的能够融入到相续中,支撑着我们发起精进心。
4.悦意友伴不可信赖之理
纵然长期于天界,享用婀娜之天女,
复堕地狱遭碎断,感受极难忍受苦。
“婀娜之天女”:代指悦意的友伴,亲朋好友、夫妻都包括其中。断除对亲友的执著要把握中道。有些佛教徒自从学佛之后,对家人极度冷漠,不理不睬,不管不顾,让家人觉得无法忍受,这样做实际上是我们自己的缺失。这里讲到的是断除对亲友的贪执,但是从大乘的理念来讲,不代表我们连自己最亲近的亲友都可以忽视或者是漠视,或者借用 “要放弃执著”的说法而对家人不管不顾,这是绝对不合理的。
5.美妙住处不可信赖之理
长久居于山王巅,随足起伏极惬意,
复沦煻煨尸粪泥,同熏难忍之苦味。
轮回的一切无有实质。颂词的意思一方面可以断除我们的骄慢心和优越感,另一方面让我们深刻认知到轮回的一切皆无有实义,如同彩虹一般,像梦幻泡影一样稍纵即逝。经教里也有形容轮回中的众生就像小孩子一样,看到天空中的彩虹特别高兴,幻想着自己可以踏着彩虹从这端走向另一端,认为它是一个真正的桥。而在一个相续成熟的大人的角度来看,轮回中的一切本质皆不存在。我们对轮回中种种兴旺的相状带着欣赏的心态去看就可以了,不能有据为己有的心,也不能过于耽执,否则会成为修行的道障。
但是如从利众的角度来讲,有福报、有名声、有地位是好事情。
6.安乐行境不可信赖之理
与诸天女相倚喜,美丽乐园共嬉戏,
复将为诸剑叶林,斩断手足与耳鼻。
或入曼陀妙池沼,天女金花艳彩容,
舍身步入无滩河,炽门难挡受热浪。
认识到轮回的本性,客观地感受自己身、心的种种快乐及痛苦,用修行人的眼光去面对它。当快乐产生的时候,要知道这种快乐是不可信赖的,它是一个有为法,是无常之相;当快乐失去的时候,不会像世间人那样哭天喊地、悲痛欲绝,要知道痛苦本身也是一个有为法,是一个生灭相,也是无常的、不可信赖的。
在当下感受快乐及痛苦的时候,我们需要将它转为道用,变成修行的资粮和方便,这是对轮回正确认知的一种态度。借用这种方便,我们有机会摆脱轮回的束缚,不会对轮回中的有漏安乐过于耽执、牵挂而拔不出来。
另外,修行人不要刻意回避安乐,刻意去找痛苦(这是外道的修法),我们要以一种随缘的心态面对。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
往期文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