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佛陀不制定戒律,人们不就不会犯戒了吗?
不论在哪里,
佛陀加持你
点击蓝字,开卷有益
除忆昔经历,今吾复何余?
然因执著彼,屡违上师教。
此生若须舍,亲友亦如是,
独行无定所,何须结亲仇?
不善生诸苦,云何得脱除?
故吾当一心,日夜思除苦。
吾因无明痴,犯诸自性罪,
或佛所制罪,如是众过罪,
合掌怙主前,以畏罪苦心,
再三礼诸佛,忏除一切罪。
诸佛祈宽恕,往昔所造罪,
此既非善行,尔后誓不为!
颂词
今日
吾因无明痴,犯诸自性罪,
或佛所制罪,如是众过罪,
合掌怙主前,以畏罪苦心,
再三礼诸佛,忏除一切罪。
诸佛祈宽恕,往昔所造罪,
此既非善行,尔后誓不为!
上师讲记
所有的罪业,都可以包括在自性罪与佛制罪当中。所谓的自性罪,任何众生犯都会成为罪业,比如说杀生,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受过戒的、没受戒的,乃至牦牛等做了杀生的事,都属于自性罪,在阿赖耶上都会染上罪过。什么叫做佛制罪呢?佛陀针对各种众生的根基,相应地制定了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等戒条,如果受了这些戒又去违犯的话,这就成为佛制罪。
划分这两种罪业时,有四种情况:
1)是自性罪又是佛制罪,如比丘杀牦牛;
2)是自性罪而非佛制罪,如未受戒者杀害众生;
3)是佛制罪而非自性罪,如比丘比丘尼接触火、过午进食等,或者受八关斋戒者未到时间就吃饭;
4)既非自性罪也非佛制罪,比如平时的吃饭等各种行为。
有些人认为:
佛陀若不制定这些戒律,别人犯也不会有过失的,但制戒以后再犯就变成了罪业,那佛陀岂不是成了罪业的促成者或罪业的因吗?
对此萨迦班智达在《辨三戒论》中有回答:
比如农民开垦田地、种植庄稼,夏天下冰雹时毁坏了所有的庄稼,这能不能说农民就是毁坏庄稼的因呢?肯定不能。农民为了利益自他而开垦田地,最后庄稼被毁也不是他的过失,同样,佛陀制定戒律也是有密意的(为令众生得到解脱的安乐果),而不是让众生去造罪,所以过失的作者不是佛陀。
再比如一个国家制定法律,没有制定之前,人们做这件事情不会受惩罚,制定了以后,触犯了法律就会有惩罚,但制定者有没有过失呢?肯定没有,因为他的目的是让大家行持善法,其必要性远远超过了这些过失。
同样,假如我在这里制定一个纪律,没有制定之前,你们做了也不会犯,我制定完以后,违犯就会受到一定的处罚,但这个罪的作者是不是我呢?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我,但我自己有没有过失呢?不会有过失,因为我这样做对你们有利,所以从最终的角度来讲不会有过失。关于这方面,戒律中有详细的辩论。
忏悔的方式是这样的:首先将十方诸佛(包括自己的传承上师、根本上师)迎请在前方的虚空中作为所依对治力,在他们面前,自己身体五体投地恭敬顶礼,双手以莲花待放式合掌;心中充满强烈的惭愧、追悔之心;语言上念诵这一偈颂。
平时我们在其他上师或诸佛菩萨面前忏悔时,也可以念诵这个忏悔偈。忏悔时应该有一种怖畏之心——“我什么时候死是很难说的,假如没有好好忏悔,罪业还没有清净前就死了,那我只有堕入恶趣了。”有些藏族老乡在一些上师、大德面前忏悔时一直哭,不停地诉说自己以前造过什么罪,不知能不能忏悔清净,这些人一看就知道有追悔之心,如果有了这样的心,罪业就忏净的机会。而有些人在忏悔时,虽然表面上说“我造了很多罪,业力非常深重”,但态度不冷不热的,好像有种无所谓的感觉,这样也不一定能忏悔清净。所以,忏悔时首先要具备一种畏罪心。
