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维摩诘经》佛道品第八(二) 返回

《维摩诘经》佛道品第八(二)

一意 求学足迹 2019-03-26

《维摩诘经》佛道品第八(二)

课堂笔记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  译

索达吉堪布  传讲 

传讲时间:2019年3月26日

上师开示:

 (上师直接念传承。)


好,念完了今天的。

今天课没讲之前,跟大家说一两件事情。

一件事情 是,应该这个周四,后天开始,跟大家讲《善生经》,用汉语讲,英语和日语翻译。讲的时间确定不下来,大概七八堂课。

《善生经》主要按照佛教的观点,说明父母与子女 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对上、对下、对同等人的为人处事。我们现在很多人人际关系搞得不太好,包括佛教徒。

按理,佛教徒有真实无伪的菩提心、空性见等,从理论上很好,但实际上,对上对下对平等的关系如何……很多方面处理得很好,但有些方面有欠缺。

做人很重要,人间佛教也好,生活佛教也好,需要学习。


本身这部经典在全世界是很重视的,包括汉语上有很多译本,很多大德的译本,所以这次我们也提供相关的资料,然后短短的几堂课,有兴趣的可以听。也许可能会找到佛教的角度,或者以佛教的思想来讲,人际关系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当前、以后都很重要、人们关注。对自身也重要,不能离开。如果这个处理不好,也许比较痛苦。

所以大家在这个世界中,以佛教的方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不仅是在家人,有时候出家僧侣团体,也需要这方面的道理。


有人想,堪布也没有传承,不如我自己看看,这样也可以,但前后有一些念诵,这个很重要。


第二讲一下课前课后的念诵。现场的道友是非常如法的,没有发现不如法的,除了极少数朝山旅游的偶尔来听一下,除此之外还是可以的。

现场还有许多人通过音频和视频来听受,有的人穿着不如法,有的人行为不如法。我希望这堂课和其他课,应该重视起来,最好在前面加倍咒时,之前两三分钟准备好。


如何准备呢?如果有佛堂,供水供香,磕三个头,威仪庄严。而不是吃着喝着,插着耳机,有的人边炒菜,边把收音机放在那里。甚至有的人旁边还在听另外一个流行歌,这样两个声音在耳朵里,一个耳朵听一个可能有些困难。建议认真对待。这样功德也是很大的。


古人抄经都会沐浴更衣,藏地有些人在自己闭关和修行时,也很认真的。

至少对其他英语的外教课,也是不让人打扰。一个外教课一年交了七千块钱,会算得清清楚楚,但听佛教课不那么认真,那么得到的功德也是一样……有些人是比较如法的,自始至终都当作认真的课,这样的缘起是不可思议的。

前面的念诵大概要半小时,后面最多十三分钟。有时候昨天十分钟就结束了。一共四十分钟,用转经轮的功德也是非常大的。我再三考虑,前面有一个很好的普贤行愿品,大家用lf经轮很认真的话,从七点半到九点半之间尽量完成。有时我特别激动发挥多的时候,超出十分钟我也是特别着急。


所以有的我的讲记前面比较广,后面比较略,前面比较慢后面快。全知果仁巴造因明等也是一样,前面特别广,教证理证,后面特别略。我不是虎头蛇尾,但因为特别着急,所以两小时内,除了一些特殊身份的人,要认真对待,当作一天中很重要的事,仪式感很重要。


有了这样的正确的仪式感,自然有一种放松的心态学一堂佛法,也许很多障碍会得到解决。僧众的加持,论典的加持,我们是很重视的。

今天继续 讲佛道品,因为内容非常重要,所以我可能经文讲得少一点,有些地方讲自己知道的道理广讲一点,这样可能好一点。本身一下子过下去,可能有些内容没办法去深入地探讨。所以我也很认真地去思考 ,思考 之后给大家开示我的对经文的观点,希望大家在听受的过程中,一方面看到经典本来的意义,同时其他的一些高僧大德,比如僧 大师、窥基大师,也要认真思考 和探讨,这样才有幸了解佛教的甚深密意。


在这么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有福报 因缘闻思这么甚深的大乘佛法,这种机会是极其难得。接下来继续讲佛道品中,前面说了凡夫与圣者之间的对比,接着讲生死生与涅槃行之间的对比。



示入贫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

菩萨示现入于非常贫穷的人,非常贫穷,实际 上不是那么贫穷,如同手中有如意宝一样,所有的财富在他是垂手可得,轻而易举,对他而言是用之不尽,非常富有。

表面看不出来,好象特别贫穷,穿得不好,脸色也不怎么样。藏地以前特别看重一个人的气色,看他有没有财富。以前小时,父母出门会见很多人,最好在脸上敷一点酥油,这样说明他脸色红光满面,一看好有福报啊!实际 只是酥油,所以有时看不出来。


