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187. 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每日一颂】《中论》 返回

187. 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每日一颂】《中论》

知幻园 2024-02-27

戊三(抉择有实法为空性)分二:一、破有实法之本体——观行品;二、破彼之能立。

十三  观行品 


己一(破有实法之本体——观行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庚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以教证安立诸法无自性;二、破他宗解释之教义。

辛二(破他宗解释之教义)分二:一、破无实为教义;二、破无常为教义。

壬二(破无常为教义)分二: 一、说对方之宗;二、破彼宗。


癸二(破彼宗)分二:一、破无常变异法;二、破空性存在之理。

子一(破无常变异法)分二:一、无有自性成立之异法;二、变异不成立。

子二(破空性存在之理)分二:一、正破;二、除违教之难。

丑二(除违教之难):

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

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大圣者佛陀宣说空性,是为了让有情离开所有边见执著。若有人又执著存在实有空性,就连诸佛亦不能调化。


小乘宗辩驳说:佛陀云:  “善逝之不共法门,乃为 三解脱门” (三解脱门即因无相、体空性、果无愿) ,空性 法是佛陀所宣讲的最精华、最殊胜的法门,所以,空性法肯定存在。你们中观宗竟然大肆损减,声称甚深的空性不存在,这简直是在阻断善趣与菩提解脱之道。


◎ 佛说空法,是为遮止所有边见


中观宗驳曰:三界当中摧毁一切烦恼、具足圆满智 慧功德的大圣者释迦牟尼佛,依据众生根基,在《般若经》中宣说过二十空、十六空、四空(二十空、十六空都可以包括在四空当中),也宣说过外空、内空以及空性 空等教言。外空 、内空是从万法空性层面讲的,而空性空则是说空性也要空,由此可见,万法的空性也是不存在的。


一切有实与无实、空与不空之法,除了仅仅能够 互相观待而成立以外,其本体并不成立。佛陀宣说空 性,目的是为了让有情离开所有的边见执著,不但要远 离有、无、有无二俱和有无二非四边的见解,也要远离空、不空、空不空二俱和非空非不空的边见。也就是说,在抉择胜义谛时,所有的边见都要被遮止, “诸法远离一切戏论”才是佛陀第二转法轮的究竟意趣。


当然,在抉择世俗谛时,也不能遮破诸法的显现。 前面我们再三讲过,相关讲义也不断提醒我们:学习 《中观根本慧论》一定要站在胜义谛的立场来抉择万法 空性。名言中的三世因果、前世后世、三宝四谛等一切 诸法皆以缘起显现而存在,如果对此全部否认,则已堕 入了非常可怕的断见当中。汉地个别研究中观的人,对 《中论》的基本理念都没搞懂,连名言中的善恶也全盘否认,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


◎ 若执空法,诸佛也难调化


“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如果有谁认为空性 法的体性存在,即执著存在一种实有的空性,就连诸佛也难以调化,这种观念非常可怕。为什么呢?


因为执著诸法实有的见解,通过抉择空性便可对 治,比如,如果具有“我”的实有执著,以“无我”即 可对治,但如果耽著诸法的无我空性,就再无其他方法可以对治了。《显句论》中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就如一个乞丐来索要东西时,主人对他说:  “我没有什么东 西给你。”乞丐不悦地说:  “那就把什么也没有的这个 东西给我吧! ”如果乞丐耽执有一个空性存在,主人也 没办法回答他。同样,持有这种邪见的人,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甚至诸佛亲自现身,都无法调化。


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里引用了《宝积经》的 一段教言来说明:  “以空性不可令诸法空,诸法本为空 性;以无相不可令诸法无相,诸法本为无相;以无愿不 可令诸法无愿,诸法本为无愿。何人可如是善妙观察, 迦叶,此人堪称真实善妙观察中观道之诸法者;迦叶, 何人以缘空性而耽执空性,吾言此人已于吾之教法中退 失;迦叶,宁可住于如山之补特伽罗见,不可落于真实 我慢之空性见。其意云何?迦叶,自诸见中之出离者, 乃空性也;迦叶,何人唯执空性之见,吾言此人不可救 药;迦叶,此见乃如医者于患者施予药物,此药反令诸 病丛生,复于腹内存积,不可出泄。迦叶,汝作何想? 此人可出脱于该病否?世尊,此人不可出脱于该病。此 药令诸病丛生,复于腹内存积,不可出泄,此人实已病 入膏肓。佛言迦叶:同于此喻,自诸见中之出离者,唯 空性也;迦叶,何人唯执空性之见,吾言此人实乃不可救治。”


