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显密佛网 >>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18 返回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18

堪布益西彭措 显密佛网 2017-11-08


下载本课音频及讲记文本,请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


菩提道次第广论-15年


宗喀巴大师.造

益西彭措法师.讲授

(四、烦恼过患)

第四过患者:谓烦恼才生,先能令心杂染;倒取所缘;坚固随眠;同类烦恼令不间断;于自于他于俱损害,于现于后于俱生罪,领受苦忧;感生等苦;远离涅槃;退失善法;衰损受用;赴大众中,怯惧、无乐及无无畏;一切方所恶名流布,大师、护法、圣者呵责;临终忧悔,死堕恶趣;不能获得自己义利。

第四烦恼的过患,就从缘起链上由始至终、逐步地观察,会发现,这种由执著自我而引起的贪嗔等各种烦恼,有一系列的负面作用,而且从微小到巨大,从心理到生理,从自身到他身,从一己到他人、到社会、群体等等,会引起极大的过患。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烦恼刚生起的时候能“令心杂染”。也就是本来很清净的心一有了贪名、贪色的念头就蒙上了一层垢,被染污了。或者嗔恚忽然爆发出来的时候就失去了内心的平静,心态变得非常糟糕,或者心生嫉妒、眼红他人的时候就处在热恼当中。再者,如果有竞争心跟着焦虑、紧张或者各种患得患失就都来了,这些心杂染的状态。烦恼就是一种心波的妄动,这种妄动性一出来人就陷入了杂染的状态,因此他在三杂染里是第一杂染,也就是因位的杂染,由此会出现业杂染和生杂染。

我们要知道当烦恼一出来的时候心就不清净,烦恼起多了,心就被染污得一塌糊涂,很不干净了。但很多人根本不注意,反而放纵自己的心不断地生起烦恼。比如经常去那些容易生嗔、生贪、竞争等的场所,或者上网到处去散乱、放逸,起各种的贪嗔,短短一两个小时心已经完全沉陷下去,变得非常糟糕。这个时候再想转回来看书、思考法义就发现心已经被蒙蔽了,呆呆的不肯反应,或者已经失去了平静,不能与法相应,这些都是被烦恼染污的结果。所以切记切记要按照前面认识的烦恼的因缘小心地守护,尽量不要让烦恼现行,如果现行了也应当及时地遮止,不能任它发展。要知道,一切过患的根就在这里,它叫集谛之源。只要它还存在,轮回就在,如果它发展深了,那轮回就会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广,恶趣的各种恶相都会非常猛利地现行。从一个最初的杂染态会发展出因因果果无数的杂染,会出现无数的苦患,这是我们首先要知道的,烦恼最初过患以及前因后果的关系。

“倒取所缘”,指心被烦恼蒙蔽后会颠倒地取所缘境,总的就是对无常、苦、不净、无我的所缘境却生起这是常、是乐、是我、是净的颠倒。如果细分还有其他的各种情形,譬如心为贪烦恼蒙蔽后就会颠倒执取所缘境具有各种功德,或者心为嗔恚蒙蔽后会视对方一切都不好等等。这就知道了,其实烦恼完全是妄见的状态,是不理智的,当它一起来的时候就会不如实地执取所缘境,它是一种习性使然。譬如猪贪取粪便,由它的贪心视粪便为美好,或者男人贪著女人,视女人为洁净,这都是由于无始以来烦恼串习得过深,一直串习这样的错觉,以这个习气力使得这种幻觉非常坚固,因此就颠倒地取所缘境的相。

或者自方、他方的差别一确立了,就执取自方为友、视他方为敌。譬如在各类体育竞赛中、两国的战争中等等,由于烦恼会取对方为敌,视他为不好,甚至扩大到视整个对方的团体都不好,这就会出现一些政治乐狂症、体育乐狂症等等,都是颠倒取所缘的状况。