以前有传说,哈佛大学的儿子读书一年死了,找到校长想在学校建一个纪念儿子的建筑。校长看到他们穿得普通,并没有同意。后来他们去加州,建了一所学校,就是斯坦福大学。

所以我们看不出来,菩萨特别有福报,但显得特别贫寒。


以前生活条件不好时有钱的人装着破烂,无钱的人装有钱,暴发户戴金项链。藏地人戴着金嘎乌盒,牙齿装成金的。以前有一个农民,为显示自己特别有钱,把牙拔掉,换成金牙。

我小时候不是为了显示 ,一块五还是两块钱一只,安了一个黄色的牙齿。出了家也没办法,去印度也戴着那个黄色的牙齿。

在成都,大概有人告状说难看,告到法王那里去了,法王找了我,后来很害怕,找到牙医,撬掉了,也没什么,这也是我们以前镶了金色的牙齿,特别有福报,其实自己也清楚。


因此我们看到一些特别贫穷的人也许是菩萨的化现,不要轻视蔑视。



示入刑残,而具诸相好,以自庄严;

示入下贱,而生佛种姓中,具诸功德;


菩萨示现入于形残,但庄严自己,圆满。形,可能是形象,但也许有两方面的意思 。意思是诸根残缺、不具,比如聋哑。看起来他们是盲人、脚手残缺,但实际 上这种人也是有非常大的福报,可以说是佛菩萨的化现。

以前经典中有一个人,好象有一个菩萨,他在母胎中变成一个肉球,父母不要,扔掉了。后来变成三头八脚 八手,但父母又看不起,认为是耻辱,后来他以各种各样的方法让父母趋入解脱道。

有时候我们看到有的人形象不是特别庄严,残疾人,也不能认为是特别不如,背后也许有他完整的真正的本体,这种本体用肉眼或者分别心无法了知。

菩萨在形象上可以入于一种非常下贱的,包括妓女、屠夫等特别可怜的人,但实际 上他已经入于一种佛的种性。印度的种性有分别 ,但看起来下贱,其实具足了一切功德。

我们看到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也不是特别……象印度今天也是一样,大学高中种性和低贱种性互相不说话,不一起吃饭,不来往。但在亚洲人和其他的国家,也许对其他低贱的人有一些蔑视,但可能不应该有,如果有,也是一种错误的选择。

为什么呢?

因为世间很多了不起的大成就者,显现上非常低劣。

如智悲光尊者《功德藏》中说:

何行皆莫起邪见 印度多数自在者

现贱屠夫恶人相 乃至极其低劣身

 意思是说:

印度的大成就者,象夏RA哈巴都生在非常恶劣的种性中,但因为恶劣的身份是不是很低贱呢?不是的。伟大的人物种性并不是很高贵。佛教中八十四位大成就者,很多不是高贵的种性,但因为其相等来诋毁是不合理的。

不能因形象来对他们看不起, 活罗汉,从外在相貌和身份来讲不是特别庄严,眼睛特别大,嘴也是特别大,耳朵特别小,眉毛只有一点点黑点点,看起来整天穿着一件衣服,从来不洗澡,但房子周围都有一种清香,他的身上有很多虱子。动一下就说明虱子在咬他,有一天有一个道友看到虱子在云游,抓 到之后和尚抢去放在自己的身体上。

他花了两年去五台山一步一拜,从后山爬上,当时山顶有一个和尚做了一个梦,“你们明天寺院来一个真正的阿罗汉,要隆重外接”,第二天大家披着袈裟,他果然 来了,但死活也不承认是阿罗汉,但人们称之为阿罗汉。

在成都的一个寺庙里,经常在厕所里做卫生,那时没有卫生纸,一般很多僧人用竹签,用完后扔在一个桶里,他洗过之后,在自己的脸上划一划,看是否光滑,能否伤害别人的身体。这个意思 你们懂吧?虽然文字上不是这样写的,但稍微……

 我们的传统在某些意义上是比较保守的, 在接触时有些惊讶,不可思议,我接触时间长一点。有的道友会说:“啊?他会说这些啊?”其实每个民族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约束,对他们来说是根深蒂固,是规则 。对不懂规则 的人来说, 是对他的不尊重,不恭敬。但实际上,对他而言,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大乘是非常包容的,如果深入经藏,其意义是可以解释的。但世间中的规则 、道德与万法的真相往往有冲突,包括东方文和西方文化,非常有冲突。比较西方文化,讲欺骗,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是无法接受的。比如一个研究生在一个领域,学术上做假,可能在一生中落入了黑色的生涯中,但在其他的国家中,在学术上做假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


