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生经》(七)
善生
sigalovada sutta
经
第七课笔记
上师开示:
今天我们继续讲《善生经》,前面说过,可能这礼拜中,包括明天后天,都讲此经。
下礼拜可能还有一两节课,可能会讲完吧。
这样的话,讲完也很好,没想到中间学了这么个经典。以前在不在资料中引用过此经的内容,但具体没有去学习。
这次在给大家辅导的同时,也对照了不同的版本,也认真地学习了一遍。但确实支法度和阿含经不同的版本,很难对应。
可能以后要学此经,要选择哪一个版本,与其他版本对应有一定困难,差异比较大。
这次选的版本,内容很好。尤其当今时代,在家的佛教徒特别适合。
(讲课的时候流鼻涕是最麻烦的事,但也没办法。如果其他的地方看不到的地方痛一点也没有事,但让大家看到表演不是很好,所以要克服这种困难,也没啥。)
以后也希望好好弘扬此经。因为佛教徒当中,可以说百分之八九十是在家人,有些经典太深了,空性、般若,大乘玄妙的意义,可能很难通达 。其他与在家没有什么关系的戒律威仪等,也很难。所以不断弘扬生活佛教,一定要切合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用得上的道理,对当今来讲是很重要的。
所以听课的道友,希望以后多弘扬人天乘、生活佛教的内容,这样大多数 人能接受,在实际工作中用得上。我们要关心到,每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利益,不然我们用特别宣说甚深的妙法,当然从功德上是很有意义的,但在生活中,结合言行举止,有些道理很难用得上。
所以有时我们要讲浅显的内容,有时要讲深奥的内容,二者要结合起来。
不然,总是讲一些浅显 的,深奥之义难以通达,是可惜的。有时总讲深奥的,也难以实用。
所以我们应该在生活当中经常学习这样的《善生经》之类的内容也是很有必要的,前面讲到了恶友,大概有十六种,已经讲完了。今天讲要依止的善友,也大概分了十六种,大家可以观察 一下,在生活中,在修行中,有没有好朋友,以什么心态来依止。
恶友要远离,因为对我们很危险,上一堂课,即使记不了特别多的内容,至少记一些关键的,在生活中,修行中能用得上的。
也许因缘具足,过了十年二十年还能记得,这样是有意义的。
佛告诉善生:有四种亲友朋友可亲近,可以从多方面得到饶益,为人救护。因为朋友能为人带来真实的利益,遇到困难时能救护,有意义。
这四种亲友指的是什么呢?
一、止非
也就是不合理的、非法的,制止让你造恶行的。
二、慈愍
经常对别人有同情心、饶益心,心地善良的人。
三、利人
利益,整个实际行动中饶益别人。
四、同事
不仅仅饶益,而且实际行动中去利益别人。
这四种就可以依止,不仅可以得到饶益,而且得到救护,
这是总说、略说。
《大乘义章》中说,前面是从语言上,第二是从心识上,怀有悲悯之心,第三和第四是从身体上分的。
大概、主要分为上面四者可以,实际上语言中也涉及心,慈悲心上也涉及语言和其他的行为。所以后面的分类不一定完全是这样的,有不同的,可能互相有交叉的吧。
亲友讲了四种法,或者有一个《佛本行集经》善友或者好的友有三种法相,佛陀在经典中讲:
我略说友相 恶谏善劝行
厄难相救济 是名真善友
意思 是说,如果略说了所谓的朋友的法相,实际上有三人方面。
一、恶见,经常劝谏制止恶生
二、劝谏行持善法。
三、遇到困难来解救你。
这就是善友的法相。我也思考 过,确实在生活中有这样的朋友 是最好的吧?经常劝你行善法,经常劝你不要行恶法。不象有的人有权有势力时,对你特别好,一旦你各方面下滑、衰败时,根本不理你,这种人不算真正的朋友。所以要依止的朋友,依《善生经》总的方面有四种,按 《佛本行集经》有四个方面。按《瑜伽师地论》有八个方面,对经论的多闻,有一定证悟,有慈悲心,自己的心没有厌倦心,有忍耐心。八种法,我看到大多数讲到心的境界。
我们要依止的朋友,是广闻博学……最好是具有慈悲心的,所作所为利益众生的。
利益众生时,不是一会儿生厌倦心,应该生的对轮回不生,不应该生的一点点事,生出离心厌倦心,这种人不值 得依止。
这种人会对周围带来很大的影响。
刚才四种法一一广说,止非有四处中,慈悲有四种,利人、同行每一种法都有四种,共有十六种人。
这十六种可能不同的人,但大多数看,可能比如止非,可能一个朋友上可以具足这些功德吧。
佛告善生,止非有四种法,如果制止这四种法,可以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什么是这四种法呢?
