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极乐愿文大疏释》76 * 甘露丸 返回

《极乐愿文大疏释》76 * 甘露丸

宝智 今日当精进 2020-04-29






 在家人应该守持清净的戒律 


作为在家人,守持三皈五戒也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别解脱戒的所依,则上上的菩萨戒、密乘戒以及任何善根都无从谈起。《亲友书》中说,戒律如同大地,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如果没有戒律,一切善法都不可能生长。所以在家人同样应该守持清净的戒律。


在末法时代,人们越来越不重视戒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外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以前在寺院里根本看不到电视、电影、手机等令人眼花缭乱的破戒因缘,而现在这些蛊惑人心的东西却越来越多了。另一方面,现在众生的见解越来越恶浊、烦恼越来越炽盛。在这些内外因缘下,要守持清净的戒律确实不易。


在这个时候大家应该再三提醒自己:我一定要守持清净的戒律!在短暂的人生中守持清净的戒律并不是做不到的。

 




 护戒如目 一尘不染 


不管受了哪种戒,按理来说都应该护戒如目、一尘不染。

为了避免破戒的过患,最好首先就不犯戒。


受戒后必须学习戒律。以前法王如意宝说:“如果一个人受戒后不学习戒律,就像把利刀交给屠夫一样,对受戒者不但没有利益,反而有很大的害处。”佛经中说:“为不知学处的人传戒,犹如放纵醉象任其为所欲为一般。”《正法念处经》中也说:“痴人不学戒,作集多恶业,既有多恶业,今得如是果。”


可是在末法时代,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的戒律并不是很清净。因此大家应该以四种对治力念修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等,经常忏悔非常重要。

 




 守持清净的戒律 

是往生极乐世界之因


要想往生净土,就必须守持清净的戒律。在历史上,有很多守持清净戒律者往生到净土。


《赞戒论》中也说,如果一个人能守持清净的戒律,即使没有任何闻思修行的功德,死亡来临时他不会有其他去处,将顺利地往生清净刹土。

 




 戒律是引导众生 

走向解脱的导师


对佛弟子来说,佛在世时要以佛为师,佛灭度后应以戒为师。很多出家人的戒牒中都印着“以戒为师”。《佛所行赞》中说:“是故智慧士,当修于净戒,于生死旷野,戒为善导师。”《赞戒论》中也说,如果一个人能守持清净的戒律,即使没有任何闻思修行的功德,死亡来临时他不会有其他去处,将顺利地往生清净刹土。

 




 持戒功德VS破戒过患 


如经云:“戒律始终善,赞颂具戒士,破戒之诸人,如同旁生畜。”戒律初中末都是善妙的,何人具有清净的戒律,十方世界的诸佛菩萨都会赞叹此人,何人失坏了戒律,此人就像旁生一样低劣。在《佛藏经》中,佛用死人、死蛇、死狗等比喻破戒之人。《正法念处经》中也说:“若人护持戒,此人则为胜,若人舍离戒,是名为死人。”如果一个人守持净戒,这个人就是世间的胜士;如果一个人舍弃了净戒,他就和死人一样。此经又云:“若人持禁戒,为戒衣所覆,若有不持戒,裸形如畜生。”如果一个人守持净戒,他就是身披妙衣的庄严之人,如果一个人不持戒,他就和裸体的旁生没有区别。

 




 四黑法失毁菩萨戒,必舍弃 


根据无著菩萨的观点,如果造了下面四种黑法会失毁菩萨戒的愿菩提心学处。


一.妄言欺骗上师、堪布、阿阇黎等。上师、堪布和阿阇黎是我们的应供处,欺骗这些殊胜的对境会破菩萨戒。


二.令修本尊、诵咒语、求戒律等行持善法的人产生怀疑或者后悔心。别人在行持善法时,如果我们对他说“你的上师是假的”、“你没有得戒体”、“你不应该受戒”等语言,当对方产生怀疑或者后悔心时,自己就会破菩萨戒。


三.以嗔恨心毁谤高僧大德。


四.依靠经商等谄诳手段欺骗众生。修持佛法的人不能欺骗众生,特别是发了菩提心的人更不能欺骗众生。如果有特殊的必要,比如你想出家,可是家人不同意,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方便妄语:“我现在不在寺院里,我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因为你是为了行持善法或者度化众生,所以说妄语是开许的,除此之外绝对不能欺骗众生。


上述四种黑法可以导致忘失菩提心等严重过患,如《十住毗婆沙论》云:“如此四黑法,则失菩提心。”因此我们必须舍弃四种黑法,并修学与之相反的四种白法。

 




 宣说空性要观待对方智慧根性 


对智慧没有成熟者宣说大乘空性法门,令对方生起畏惧之心。很多人的相续没有成熟,属于小乘或者人天乘的根机,甚至他们还没有皈依三宝,在这种人面前不能过早地宣说空性,否则自己有可能犯菩萨戒。


现在有些人特别着急,见到一个刚来的人就说:“来,过来,我给你讲一个《中观根本慧论》。”有些人乘火车时,也不管旁边的人是什么根机就迫不及待地说:“要不要我给你讲《般若摄颂》?从天津到北京这一段路程里,我可以讲四个颂词……”这样讲的话,对方也许根本接受不了,自己就会犯菩萨戒。

