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内观,一种成就法(五) 返回

内观,一种成就法(五)

動物樂傳心 2023-03-21


然后第三点,第三个见地“无我”。

对初学者来说无常、苦和无我,当然他们都是彼此互相关联的。从某方面来说:理解一切都是无常,妳就是已经在开始了解无我了;当妳了解一切都不会让妳完全感到满足的时候,妳就是对无我有非常多的体悟了。不过话虽如此,对于“无我”的教法,是佛陀最精髓的教法。就像我昨天才在说的,这个比以前更为重要。我会以跟当代比较相关的方式来说,我想,现代人可以粗略而言,我们现代人比古代人来说过得更好。因为过去的人,基本上他们需要不断的去寻找食物,担忧别人来侵犯自己的领土,侵犯自己的家园。就连在我成长的时候,也需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才能送一封信给我母亲;然后又要再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再收到一个回信。现在我们不需要这么多的时间了。不过以前需要那么多时间,可能也是一件好事。现在我们可以直接的线上交流,就像我们现在经过zoom在交流,现在妳可以,及时的跟世界任何地方的人交流,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件好事,不过总之,现在有这样的便利性。



我想,我们现代人会非常的受苦于这个,自我身份认同这样的事情,这是非常真的。而对于“无我”这样的教法,事实上是对自我身份的一个完全的解构。整个的身份认同危机——要能够解决这个危机这个问题——整个世界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什么?就像是说染头发,或者买一双名牌的鞋子,或者在某所大学拿到一个多好的学位,或者说买跑车。我想这些都跟要寻求身份认同有关。或者说要变个性,甚至是很小的事情,像是用娃娃声来讲话;或者是像马一样大笑。我不知道大家真的是会做这些事情,来让自己的身份变得好像与众不同。我们看看自己,一切都是关于我们自己的身份如何。还有像是艺术、音乐、身份、都是在做一种宣告。宣告什么?就是我们自己独特的身份。所以真的有这种身份认同的危机,然后以种种不同的方式来想要解救它。还有像是在政治上、文化上,还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像是说是中国人、印度人、埃及人,还有各种的见地,像是民主、社会主义等等。所以这整个世界,都试图想要用这些种种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特点,来解决这个身份认同的危机。而佛教却完全是以一种相反的方式想要来解决这个问题。






佛教会说:这个身份认同,这种身份是一个幻象。它像是一个最大的完全不实有的东西,完全没有所谓的妳我,没有一个完全独立存在的妳我这样的身份,他完全是一个幻象。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只是想说:它是一个幻象,然后就不管它。因为幻象的力量非常强大,就连像是稻草人,也能够起到它的作用。不然稻草人是一个幻象,但是它能够起到它的作用,它能够让鸟不要来侵袭妳的稻田。所以这一点不是很容易做到。即使我们知道身份认同,我的身份只是一个幻象,但是很难去去除它。如果有人在妳的Instagram上比个赞,妳会高兴,比个不赞,妳会不高兴。所以这种‍‍身份认同的危机,被佛陀经由“无我”‍‍,或者如来藏的教法来处理的。但是这一点,可能需要‍‍更多的思维,更多的学习以及更多的听闻、分析,‍‍妳可能会想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如果妳能做到的话,这个无‍‍我的教法就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方式。



我才刚刚在阅读一个手写的《心经》卷轴,在般若经当中,在《心经》当中——《心经》的内容,是非常非常来处理这个最严重的问题最精要的方法。这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这个身份认同的问题。因为这个身份认同,对“我”的身份认同可以说是一切灾难、一切焦虑、一切受苦、一切幻象、一切迷乱、一切痛苦,这整个轮回的罪魁祸首。就只是给大家再多一些的资讯。内观是一条法道,让妳能够直接看到完整的实相、让妳能看到真正的实相。这条法道,在上座部的传统中,主要是经由三种特性的教法:就是“无常”、“无我”、“苦”,这三点来教导的。而在大乘当中,除了刚刚讲的这些教法以外,这些教法在大乘当中都是非常受到看重的,非常尊崇。但是在大乘当中,还有更为独特的教法:也就是以“菩提心”来作为法道。“相对菩提心”就是以修心,让自己发起:“想要令一切有情获得证悟”的这样的愿心,这样的相对菩提心来修持。这种相对菩提心,并不只是一种慈善心而已,事实上比一般的这种慈善心态是更为广大的。而是想要令一切有情获得解脱,并不是说只是给予布施大家好的健康,或者说好的食物而已。我们并不是在说给他们一些暂时性的利益、暂时性的庇护所。我们在讲的是希望能够令他们觉醒,对这些真理、这些实相获得觉醒。这个是相对菩提心。而胜义菩提心无非就是空性。




在大乘当中有不同的修持方法,跟上座部的无我非常类似,但是大乘,当中有不同的修持方式,不同的探讨方式。某方面来说,大乘的方式也是非常的勇猛无畏的。因为在大乘当中,不只是轮回,苦,这个世间是一个幻象,就连解脱、就连涅槃也是一个幻象。因此大乘的教法可以是非常的大胆的。在大乘当中,我们有所谓的密乘或者说金刚乘。事实上它也是大乘的一部分。不过它具有一些独特的大胆方式,来观看实相。抱歉,我忘了,在大乘当中,其中一个观看的角度:当我们在讲“究竟菩提心”的时候,其中一个角度是空性。我跟妳们讲过的,不只是轮回是空性,涅槃也是空性。



然后大乘中还有一个角度:从如来藏的角度来观看事物,也就是从佛性的角度来观看事物。尤其是观看,一切有情都是具有佛性的——这就是我们要回到内观,内观就是如何以完整的方式观看事物。所以大乘的其中一个角度,就是观看所有的有情众生,都是以一切有情皆具佛性这样子的角度来观看。这是一个独特的观点,独特的内观。而金刚乘当中也是非常类似的。如果有情他们的本性就是佛,那么为什么不就直接以对待佛的方式,来跟有情众生互动呢?



我们经常说的一个例子:如果妳是一个金匠,如果有人给妳金矿,就是还没有经过抛光打磨的一个原矿石。虽然这个金矿的原矿,它看起来完全不像是黄金。但是如果妳是金匠,妳知道它是黄金,所以妳会非常的珍视这个金矿,就如同它是已经被打磨过的黄金一样。所以金刚乘的方式,就是为什么不就直接看待别人如同佛、如同本尊一样。不只是这样看待,而且是整个的互动方式都是这样子。妳的吃东西的方式,妳的住的方式都是一样。而且为什么不直接看待妳的住所就是佛土呢?



这其实就是金刚乘的内观,它事实上,还是一种内观。就像我在一开始就说的,内观是非常广大的,而且我会说内观是最为独特的佛法内容。如果妳把内观拿掉,只剩下止的话,妳会在很多其他的印度教的派别当中,也会找到止的修持,但是内观——观的修持是佛教独有的。而在金刚乘当中,有像大手印、大圆满这些不同的传承。它们可以说是内观最为精致的法道。


丨宗萨钦哲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