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不断地修持《普贤行愿品》,自己的生命就会越来越美好
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
修持普贤大愿的人能获得善妙的寿命和人身,此人不久会成就如同普贤菩萨一样的妙行。
如果一个人能听闻、思维、受持、读诵、观修《普贤行愿品》,这个人的生命在世间就是最殊胜的。为什么呢?从因方面看,获得人身后如果修持《普贤行愿品》,自己的人生就没有虚耗,所以是胜寿命。从果方面看,如果今生修持《普贤行愿品》,来世就会成为具足福报、所愿皆成、无病长寿、相貌端严的人,所以是胜寿命。
如果一个人对社会和家庭没作出任何贡献,自己也没修持任何善法,这个人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一个人经常念诵《普贤行愿品》,这种人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在《佛本行集经》中也有这样的说法:“若人寿命满百年,愚痴心恒生散乱,有能智慧及禅定,一日活足胜彼长。”(如果有人活了一百年,可是他们非常愚痴,经常处于散乱的状态,如果有人具足智慧和禅定,那即便活一天也胜过前者。)作为有智慧的人,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
有时候看到世间人天天造恶业,我当面不敢说,但内心确实有这种想法:与其这样造恶业而活着,还不如早点离开世间。相反,每当看到行持善法的人,我都会觉得这种人即便活一天也是有意义的。我的老母亲经常说:“你会不会比我先离开人间?如果是这样,我不如早点死了好。”我就安慰她:“你不要这么消极,你现在每天至少念一遍《普贤行愿品》,你获得人身还是有意义的,你要好好活着。”我不是故意对她说好话,我确实是这样认为的。
获得人身并且遇到佛法,这本来是非常幸运的,但很多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只有眼前的事业成功,人生才算有意义,否则不如早点结束生命。其实这是一种愚痴的想法。这些人应该想想:自己离开世间后有没有解脱的把握?如果没有解脱的把握,还是应该继续活下去。否则,你离开世间后,也许会以业力投生到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处,那就更可怜了。
只要我们不断地修持《普贤行愿品》,自己的生命就会越来越美好,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就普贤菩萨的妙行。播下什么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果实,这就是自然规律。因此,大家要相信普贤菩萨的金刚语,相信前辈大德的教言,努力修持《普贤行愿品》。
在修持《普贤行愿品》的过程中,自己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短暂地修行几天,那不会有什么成果。现在个别人今天去一个道场看看,没有修出什么验相;明天去另一个道场,也没有什么感觉;后天再去一个道场……这样到处飘来飘去,最终一无所得。其实在修行过程中应该稳重,首先要通过观察选择具相的善知识,然后要长期依止善知识,不要经常变来变去。如果一个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工作,刚干几年又换一个工作,这样一直换来换去,人生有多少年可供折腾的?想在世间有所成就,尚且需要多年的坚持,要在出世间有所成就,就更是如此了。所以大家要定下心来,不要一直飘荡。实际上,如果佛法没有融入心,跑到哪里也不会有收获;如果佛法融入心,那根本不需要到处飘荡,即使住在一座破庙、依止一位没有名气的善知识,也能得到高深的境界。
对于《普贤行愿品》,大家应该抱着有生之年不断修行的坚定信念。我们这里很多道友已经念了二十多年《普贤行愿品》,我相信他们以后不会放弃这种修行。而刚皈依、刚学佛的人则不好说了:今天听说《普贤行愿品》很好,说不定下课后马上要念一遍;可是一个月以后,他们也许就把《普贤行愿品》抛之脑后了,又选择一条新的“光明之道”,甚至把法本也供养上师。如果上师心胸比较狭窄,看了法本也许会昏厥。希望大家不要变成这样,应该长期修学《普贤行愿品》。金子不管到哪里都不会变质,《普贤行愿品》的价值也是如此,密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等所有大乘宗派的精华都包括在里面,希望有些人不要过分执著自宗,应该一心一意修持《普贤行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