 




 护持他人大乘道心 


有些人本来发了菩提心,如果我们想一切办法让他退心:“发大乘心很麻烦,你还是跟我学小乘法好”、“度不了众生啊,能度自己都很不错了”、“众生是度不完的,世界上有那么多众生,你还是自度为主吧”。说此类语言后,如果对方从大乘道中退心,我们就会犯菩萨戒。在一些大小乘并行的国家,有些入了大乘的法师反而劝大乘行者转入声闻乘,一直说要追求自我出离、别解脱戒非常殊胜等,这也是犯菩萨戒的行为。

 




 不观待对方种性会犯菩萨戒 


有些人本来是决定的小乘种性,而且对别解脱戒很有信心,如果对他们说:“不要受别解脱戒,只要有利益众生的菩提心就可以了”、“这些戒律的条条框框麻烦得很”……当对方听从劝告时,说者就会犯菩萨戒。


声称声缘道不能断除烦恼,不管自己受持还是让他人受持这种观点,都将犯菩萨戒。佛陀是应机施教的,佛陀所说的每个法对相应根机的众生都是有利的,因此强行让别人舍弃其宗派是不合理的。

 




 以嫉妒心赞自毁他不可取 


有些人本来没有功德,却拼命赞叹自己,其他高僧大德本来没有任何过失,而且相续中具有菩提心等殊胜功德,可是他们却以恶心毁谤,这也会犯菩萨戒。

 




 交流佛法要注意语言  


大家和别人交流佛法时,应该对自己的语言有所注意。

1)  讲法依教言,不能离开正确轨道

讲法应该依靠教证、理证,如果自己实在不会用教证、理证,可以引用前辈高僧大德或者有修行体验上师的教言,不能离开正确的轨道。


在这个世界上,唯有诸佛菩萨和传承上师的教言才对众生有真正的利益,才能让众生永离一切痛苦。《杂阿含经》云:“唯有世尊,善巧说法,能令闻者,永离诸苦。”因此作为凡夫人,传法时千万不要偏离正道。


2)讲法依法本,不能过于依赖分别念

传法如果没有一个准绳,恐怕会犯很多错误,所以我一直严格按法本讲。我经常这样想:听法者的时间非常宝贵,我应该尽最大的能力讲出有价值的道理,不能没有根据随便乱说,否则不仅浪费别人的时间,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3)精通戒律和显密道理

如果一个人既精通别解脱戒也精通菩萨戒,对显宗和密宗的很多道理也都很明白,他讲的道理不会和经论相差太远。


4)充分准备认真对待

如果你真的想讲法,就一定要认真对待。有些f师讲法前要花很长时间备课,准备得非常充分,这样即使讲不好也没有很大过失。如果是讲世间的事,不那么认真准备也是可以的,但我们面对的是甚深的佛法,所以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认真对待。


在座的很多人都是凡夫,既然自己是凡夫,传法前就应该有充分的准备。要清楚:听法者是想从你的口中得到佛法的智慧,不是因为你好看才到你面前的,除了真正的大菩萨以外,一般的人很难把自己的智慧直接装进别人心里,所以希望你们认真对待讲经说法,以免浪费自他的宝贵时间。

 




 顿根者也应不舍愿菩提心 


菩萨戒有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两大传承,两大车轨对菩萨堕罪的说法有所不同。按龙树菩萨的观点,有国王容易犯的五种定罪、大臣容易犯的五种定罪以及平凡人容易犯的八种定罪,共有十八种堕罪。如果再加上《大密善巧方便经》中所讲的舍弃愿菩提心和《宝积经》中所讲的舍弃行菩提心,总共可以安立二十种根本堕罪。


十八种(或二十种)根本堕罪是针对利根者安立的;在《集学论》中,针对中根者安立了四种堕罪——自赞毁他、悭吝财法、嗔不受悔、谤乱正法;在《教王经》中,针对钝根者安立了一条堕罪——不舍愿菩提心。

 




 每天受菩萨戒 
恢复并增上菩萨戒体


受了菩萨戒以后,无论如何不能违犯。


按照无著菩萨的观点,犯菩萨根本戒后最多可以重新受三次戒;按照龙树菩萨的观点,犯菩萨根本戒后可以重受多次。宁玛巴自宗跟随龙树菩萨的观点。为了恢复并且增上自己的菩萨戒体,我们每天都要在诸佛菩萨面前受菩萨戒。希望今后大家每天不间断地念《菩萨戒仪轨》。

 




 利益众生的菩提心 


二十种堕罪属于禁恶行戒,摄善法戒是行持六度万行,饶益有情戒是无有私心地利益众生。


菩提心摄持来帮助众生——暂时让众生远离痛苦,究竟让他们获得圆满正等觉的佛果。我们应该以这样的发心利益众生。


发心非常重要,如果善用此心,则可成办自他的一切利益。以前善导大师说:“若具足三心则必定往生净土,何等为三?一、至诚心,二、深心,三、回向发愿心。”至诚心即修行表里如一,不能弄虚作假。深心即对往生极乐世界有信心,无有怀疑。回向发愿心即一切善根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学到了,记得要实修呦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