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让你年轻一次,你打算怎么活?
以下文章来源于那达live ,作者菠萝
2058年,你已经六、七十岁了,坐在空无一人的房间,老态龙钟,没钱没权,生活不能自理。
你对佛祖许了一个愿望:“求求您,让我再年轻一次吧!”
佛祖说:“好的。”
于是“嗖”的一声,你睁开眼睛一看,回到了2018年的今天······
这一次,你打算怎么活?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
当你老了/眼眉低垂/灯火昏黄不定
歌词中的老年总是尽其唯美。
电视广告也常常是这样——镜头中的老两口,精气神儿十足,虽是满头白发,但活力也丝毫不输年轻人。
一提到年老后的光景,也总会想起那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每当人们提到老年生活,那个画面总是显的诗情画意,总是轻描淡写中一带而过。
人人最后都会老的。
人到老年,真实的心态是什么?
最后那段生命又都是在什么心境中度过的?
刚被划分为中年人的菠萝,对此确实没有一种设身处地的感受。但菠萝也想尝试去想象一下”当你老了的那一天”,除了诗情画意,还有一些什么滋味。
于是今天,菠萝就想为此,胡言乱语,说几句。
一场秋霜,一碗残汤。
对于老年,菠萝想或许不应该先去观察人类,人类对自己总是有太多的美化和挂碍了。所以不如先去看一下其他的生命,比如,一株植物,一个动物。
夏天中草原上的花草,叶子可以绿到发亮,竞相吸收着阳光雨露,在恰当的时机纷纷吐露芬芳。
而到了秋天,秋季对植物可能是一个很尴尬的季节,花是撑不了太久的,一瓣一瓣的随风掉落,花季过了就真的过了,再也不回。随后的时间如果能结出果实那还可以有一些成就感。但一天一天,无论再怎么努力,植物身上的绿色也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了。一片一片变黄,一点一点枯萎。
那段花残柳败的时期是不是就是老年?
晚秋时节,秋霜一场接着一场,老年的植物们就是一直坚持着,坚持着,直到一场冰冻后,植物凋萎。毫无生机。
惹人喜爱的小动物,它们到了老年就总是有点让人嫌弃了。
常常看到路旁垃圾堆里有一只瘸脚的老狗,偶尔吃饭时桌下过来一只不想去触碰的老猫。当瘦骨嶙峋的耕牛老到没有了耕田的体力,大多被人们卖到屠宰场,变成了牛肉。偶尔几只命好的被主人留下来,每日晃荡着,等着死的那一天。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的老年境遇就等于人类老年的境遇,这恐怕人们都不会去承认,不愿意去接受的。
可是,人类老年境遇的实际面目,会真的好得了几分呢?
芳华不再,岁月神偷。
对于老去,尚年青的人们既偷偷恐惧着,又常常视而不见。既对自己的老年光景感到茫然,又不会愿意真的去过多了解。有时明明没有准备,却常常抱着侥幸心理。有时明明早就看穿了电视演的那一套,却常常依靠着电视广告剧情,幻想着自己的老年拥有一幕幕温馨的画面。
人们喜欢着用尽各种方法希望使自己年轻,化妆品即使再贵也不去吝啬。每当有人做惊讶状夸自己年轻,就会心头窃喜,喜上眉梢。每当又发现一根白发,多了一条皱纹,便尴尬伤心,气急顿足,似乎是在埋怨谁,故意拆穿了这场骗局。
人们都在老去。对于老去这件事,人们从心理到身体,都在努力地欺骗自己。
都说岁月神偷,果然是有着高超的技艺。
老去就是,老是失去。
人们都不愿意把自己形容成人老珠黄,于是就有了那么多花枝招展的半老徐娘。镜前多少次黯然神伤,化了再久的妆,也再画不出当年的模样。
当样貌不再有吸引力。中年人又会包装出一种东西,自我得意的称为”成熟的魅力”。说白了无非是我有钱,我有权利。于是,多少老年人花着心思用力在钱和名上做文章,只是为了试图再制造出一点吸引力。
可随着时间过去,这一点点也会慢慢淡去。
时光老去消磨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心力。老去的时候,常常就是眼睁睁的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所希求的,所努力追逐的,所有美好的东西,一样一样的,一个一个的远离,失去。