有了这种心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忏悔,比如顶礼、念百字明、修曼茶罗等等,这些方法都是非常殊胜的。在座的道友以前修过五加行的就不说了,没有修过的话,有时间一定要圆满十万个大头、十万遍百字明。有些人总是跟我说:“你快点给我安排一些修法啊,不然我的时间空得不得了。”其实,你不用太着急,需要修的有的是,想一想无始以来自己所造的恶业,以前不信佛时,不说别的,你在餐厅里吃了多少众生?这一点就够你忏悔的了。为了忏悔这些恶业,大家每天最好安排一定的时间多念一些百字明。前段时间我们学《大圆满前行》的时候,里面就讲了百字明的功德,以前我有个朋友,他再三看了《大圆满前行》后说:“百字明的功德这么大啊!我造了很多的业,这样的话——嗡班匝萨埵萨玛雅,玛呢巴拉雅,班匝萨多迪诺巴,迪叉哲卓美巴瓦,色多喀友美巴瓦……”,每天都非常非常精进地念,假如看到有人来了,就把念珠偷偷地藏起来。
今天有个人问我:“我早上半个小时实在观不起来,可不可以一直念金刚萨埵心咒?”我说:“很好,这就是修行!”如果你们半个小时中不会修菩提心,那也可以观想在金刚萨埵为主的诸佛菩萨面前,诚心忏悔无始以来的罪业。所谓的修行,并不一定非要闭着眼睛,一直安住在无分别念的境界中,只要把所学的法能用上就可以了。学佛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否则中阴的恐怖景象现前时,那是根本不管用的,若能在相续中有一点点串习,即使只有短暂的时间,也会有非常强大的力量。
在世间导师诸佛菩萨面前,我恭恭敬敬地祈求您宽恕我往昔所造的一切罪,既然这些罪业不是善行,以后纵然遇到了再大的违缘,我也决不再造这样的恶业。
若有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忏悔,罪业肯定会得以清净的。以前法王如意宝在讲这些窍诀时说:忏悔时一定要发露,也就是对所造的罪业不隐藏起来,在上师、佛菩萨等所依对境面前,必须具备两种心态,一是后悔心,二是以后不再造的决心,有了这两种心的话,不管造过什么罪业,也会得以清净的。《金光明经》云:“千劫所造无边罪,一次作忏亦清净。” 意思就是说,我们在一千个劫中所造的这些罪业,通过一次忏悔也会得以清净的。
有智慧的人以前虽然造过恶业,但造业之后他会忏悔的。以前我家乡就有一个领导,他所造的罪业是别人无法想象的,“文革”期间他摧毁佛塔、焚烧经典、批斗出家人,那时候无恶不作,就像发疯了一样的,别人都说他是个恶魔。但在七几年的时候,我们正在读中学,来了一位印度的上师,他竟然去拜见了,大家觉得特别稀奇,好多同学都偷偷去看,发现他在那位上师面前一直哭,陈述自己以前所造过的这些罪业。在后来的几年中,他不断地造转经轮、修佛塔、印经书、供养僧众,非常非常的出名。这个人的智慧和能力还是很不错的,听说他白天晚上都不休息,也不睡觉,一直在念忏悔文等等,前几年已经离开人间了。这种人造恶业时很厉害,但忏悔的时候也很厉害,跟其他人完全不一样。有一种人,既不造什么恶业,也不造什么善业,整天都是软绵绵的,好像迷迷糊糊的。这两种人到底哪一种好,我们也不好说。
《地藏十轮经》中言:“有两种人没有所犯的罪,一种是从来也不造恶业的人,另一种人虽然造过恶业,但以惭愧之心已经发露忏悔了,这两种人都可以叫勇健得清净者。”以前法王如意宝也讲过:“没有罪过犯的人,称为树立佛幢者;造恶业但又忏悔了的人,称为摧毁魔幢者,此二者均可以说是行持佛法的人。”
我们每个人过去造了很多恶业,现在遇到了殊胜的善知识,依靠各种因缘,一定要一心一意地忏悔。如果自己以前喜欢喝酒、抽烟、打麻将,依靠这些造了很多恶业,今后要发誓再也不做了,若能改掉这些恶习,行为上一定会有转变,功德也会随之而增上的。就像《亲友书》中所说,以往曾肆无忌惮、为所欲为,造下了很多贪、嗔、痴方面的罪业,但后来改邪归正,好好地忏悔了,这种人就像太阳离开云雾一样,也有获得成就的机会。因此大家一定要认认真真地修持。
第二品已经讲完了,本品主要宣讲了七支供中的皈依支、供养支、忏悔支,下一品是从随喜支开始,随喜大家行持善法!