所以对环境的了解,民族的传统,比如拉萨的传统(卫藏)与其他的藏地传统又不同。有时候与你相反的道德是不可思议的。包括长期坐在一起的两个不同身份的老师,始终 一个人觉得对方太低劣太下贱了,可能有时候是因为不了解。

而佛教中是比较包容的,但世间并不是这样的。

可能西方人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我看到西方最在意的就是不能欺骗 别人,否则 就没有诚信了。但这是比较下乘的,在商业领域中不一定,在政界中也是一样。比如一个总统如果什么话都是千真万确的,调查一下就知道是怎么样的。有一些灰色文化……

还有一些地方,上上下下全是假,比如一个学校里要做一个不能作弊的正确的,在有些观念 中很好。但在有些地区不作弊是不行的。所以有时真正的量、正确的量在哪里找到?有时是很难的。

所以修行人只要不违背自己,也不要特别苦恼。

道德很重要,但道德不一定是千真万确的,你的和他的可能 不同。众生的业感不同,之间也会发生冲突。

我觉得这样非常对,如果 别人没有这样做就是坏人。但别人也可能这样想,那么在一个团体中,一家人,最好的关系的人,都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所以人的关系,深入了解, 众生的业感不可思议。


眼前看着富裕的也许很贫穷,反之亦然。

眼前很多方方面面,不是很知道,老是……是不行的。去非洲,有两百多万人,我呆了三天。很多老师一直抱怨他们的政府贪污腐败。我来这里也不是了解腐败,但没办法,他们开口就是说这些话,说自己本来可以过上幸福生活,但现在好痛苦。在学校讲课时,他们提问也是问这样的问题:“太腐败,有什么办法?”我说,你用鸡蛋 和石头相碰,如果能碰过就碰,不能碰就别碰了。


所以有时候在一个环境中,也不要总是抱怨,抱怨别人不好,不管自己,抱怨别人也是自己的修行不好。事业也好,家庭也好,没有完美的。如果认为完美,其中也有很多缺陷的,对你自身这样,对他人也是这样的。


所以下贱也许我们认为下贱,但不一定。


示入羸劣丑陋,而得那罗延身,一切众生之所乐见;


示现特别脆弱可怜,恶劣丑陋 ,实际 也不一定是这样的,有很多福报,显现上他的身体,金刚不坏。看起来特别弱,但实际特别强壮,金刚身。

(……王?特别强壮的身体,你们知道吧?)


就象南师讲的那个和尚,很多人特别喜欢他。

虽然穿得不干净,长得也不怎么样。有的法师,平时的行为不是特别如法,但有些眷属特别喜欢,也许是业力现前。


示入老病,而永断病根,超越死畏;


有些菩萨入于衰老生病,表面看老得厉害,还有经常生病,但实际 上永远断除了病根,并超越了轮回的生死的畏惧。

《宝性论》中讲真正的圣者,远离了生死病老。

或示老病死 成就诸群生

了知如幻化 通达无有碍

       ——《大乘集菩萨学论》

原因是什么呢?了知如幻化,通达无有碍。

就象法王如意宝一样,示现痛苦,以此让众生获得解脱 ,大乘以此度众生。

现在很多人特别担心老了,拼命吃一些搞衰老的药,不知道有没有作用。有的人特别害怕生病,前世业力现前也很难的,但菩萨也有示现。



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

示有妻妾采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


有些具有特别丰富的资财,富裕,但对财富不会执著,观无常,一点贪执也没有。

表现有特别多的财富,但不象世间人一样,连一汗毛的执著也没有。就象蒋扬钦哲一样,对华屋等财富,连如华智仁波切对木碗的执著也没有。

有的人穿得不好,人们觉得他是好的修行人,有的人穿得很好,认为他腐败,其实不一定。

表面看有的人看不惯,但财富可能利益很多众生,对他的修行一点障碍也没有。有的人贫穷,但对他一点帮助也没有,增长痛苦,对修行无益。世间人按习惯来看形象上的东西,所以有的时候很难确定。

僧肇大师说应该参照《太子墓魄经》有一个太子非常庄严,通达自己前面宿世的很多,后来生起很大的出离心,从小不说一句话,一直到十三岁。国王非常伤心,担心自己的家产国政,对他来说是一个损失。正商量时,一个恶臣建议:不说话,应该将太子扔到地宫,再生一个太子治理国家。国王听了建议,挖地宫,太子就开始说话了:本来我想少造业,不说话,但你们把我埋了造业更大,我就说话了。

好象前世是当国王,有一些抉择杀害很多众生,没有观察 ,结果 说了“好吧”,因此感受无量痛苦,因此为少造业不说话。

僧肇大师的意思 是,虽然有很多资具,不但不执著, 没有贪执,还以无常观摄持。


人们很喜欢以外在显现来确定,有的人以法律来制定。本来法律是人制定的,东方和西方的法律也不相同,法律与因果也不相同,但人们往往以为自己的是唯一标准,从究竟讲,全是空性的没意义的,从世俗讲也需要很多平衡。

所以在任何环境中,不要相信自己的分别念,连自己都不知道,更何况别人?

