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莲师圣诞| 愿我们成为莲师忠实的粉丝
玛哈咕噜的祈祷
宗萨钦哲仁波切
2024年7月16日,藏历六月初十,莲师圣诞日。在这个吉祥日子里,我们与大家分享仁波切所传授的《玛哈咕噜祈愿文》的珍贵教法。
玛哈意为:伟大。咕噜意为:上师,玛哈咕噜:这里指莲师。相传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大士行将离开雪域,前往西南罗剎国土时,佛母益西措嘉在芒域之贡塘隘口,对莲师顶礼、绕行,并顶戴其莲足,口述此祈请文。此祈祷文出自贝玛林巴尊者《上师珍宝海》的伏藏。
在这篇祈愿文中,莲师告诉益西措嘉,我们从未分离,当你想念我的时候,我就在你的心里,因为,我就是你.....
在此吉祥日,让我们多多念诵《玛哈咕噜祈愿文》。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益西措嘉,愿我们经由虔诚的祈祷,在刹那间见到心中的莲师--永恒的觉性。
此教学视频共两集。今天分享第一集,以下是部分节选,请扫码浏览完整视频。微云可以在线看,百度需要下载后学习。
★特此说明:视频版权归悉达多本愿会所有,未经授权,不可擅自转发。
什么是真正的加持?
以下内容为部分节选
仁波切说:我将尽力为大家讲解这篇由空行母益西措嘉所著的祈请文。这不是一篇普通的祈愿文。实际上,这篇祈愿文蕴含了佛法的全部精髓,可以说其中包含了一切佛法的要义。
在我开始讲解这个贝玛林巴的伏藏法之前,我要告诉大家一个重要的前提:这不仅是一个大乘的教法,更是金刚乘的教法。因此,聆听这个教法的人需要具备非常宽广的心胸。
当我们谈论以开阔的心胸接纳这些教法时,意味着您需要做好超越常规理性、科学以及狭隘的人类思维模式的准备。如果您仅以特定的逻辑框架、语言限制或认知边界来思考,那么您所能理解的将十分有限,因为您的期望也仅限于此。如果你能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广阔、包容和接受,那么你就有可能从这些伏藏法中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启示。
什么是真正的“加持”?
在此仪轨中包含两个重要部分:发愿和回向。这个祈祷文的第一句是“玛哈咕噜的加持”,代表吉祥上师加持之意。这句偈颂可以一直反复念诵,就是通过上师的加持,使你的诸多祈愿得以圆满。
首先我们来探讨“加持”这个词。一般来说,佛教徒并不认为有一个外在的力量,如上帝或创始者可以赐予我们某种力量,或者说有一个外在的加持能够施予我们。那么,当我们谈到“加持”时,到底在讲什么?
真正的加持就是你自己的心,这个心是没有垢染的,即是玛哈咕噜(上师)本身。
当我们诵念这一偈时,可以想象祈请文发生的场景:莲师即将飞往铜色吉祥山。当时,所有的人,包括国王、大臣、学者、翻译家和益西措嘉,都聚集在贡塘山顶上......
这个祈请文是益西措嘉与上师(莲师)即将告别时写下的祈请文,以此供养上师。
益西措嘉本身就是莲师
有非常明确的证据表明:益西措嘉实际上就是莲师。有时我们会称她为上师佛母,我们不能把她看成与莲师分离的个体,益西措嘉本身就是莲师。但是对于我们这些非常具有二元分别且被时空限制的人,总是认为莲师是上师,而益西措嘉被称为“法侣“。但在此处,玛哈咕噜(上师)这个词指的是我们的心性,这就是为何“玛哈”在梵文中有伟大无限之意。
接下来,我们回到“加持”这个话题。我经常用这个例子:如果你需要清洗一个脏盘子,盘子虽然暂时看起来是脏的,但能够被清洗的原因在于盘子本身并非永久被染污。这就是一种加持的表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因此,加持并不是从某个地方下载下来的,也不是通过请求获得的,实际上你一直都拥有,那就是你的心。伟大的萨尔哈是大手印教法最伟大的上师之一,他曾说:“我顶礼如意宝般的心。”这就是真正的加持,是最真实的“玛哈咕噜”,而这正是你所拥有的。
在相对的层面上,我们的心(本具内在的上师)会被投射成一个外在的莲师。如果莲师处于今天的时代,他可能会拿着巴基斯坦护照在白沙瓦那地方。如果你在白沙瓦看到当地人,你会觉得他们头上戴的头巾与莲师有某种关系,所以在外在层面上,我们会投射出这样一个上师形象——莲师。
我们每个人都有心,但由于过去的福德或过去的发愿所致,有些人会对益西措嘉与莲师感到特别亲近。对于这样的人,当我们说道:“玛哈咕噜请赐予我加持”时,可能会觉得我们指的就是莲师。然而,我想提醒的是,当我们提到玛哈咕噜的加持,如果你认为他是两千年前的莲师从未离开过,那我们的思维就非常狭隘了。
第一偈颂说道:“玛哈咕噜加持故,我亦生生世世中,于清净佛土宫殿,不离上师祈依止。”这表述的是一种本具清净的状态。第一偈颂中提到“愿我与上师永不分离”,这怎么可能呢?尤其是当莲师即将离开前往铜色吉祥山,而益西措嘉在贡塘山顶上与他道别时,她却祈请“愿我与上师永不分离”。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正如我之前所说,玛哈咕噜与你自心的心性毫无差别,这就是加持。从这一点来说,即使你想与你的心分离也是做不到的。
为什么我们经常感到与上师分离?