或者如今这种娱乐商业化的熏染,很多人就得了一种现代很奇怪的贪欲症,比如他把自己喜爱的明星看成全分美好,去追逐爱恋这些明星。这都是由于起了烦恼就根本看不清所缘境的真相。

或者由于广告的大面积、高密度地轰炸就会认为那个产品特别好。其实他是沉浸在由境缘引发的贪著、贪爱当中。

或者由于现代的一些颠倒理念的鼓吹,就使得很多人对于末法时代的各种境相都普遍有了常乐我净的观感,这都是由贪烦恼出现的错觉相。

或者由于言情小说和影视的流行,人们对爱情生起了各种非理作意,对它报有各种幻想,认为它非常美好、值得追求,每当它一出现的时候就颠倒地取所缘境。

诸如此类,就会发现各种贪嗔、竞争、放逸、散乱等的烦恼都是由于无始以来的颠倒串习以及生于末世受到各种颠倒观念的影响,在颠倒地取所缘境。

“坚固随眠”,指每生一次烦恼都会使同类的烦恼习气加深、坚固,使心中这一类烦恼种子的功能转成上品而难以破坏。这就像贪杯者每一次放纵这个酒欲,饮酒的习气都会增长,以致于强大成瘾没有办法破除。应当这样体会,每当我们现行一次放逸、散乱后会发现下一次放逸得更厉害,散乱得更充分,像这样习惯了就成为一种无法纠正的恶习。

又好比上网随便放纵,就会发现一次比一次厉害,最后就像有烟瘾、酒瘾一样,一直想上网,没法戒除的。而且一上去,过不了三分钟就已经一塌糊涂,然后越陷越深,越深越难拔,最后会沉陷在里面毁掉自己的。

又譬如男女之欲,只要贪著一次就会加强,如果不知道防患,这个病一加深了就难以拔除。嗔恚也是如此,比如我们经常乱发脾气不知道控制,会发现脾气越来越大,碰到一点事情就大发雷霆。

或者执著自我过强的人形相欲很大所以就要化妆,每化一次就更贪著一些,最后不化妆就不敢见人。或者稍微有一点缺陷就特别难忍、害怕,种种的烦恼相都会现出来,这都是病状。或者执著名誉,从小读书时就串习了多少次求名的欲,没有遮止,这个贪染特别大,最后成了一种病,或者权利欲、享受欲、自我要求等等方面,一旦串习成性就不得了了。或者是“慢”性病,就是常常认为自己很有功德,缘着高相而转,每一次都在加强习气,在加深慢烦恼。稍微说一句,忽然之间就会爆发出愤怒,或者根本就不愿意接受,这都是从小就再再地加深慢烦恼的结果。所以会发现今天的人自尊过重,其实就是慢烦恼很强,这个时候一点都说不得,但是哪里能时时处处不管是谁都要保护你的面子呢?所以这种情形在大众当中受挫折时,会爆发出强烈的病相,有些没法忍受就会走向极端,或者脆弱得不堪一击,这都是对自我特别执著的状况,特别要有一种面子。许多名人就特别有这种病状,然后一经打击人就会完全陷落,很多明星为什么要自杀,或者很多人为什么为了这个面子受尽了苦呢?就是烦恼太强,没法抑制,这就是坚固随眠的意思。

“同类烦恼令不间断”,指生烦恼有等流作用,会使得同类的烦恼不间断,也就是以这种惯性力下一次这个烦恼又要现行。就好比上过一次网就会有无数次上网,有一次贪著自我形象就有无数次贪著自我形象。就好比自从第一次照了镜子以后天天都得照,第一次化了妆就次次都得化,第一次表现出某一种自我的形象,那每一次都想表现自我形象,或者第一次起了慢以后碰到这情况都是一副慢相。就像狗咬骨头一样,啃到一次下次骨头一扔同类的习性马上就发作,之后就妄动得一塌糊涂,啃着骨头什么理智也没有。我们的贪欲就像狗啃骨头一样,它是病态,如果每一次都不防护、遮止,任它发作的话,那你就等着它一次又一次地发作吧,因为每每碰到同类的境缘它都会这样非理作意、起同类的烦恼,这是由惯性力推动的。所以烦恼是非常厉害的,它有持续的作用,如果放纵它,那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发生,无限的循环下去。