智诚堪布
辅导
无明愚痴是造罪的因,我因为无明愚痴犯了自性罪和佛制罪。自性罪是指不论是否受戒,有些行为造作之后就会成为罪业,比如杀生、偷盗等。佛制罪是指佛陀将某些行为界定为一种罪业,其中一部分也属于自性罪,比如说杀人首先是自性罪,同时佛陀规定不可做,所以也属于佛制罪,违犯佛制罪还有违背佛陀教言的罪过。
“如是众过罪”是指我们的相续中有很多过失和罪业。如果不详细分析,会觉得自己相续中的罪业很少。但在听闻十不善业等自性罪或学习戒律时,越学越会觉得自己身上具足众多过失,好像解脱已经没有希望了,甚至连人身都难以保住。粗看自己像是个修行人,但真正详细观察,似乎这些罪业与自己都一一对应,这说明相续中肯定有众多的过失和应当忏悔的罪业,但也不能坐以待毙,了知罪业之后就应当忏悔。
在怙主上师三宝面前恭敬合掌,内心发起害怕痛苦、想要清净罪业的心态,再三礼拜诸佛,通过礼佛的方式忏除所有的罪业。
此处宣讲现行对治力只提到了礼佛,这只是一种忏悔方式,其他经论如《前行》当中,还宣讲了通过礼拜菩萨、佛塔、上师善知识等殊胜对境来忏除罪业。其次,还可以通过转绕寺庙、佛的舍利塔、具有加持力的佛经等进行忏悔,也可以清净罪业。另外,念诵具有殊胜加持力的大乘经典如《金刚经》、《心经》、《法华经》、《华严经》等也可以忏罪。除此之外,观修金刚萨埵念诵百字明或金刚萨埵心咒、念诵三十五佛忏悔文等都可以忏悔。总的来说,只要是修持善法,都可以成为现行对治力。
忏悔最殊胜的方式是念修金刚萨埵,因为金刚萨埵佛尊发过誓愿:赐予造罪者清净。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一心一意观修祈祷金刚萨埵,就可以非常快速地清净罪业。其他诸佛菩萨如: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三十五佛、八十八佛等也发过这样的誓愿,因此在他们面前忏悔,绝对具有清净罪业的作用。我们要用一切方法进行忏悔,当然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修法会有偏好,有些人喜欢念诵金刚萨埵,有些人喜欢礼拜,有些人喜欢抄经,各种方式都可以选择,善法做得越多越好,关键是要具足菩提心、空性见,以具足四对治力进行忏悔。
以上以礼拜为例,宣讲了现行对治力的殊胜修法,以及如何精进。所以我们平时通过顶礼诸佛,发心为自他一切众生忏悔相续中的所有罪业,如是罪业可逐渐得以清净。
返回对治力就是决定不再造恶的一种誓愿。比如服了毒药之后通过看医生、吃解药已经把毒素清理干净,恢复健康之后,我们再再发誓要时刻注意,不管有意无意,决不能再去碰毒药,否则永远没有彻底清净的机会。最严格的方式就是发誓:“即使遇到生命危险,我也不再造同样的罪业!”有了这样的誓愿力,就能够帮助自己清净罪障。在《大圆满前行》当中讲到,有人忏悔时这样思维:“我现在造一点罪也无所谓,反正可以忏悔。”如果有这种心态,即便修忏悔也不能完全清净罪业,所以第四力返回对治力很重要。
首先祈祷诸佛宽恕我以前所造的罪业。佛陀一定会宽恕的,因为佛来世间就是为了度化众生,绝不会因为我们违犯了佛陀制定的戒律而不予宽恕。佛陀制定戒律、宣讲因果,就是为了让众生从最初开始,对不该做的事情就有所防护,如果自己仍旧造作了恶业,佛陀还是会宽恕的,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能够忏悔令罪业彻底清净。所以,对于以前所造的罪业,先在佛面前祈求宽恕。
恶业既然不是善行,不是令佛欢喜的事情,我就发誓以后绝不再造。如果有这样的决心,罪业很容易清净;如果在忏悔时稍有犹豫,没有决心,效果就不明显。我接触过一些人,他们在忏悔时,前三种力都可以具足,惟有最后发誓:“乃至遇到生命危险也不再造罪业”这一条做不到,因为无法具足这样的心态。虽然念了很多忏悔文和咒语,但始终没有出现罪业清净的验相。因为因不具足,果也很难产生。
对于修行者而言,如果真想彻底地清净罪业,或者真正认识到今生的种种受用并不重要,无穷的后世乃至解脱道才最重要,内心就会非常想马上清净罪业,那么一切要求都愿意做到,具足返回对治力就不是很难。既想获得清净又想有所保留,心态就会自相矛盾,很难真正产生返回对治力。同样,忏悔时不愿意发露,很难具足厌患对治力,会障碍自己的忏悔。所以,如果真正想要快速清净罪业,具足四种对治力是很重要的。
以上就讲完了第二品忏悔品,我们共同将善根回向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能够离苦得乐,究竟成佛。
本
课
圆
满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具德上师加持入心间
不偏众生普降大法雨
三学之藏索朗达吉尊
祈请身寿不变久住世
愿以发心皓月之光明
五浊黑暗消于法界中
一起学中观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