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时只是不起妄念而没有证悟,如何突破这种僵局?
惠能大师他自己的本意是:只是没有妄念是不够的,只是心不动也是不够的,身体不动更不够了。那需要什么呢?没有讲到最核心的地方,就是证悟。
如果失去了证悟的智慧,心不动、身体不动都是没有用的,心里不起妄念也都是没有用。比如说色界、无色界,他们根本没有证悟,尤其是无色界的这些众生,他们一投生到无色界到最后的死亡之间,他们寿命非常非常长,就跟我们人类的寿命不一样,几十万年、几百万年这么长的时间当中,就是坐不动的,就是除妄念不起心的,但是最终没有解决任何的问题。
我们之前也讲过了,现在修禅宗顿教的人,还是会有一些的。近代佛教历史上,比如说像虚云大师等等,最近的佛弟子中也有非常非常了不起的禅修开悟的人,但是不一定每个人都是这样子。有可能很多人就是心静下来了以后,以为这就是一行三昧、般若三昧。就像这里讲的一样:第一身体不动,第二心不动,没有妄念、没有杂念,心特别特别的平静。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认为自己证悟了。
比如说打坐的时候,耳边再大的声音都听不见;然后打坐实际上坐了五个小时,但是他一进入状态的时候,就感觉只有五分钟。这也算是一个普通的境界,很多人就以为这就是般若三昧或者是一行三昧,一直就在这个当中安住,那这个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千万不能这样子。
所以我们证悟的时候,一定要突破这个层面。我们上一次也讲过了,用什么东西来突破呢?这个时候闻思是不管用的,学习得再多、书看得再多、背得再多、再辩论,也不能让我们突破这个层面;再用功、时间花得再多,也是不会突破的。色界、无色界的众生,几万年、几百万年都在这个状态当中,那我们就用一年两年这样的时间是根本没办法突破的,所以这个时候就是一种僵局。唯一的方法就是修四加行,多积累福报。福报也是非常有用的。
福报跟功德,这两个从《坛经》或者是达摩祖师的角度讲,我们平时所做的世俗善事没有任何的功德,只有福报。这个福报虽然不是达摩祖师或者《坛经》所讲的功德,但是有些时候福报跟功德也相同。佛教的很多名词都有狭义和广义的内容,所以有些时候功德和福报也没有什么差别。
功德是证悟境界当中的才叫做功德,福报是没有证悟时候所做的善事。福报对功德有帮助,比如说像世俗的菩提心,还有忏悔、修曼扎罗等等,这些虽然是福报,但是对我们突破这个层面非常非常有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上师瑜伽,要突破这个层面,唯一就是这些方法了。其他方法用的时间再多,或者是闻思的智慧再多,这些都不一定用得上,所以四加行和五加行或者基础修法的重要性,在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就能深深地体会到的。
现在我们还没有到这个时候,我们强调一些基础修法的时候,很多人来不及修这些基础修法,大家就忙于去听大圆满。但是听了以后,大圆满也都是讲这些了,就讲《坛经》里面的这些内容。理论上我们可以理解了,但是证悟确实没办法证悟的,所以这些基础是非常的重要。如果基础很扎实,那个时候就像惠能大师讲的一样,言下大悟是有可能的。
“直心坐不动,除妄念不起心”,这个就是一行三昧,完全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六祖就说,如果你这个是对的,那你讲的这个一行三昧跟无情物不就是一样吗?跟没有情感的砖头、石头、木头不就是一样了吗?这种说法,不但是错了,不但对修行没有帮助,而且是修行的违缘。
“却是障道因缘,道须通流,何以却滞”?这个就是修道的障碍,道应该是通流的,为什么要停滞不前?什么叫做通流呢?“心不住即通流”。就是说心不执著于任何法,我们的心证悟了以后,法界就像太空一样,我们的心就在太空中自由地飞翔,没有任何障碍物。我们还没有证悟的时候,没有办法自由飞翔,因为有太多太多的障碍物。障碍物是什么?就是我们所执著的这些东西。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