知道烦恼的病况后就要特别小心地防住,也就是每天都要小心,不要放纵这些贪嗔痴,不要放纵散乱、骄慢等等,要知道每一种都是病,如果任其发作,将来这个病就一直没法断的,要这样提醒自己。所以不要任性,不要随着自我的欲冲动,贪不得的,贪多了就一直在贪的烦恼病态里会有好多过患;嗔不得的,不要随意愤怒;慢不得的,不要老是高高很伟大的样子,要学谦;散乱不得的,不要以为可以随心所欲,好像佛没有定义说上网叫烦恼,实际上它是比过去严重百千倍的烦恼,放纵多了就再也没有安宁的心了,最终一点心力凝聚不起来,会往恶趣走的,小心!小心!

不要任意地放纵对饮食、衣服、住宅以及各种现代五欲的贪欲,一旦发作以后将来也就苦了,成了欲的奴隶。每当出一种新款时尚的衣服,你就要去买,每当出一种好吃的,你就要去吃,每当有一种感觉盛宴所谓的各种的大片、娱乐,你就要去贪,那样的话,何时能治好贪欲病呢?又要避免竞争烦恼,你每一次都要争,那碰到情况就又要争了,那争来争去好大的病。或者这个谄诳,也不能发作,发作了一次下一次又是那样虚情假意的做表面功德,活在这样虚假的套式里有什么意义呢?那不是直心,将永远无法见道。

诸如此类,就要知道:这烦恼不能发,发了将来必定没完没了,我就是被这个烦恼害的。要像这样小心地对待心中的任何一种烦恼病态,时时警惕,充分的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久病缠身、有无数烦恼病毒的人,然后要谨慎的保护好自心,当烦恼起来的时候赶紧遮止。

“于自于他于俱损害,于现于后于俱生罪,领受苦忧”,这种烦恼百无一利,总是在害自己、害别人、害自他,总是在害现生、害来世、害一切世,都让自己起罪业,然后要感受很多苦忧,因为烦恼是不正常的病态,它就是执著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私我,然后把一切的境界都放到对立面,之后拉拢自方,排斥他方,表显自我,为自我争,为自我夺,为自我放纵等等。这本来是一种自私性,所以烦恼一强在哪方面都不好的。像狗屎在哪儿都臭一样,一起了烦恼对自己哪有好处?心落在罪恶当中,然后身体不好、心情不好,吃不香、睡不着,一付烦恼病缠身的鬼样子。由于贪,为着自私性,别人都要为你才高兴,合你的意才满意;由于嗔,到哪里都要破坏对方,你为什么不听我的,为什么要损我,你为什么不合我的意等等,那其实是一种私我的暴君性质,他就是要杀伐一切,反正不合我意的都表以鄙夷、反击、恚恼等的态度,这就是自我这个兽性的发作。它是非常厉害的,你触恼了它,它就要报以颜色,所以有烦恼就会损别人的。它也都是自私的,哪里会想到不顾我一心为你呢?他最要的就是自我,所以他会损毁别人,不管是心态上、身体言语上都是损毁别人为自己占便宜,烦恼强、慢心强、嫉妒心强、贪心强,到哪里都没有好处给别人,就是由于烦恼发起多少战争,多少忧苦,多少不吉祥,凡是个人的、家庭的、团体的、社会的、国家的、世界的,所有的问题都来自烦恼,哪里有烦恼哪里不安宁、哪里不清净,所以要这样看到烦恼是太坏了。

