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佛土 | 讲记01
第一佛土
讲记01
第一佛土——拉吉准玛净土教言
此篇指示求生第一佛土——极乐世界之殊胜教言,分两部分来指示:一、说者殊胜;二、所说殊胜。
邬金莲师曾授记云:“能断分别的措嘉化身——拉吉准玛,将诞生于桑日宜夏。”《文殊根本广续》中也有佛的授记:“此为大佛母幻化。”依此等授记,婆罗门圣天、帕当巴桑吉、伏藏师扎巴嗡西坚等一切印度藏土的智者成就者,皆断定其为真实的大佛母。
依照莲师授记、佛授记,一切印藏智者、成就者悉皆认证的,益西措嘉空行母所化智慧空行玛吉拉准,即是说者殊胜。“大佛母”,指普贤佛母、金刚瑜伽母、妙音天女三身无分,或者解释为,身为智慧空行,语为般若佛母,心为金刚空行。(“玛吉”译为“一母”,这是后人对大佛母的尊称,她的名字叫做“拉吉准玛”,合称“玛吉拉吉准玛”,简称“玛吉拉准”)
■ 甲二、所说殊胜 分二:一、总明欲速成佛,当发愿往生佛土;二、特示须一心发愿往生极乐佛土
■ 乙一、总明欲速成佛,当发愿往生佛土
这位玛吉智慧空行曾对其子嘉瓦顿哲就《空行密语教授二十一誓句》时说道:“欲速疾成就佛道,需要发愿往生佛的净土。佛土各式各样,实为繁多,不可计数,语言难以说尽。”
佛的父亲曾经向佛说: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为什么不让弟子来修行呢?
佛就对他说: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不是凡夫所行境界,所以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
如理思惟
按以上所说,思惟说者殊胜和所说殊胜的涵义。
思惟2分钟
■ 乙二、特示须一心发愿往生极乐佛土 分二:一、由往生难易门劝导真实修往生愿;二、由五殊胜门教诫须精勤修往生愿
■ 丙一、由往生难易门劝导真实修往生愿 分三:一、其他佛土非常人所能往生;二、极乐佛土凡夫皆能往生;三、劝导真实修往生愿
■ 丁一、其他佛土非常人所能往生 分二:一、往生其他佛土之资格;二、普通凡夫此生无力往生
■ 戊一、往生其他佛土之资格 分二:一、三品大刹土;二、兜率内院等小刹土
其后又说:“此处,除极乐世界外,其他佛土,往生诸上品,需要无余断除二障,获得八地以上;往生诸中品刹土,也需断除细细品烦恼障,而得第一修道位之上;若欲生下品刹土,亦需根除我执,而得以现见无我法性之真谛,获得见道,若未得见道期间,纵然发愿亦不成就。
佛法深入学习后,发现净土非常之多,我们每当了解一个,每次知道一个净土,都会发生希求之心,毕竟那是佛的妙土,为菩萨众所围绕,有殊胜的助缘,能速疾成佛。而且,《普贤行愿》也是这样发愿:“愿常面见诸如来”等。
比如,随着我们学习的进展,假使学过莲师的《七品祈请》,就知道有五方佛土,中央毗卢遮那佛,以佛部眷属围绕;东方有现喜刹土,金刚萨埵由金刚部的眷属围绕;南方有庄严具德妙土,宝生如来由珍宝部的眷属围绕;还有北方事业圆满刹土,不空成就如来由事业部眷属围绕;西方莲花部就不必说,我们最熟知,有阿弥陀如来,由莲花部眷属所围绕。平常我们学习哪部法的时候,相应地要观这个是哪方佛的妙土,导师是佛尊,然后,闻法的师兄弟们全部都是勇士、空行,自然有一种对清净佛土的向往。再回到这个世界上来,我们也会知道有五大圣地:中央金刚座,还有北方香巴拉净土,西方的邬金刹土,南方普陀刹土,还有在汉地东方的五台山文殊刹土。对于这些诸佛如来的妙土,同样地心里有一种渴求前往的心,因为那里,比如到文殊妙土,我们喜欢朝五台山,的确妙吉祥佛尊就住持在那里,十万眷属围绕,非常地殊胜。历代很多大德亲自到了文殊净土,这些我们很神往。其他香巴拉、普陀、邬金也是如此。
再如,当学习过广大的佛经后,知道东方不动佛妙喜世界的状况。还有学习了《药师七佛本愿经》后,知道七佛如来所成就的妙土。又如《弥勒上生经》,告诉我们兜率内院净土的状况。又像《悲华经》里讲到,当时轮王千子等许许多多都是发愿摄取净土,宣扬一乘法门,普度众生速疾成佛,那里面也讲到了文殊当来成就的妙土、普贤未来成佛的世界,这些都非常殊胜。又如《密严经》《华严经》说到密严刹土、华藏世界,这是圆满的他受用报土,极为殊胜,我们是非常希求能生到这些殊胜的净土。但是,万法都是要在因缘完成的情形下,才可能实现果报,那么,现在我们需要理性地去衡量,我在今生应当选择往生哪个佛土?这个选择分两个部分来进行:一、极乐世界之外的大小刹土;二、极乐世界。
先不看极乐世界,在这之外很多的妙土,我们说既然是佛现前正觉住持的国土,当然都是一样非常殊胜的,然后往生者需要的条件,那确实是由诸佛愿力、刹土情形等来决定的。先观察大净土,我有没有条件往生?