一、见人为恶则能遮止
看到朋友如果行持恶法,比如偷盗、欺骗等,以其他方式来劝谏,不让他造恶业。
以前孔子讲过很多劝谏的方法,有些是旁敲侧击的方式,有些直言不讳的,有的是在面前非常恭敬的方式,有的以婉转的语言。有的人劝人让人下不了台,在众人面前 劝,这样不但没有利益,而且可能从此之间的关系不再这样了……所以以善巧方便的方式,以慈悲心或者其他方式,别人不会行持恶法。
这是第一种,以各种方式劝谏制止。
二、示人正直
通过正面对他进行教育,讲正道。比如他杀生,就为他讲杀生的过失、放生的功德、生命的可贵性,他就会听得懂。
三、慈心愍念
心怀慈悲,一定是对方是懂道理的。他慢慢以慈心和爱心感化他。当然这里全是语言也不对,这里就有慈悲心。
四、示人天路
不令制止恶行,而且关心来世。
让他进一步获得二乘或者大乘的果位,在前面是没有的。这里对来世进行关心的开导。
对这样的朋友,制止了他的恶行,且行持了善法。
很多人在学佛的过程中,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人需要朋友的指点。
在路途当中也是很重要的。
有一部经典《诸德福田经》讲到阿难的前世,因为朋友的劝请善引导 ,在生生世世中获得了快乐。
有一次他告诉自己的前世:他以前变成一个老百姓时,身上生了很多病疮,非常难治。后来有一个善友说,如果你到一些有僧人的地方,出家人沐浴的水进行沐浴,对你的病是有利的。他听到之后,到一些寺院里,创造条件,用沐浴的水洗浴,这时,他的病痊好了。且因为供僧,生生世世身相庄严,没有疾病,今生遇到佛陀,获得殊胜的境界。
这里是讲阿难还是阿难讲别人不是特别清楚。因为他知道自己前世的经历,也许是另外一个获得阿罗汉的比丘叫阿难。
不管怎么样,可能今生中,你遇到了 一个很好的朋友,他对你的修行起到很好的作用,不仅今生遇到了正道,且生生世世获得快乐。
所以有时候我们应该有感恩心。
我看到《贤愚经》里讲到:
贤善之人 遏恶扬善 欲令广闻
——《贤愚经》
贤善的好人,经常让别人知道隐恶扬善的道理,他的语言让很多人断除恶生行持善法,让他们远离痛苦获得快乐,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学习大乘佛法,在生活中,有一些好的道理,应该给别人分享。不管是浅显的道理,还是甚深的道理,都有必要分享,这是非常珍贵的财富。
这是第一个,制止恶生的四种法,可以在一个人中具足。
上面讲到了,因供养的功德,生生世世具有妙色长寿。有的人为了今生快乐,经常杀鸡吃鱼,这样的恶行不可能长寿和财富。即使这种罪恶没有今生成熟 ,但来世是一定会贫穷、丑陋,处处遇到障碍。这与前世是有一些关系的。
你们如果真的知道前因后果知道业力的话,就能明白:为什么我这么 倒霉?因为即使你生是好人,但阿赖耶上有多少业啊!它不断地成熟 ,不断地成熟 。
世间人真的对因果道理茫然不懂,以为今生做个善事马上成熟 ,这是不可能的。就象农民种庄稼能不能马上成熟 呢?