再者,它在时间的连续性上要损你的今生、损你的来世,由于起了烦恼现前就造了罪,心地不清净,有罪业的重负,非常苦的,一点不安宁,来世这个烦恼造的业性还会发作,或者是掉入恶趣,或者即使在善趣里也没有真的乐。所以烦恼造作出来的东西全是罪性,全是苦法,由于起烦恼,我们在一切时处都是在感受苦忧,身上的苦,心上的忧,一起烦恼,身体不好,心理不好,个人不好,人缘不好,事业不成功,方方面面不顺利。总而言之,烦恼都是一种损坏性的因素,所以要知道烦恼就是苦因,烦恼就是大怨贼。所谓的比丘又叫破恶,他胜利以后叫杀贼,要杀的就是烦恼贼,把它消灭光了,世界太平,一切苦都没有了,所以要这样知道苦源是烦恼。

“感生等苦”,承接上面而来,由于烦恼的力量发出了无数的有漏业,全是自私性的,为着自我贪,为着自我嗔等等,那当然以嗔等破坏性的力量总是往恶趣走,所以将会有地狱、刀山、剑树等极可怕的苦痛,由于特别悭吝一毛不拔,以这种烦恼只会制造饿鬼各种饥渴逼迫的苦相。由于烦恼总是看不清楚事物的真相,看不到蕴上没有我以及无常、不净等世间真相而陷在愚痴里,就会出现旁生等特别愚痴的苦相。又是由于烦恼的私我性质,它一直要跟人竞争,即使做很多的事,做功德、做善法就是为了突显我第一,为了羸得自己的光荣,因此以这个会出现修罗界竞争、嫉妒等无数的苦痛。或者以这种贪烦恼为着自我将要羸着一个高贵的天堂的席位,就会非常卖力地去修布施、持戒、慈善等等,由于这种自私性将来生到天上,会出现各种天上的坏苦等,再者一旦破灭时会受到极其难忍的衰灭之苦,又会堕下。

总而言之,就是这个烦恼,它是贼头子,它造各种的有漏业都是自私性的,都是不符合实相的,不是无我的,由此它就会发生生老病死等的无数世间苦,最终落入的三恶趣的巨大苦海,会使苦苦、坏苦、行苦炽盛不断。那么就现前的人世间而言,所有的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的苦全是由烦恼造成的,哪里不安就是烦恼造成的,哪里有是非、有争执、有破坏就是烦恼造成的,世上所有的犯罪事件全是烦恼力所生的。这样子可以看到真正的怨敌是烦恼,因此真正的勇士是杀烦恼者,所以世上其实没有什么外在的战争,也没有外在的灾难,只有内心烦恼的战争、烦恼的灾难。

“远离涅槃”,涅槃是离苦寂静的境界,如果起了烦恼,一直在我执的妄动中集业,往生死苦轮里转,那是远离涅槃的。每当我们加深贪欲、嗔恚、骄慢等烦恼时,我们离涅槃就越远。因为它们的方向完全相反,一个是往苦里增长它的势力,出现更大程度的迷乱、苦痛,那当然要返回就更难。所以作为一个解脱道的行者,应该非常小心地防护自心,一点烦恼都不能起的,哪能再因为纵欲而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由于对集谛无知,世上尽是饮苦食毒的人,或者伪修行人也只是外在喜欢为了我执取一些修法,假装一些行动,而内在实际都是在不断地服食烦恼的毒药,因为连烦恼是什么尚且不知,烦恼的过患有哪些都充满了愚昧,这样怎么能得涅槃?口说要取涅槃,心中往生死里奔进,不但往生死奔进更往恶趣无底洞里坠落。想一想,整日在五欲中放纵,在网络上随意散乱,在竞争场中特别大的执著要击倒对方,要赢取自我,或者对饮食、服饰、自我形象有特别大的贪著,这样会靠近涅槃吗?心连片刻的安宁都得不到,没有一丁点稳定性,连色界也生不到的。再者,由于烦恼的炽盛,仁义礼智信老早扔在一边,哪里会用心地去行持这样的大义之道,作人的贤善之道也不会行持的。这样当然就会发现不是励力行善,而是励力造恶,这就是烦恼增盛的原因,这样涅槃就远在天边了。因为心中烦恼越来越强盛,而由它所造作出来的业充满了心续,这么强盛的业力只会带着往大苦海里深陷,当然不可能得到涅槃。烦恼本身是病态,由于客尘烦恼,涅槃不现,就只见生死,它是直接障蔽涅槃的。烦恼动得越多越深越难返回,最终积重难返的时候,那是万劫难复了,就直接可以判断将会在无数劫里轮回,最后越发展越厉害,连一刹那靠近涅槃道的机会也没有,是这么厉害,应该知道烦恼的可怕。

