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217. 若不受诸法,我当得涅槃。若人如是者,还为受所缚。【每日一颂】《中论》 返回

217. 若不受诸法,我当得涅槃。若人如是者,还为受所缚。【每日一颂】《中论》

知幻园 2024-03-29

戊三(抉择有实法为空性)分二:一、破有实法之本体——观行品;二、破彼之能立。

己二(破彼之能立)分三:一、破有实法之作用接触——观和合品;二、破因缘之能生——观有无品;三、破暂时缚解——观缚解品。

十六  观缚解品

庚三(破暂时缚解)分三: 一、破轮回之本体;二、破彼能立之因果;三、宣说趋入真如之方便。


辛一(破轮回之本体——观缚解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壬一(以理证广说)分三: 一、破轮涅自性成立;二、破缚解自性成立;三、断除太过。

癸三(断除太过)分二:一、断除发愿不合理之太过;二、宣说轮涅无二之正理。

子一(断除发愿不合理之太过):


有部宗辩驳说:如果解脱和涅·槃不成立,那在学道过程中依止善知识修学佛·法、精进积累资粮,以及地道的安立等都将成为空谈了,甚至,为了有朝一日从轮回苦海中脱离而发愿获得无余涅·槃,以及大乘为度·化众生而发愿获得佛·果的立誓等也都成了毫无意义。但这根本不合理,所以,束缚与解脱还是应当存在。


若不受诸法,我当得涅槃。

若人如是者,还为受所缚。

 

如果有人想:  “只要不取受任何法,自己就应当获得无余涅·槃。”如果有人这样执著,那他还是受到了束缚。


中观宗驳曰:如果有人认为不取受任何法,自己就可以获得无余涅槃、阿罗汉果位,或者如来正等觉果位。如果有人这样执著,他还是受到了束缚。


为什么呢?因为从最究竟的角度讲,执著我要获得佛果,我是得佛果者,也是一种萨迦耶见,即坏聚见,并且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涅·槃可得,这也是一个大束缚,即一种所知障(藏文释词中说这是一个大颠倒、大邪见) 。


以前法·王·如·意·宝去尼泊尔时唱过一首金·刚道歌,歌中说:不管是好的执著还是不好的执著,究竟而言都是障碍。好比黄金锁链和铁锁链,虽然质地方面有好有坏,但捆缚的作用是相同的。同样,希求佛果和杀害众生这两种执著,虽然一个是善念、 一个是恶念,但究竟而言都是束缚之因。


无垢光尊者的《实相宝藏论》中也讲过此喻:所有执著都是束缚之因,就像不管金锁、银锁还是铁锁,都能把人捆缚住一样。究竟而言,任何一种执著都不合理。


当然,这是从最究竟的角度讲,如果从暂时角度讲,发愿获得无余涅·槃果位,尤其是为了一切众生发愿获得佛·果,肯定不是一个大错误。如果这也是大错误, 那名言当中成佛的根本——菩提心甘露妙法,都已被摧毁无余,但这显然不合理。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


记忆板





一、观因缘品


二、观去来品


三、观六情品


四、观五阴品


五、观六种品


六、观染染者品


七、观三相品


八、观作作者品


九、观本住品


十、观燃可燃品


十一、观本际品


十二、观苦品


十三、观行品


十四、观和合品


197

众缘中有性,是事则不然。


198

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

性若是作者,云何有此义?


199

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


200

法若无自性,云何有他性?

自性于他性,亦名为他性。


201

离自性他性,何得更有法?

若有自他性,诸法则得成。


202

有若不成者,无云何可成?

因有异法故,有坏名为无。


203 

若人见有无,见自性他性,

如是则不见,佛法真实义。


204 

佛能灭有无,于化迦旃延,

经中之所说,离有亦离无。


205

若法实有性,后则不应无。

性若有异相,是事终不然。

206

若法实无性,云何而可异?

若法实有性,云何而可异?


207 

定有则著常,定无则著断。

是故有智者,不应著有无。


208 

若法有定性,非无则是常。

先有而今无,是则为断灭。


209 

  诸行往来者,常不应往来,  

无常亦不应,众生亦复然。


210 

 若众生往来,阴界诸入中, 

五种求尽无,谁有往来者?


211 

  若从身至身,往来即无身。  

若其无有身,则无有往来。


212 

诸行若灭者,是事终不然;

众生若灭者,是事亦不然。


213

  诸行生灭相,不缚亦不解;  

众生如先说,不缚亦不解。


214

若身名为缚,有身则不缚,

无身亦不缚,于何而有缚?


215

  若可缚先缚,则应缚可缚。  

而先实无缚,余如去来答。


216

  缚者无有解,不缚亦无解,  

缚时有解者,缚解则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