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唤醒迷梦 >> 【背诵】巩固计划,对治:“背了又忘,不想背了” 返回

【背诵】巩固计划,对治:“背了又忘,不想背了”

ShanZhiShi 唤醒迷梦 2023-06-16
【背诵】用“前行”和“入行1000个颂词”扎根。
【汇集】入行论的学习&&背诵-202301
【背诵】的必要性 与 “大漏勺”的严重过患!
入行论 第1-10品 念诵音频 && 背诵图片
【重复】一个脱胎换骨的修行窍诀,很多人都忽略了!
益西老师:整部《入行论》都有必要背诵,至少也应当背诵第九品。

很重要的一点
“千万不要认为:背了又忘,就不想背了”
背诵 经论 的过程,
消业障,积资粮,增智慧,
在 阿赖耶 种下金刚菩提种子。
有时候之所以淡忘,是因为 我们 将当前所有的精力,主要都放在了“背诵的新内容”,“背过的内容”没有去复习,不久又忘了,是很正常的。比如入行论,当前在背第6品,前5品慢慢淡忘是很正常的。
其实背过的内容,稍微念诵一下,或背诵一下,很快就能重新背下来。比如入行论第1品,最开始背下来时,可能花了30、40、50天,后面淡忘后,花了1-2天、几天时间稍微复习一下,基本上就能很快重新背下来。
短期复习计划、长期的复习计划:
方法(1),短期计划:背过的内容,可以经常 或 时不时的去复习思维、运用,会记得越来来越牢固。比如入行论,在背诵新内容的同时,每1周的每天 或 只用其中的几天,去轮流复习“念诵或背诵其中的某一品,并不需要很多时间。例如,第1周花点时间 复习第1品,第2周花点时间 复习第2品,.....以此类推,这样就不容易淡忘。
方法(2),长期计划:当我们将一部大论,用了3-4年的时间,全部内容背完后,然后就可以进入复习巩固,融会贯通的阶段了,到那时,相对“现在的努力背诵阶段”,应该是 轻松自在,法喜无量比如入行论全10品背下来后,就可以每周复习1品,第1周复习第1品,第2周复习第2品,......第10周复习第10品,以此类推,反复循环。每1品的复习方法“念诵背诵,思维法义,打坐观修”,这样的话,法义会得到极大的巩固,生生世世都记忆深刻

《佛子行讲记》:背诵的利益和功德相当大,因为花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法义的理解跟平时看书完全不相同,在一生中印象也很深刻,乃至生生世世在阿赖耶上都种下了极为坚固的菩提种子。所以背诵非常重要,大家务必要重视。

恩师:背诵过的论典,,因为花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法义的理解跟平时看书完全不相同,在一生中印象也很深刻,乃至生生世世 在阿赖耶上 都种下了极为坚固的 菩提种子。

《般若摄颂浅释》:
通过背诵、讲考等方式学习佛法,心里一定会生起坚固的定解。而一旦生起,强盗也不可能抢、盗贼也不可能偷,并且生生世世都能得到利益,因为在阿赖耶上已经种下了永远摧不坏的无比殊胜的金刚种子。

为什么我经常强调要背诵?
如果背诵了,你所理解的教言不会太离谱,与诸佛菩萨的经教非常接近。否则,我们的分别念是不可靠的,想什么就认为是佛教,实际上并不是诸佛菩萨的殊胜窍诀我们不断背诵的话,会不断思考它的意思,每一次的背诵都会有新的领悟所以背诵很有必要

《极乐愿文浅释》:背诵的过程也是将法义思维和融入于心的过程。
背诵是很重要的修行方法。一方面,我们反复念诵,将其装入心里,其实也是一个思惟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日后实修时可能没法时时处处带着法本,就像一个人口袋里装着糖可以随时拿出来充饥一样,如果我们能把法义以背诵的方式装在心里,也可以随时拿出来这样,修行就有了所依。