大净土分成上、中、下三品。先说上品,比如要生密严刹土,这需要断掉该断的所有的烦恼障、所知障,达到八地以上的成就才能往生。也就是到了八地,他将获得无分别自在、净土自在等,那么在这种高证量的情形下,是可以直接生到圆满的报土。也就是,他的心已经清净到这个程度了,所谓的烦恼障消尽无余,所知障也是前面的部分全部都消除了,无分别达到了任运的地步,在这个时候,与之相应,他直接能感得现前就入到上等的诸佛他受用的报土中。也就是佛加持他的心,他现前到了这样的一种不可思议事事无碍的那种妙土当中,自然就会感得这样的妙土,这种妙土还不是其他的那些一地菩萨乃至七地菩萨所能居住的妙土。
中品大净土,需要断除了细中细的烦恼障,然后得到第一修道位以上,也就是二地以上的成就,才能够往生。那么,这里的上中下大致地分成三种品类,让我们会发生一点具体的了解。也就是,中品大净土不仅要真正地现见法界自性,而且,还需要进一步在修道的历程中,要开始消掉细细的烦恼品类。比如,我们学过《入中论》,里面介绍了《华严经•十地品》二地菩萨以上成就的境界。单就第二地菩萨而言,连梦中最细的那种犯戒的垢染也没有了,是要这种清净的程度,由清净心而感清净土,他将感得直接地能够生到非常清净的诸佛的报土。但就所感现的清净程度而言,不如上品的境界,这是由于行者自身能感的力量的问题,相比于八地以上,清净度差一些,所以所感得的妙土虽然胜过下面,但是不如上面。
要往生下品大净土,也是需要得到见道的成就,也就是需要真正地见到无我法性的真谛,如同经中所说那样。一般的开悟都要根身器界全部都化空的,何况达到初地呢?
