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96课-隐藏窍诀&名词解释&法师辅导 返回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96课-隐藏窍诀&名词解释&法师辅导

隐藏窍诀


鬼魔是自心显现(一切外境并非真实存在而是自心显现)

(一)错误的就该推翻

1、错误观点

(1)“我”存在:五蕴聚合的“我”实实在在存在,能实实在在地生活和感受苦乐。

  • 执着人我存在即为人我执。

(2)“法”存在:外境我们眼看得见,手摸得着,耳听得到,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物质。

  • 执着法真实存在即为法我执。


2、错误的由来

(1)无明

每个人生下来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观点,也就是“我执”,它是一种没有根据的、盲目的执着,这种执着既不是父母教的,也不是老师传授的,但每个生命都有这种执着,它来源于“无明”。有了无明,就有了我执。

(2)从本性光明中来

万法的本性是光明,但由于其它因素,产生了很细微的念头,这种念头本身就是执着,这就叫法我执,有了这个法我执,也就有了人我执,有了我执以后,就产生了贪、嗔、痴等烦恼。有了这些烦恼,人就会去造业,有了业以后,就形成了山河大地等等外境。


3、推翻的方法

(1)推理:用每个人都能接受的、理性的、符合逻辑思维的一种推理方法。

(2)实证:通过实修亲证万法实相。


(二)建立外境存在的证据不可靠

1、外境是如何建立的

(1)五根识直接感受

外境的颜色、形状是看得见的,声音是听得见的,软硬粗细是手触摸得到的,以此作为依据来建立外境存在。

(2)靠各种仪器

通过粒子加速器、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能帮助我们看见更多我们认为实有的粒子,从而进一步帮助我们证实外境实有的结论。


2、五根识并不可靠

(1)教证

《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言: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思想意识空无自性,本属虚妄,凡众若是相信了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觉受,自心就被其所欺骗和迷惑了;这里所说的色,不仅仅指色情,而是指自心见到的一切。“会”,心与色合。色最迷心,故曰色迷心窍。色迷心窍者,心随物转,流转六道,受苦不尽,故为祸害;证得阿罗汉果者已心空相灭,无有我执,第六识意识转为妙观察智,不同于凡众心识之迷妄,故言其可信。从另一方面讲,凡是未达到阿罗汉的精神境界者,其对事物的认知都有可能是错误和颠倒的,也是不可信的。

(2)推理

例如:我们想去看清一部汽车,当把所有的零件拆散了以后,在拆散的每一个零件上,我们却找不到原来那个实实在在的车的影子,它就在我们手里消失了,找不到了,如果汽车是实有存在的,就不可能消失,现在它消失的现象本身,就否认了汽车的实有性。


(三)一切物质并非实有存在

1、常有法的特征

是一体、恒常(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自在(不被其他因缘所影响)

2、破心的实有

从实有法无法起功用角度遮破:如果心是实有之法,则无法起功用——无法含藏一切种子,也无法成熟一切种子,更无法显现万法。

  • 举例:含藏了某个种子的阿赖耶识与没有含藏某个种子的阿赖耶识是一体还是他体?如果是一体,则被含藏的种子不存在,如果是它体,则阿赖耶识前后已经发生了变化,故不是常法。

  • 从心前现起的相分遮破——稍稍有点复杂,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入中论》、《中观庄严论》、《中观总义》等中观论典。


3、现有一切直指为自心,心性直指为空性光明

(1)名言中

  • 名言现相:外境是色法的自性。

  • 名言实相:外境是心或者是心的幻化。

(2)胜义中

  • 心和外境都是无自性的

(3)二谛双运

  • 一切万法空而现、现而空、无而明现。


4、颠覆三观?没关系,请多多串习万法抉择为心的两种推理

  • 法王如意宝:明知因的内涵非常深,通过它逐渐能了达自心的本来光明,接近大圆满的一些直指心性的法要;而俱缘定因主要是通过推理的方法,来抉择外境不存在。前者建立外境是心的本体,而心的本体就是自性光明,其推理接近大圆满的抉择方式;后者则以推理的方式,抉择外境不存在。

  • 名言中应该了知,一切万法在外境中并不存在,以密宗的观点宣说,这是自心光明智慧的妙用;用显宗的观点诠释,外境根本不存在,它唯是心识幻化的妙色而已。


(四)因果是假立的

1、破实有的因果存在

(1)破因果同时的存在

① 普通人的观点

因果同时存在,比如稻种和稻芽是同时存在的,稻种才会对稻芽的生起起作用。就如同手在接触到一个东西的同时,手和被触物必须是同时存在的,才可能有接触的感觉。

② 破斥

如果因和果同时存在,则因存在时,果也已经有了。那因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因的作用应该是把果从无生为有,若因果同时存在,就丧失了因存在的意义。这就如同左手和右手的关系一样,因为同时存在,所以不可能互相产生。