“退失善法”,由于烦恼是善法的违品,所以当烦恼发展的时候,善法就退失,一长必有一消。譬如六度的违品是六种烦恼,当烦恼发生的时候,六度的善法就破坏。比如悭吝增长,退失布施;嗔恚增长,退失安忍等。或者欲令智昏,情深智隔,贪欲一加深的时候会丧失智慧,嗔恚起来时会烧毁多劫的善根,懈怠起来时会退失精进。或者以嗔恚会失掉慈悲,以愚痴会失掉般若,以狐疑退失信心,以骄慢退失恭敬。以我执驱使而发起种种烦恼都是自私性,烦恼增盛的时候善心就没有了,譬如在网上散乱多了,沉迷过久,会发现善心薄弱,或者无法发起善心。在欲望里沉浸久了,不会有很强的善的力量,或者玩物丧志会失掉志愿。总而言之,烦恼的方面都是不随顺本性,所以不但不会开发善心还会退失善法。而要使善法增进就一定要防止生起烦恼,要使闻思修得到增进,也要防止烦恼发动,这又依赖认识烦恼。否则一旦入了世俗的境界,处处都是生烦恼,如果不认识就反而会变本加厉地发展,这样不要多少天就发现心识迟钝,善心丧失,在善法上提不起心力,或者过去的好的境界退失无余,这都是由于烦恼有退善法的过患,动烦恼有退掉善法的过患。

“衰损受用”,这可以分为内外两方面来说明。

内,指丧失身心的喜乐受用,法的受用,也就是动多了烦恼就会发现没有了喜乐,心态非常糟糕,沉陷在烦恼的热恼、忧苦、压抑等当中。所以动多了烦恼,就不吉祥、不安宁、不喜乐。

外的受用,指起多了烦恼,退减善法,就没有很大的福德,因此外在的各种的受用都会越来越差。或者就修法而言,不动烦恼住在法当中会使得受用日益增长,即使处在草窟里也如在天堂。但是动多了烦恼即使在天堂里也犹坐监狱。这证明烦恼跟受用的关系,动烦恼就衰损受用,不动烦恼就增上受用,因此要知道烦恼是非常大的病、苦因。

“赴大众中,怯惧、无乐及无无畏”,这是由于造烦恼增上罪业,心地不光明,所以在大众中会感觉怯懦、害怕、无安乐、无无畏,这是烦恼的作用。如果我们没有烦恼,心里坦白,正大光明,在大众中就无有畏惧,而且常处在坦然清净的心态中非常重要。一个人就怕造罪,烦恼动多了,心上沾很多污点就丧失了清白,这都是心中蒙了罪垢的作用。凡是造罪就见不得人,就丧失威德,因此要知道是烦恼让我们失去无畏,所以在生时要好好护持自心,要做到任何处俯仰无愧。

“一切方所恶名流布,大师、护法、圣者呵责”,这是讲由于起烦恼造罪业,结果恶名流布,也遭大师佛陀、诸护法神和圣者们呵责,因为烦恼是自私性,与法道相违,以造罪自然就受各方面善法力量的呵责、不喜爱。