我们总是无法充分使用我们最重要的一个东西,也就是我们的心。所以对我们来说发生的情况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总是与上师分离,然而,实质上我们从未与自己的心分别,也从未离开过上师。这种状况就像一个贫穷的乞丐,虽然他贫困潦倒、四处乞讨,但实际上他睡在一个地下宝藏上。这种情况等同于他没有这个宝藏。比如说,你有一块金子挂在脖子上,但你不知道那是黄金,这就等同于你没有黄金。而实际上,你到处寻找心,但在你吃喝拉撒的过程中,心一直与你同在。
所以益西措嘉说的“生生世世”并非指某一世或哪一世,她指的是持续性地与我们的心、与究竟的上师不分离。因此,这句所讲的是与吉祥上师永不分离。
如何让上师欢喜?
现在我们来讲第二偈。没有任何的虚伪、没有任何的造作,用真诚的谦卑心与净观做祈请。在这里,我提到的上师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玛哈咕噜--你的心性;另一个是外在的上师。对益西措嘉来说,外在的上师就是莲师;对我们来说,也是莲师,或者是给予我们教法的其他上师。
所以这一偈中提到“希望我能承事我的上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令上师欢喜。巴楚仁波切曾讲过有三种令上师欢喜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修行,令上师欢喜。而修行什么呢?就是修持我们的心。通过修持你的心,会发生什么呢?这会引领你见到内在的上师。
实质上,这超越了令上师欢喜的概念。因为“欢喜”通常是指让另一个人感到愉悦,但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供养我们的技能、时间和服务来承事上师,最后一种是通过供养食物、花朵和礼敬等等方式,来承事上师的心愿,并以此获得加持。
这个“加持”并不是外在的力量,而是我之前提到的,了悟我们自己的心性。
什么是灌顶?
这一偈中提到:“尊身语意加持故,身语意门愿成熟,甚深生圆二次第,祈愿受灌顶修持。”通过上师身、语、意的加持,愿我的身、语、意能够成熟。这一句讲的是灌顶,很多不丹人对灌顶非常熟悉。
“灌顶”有点儿像授权,赋予你某种权利或许可。比如说你是诺丁汉公爵的儿子,那你就有权利继承公爵的头衔、财富和地位。在这里,我们讲的也是类似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佛的身、语、意,因为我们的心就是佛,这与之前提到的“加持”的概念非常接近。
“成熟”这个词很重要。现在我们的身、语、意就像未成熟的绿色番茄......
因此,通过上师身、语、意的加持,就能让我们的身语意获得成熟,成为佛的身、语、意。所以这里这句话“尊身语意加持故,身语意门愿成熟”,讲的就是灌顶。
你并非平凡,实质上你是本尊、空行母、勇父
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讲的是“甚深生圆二次第,祈愿受灌顶修持”。这句话要求我们修持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尽管这句话简短,但由于祈请文的深奥性,我们无法详尽讲解其所有细节。之前提到过,这些祈请文并非刻意著述的文学作品,而是自性流露的表达。
要维持你的身语意作为佛的身语意,需要掌握两种技巧: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简言之,生起次第意味着要坚持你不是普通众生,你实际上是本尊、空行母、勇父。这很像如此:你有失忆症你忘记了自己是谁,而你的上师出于悲心为你施以药丸,你的家人每天六次拿给你看,希望你能够回忆起这些你曾经熟悉的东西。我们现在也如同失忆者,忘记了自己是莲师、益西措嘉或是某本尊,因此需要像这样的技巧和把戏(生起次第),一直反复地提醒你。
而圆满次第则是试图告诉你,你观想的、思维的、未思维的一切全部都是你内心的投射,就如同月亮在水面的倒影,它看似存在但实际上并不真实,这需要理解空性的层面。这就是圆满次第的要义。
因此,依靠玛哈咕噜的加持,愿我能获得灌顶。在接受灌顶后,愿我能够修持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将我们的生活与修持结合为一。
我们最大的障碍是邪见
这一偈“一切邪见摩罗众,病魔障碍皆平息,眷属受用增长故,意乐如愿祈成就”,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每一句都非常不可思议。通过玛哈咕噜加持之力量遣除障碍,佛母将障碍分门别类。大家可以发现,在所有的障碍中,最糟糕、最邪恶、我们最该担心的并非是疾病,甚至连死亡在名单中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障碍就是邪见——错误的见地,邪见与魔是同义,魔、魔罗、邪魔是谁?它们就是邪见、错误的见地。邪见有很多种,若要详细讲述,恐怕会耗尽时间,我举例说明,“个人主义或个人权利”就是最大的邪见之一,这是让现代人非常受苦的邪见,基本上都快毁了现代人,当然,政治家们很乐意利用这种观念来操纵民众。
那么,真正的邪见是什么呢?就是你不相信你的心是完美、本具圆满的。你会自我贬低,这才是真正的邪见。对于年轻的不丹人来说,他们常常说一句方言:“心死了”,这就像别人跟你讲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你的心就死了,你的心非常容易因为一件微小的事情而灰心丧气,我们忘了这如黄金般的心一直与我们一起,因为我们一直无法使用这个财富,就把我们的财富耗费在许多外在的事情上,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心态常常导致放弃。
玛哈咕噜祈愿文
- 益西措嘉的祈愿 -
出自贝玛林巴伏藏《上师珍宝海》
南无咕噜(Namo Guru)
(在芒域之贡塘隘口时,MAHA GURU玛哈咕汝(伟大的上师莲华生大士)行将离开,前往西南罗刹国土,益西措嘉对之顶礼、绕行, 并顶戴其莲足,口述此祈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