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德育 >> 做一个真心“放手”的妈妈,你行吗? 返回

做一个真心“放手”的妈妈,你行吗?


在国学班的家长课堂上,淑淑发现一个普遍问题:大多数家长都会为孩子的学习生活感到焦虑。
 
尽管大多数家长普遍认为:真正拉开孩子间差距的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孩子的道德品质。但是,在面对诸多现实问题之际,比如,只有当孩子考试拿到高分才能升到好的学校或者好的班级,才能享受好的教育资源等等,家长们又往往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这又让自己倍感焦虑。因为不少孩子其他方面表现都不错,可是考试成绩却总是不理想。
 


小超在写作业的时候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以致影响了作业质量和考试成绩,小超妈妈常常为此而烦恼。她虽然也算得上是一个脾气温和的妈妈,可也经常忍不住向孩子发脾气。她说:“发脾气是因为对他的学习状况实在忍无可忍了。可那又能怎么办呢?虽然知道发脾气不对,可是成绩上不去,你让我怎么‘放手’?”
 
听了小超妈妈发脾气的原因后,家长们纷纷表示,自己也是这样的,但又能怎么办呢?
 
的确,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唯有通过考试才能公平而公正地获得良好的社会资源,比如好的学校、好的学历、好的工作等等。有许多孩子也是通过考试改变了自己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不可否认,这样的现实环境,确实不得不让我们的家长焦虑不安,不敢轻易“放手”。但是,那些学者所说的要家长对孩子“放手”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一种“无为而为”的高层次教育。
 


其实,当家长们仔细观察自己的焦虑时,一定能发现焦虑的原因不全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还有其他的方面。那么究竟会有什么原因让我们忍不住总想发脾气呢?
 

第一,你对孩子的期望超过了他的成长。


有一些家长,恨不得孩子每一堂课都能够在学校学得很好,最好不要去麻烦他们。还有的家长会想,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可以会,而自己的孩子却总是不会?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家长自己是孩子的时候,也曾在求学阶段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那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原谅自己的孩子呢?

第二,总是喜欢与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


当考试成绩出来,家长们总会不自觉地打探别人家的孩子多少分,并且与自家孩子作比较,一旦知道自家孩子分数不够好,家长们马上就不淡定了,无名火就此升起。如果在得知考试成绩后,家长们能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分析丢分的原因,并加强薄弱环节,或许对孩子和家长都会更好。
 
第三, 借题发挥。


自己可能被什么不愉快的情景或者是语言无意触动了,可是,没有发泄出来,正巧,孩子出了点问题,就借题发挥了。
 


其实,如果想要做到“放手”,爸妈们的修为真的很重要。因为,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是人格修养的形成都需要父母的引导和示范。前面说的“无为而为”就是要求父母能够平和自己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孩子,做到有效陪伴孩子。在能够保证孩子的情况尽在自己的掌控中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样“无为而为”的“放手”是有前提的。比如,前几天淑淑家小区里的一个女孩子,妈妈因为工作忙没有来得及去接孩子,就电话通知孩子,让孩子自己乘车回家,心想也可以锻炼一下孩子的独立能力。可是,让妈妈没想到的是小女孩竟然坐过了站。直到司机帮助她给妈妈打了电话,她才安全回到了家。这个孩子在乘车回家时,不记得自己家的站名,发现自己坐过了站,只记得哭,没有赶紧想办法联系妈妈和家人。
 
淑淑在得知这件事的时候,不禁后背惊出了冷汗!如果不是乘了公交车,如果没有遇见这样一位有爱心的公交司机……不敢往下再想下去……这位妈妈在锻炼孩子之前,为什么不先教给孩子最基本的常识呢?
 


记得有一次,淑淑让儿子帮忙去门口的快递公司取一下快递。但没曾想到的是,虽然儿子平时也曾跟着自己去取过快递,但他并未有意识地去学习,所以他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取,后来还是在快递员的提示下,他才取上了快递。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可以告诉我们家长,即使对我们来说是习以为常的小事,但在孩子眼里可能也是新鲜的大事,所以我们在让孩子独立完成任何事的时候,应该提前有一个说明,把可能遇见的状况教给孩子,这样可以防止很多意外的发生。
 
有一个妈妈说,孩子早晨上学很磨蹭,每次都是在她的催促中才能按时到学校。后来,她看怎么催也改不了他的磨蹭,干脆自己也放松自己,不要着急,就按照孩子的节奏试试看。结果没想到的是,自己和孩子都没有迟到。于是,她告诫自己不要催促。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恍然大悟:原来不是孩子爱磨蹭,而是自己习惯性的唠叨和催促,导致孩子慢了下来。
 
又比如,要想让孩子从小能够懂得体谅爸爸妈妈的辛苦,那就应该在平时锻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参与家里的一些事务管理,这样孩子也能够增强自己的信心和担当。
 


记得有一位妈妈说过:“是好是坏你得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家长只要教给他正常的判断就可以了。是好是坏,得让他自己去试试,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是啊,家长们要放松自己,要让孩子自己去试,不让他自己去试一试,又怎么知道他不行呢?
 
家长放手了,也就等于还孩子自由了。在自由的心境下长大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有自信、有担当的人。

 

文字:淑淑
编辑:圆懿
采编:圆藏
校对:审核小组/济晟/云曦月
来源:德育行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头疼老人隔代溺爱?不如换个眼光来看看

孩子不服管,试试这个方法!

我劝你,别做直升机父母



征 稿


我们专注于儿童德育教育、分享德育育儿经验,以德育的方式帮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无论您否是专业人士,只要您喜欢孩子,愿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期待您的来稿。


1. 征集孩子所画、所写的作品,要求内容原创。


2. 征集儿童德育教育、德育育儿、德育故事方面的文章,要求内容原创,语言通顺易懂,主旨明确,德育故事需适合孩子阅读。


收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温馨提示:接收的稿件,默认智悲德育拥有使用权,修改权(修改标题、个别文字以及配有声、插画翻译成其他语言等),包括但不限于智悲德育相关联平台的使用,修改。征稿最终解释权归智悲德育网所有。



▇ 扫码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文字已获授权,版权由原作者享有,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