有极个别的业,今生可以有现世现报的,比如供僧、供养阿阇黎。
所以懂得业非常重要,在生活中想不通的道理,这样就能想得通了。
我今天祈祷没有明显 的感觉,比如我吃药没办法,还是流鼻涕(当然我流鼻涕没有祈祷过,这么小的事情),这种因缘,有些是很巧妙的,大家可以明白。
尤其在善友让你生生世世获得快乐起到作用,恶友让你生生世世获得痛苦也起到作用,不得不谨慎。
复次,慈愍有四个法。
一、见利代喜
见到别的朋友,得到真正的工作上等利益,非常欢喜 。
二、见恶代忧
见到朋友造恶行,非常担忧。
(五一来的人,希望听就全部听完,不然听半节课,好象有点不吉祥。
一辈子可能没有听过法,结果 好不容易 听只听了半节课。有的人第一次听佛法,也是最后一次听佛法。
一生一半还没有,我一半还没有讲完。我可能还要讲半小时左右,能不能忍一下?既来之则安之,好吗?
我理解,有些是对所谓的佛法是什么样子佛法没有听过,小学的课听过的吧,如果讲一半就离开,小学老师也会不高兴吧。
我今天没有赞叹你们,反而说你们,不好意思,因为 在我面前晃的人太多了。)
真的遇到困难痛苦时,他真的特别担心,这就是好朋友 。
三、称誉人德
见到功德就赞叹。
四、见人说恶便能抑制
见到说恶语,不会袖手旁观,不会不管,会想尽办法制止他。
如果具足这四种,可以说这就是具足四种慈愍吧,就是对我们有帮助的好朋友,在遇到任何大的事情 时,他会帮助你解救你。这是真正的,可能是叫慈愍心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见到你有财富等会随喜,如果不能,则可能表面是朋友,实际 已经成了竞争对手。世间有很多人为名为利,在人得到时,真正去随喜赞美是极少数的。
东西方可能不同,东方求名声可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美名无所,名传千古。求利的话,觉得他欲望很大,不合理。
西方人觉得如果合法,这是很重要的,比名声还重要。
只要没有接触法律的风险,觉得赚钱也好,途径不是特别如法的话,他们也是比较赞同的。
西方所谓的道德和法律连在一起,只要合法就是道德的,只要不合法就是不道德的。这样就是不合理的羞愧的事情 。有这样的一种传统。
东西方,不同民族国家,确实对名利有所不同,文化传统习俗,我们没办法遮破,也没有必要一味去随顺。东方人特有的文化特色要坚持下去。不要一味地全部学习西方的。
有些科学技术可以学习,不是全部优秀。西方也是一样的,不仅是法律,从良心上道德上,对我们整个人类、家庭等不利的行为,也应该值 得关注。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讲那么多,但真正具有善良慈悲心的朋友,会遇到快乐时,一起随喜,遇到痛苦时一起担受。
真正的好朋友,在你遇困难是会帮助你。
麦彭仁波切说过:
衰败之时定了知 饶益者为亲密友
当然们沦落时,才是真朋友。藏地有说法:当你兴盛时,天上的鸟也会亲近你……
当你衰败时,
从两方面,一方面要观察是不是好朋友,另一方面,你作为朋友,对别人是什么样。世间人特别喜欢追名逐利,但是否是真正的朋友,要学会分析。
利益有四。
一、护彼不令放逸
赌博、饮酒等散乱也是不合理的,好朋友会保护你,不让你放逸。
二、护彼放逸失财
如果太放逸,所有的财富可能会失去。好朋友可能劝你不要多供养,可能生活不能解决了,不要太多放生了,不要买奢侈品了……有时是需要有这些好朋友的。
有的人经常要供养,我也说不要供养, 不要放生,因为自己的生活不能保证的话,不是很好的。如果能保证,做功德是很好的。不然最后生邪见不太好。
有人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是有风险的。
三、护彼使不恐怖