意思是:佛说,不是以空性而令诸法变成空性, 万法本来就是空性;不是以无相使一切诸法变成无相, 万法本来无相。诸法的本体原本如此,谁真正了知万法 本为空性,此人就叫做善妙观察中观者,即名副其实的 中观论师。何人耽执空性为最究竟,此人在我的教法中 已经退失了。即使有山王般大的我见,不管是法我见, 还是人我见,通过空性法也可以一一抉择,但不可落于 真实增上慢的空性见——不存在就是最究竟的空性见解 当中。因为一切见依靠空性可以出离,但如果谁执著空 性,此人已经无药可救了。就像医生给病人开药,如果 病人吃后不但未消化,反而在肚里存积变成了疾病,这样此人已无药可救了,因为再没有其他能对治的药了。(现在医院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因用药出现不良反应而导 致病入膏肓,最后医院也无法治疗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将耽著空性视为最究竟的见解,该见解也如是可怕。


◎ 单空见只是趋入究竟见的阶梯


麦彭仁波切经常引用“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这句颂词来提醒修行人。尊者认为:无论修任何法,暂时肯定需要依单空见趋入,但若把单空当成究竟见,


则完全不合理。他在《定解宝灯论》中说:众生有两 种, 一种是中观应成派所化利根,他们可以一次性把 有、无的戏论全部断掉;另一种是一般大众,他们相续 中的实执需要一步一步上阶梯般次第断除,首先要将实 有的执著全部破除,安住于空性的境界当中,之后再破 除对空性的耽著。如果一直耽著或沉溺在一个空的境界当中,则非常可怕。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初学者在破实有的过程暂时安住在一个空的境界中,就是佛陀所不化的可怕众生,如果这样,那中观自续派也成了不可教化的众生了,但这是不可能的,其意是说,如果认为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般若经》或者密宗大圆满、大手印最究竟的见解是指一种单空,将非常可怕。所以,暂时只有一个空的境界,与教义并不相违,但究竟而言,离一切戏论才是佛的究竟密意。


◎ 认清自他,远离歧途


藏传佛教的觉囊派、宁玛派等宗派都不承认单空 为究竟见,但藏地后来某些宗派的高僧大德在显现上承许实空为佛陀第二转法轮的究竟密意。事实上,这样解释既不符合龙猛菩萨的中观见,也不符合佛陀在《宝积经》《涅槃经》以及《般若经》等了义经典中的教义。 萨迦派全知果仁巴在《正见之光》中也说:如今藏地有个别宗派,把断除实执的一种成实单空作为最究竟的见解,这已明显违背了教义。


不仅藏地,汉地有些法师在解释《金刚经》《心经》 的时候,也把见解建立在单空的基础上,认为诸法实有的无就是空性。这说明他们并未真正懂得如来密意。


大家以后不管自己修行,还是给别人宣讲,对此问题一定要清楚。虽然对大多数众生而言,在抉择大空性的过程中,抉择单空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趋入途径,但千万不能把显密的究竟见理解为单空。若把破完有实法之后的无实单空作为究竟见,就连佛陀也无法度化。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


记忆板





一、观因缘品


二、观去来品


三、观六情品


四、观五阴品


五、观六种品


六、观染染者品


七、观三相品


八、观作作者品


九、观本住品


十、观燃可燃品


十一、观本际品

168

自作及他作,共作无因作。

如是说诸苦,于果则不然。


169

苦若自作者,则不从缘生。

因有此阴故,而有彼阴生。


170

若谓此五阴,异彼五阴者。

如是则应言,从他而作苦。


171

若人自作苦,离苦何有人?

而谓于彼人,而能自作苦。


172

若苦他人作,而与此人者。

若当离于苦,何有此人受?


173

苦若彼人作,持与此人者。

离苦何有人,而能授于此?


174

自作若不成,云何彼作苦?

若彼人作苦,即亦名自作。


175

苦不名自作,法不自作法。

彼无有自体,何有彼作苦?


176

若彼此苦成,应有共作苦。


177

此彼尚无作,何况无因作?


178

非但说于苦,四种义不成。

一切外万物,四义亦不成。


179

如佛经所说,虚诳妄取相。 

诸行妄取故,是名为虚诳。


180

虚诳妄取者,是中何所取?

佛说如是事,欲以示空义。


181

诸法有异故,知皆是无性。

无性法亦无,一切法空故。

若诸法无性,云何而有异?


182

若诸法有性,云何而得异


183

是法则无异,异法亦无异。


184

如壮不作老,老亦不作老。


185

若是法即异,乳即应是酪。

离乳有何法,而能作于酪?


186

若有不空法,则应有空法。

实无不空法,何得有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