“临终忧悔,死堕恶趣”,指在生时起很多的烦恼,心态变坏,而且因为造罪在心上有压力,临终的时候会忧恼悔恨,但这也没法挽回。沉重的罪业力使自己死后堕向恶趣,将会发生无量无边的后患,这一切都是烦恼制造的。所以真正的杀手是烦恼,真正的元凶是烦恼,真正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是烦恼,因此要知道最大的敌人就是内心的烦恼。

“不能获得自己义利”,我们都是想寻求一个真实义利,然而动了烦恼就不能得义利,无论是现生来世,或者善趣、解脱、成佛各方面的义利,由于烦恼的遮蔽就得不到,反而会堕向无义利的深渊。这都是烦恼一起,它是一种错乱的自私性,不符合法界的公道,不符合真理,这种错乱加深了就成为苦的根源,它就是堕落的因。

我们当初是怎么从清净界里越堕越深的呢?就是在出现了能所二现以后,再进一步把这样的五蕴的总聚看成是我,然后就出现了自私性,以一己的私心为主,然后合意的起贪,不合意的起嗔,总是要显扬自己,战胜别人,突出自我,表现自我,争取自我,等等。这一套的自私性是烦恼的根源,所以烦恼都是一种丑恶的表态,一种非常下劣的起心,由于存心不好,当然不能得到利益,凡是以烦恼为因造作的一切绝无可能得丝毫义利,全是苦,全是苦因,所以烦恼越来越多,苦就越来越多,烦恼越来越多,义利就越来越远。

《庄严经论》云:“烦恼坏自坏他坏净戒,退损失利护法大师呵,斗诤恶名他世生难处,失得未得意获大忧苦。”

《庄严经论》中说烦恼有所谓三坏、六呵、三过的过患。

三坏指坏自、坏他、坏净戒。

坏自,以烦恼造了杀生、偷盗等的罪业,今生就要遭受杀害或者捆缚,来世转生在地狱、饿鬼等的恶趣中,以苦摧坏自己。

坏他,损害他人的生命、财产、妻儿等,毁坏了其他有情。

坏净戒,以烦恼造恶业会失坏所受的戒律。

六呵指自呵、他呵、护法呵、大师呵、梵行呵、十方人呵。

自呵,即以烦恼失坏戒律的话,会遭受自己呵责,“我已舍弃了圣者们赞叹的善趣之道,反而趣入恶趣之道,我现在已经无可救药”,这样心生忧悔,非常怯弱、沮丧。

他呵,指失利,从前的施主们也想“这个人是造恶的,不是应供之处”,因此不会再供养他,从此失去了衣食、资具等的利养,生活艰难。

护法呵,就是以前戒律没有破损时常受护法等的拥护、保卫,现在遭到护法呵责,不再护卫他。

大师呵,指佛也在律藏中以各种方式呵责,“此人并非比丘,毁坏了沙门之法,如死尸一般”等等。

梵行呵,指斗诤,即具梵行者也说,“他是破戒者,我们不应与他共住”,以此贬义的言词诤论,作制罚、驱摈等羯磨。

十方人呵,即恶名在十方都流传,“此人犯戒,造了此种、彼种的罪业”等。

三过就是往后会得的三种过失,一、他世生难处,不仅今生要受很多的苦,来世还要生到地狱等没有佛法的无暇之处。

二、失得未得,已经有的多闻、持戒、四无量心等的功德由于烦恼会失坏,未有的功德也不能获得。

三、意获大忧苦,内心会生起很大的追悔和难以摆脱的忧恼、愁苦。




思维心中的法道

宗喀巴大师在这里讲到了哪些烦恼的过患?逐一思维为什么以烦恼会引生这些过患?再思维这些过患的严重性,由此对烦恼发起强烈的厌患之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13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14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15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16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17




小提示

回复 菩提道次第广论 可查看所有堪布益西彭措《菩提道次第广论-15年》讲记


长按二维码中心logo-识别二维码关注



新浪微博@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新浪博客@益西彭措堪布的博客

www.xianmifw.com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菩提道次第广论-15年》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