为什么?自己有没有信心:“今天开始背书”结果 没几天就把法本扔掉了。所以决定别人也很难。


菩萨示现有妻妾采女,按有些地方的法律,只能有一个,除此就是违规。但有的人表面是有很多女眷,实际已经远离五欲。


所以人世间,尤其按照声闻乘,对出家人,对某个民族……但菩萨打破了规则 。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主要讲六字真言的功德。当时虚空藏想得到观音菩萨的传承,介绍去见一法师,叮嘱不要起邪 见。但那法师有众多女眷,染污,当作佛无别,结果 求得了六字真言的传承。

所以世间难以接受的行为也有,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不分真假也是不行的。 


尤其贪欲,真正有了如下相才可行持。

一、真正断了贪欲,二、世间不清净行为要断除,三、真正能利益众生。从因果体三方面如果 不具足,则没有任何功德。


有人以借口欺骗他人非常不好。


《维摩诘经》

现于讷钝,而成就辩才,总持无失;


有些菩萨虽然 陷入木讷愚笨,其实已经获得陀罗尼、辩才圆满。

愚者自称愚 当知善黠慧

愚人自称智 是谓愚中甚

                ——《出曜经》

应该说,有些人知道自己愚痴,是智慧的表现;有些愚人经常说自己的功德,就是最严重的愚者。

佛教徒也要求,有功德说一点也可以,如果没有,说有,则果报非常可怕。


示入邪济,而以正济,度诸众生;

现遍入诸道,而断其因缘。


入于邪 道中,但真正是以正道度众生。如文殊菩萨表面在外道中其他道中,外道并不是一个不恭敬的词。每一个国家也有“本国”和“外国”之说,除了自己道之外,就叫外道。也不是说他们没有解脱 。他们也有度众生,也有自己的解脱 。

菩萨入于一切道,世间道、出世间道,各种道都要去学。

有的人说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学,是非常保守的声闻乘,对初学者可以,但从大乘道看,没有被烦恼所染时,可以了解世间的学问,包括科学、一切有意义的世间的学问,通过这种方式,能断除别人相续中的邪 见,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能做为菩萨,入于种种道,但实际已经断除这种因。有些大德经常出入一些不法的地方,或者别人不理解,不住在寺院,却去世间的团体,也许目的是不相同的。

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对佛教原汁原味进行行持,另一方面,为了利益众生,都可以行持,前提是自相续不被烦恼染污。

菩萨观诸烦恼即是佛法

  一切烦恼同虚空性

                ——《净业障经》

所有的烦恼,就是观于佛法,从本体讲,就是,从形象上就是分别 念,包括贪嗔痴 。


这是生死心,下面讲涅槃心。


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

文殊师利!菩萨能如是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大菩萨到一定时候示现涅槃,如法王如意宝是真正的大菩萨,在72岁示现涅槃。实际根本没有断灭,而如入花园中一样,在不同的地点示现利益众生。

法王也说可能以旁生的身份来利益众生,麦彭仁波切也说过以鸟类利益众生。


对纯粹学显宗的人来讲,可能对于“造五无间罪成为佛道”不能理解,但对于甚深意义上看,应该能理解,应该思考,培养智慧,如果思维方式不是特别合理时,应该改过来。


有些人学了一次,完全进入佛教的甚深义中,有些人不仅学不好,反而有了邪 见。

在我的经验中,三十多年来,跟很多佛教徒交往看,有些人学得短,但对于甚深道理非常熟悉。有的人学着学着,与佛示背道而驰,很可怜。有些人虽然并不是很明确的进步,但一直在有进步的路上。

所以有的人也许业力不同,也许选择的路不同。


所以,经常想,这些人学得这么短,跟老修行人一样,挺好的。这个人,学了二三十年,不仅没进步,表情上都比较痛苦,怎么办呢?有的人一直在进步。我希望人生那么难得,学习大乘佛法更难得,花一点时间也是有意义,我也是苦口婆心,也是有意义。否则 大家都不学佛,天天睡懒觉活下去……每人都要往进步的方向前进吧,这一点比较重要。




愿您品尝甘露,

能与他人共享。

  文字 | 一意  

  图片 | 阿源,阿瀞,网络  

求学足迹

为您提供最及时的课堂笔记

  愿您法喜充满,早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