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文殊密语 >> 菩提心|皆具菩提缘 返回

菩提心|皆具菩提缘

文殊密语 2019-10-19

不论在哪里,

佛陀加持你

点击蓝字,开卷有益



 

《入行论》第32课(摘录

 


愿彼缘我者,悉获众利益。

若人因见我,生起信憎心,

愿彼恒成为,成办众利因。

愿彼毁我者,及余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皆具菩提缘。

路人无怙依,愿为彼引导,

并作渡者舟,船筏与桥梁。

求岛即成岛,欲灯化为灯,

觅床变作床,凡需仆从者,





颂词


今日







愿彼毁我者,及余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皆具菩提缘。








 

上师讲记


不论任何众生直接或间接把我作为对境,背后恶语中伤、当面诋毁辱骂,或者通过其他的手段加害,用木棒击、用石头打,在他人面前挖苦讽刺,我发愿不但不会记恨报仇,反而愿他们生生世世具足菩提的殊胜缘分。


佛经中也有这方面的教言,记得无著菩萨在《善说海》的结文中说:“无论于我贪或嗔,赞毁以及作利害,愿凡见闻念我者,悉皆速得胜菩提。”意思就是说,无论对我摧毁也好,作害也好,或者生起嗔心、贪心,凡是以我为对境见闻接触的这些众生,愿他们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得殊胜的菩提果位。


华智仁波切亦有这样的愿词:只要听到我的善说、见到我、听到我的声音、忆念我、接触我、与我对话的所有众生,愿他们遣除五无间罪,阻塞趋入恶趣之门,最终往生清净的布札拉刹土(观音菩萨的刹土)。


我们平时也应该想:别人对我什么态度都无所谓,因为所谓的菩萨,根本没有自私自利的心,远离了自我保护的意识,众生怎么对我都可以,只要与他们结上缘,就能令他们获得真正的利益。



那菩萨是以什么身份出现的呢?

这个很难说。


比如我们到商店里面,那些卖东西的人也好,旁边来来往往的人也好,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不是菩萨的化现,我见到了他,接触到他,听到他的声音,很有可能获得无量的利益。


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想:从现在起乃至生生世世,愿我也变成如是具有意义的菩萨,凡是把我作为对境当面骂、背后骂,不管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都愿他们得到真实的利益。


文殊菩萨的十大愿中也有这方面的誓言,释尊传记中也有记载,菩萨于因地时发了非常大的愿,这种愿力成熟以后,只要众生见闻接触到他,都能够获得菩提之因。


当然,有时候我们看见可怜的众生,对他生起大悲心,实际上这也可能是菩萨的化现。就像无著菩萨见到弥勒菩萨化身的母狗一样,看起来特别的可怜,但结果却是弥勒菩萨。


同样,有些众生的脾气不好,行为不如法,也不能肯定他不是菩萨。所以大家一方面要对外境观清净心,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可能是菩萨的显现,另一方面,自己也应当时时刻刻这样想:凡是把我作为对境的众生,希望他们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利益。


《入菩萨行》并不是口头上说说就可以了,实际行动中也应该这样想,白天也好、晚上也好,行住坐卧中都希望众生得到利益,这就是我们发愿的目标,也是自相续中生起菩提心的唯一殊胜因缘。


假如没有这样的发愿、没有这样的回向,要想真正生起菩提心,还是有点困难的。因为发菩提心一方面是要依靠七支供来净除罪障、积累资粮,另一方面必须要修自己的心,正如前天所讲的,一定要舍弃自我,远离对身体、眷属、受用的执著,否则就不堪为生起菩提心的法器。




   智诚堪布

辅导



回向愿众生对待我的行为具有大义。“愿彼毁我者”:毁就是诋毁,不是心和意乐的行为,属于语言的造作。愿这些通过语言诋毁我的众生具有菩提缘;还有其他使用各种方式伤害我、污辱我的众生,皆具菩提缘。


如果不懂得修行,

讥毁我的人、污辱我的人、害我的人,

都可能成为我发恶愿的对象,

成为未来互相伤害的因缘,

但当我们懂得回向行为具义的道理之后,

一切恶缘都可以成为利益自他的菩提因。


轮回中,这些因缘是不缺的——

只要在轮回中,就会遇到诋毁自己的人、

伤害自己的人、污辱自己的人。

如果自己是具有这样意乐的菩萨,

遇到一个人诋毁我,

好了,“皆具菩提缘”,

就发愿愿他和我具有菩提因缘;

遇到一百个人同时辱骂我,我也这样作意,那么就有一百个人和我具有菩提因缘。如果能这样,我们为什么要害怕别人诋毁呢?为什么要害怕别人害我呢?这就是菩萨的想法,真的很清净、很伟大。我们要学菩萨行,就要学习这样的行为。


而且这种观修也能饶益自他

如果没有如是观修,

被别人伤害了,自己就会很郁闷,

一天想:“他为什么伤害我?为什么偏偏这样伤害我?”沉溺其中不能自拨。

这样想有什么用呢?

除了增长怨恨、加深痛苦之外,没什么用。

与其这样,还不如行持菩萨行,

主动去面对、化解这个仇怨,

主动去利益害自己的众生,

愿他们都能成为我修行的助缘、

成为我度化的对象。


这样主动积极地面对,违缘便不成其违缘了。伤害我反而成为我修行的对象、度化的对象,如果自己的心真正能够安住于这种状态,怎么会成为违缘呢?能这样做,我们是不会害怕娑婆世界有这么多伤害者的。


修习佛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多人都想尽快地从轮回中、从这个娑婆世界中获得解脱。为什么呢?因为这里阻碍解脱的人太多,伤害的因缘太多,恶人太多,如何如何糟糕;我们并不是说求解脱不好,求往生极乐世界不好,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我们还没有往生之前,这些事情亦无法避免,只要在轮回当中,就会有这些事情。那么,何不把这个颂词活用呢?为了利益众生,极乐世界我们肯定是要去的,但在往生之前,轮回中仍然无法避免这些伤害、污辱的发生,届时,我们就可以运用颂词去应对,以菩萨的心去面对:愿伤害我的人皆具菩提缘,辱骂我的人皆具菩提缘,愿对我做种种行为的众生都具菩提缘。当然,种种行为并不单单指恶行,还包括善行,颂词只举了恶行。既然伤害我的众生我都愿他成就,那么帮助过我、接济过我的很多众生,也应该让他们成就,愿他们皆具菩提缘。


有时,对于帮助我们的众生,我们愿意他们成佛;对于伤害自己或伤害自己施主的众生,我却不愿意他解脱,这是不对的。所以,了知了菩萨和众生想法的不同之后,我们就要逐渐抛弃那些已养成的、固有的、凡夫人的轮回思维模式,慢慢靠近菩萨的思维方式和解脱的思维方式,要以菩萨这种无偏袒的利益之心去帮助众生,这样的行为便具有真正的大义。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具德上师加持入心间

不偏众生普降大法雨

三学之藏索朗达吉尊

祈请身寿不变久住世

愿以发心皓月之光明

五浊黑暗消于法界中




 

一起学中观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