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思念的诗,唱尽别离的苦
每次临近重阳节,总会想起小时候学的一首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九重阳,作客他乡,加倍地思念亲人,于是王维写诗抒发了心中的惆怅与遥思。那时候,只懂得诗中一位游子的思乡情结。如今,学了佛法后,再看世间的“悲欢离合”,竟有了不一样的感慨。
爱别离苦
人类有八种痛苦,即在生老病死四大痛苦的基础上,再加上求不得、不欲临、爱别离、怨憎会这四个痛苦。
我们不愿与之分开的亲人,却终究要分手,就是爱别离苦;我们不想遇到的仇敌,却难免会碰头,即是怨憎会苦。
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是愚昧还是聪慧,任何人都会面临这八种基本痛苦,这是人类共同的痛苦。
变苦
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就感觉身心舒畅;一旦面临分手,就会黯然神伤。如果当初在一起的时候不觉得快乐,分手之时也就不会有什么痛苦。所以快乐和痛苦在此是成正比的。这种“苦”,表面上看似快乐,实际上随时都可能变成痛苦。如果没有先前的快乐,就不会有后来的痛苦。在这种先前的快乐中,隐藏着后来的痛苦,所以称之为“变苦”。
无常之苦
佛经里面把无常归纳为四种,其中有一种是有聚必有散。
虽然感情深厚的父母、儿女,都希望永远不分散,一直在一起,但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释迦牟尼佛圆寂的时候,五百阿罗汉没有一个人流一滴眼泪,只有阿难在哭。释迦牟尼佛告诉他:你不能哭,我很早以前就跟你说过,所有最喜欢的东西、最疼自己的人、最美的事物都会失去,你没有必要为此伤感。佛这样说就是在提醒阿难,有聚有散是自然规律,我们不能逃避现实,只能更坚强地面对现实。
所谓的亲人与仇人,根本就是无常的。
他们虽然现在是我的父母或者亲属,他们会不会在以后的生生世世中,永远做我的亲人呢?结果是否定的。当我再投生到另一个身体的时候,他们很有可能会成为我的仇人,那时候,他们有可能会千方百计地伤害我,甚至掠夺我的生命。即使在今生,虽然此时我们互相牵挂、情意绵绵,但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和他们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反目成仇。儿女怨恨父母,兄弟姊妹因财产纠纷而相互猜忌,朋友之间互相嫉妒,诸如此类形形色色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
父母对我们的恩德难以度量,他们为了养育我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还造了那么多杀生等罪业。一位母亲从怀孕到最后命终之时,在养育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造多少杀盗等业,这是每个人心里都十分清楚的。因果报应,纤毫不爽,她们当时为我造业的果报,我没有办法代受,却要让她们独自去承担。
该怎么报答父母对自己不可思议的恩德呢?布施钱财当然可以报恩,不过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钱财布施总有穷尽的一天,到那时候,他们还是会继续受苦,所以,修法报恩才是最殊胜的方式。
因此,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生老病死的痛苦。生老病死的痛苦该怎样解决呢?是不是用神通和神变来解决呢?不是。让他们明白生死轮回的本体,怎样抛弃烦恼和痛苦,懂得自己该如何走解脱道,这才是最关键的。
由此可知,报恩的方法不是别的,就是要让一切众生得到解脱,这是真正报答父母恩德的最殊胜的方法。
该文章属于【“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原创,如需转载,请先和本公众号联系,申请授权。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第一册《四谛——脱离生死的出路》
《慧灯之光》第一册《菩提心略修法》
《慧灯之光》第二册《加行的修法——菩提心的修法》
《慧灯之光》第二册《大圆满龙钦心髓内加行修法》
《慧灯之光》第四册《〈三主要道论〉详解》
《慧灯之光》第十册《四圣谛》
文中小标题为方便读者所加,灰色字为小编语
图片来源:摄图网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
点“在看”,利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