那么,如果还没有得到见谛,虽然我对于这些非常地向往,而且我也不断地发愿,但是,单凭发愿的因素是没办法成办的,因为缘起上不具足。也就是,成就一个果,要因缘无有错谬,而且所有的内涵要完全具备才能发生果的。发愿是其中一项因素,但是由于在断证的成就上没有得到见道,所以就生不了下品大净土,那么往上更加如此了。虽然我是愿生密严净土等,非常地向往,然而我连初地的现见无我都没有得到,那当然光是凭发愿,更无法生到中品大净土和上品大净土了。
◉
如理思惟
下面我们要非常理性地来观察,我此生有没有能生到三品大净土的可能性。
按照《华严经》及《入中论》所说,证得一地菩萨的标准是具有十二种百功德。比如说,在一刹那能见到一百尊佛,能够一刹那前往一百个刹土,能够在一刹那间成熟一百个有情,能住世一百个劫,能在前后际各自入到一百个劫当中,而且一刹那间能证一百个三摩地等等。现在自己去考察:且不说二地以上,我有没有获得十二种百功德?由此自身得出结论:我今生能否往生上、中、下三品的大净土?思惟1分钟。
思惟1分钟
接着再衡量自身:不要说是一地菩萨,现在我真的证到了整个的虚空、世界,连同我的身体、心识全数都化空了,然后现见了本性,有没有这种成就?或者说,按照我这种修行的进度,我今生能不能证到初地菩萨?这个都是自己客观地去衡量,然后再看有初地以上的成就,可以生到三品大净土,没有初地以上的成就,今生是没有可能性。
思惟1分钟
■ 己二、兜率内院等小刹土
虽未获得见道,但对诸誓愿学处戒律,仅细过的细分也无所犯而清净罪过,又修诸善品,且精勤发愿,也有仅可往生兜率内院等一些小刹土,但这也是困难的。
小刹土有兜率内院等。虽然没有达到见道的成就,也就是并非是此生登上了一地菩萨的果位,然而修行是非常好,因果上非常地胜解,由此,对于自己所受的这些三乘的学处,连微细过失的微细分也不会犯的,持戒相当精严。这样子在他的相续上没有多少罪过的染污,因此他具有一个清净的业,以这个清净的业会感现清净的土。再者,比如在修善方面会广修众善,在发愿的上面非常精勤。就像这样,有这些属于凡夫地位的很好的修行。也是修得相当清净的,善根非常足,愿力非常强的,这样是有生到兜率内院等刹土的可能。的确,历代有不少的大德、很好的修行者,是生到了兜率内院等的小刹土。在《弥勒上生经》[1]里也谈到了,在修积上品十善的基础上,还说到了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才能往生。
---------
[1]《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云:“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华上结跏趺坐。”
■ 戊二、普通凡夫此生无力往生
这些刹土,不是居住烦恼堆中的寻常凡夫的生处,因此,还须观待长期的发愿。由此缘故,寻常烦恼众生,不得往生佛土。
进一步从因缘上考察,就我们这个世界来说,所谓的凡夫中的普通人或者平常人的情况。意思不是绝对的,如果都是就圣者修行来谈的话,那没有什么好谈,他已经得到了初地以上了,要生佛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退一步来说,是就凡夫来谈的,当然凡夫根性有利钝,善根有厚薄,烦恼有轻重,这里就要分成两种,就是所谓的平常的人和殊胜的人。殊胜凡夫就是非常地具德,由于累劫当中修得非常地好,资粮雄厚,善根很深,他们要生到小刹土是有希望的,但是还有广大的普通凡夫,整日是在烦恼堆里待着的。
◉
如理思惟
反观自心,继续作理性的考察:不看别人看我自己,我多年的修行、身心的状况如何?正面要看,我护三乘的律仪,是不是连微细品的微细分也不犯?我在修善上是不是非常广大精勤?发愿上是不是精勤?根子上我在因果上有没有胜解?也就是,会不会非常信因果?在断恶修善上非常地努力?在成果上,心里是非常清净的,很长时间当中没有什么烦恼的。要考察这个状况。如果与此相反,身心状况很不好,或者三天两头都有烦恼,那么这样子来衡量,我此生有没有希望生到兜率内院等刹土?自己给自己抉择。大佛母最后指示说,如果是一个具烦恼的一般人或者平常人,这一生是不可能生到佛的刹土。
思惟2分钟
■ 丁二、极乐佛土凡夫皆能往生
然而,由于无量光佛的愿力,可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由怙主无量光亲自承认的,因此,我们要着重在往生极乐世界的愿上,由一切门径发生精勤。
像这样,看《无量寿经》等净土经教,非常确信这是佛的愿力,经过无量劫的积累资粮,已经完全实现了,所以,这是一个方便中的方便,因此,它对于广大的普通凡夫而言,成了往生佛土的第一方便之门。
如果我们是个平常人,在这里应当发现自己的道路:谈不上初地以上成就,也谈不上很好的具量的修行,那么在即生当中单是发个愿,不可能生大净土,或者单是这一生发发愿,没有好的修行,也不能生小净土;唯一的就是由发愿门作为根本,是可以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
在往生净土的枢要上着力。往生净土的资粮是信愿行,正因是信愿,要中心要就是愿,所以需要由一切门径,或者想尽一切办法精勤地来修往生西方的愿。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免费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