老去就是,老是失去。
当年老的人最终丧失了所有的吸引力。对于这个世界,老年人就成了一种无用的东西。
因此有人黯然伤神,自我放弃。有人常常不满哀怨,大发脾气;聪明一点的,变得识趣,赔上笑脸,变的慈祥;也有人不肯放手,不愿失去最后的吸引和控制力,多少之前越是风光的人,最后内心变得越是扭曲和疯狂。
菠萝在想,世间过往那么多的达官显贵,活到一生的最后,都活成了什么模样。
人们忙忙碌碌,一生数十年。终于似乎在最后的几年把该忙活的事儿都忙完了。可是忙完了,反而更加茫然了。年老的那一天才看透,什么东西可以留到最后。
挥不去的是孤独,拦不住的是回忆。
青春从来不会回头。几十个春秋过去,最后还能拥有的,只是一遍一遍的回忆。
老去的岁月中,是拦也拦不住的回忆。于是一遍一遍,念叨着,念叨着。
老去的时光里,人们不知不觉走到了世界的边缘,世界的焦点和热闹与你无关,越来越多的时间里,常常是,又一个人,呆了一天。
人越老,才越会深刻的体验到孤独。孤独,对生命最后的摧残。
在老去的时间里,人们似乎恍然觉悟,人生,还真的只有一个终点。而此刻活着的意义,似乎就是等待着到达,那个终点。
如果人生轨迹是一条抛物线,那么老年便是这条曲线上,从中年逐渐开始下滑,之后到达死亡的那一段。
人到老年是不是就是在失去中一直怀念着,在孤独中一直等待着?老去就会常常迫于无奈的,一步一步的,看不破也要看破,放不下也得放下。
眼看着,生活的选项越来越少,眼看着,眼前的路越走越窄。
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知晓。
其实佛法,就是办法。
佛陀讲:生老病死中,人的老去乃人生四苦之一。
老去,这个生命的自然规律,人类自然无法逃避。
虽说如此,但其实在佛学的世界里,人的老去, 对于佛法修行人来讲,并不是一个需要去刻意逃避和需要去美化的话题。不仅如此,更难得的是,佛法的修行者对老去乃至死亡都常常有着一份超然的从容。
佛陀的教育,就具备着让人们从容面对老去,乃至死亡的能力。
比如大家常常听说的,看破,放下。面对一切变化,不要直到被动的失去那一刻到来时才感慨哀叹不已。而要有提前的预见能力和心理准备。而这就是一种看破和放下。当主动地学会放下了,当你遇到失去的那一刻,也自然不会有丝毫的落寞。
佛法中还常常讲让人们要主动的去观察、去认识生命的、万法的规律。生死老去都是必然,该来的总会来,无谓的阻挡或者多么的不情愿接受都是徒然。更不需去适得其反的自我欺骗。
而且依靠外界的欲望填充不了心灵上的孤独。只有向内去修心,对于修行者而言,安静的独处,反而是一种自在和享受。
而对于人们恐惧去面对的终点——死亡,和世间的种种学说学问相比,佛法更是显得极为擅长。临终关怀,中阴度亡,阿弥陀佛,接引西方······种种种种,佛法中的方法实在太多。可惜世间,少有人愿去学习和掌握。对于生命来说,”老去”这堂旷下的课,迟早终究要去补上。懂得无常,看破放下,享受一个人独处,学会面对死亡。
“从容自在的面对老去” 这也可以是一种走进佛法的动力和意义。
配图来自网络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1.婚姻家庭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1
2. 真实因果案例: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2
3.不离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3
4. 心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4
5. 金刚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5
温馨提示:公众号后台,不是留言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