(2)破前面的因产生后面的果

① 普通人观点

有了因之后,再让这个果生出来,从表面上看,这比前一种说法好一点,很多人都支持这种观点。

② 破斥

“因”存在时,“果”却不存在,因又是怎样让果生起来的呢?比如:如果豆种豆芽同时存在,豆种可以对豆芽产生作用。但是,豆种存在时,豆芽根本就不存在,因为它现在还没有产生,所以豆种无法对豆芽产生作用。

如果说因灭掉之后果产生,那么如同豆种灭掉之后,豆芽生起,如果是这样,那么豆芽就是虚空中产生的,如此则有无因生、虚空中可以生万法的过失。


2、到底因果如何安立

(1)中观宗:缘起性空

① 性空:一切法并非实有存在,所以无法安立真实的因果。

② 缘起:原先这个种子的内外都没有豆芽的影子,但是因缘合和以后,就是出现了这样一个豆芽。这就是佛教里讲的因缘合和。因缘合和后就会产生另外的一些物质或现象,从我们人的角度去解释,可以说后面的物质是由前面的物质产生的,但这是根本就没有办法证实的。

(2)唯心所现

① 唯识宗认为:因果关系是阿赖耶识上的有序的种子成熟的现象,并不是外在的物质。

A. 诤:眼睛看得见的外境是在外面,我们的心在身体里面,它们怎么会是一体呢?

a. 答:我们在看花的时候,感觉是花在外面,眼识在身体里面,但这只是第六意识的错误想法,它不是眼识的观点。

● 眼识:比如现在所看到的一个所谓的外境,实际上它就是眼识的本体,这就叫做眼识。

● 有人认为,眼识也许就象光一样,照亮了某种物体然后就看见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当我们看到某个东西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并完全看见,也就是感觉到了,这种感觉就是眼识。

● 眼睛看得见就是我们的眼睛感受到了一个东西。而感受、感觉是心不共同的功能,盲人没有这种感觉,所以他看不见。明眼人有这个感觉,所以就能看见。


b. 唯识宗认为心有八识,包括五根的五识,加上意识、染污意识以及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其他七识的根本。

● 我们的阿赖耶识中有什么习气、有什么种子,我们所看到的外境,也就是这些习气和种子的外现。一旦我们的心清净以后,便会显现清净的世界,就再也不会流转于轮回当中了。

参考资料:《慧灯之光》《中观纲要(益西彭措堪布)》等


编写师兄:定解B11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4096-定解B11-008】


名词解释


原文:你们个别人已经得过无上大圆满的灌顶,也得过这方面的殊胜窍诀,甚至长期观修过,那么,当遇到违缘、不顺时,理应把这些全部融入本来觉性中,观其本体一无所有。不过,一无所有也不是空空荡荡,而是有种不可言说的明清,这种境界就称为现空双运

灌顶

将水注入头顶,晋升一定地位的仪式。(1)即位灌顶。印度古代,于帝王即位时将四大海之水注于头上。(2)授职灌顶。九地菩萨登上第十法云地时,诸佛将智水注于其顶。(3)秘密灌顶。密教所施行,但未必注水。此又有二种灌顶(传法、结缘)、三种灌顶(传法、结缘、苏悉地)等。现在仍施行者为结缘灌顶(为使一般人结佛缘而举行)、学法灌顶(为成真言行者之人而举行)、传法灌顶(为嗣阿阇梨位者而举行)等。

——《佛教哲学大词典》

现空双运

蕴界处等一切诸法的基,即是现空双运。比如我们人类见一碗水,饿鬼见为脓,地狱众生见为铁水,天人见为甘露……六道众生虽各有不同所见,但它有一个共同的现分——光明。实际上,这个现分的本体仍为空性,这就是所谓的“现空双运”。在圣者的根本慧定面前,离戏大空性现前的同时,这个光明也是不离开的。 

——索达吉堪布《闲谈问答录》


原文:小乘虽然允许吃肉,但也只能吃三净肉,即不见、不闻、不疑为己杀,这样的肉才可以食用,否则一概不许。

三净肉

(1)眼不见杀,自眼不见是生物为我而杀。

(2)耳不闻杀,于可信之人,不闻是生物为我而杀。

(3)不疑杀,知此处有屠家,或有自死之生物,故无为我而杀之嫌。

——《佛学大词典》


原文:那么,到底密续是怎么说的呢?“五肉五甘露,饮食外会供。”

会供

佛教瑜伽行者,观想凭借定力加持成为体性空乐,以供诸佛道场,使得六种餍足的饮料食品。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此举就像“所受五种三昧耶,视净为秽行放逸”中所说的“视净为秽”,因此与所受的三昧耶戒完全相违。

三昧耶

不可逾越的金刚誓词。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


系密宗戒律。三昧耶者,即是欲得果者不应违越之事,随顺本尊所喜身语意行,进趣善法遮不善为相。

——《佛学词典》


编写师兄:定解B16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5096-定解B16-004】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前行广释》第96课法师辅导

阅读原文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