保护他心不恐怖。有的人有恐怖证、自闭症,想自杀,现代人有心理上的病症,要经常安慰他,让他逐渐走出随影,不怕了。可能因为心理原因,身体的原因,过一段时间可能就没事了。好的朋友要解除别人的恐惧。
四、屏相教诫
私下经常对你有教言,让你不恐怖,对你作利益。
有这四种利益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说:
断除一切诸愦闹 假设不能皆舍弃
则当依止诸正士 此乃彼之妙药
我们应该断除愦闹散乱,如果实在断不了,应该依止一个很好的朋友,这就是他的妙药。
法王如意宝以前引用过,我也引用过,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重视,今天希望大家把这个偈颂背诵下来。
法王以前常说,你们实在不能闻思修行,我也不勉强,但要接触闻思修行好的人。
同事有四。
一、为彼不惜身命
为了他不惜生命来帮助他。
二、为彼不惜财宝
为了他,不惜自己的财富。
三、为彼济其恐怖
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四、为彼屏相教诫
这是亲自想尽一切办法劝谏。比如与恶友相伴,走偏了,依靠善巧方便劝谏他。
这四者能同时做到,则是多作饶益的善友。
真正的好友,是永远不会欺惑的。
不仅是人,佛教故事中,动物中也有很可靠的朋友。
有一个故事,狮子和猕猴原来是好友,有一天猕猴出去,把孩子交代给狮子保护。
结果 狮子睡着了,鹫鸟带走了想吃。狮子醒来,跑到树下。对鹫鸟说,你是鸟中之五一,我是兽中之王,你最好还给我,因为是我朋友委托看护的,不能做对不起他的事情 。
但鹫鸟说我没办法,我太饿了,否则 我会饿死。狮子就切下自己的肉给鹫鸟吃,孩子还回来了。
也许是真的,也许不是,但动物可以以自己的身肉来救护,人类反而因为利益出卖欺骗。
所以关键时,真正的朋友不会变,不会随着别人的议论变来变去。最关键时,会出现。
以前有一个老堪布秋秋,他经常引用我家乡的故事,有一个人罗睺马与另一个部落(公落)的人是结义兄弟。
藏地的这种习惯,一生中不管遇到什么事,在三宝前发誓,要做兄弟。
有一次二个部落 作战。罗看到朋友拿着枪,他就叫他的名字过来了,放下枪,让他开一个路就跑了。
那里的酋长想收拾他,问为什么把我的敌人放了?他说,你可以杀了我,但因为我们有过誓言,所以对于承诺,我不忍心。现在可以以我的命来代替。
这时酋长说,虽然你做得过分,但你是讲信用的人,这样的行为我赞叹。不但没有惩罚,而且升职了。用在了酋长的身边。这是真实的故事,离现在一百年左右。
以前的一些古代高僧大德经常讲,做人就要那样,朋友要那样。
现代的人非常现实, 看能不能得利,亲情朋友都不在乎,用得上会……用不上会用另外的态度。
德国一个集中营中,有一个犹太人的孩子,另外一个德国军人的孩子,通过地道来看他们,父母不知道,二人成了好朋友。
他经常带些吃的,最后军官妻子不愿意让他杀人,准备离开,孩子来看,父亲把集中营里的人毒死,没想到自己的孩子在里面,通过衣服认定了。
不同身份的两孩子,以某种因缘认识了,一个付出了生命。
我们世间的朋友有那么坚定的毅力。
今天要强调的是,虽然不认为自己是朋友,但在密宗说法,在一个坛城里,一个上师下听法,是金刚道友,如果相信因果,这种关系还要深。
一边听密宗的话,一边金刚道友之间互相当面甜蜜,背后一把刀,要好好思维。
我们每人有亲朋好友,关键时不能欺骗 ,这是非常重要的。
佛教这样讲,遇到真正的朋友,在关键时候可以献出来。
当你富贵时,有才华名声时,人人可能捧着你,尊重恭敬,但当我们的一切一切都是会无常的,都会损害的,这时旁边 一些朋友和道友,来帮助,是很重要的。
我经常想,一些道友出家后,没有家人照顾 ,身边的道友,在他生病时帮助他,是非常有意义的。
藏族有句说法,人上去时人比较多,人下去的时候,人是比较少。