《君规教言论释》:
古人读私塾,先是死背硬记多年再听讲解。古来的寺院僧人亦是有背诵经论的良好传统,这都是智慧熏习的根本做法,但又贵在恒常串习,若是一暴十寒,肯定不会于相续中生起真实的智慧,唯有如水滴日日降于器中,功若恒久则渐渐能盈。智慧的积累亦复如是,贵在于恒常串习

《弟子规另解》:在五浊恶世,真正能深入学习、永恒坚持的人极为罕见。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在闻思修的过程中,一直在文字表面上划,没有感受到其中的美妙胜味,这样学习就很难持久。因此,不管学显宗密宗还是传统文化,一定要想方设法让这些道理深入骨髓,若能如此,外面的诱惑或违缘再强,也不会让你的信心改变。鉴于此,我要求大家闻思时最好能背诵,而且,你学了一个颂词后,应该把它的内涵领会于心,跟你的血液融在一起,这样有生之年中就不容易退转。所以大家最好能背诵,然后进一步去实地行持。

《前行讲记》:其实能背诵这个的话,里面所有教言都记得住;如果不能背,光是在书上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其中很深的教言无法深入体会。我经常想:“这每一句所讲的,要是能永远记在心里多好啊!” 这里面的金刚语,跟世间的任何语言都不相同。

《前行讲记》:你们既然下了功夫这样背,就定会思维它的法义,如此在一生中,对它的印象会特别深。我在二十年前背过的论典,现在虽不一定能原原本本记得住,但跟没背过的论典完全不同,如今只要稍微再看一下,马上又会浮现在脑海里。所以,闻思修行是我们最快乐的事情。

《六祖坛经》释:现在正值夏季,我们很多道友都是早上五六点钟就开始背诵,这样很好这些大德们的教言,如果能背诵是最好的。哪怕是一个偈颂、一句话,对你的今生来世都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生西法师:背诵时,背着背着它的意义就自然浮现了有的时候我们在背诵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刚开始意思不明显,就一遍一遍地背,在背的时候突然它的意思就很清楚、很明显,这也是一种能够遣除怀疑的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掌握世间学问都需反复学习,何况深邃的佛法?唯有反复多闻,才能完整、准确、透彻地理解其中内涵

前世背诵,今世收益,生生世世都受益。
前世有努力,今世更轻松。前世如果在背诵各方面已经有串习,那么今世背起来也不是那么费劲。。如果前世一点印象都没有,今世背起来也非常困难。
心能回忆前世,以前背诵过的文章现在可以熟练背诵等。藏地荣索班智达因前世能背诵《般若经》,即生从小就能背诵此经;武汉大学少年科技预备班,曾有一位不满五岁的小学员,名叫津津,不到两岁时,就能背诵岳飞的《满江红》,三岁时,又会背《岳阳楼记》、《蜀道难》。2007年,四川德阳有一个五岁的小孩,从来没人教他识过字,但他却能认识一千多字。今年,美国有一位十一岁的小孩读完了大学的课程。因为他的年龄太小,任何大学都不接受,母亲只好辞职教他,但他显得特别熟悉,很快时间就把大学课程全部学完。为什么会出现诸如此类的现象呢?这跟前世有很大关系。

《释量论·成量品广释》:
为什么以前特别熟悉的知识,中间放了很长时间,后来稍微一回忆,就能显现呢?这是心相续中熏染的习气在因缘成熟时复苏了。比如,有些道友背诵过《中观四百论》,中间放了五六年,后来稍微背一背,就能很快记住。虽然严格观察,在胜义中身心都不存在,但在名言中,像河流一样刹那生灭的相续却无欺存在,即或在舍弃肉身后心相续也不灭而有。因此,在因缘具足时,前前熏染的习气就能现前,或者说后面的心是前心串习的相续。如果心的近取因不是心而是身,则近取因与近取果在当时无有不同,是一个本性,就像灯与灯光一样,这样的话,身体也应该具有心识拥有的每一个特殊功德。比如,心能回忆前世,以前背诵过的文章现在可以熟练背诵等,在身体上也应具有这些功德。

◆  ◆  ◆  ◆  ◆ 





扫描关注

唤醒迷梦 早证菩提!

相逢很短 关注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