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讲堂 >> 亲,我们一起学佛吧! 返回

亲,我们一起学佛吧!


佛教有许多融通的方便,

只不过有些初学者执著比较大,

觉得这样做不行,

那样做也不行,

所以经常和家人产生矛盾。

——恭录自《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问答》

 



先来看一段饭桌上的对话:


有些人刚开始学佛,还没学会用佛法对治烦恼,却很清高,说起话来高高在上,语言越来越刺耳,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差。像上面这种情况,家人们不但没被你感召,反而会千方百计地想把你从佛学的火坑中“拯救”出去。


生活中我们要懂得圆融和随顺,让身边的人能生起欢喜心,这也是修行。所以不要随便给家人讲大道理,而应该先少说话,多做事。从自身做起,修正自己的言行,让家人看到你的变化,身教胜于言传。



法王如意宝在《胜利道歌》中讲到人格贤善的标准是:“言行恒时随顺友,秉性正直心善良。”言行举止跟上上下下的亲友和睦相处,跟谁都合得来,不会动辄横眉怒目、处处与人作对、不论到哪个团体都搅得鸡犬不宁。从世间角度讲,人格好的人对上者恭敬,对下者悲悯,对中者和睦。


至于感召他人学佛,有很多善巧方便。善巧方便的背后是悲愍众生的慈悲心。每个人的根基不同,业力因缘也不同。古大德常言:“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高僧大德常以世人能接受的形式度化众生。


比如情诗广为流传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一首诗中写道:“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人们可能奇怪,这样的诗怎么会出自一位藏传佛教著名大德之手?事实上,他的诗有内外密三层意义。他的这种特殊的显现,对世人具有一定的意义:欲界中人,都难免对异性的贪恋,通过他的情诗,人们被引入他的世界,由此因缘,相续中种下解脱的善根。”



堪布在《解义慧剑释》中讲到:


释迦牟尼佛佛经中有一类教言是“令入秘密”,所谓令入秘密,就是指能够让中下根基者入道的一些方便宣说方法。通过这种宣说,让他能够进入到学习当中。比如佛陀在有些经典中说,色法等外境存在,其实,其用意是指显现分;如果直接从字面上理解色法存在,那就有观察无方微尘的正理等的妨害;佛陀这样宣说的必要,是为了让声闻乘者趣入大乘,因为一开始就讲从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间的一切万法全部是大空性,他们就会因害怕而不接受。同样的道理,佛陀在有关经典中还讲补特伽罗我存在等。诸如此类的就叫令入秘密。


我们在理解诸佛菩萨密意的同时,生活中也要学习这种善巧方便。在与家人朋友的相处中,先改变自己,再去影响别人,要让对方产生欢喜心。时刻牢记着“莫舍己道,勿扰他心”的教言。


 

再来看一段进阶版对话:



孟子曾经说过:“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能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说明深奥的含义,能够用日常的身边事来表达深刻的道理,他们专注于修正自身的言行,从而影响他人,进而兼济天下。

 

——本文教言恭录自堪布《胜利道歌讲记》

《佛眼看“爱情”》

《解义慧剑释》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