此时我们很有必要有朋友,至少我们金刚道友也好,在认识的人中,甚至不认识的一些病人,哪怕一个月中能帮助一个病人,有的病人特别可怜,什么福报也没有,财富、人脉都没有。有些菩萨,不是为了宣传,一心一意帮助别人,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果站在别人的角度,什么人源资源都没有,如果离开人世时有人伸出缘手,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不要让朋友失望,另一方面在佛教团体中,有一些宗教很厉害的,”我们教徒都是一样的“拿着东西打别人。虽然我们佛教徒不会这样打别人,所以有些宗教徒会欺负我们,但只要对方是众生,我们都要帮助。
我们还有一个,除了人类外,所有的动物,都要去帮助。
我们的教义,静下心来思考 ,我们还是对自己的教义充满信心。
世尊说:
制非防恶是亲友。慈愍存他是亲友,利人益是亲友,同事四种也是亲友。这四种亲友,此亲乃可亲,可以亲近他。这四种亲友,智者所附近,有智慧的人会依止亲近。
在四种朋友在所有的亲友中是无等的最好的朋友,应该如何 待他呢?就象慈悲的母亲,关爱自己的亲生之子,虽然我们的朋友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也是我选定的最好的朋友,也要象慈母待亲子一样,帮助他,呵护他,遇到有享受时一起享受,有痛苦一起感受。这是很重要的,否则就是不讲良心的。
希望佛教徒在人际关系方面,不要跟以前一样。有的人这几天特别好,过两天翻脸了,不理了。这种人在这个时代特别多,可能看游戏的原因多了还是什么,可能受西方一些个别教育有关,人如果没有良心、可靠的心,自己无法信任,他人无法接受。为什么这样一下子就翻脸了?自他都非常尴尬的。
没有必要,相识有因缘,结成朋友有因缘。即使不能长期下去,也不能变成恶缘和仇缘。
昨天讲了,稍微宽容一点,不要太敏感、太我执了,太脆弱 了,在人际关系上可能难以处理,这样的话,在此基础上,大乘法门因为没有基础,怎么起墙呢?墙倒塌了的话,墙上的花纹怎么存在呢?
有的人人际关系搞不好,说什么梦中见到本尊,文殊菩萨……我安住在空性中,出定和谁都合不拢。
世间人都能处理的事情,你都处理不了,不要说大话。应该说我要改正我的过失,自觉低层好一点。
有些人性格 行为上,连一个从未皈依佛教的人,行善利他甚至超过极个别的佛教徒的利他心态。
如果想要亲近可以依止的亲友,当应该以坚固的心来停止他。坚固的心——形容词也可以吧,不是变来变去的。今天是他的朋友,明天变成敌人,再过几天又成朋友了。短短的人生中,哪有时间这么……
或者我们要依止坚固的朋友,不是变来变去的朋友。
藏地说,一辈子象一天一样的人,这样的人是很好的。
常年如一日的朋友(这个成语可能不是从朋友层面讲的),心态稳重,我认识的人真的这样,心态没有什么变化,行为也不是今天伤心明天开心得不得了,就象麻雀被击中石头一样。
有的人差别特别大,有的人可能因为业力,可能因为吃的垃圾食品导致……人的心太态不要变得太厉害,变化的人很可怜。
亲近者相当于具足清净的戒律一样,如火光 ,照亮自己和别人,不会变暗。只要有好的朋友,就会给别人带来光明的幸福。我们希望每人变成火光 一样照亮 别人的亲友。
家人、佛友、同事、校友、学友、师友……要变成真正的友,不要变成别的友,今天就讲到这里。
(我的鼻涕也没有了,自然而然就没有了。)
明天(5月2日)北京时间19:30
仁波切继续为您宣讲《善生经》
值遇开启人际交往的金钥匙
万勿错过哦~
文字 | 一意
图片 | 网络,阿源
求学足迹
为您提供当堂笔记,愿您法喜充满,诸事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