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9日,堪布做了《法显精神》的开示,很多人都为之震撼。
六十二岁的法显大师,因感僧团戒律缺失,发宏愿赴印度求法,为第一个舍身求法的中国人;
万里西行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以枯骨为路标,凭日月判东西,历时三年,终抵天竺,为第一个到达印度的中国人;
七十岁,为求取法要,勤学梵文、绘画,收集大量佛教经典,对后学影响深远;
八十高龄,不忘初心,欲令戒律流通汉地,海上漂泊九十日,独回故里。
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再多的赞美都无法表达对大师的敬意,再华丽的语言都黯然失色。
2019年到了,曾经的那份感动是否还在?
相信有法显大师这样的求法精神,无论修行上的成就还是世间的成功,定会唾手可得。如何让这种力量长久激励我们前行?如何让前辈大德的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也许,我们有必要跟随堪布的开示,对照自己,重温法显精神。
1
求法中,需安忍怎样的苦行?
现在很多人在求法的过程中,稍微遇到一点点挫折,或者是一两天晚上没有电、一两顿饭没有吃到就心灰意冷;或者像以前从成都到喇荣,需要三四天左右,路上遇到一些寒冷的时候,就觉得特别困难。但我们从《佛国记》里面可以看到,法显大师当时面对的路程绝对不是这样的。尤其在新疆沙漠地带,有一个叫沙河的地方,在《佛国记》里面说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唯以死人的枯骨作为标志而行”,唯一依靠一堆堆死人骷髅作为标志,没有任何仪器指引方向,而且十七天当中缺吃少喝。不知道他们当时是依靠什么样的毅力走过这样的行程呢?
法显大师取经归来,在海上漂了九十天才到达大陆。途中遭到各种狂风、暴雨、海浪,种种苦行不一而足。即使在婆罗门准备把他扔到海里面的时候,他也没有想到我的生命很珍贵,只是担忧“哎哟,我的这些法不能到达大陆去了……”他心里唯一存着的是他的法,这就是他唯一的愿望。
所以我第一个想要跟大家讲的就是法显求法的精神,看看跟我们现在人的精神是不是相同。
2
要有怎样的学习精神?
第二个方面,我想请大家也思考一下,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到了五十岁就认为自己已经老了,这确实不是一种很好的想法。
法显六十多岁的时候步行前往印度,按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出国、留学,然后在那里开始学习梵语。我算了一下,不管哪种说法,七十岁的时候他已经成功地学会了梵语。而且在东印度时他还学习了画画,从纪录片里面看,他画的好像是莲花生大士,那种藏传的画法——不知道是不是,也不一定。但法显大师的画后来在历史上还是非常出名的,这种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思考。
3
遇到困难,怎么办?
第三个方面,我们从法显的传记里也看到,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沙漠、雪山、滚滚江河,凶猛的野兽、恶龙、非人、强盗,甚至包括海啸,这么多的不确定因素,生命和精神都直接受到危害,但他一直坚持下来,没有达到愿望之前毫不退缩。他的整个传记,都秉持一种非常坚定、坚强的信心。
佛教中讲到,坚定的信心是一切成就之根本。无论是出世间的修行,或者是世间的创业,都离不开坚定的信心。世出世间任何一个成功人士的历史或传记当中都能看到,每一个人都遇到了很多艰难困苦,不可能顺顺利利成就事业,和凡夫不同的是,他们在困难当中坚定不移,从而获得了成就。
4
遇到困难,如何获得力量?
第四个方面,我们看到每当法显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有一种心的力量来面对。首先是发愿:“我一定要去那里!”另外是祈祷,《佛国记》里面多次出现他祈祷观世音菩萨的记载。所以当我们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一方面肯定要有一些应对的方法和行动,光一味地坐着祈祷也是不行的;但另一方面,确实祈祷诸佛菩萨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以后在人生中遇到一些特别难以对抗的困难,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无论是一心祈祷度母、莲花生大士、观音菩萨还是佛陀,依靠我们的虔诚心可以引发一种超胜的力量,这就是诸佛菩萨的加持力。当你得到这种加持力,你可以越过一切艰难。
5
求得佛法后,应该怎么做?
第五点,就像以前汉藏的很多大德到印度去求法,并不是为了自己在那里往生一样,法显大师求法的最终目的,也并不只是为了自己得到法,而是为了回到汉地进行弘扬。
因此,我们也应该把自己得到的法以及各种法本,尽量地在全球弘扬。作为佛教徒,每一个人都应该肩负起佛法弘扬的责任。“我是一个佛教徒,一个大乘佛子,不管我的身份是像维摩诘一样的在家居士,还是像阿难尊者一样的出家僧众,我都应该在我的国家、我的周围、我的民族当中,尽心尽力地去弘扬佛法。”如果我们有这样的信念,那将来佛教的兴盛应该有希望。
6
如何对待前辈大德求来的法?
最后一点,我们对前辈这些高僧大德们翻译、求得的法,一定要有感恩之情。
藏地著名的根登群佩说:“现在我们在四方形的一个小小的坐垫上安闲地坐着,就可以享受所有佛经、论典的内容,这是前辈译师和大德们的恩德。”这句话的意思很深!从法显传记中可以看到,每一部佛经,以及佛经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前辈大德付出了心血甚至生命的代价请回来的。
唐义净大师有一首诗中这么讲:“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就是说去印度取经的成百个人中,真正安然回来的不到十个人。后来的这些贤哲们,如果没有通达前辈高僧大德求法的艰难,往往把所有的经论看轻,不重视,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最后一点是希望大家对前辈大德们的这些非常珍贵的书籍,哪怕是一个字、一句话,都要珍视。这些经论对后人、对今生和来世的利益和帮助毋庸置疑,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事情。
希望每个人都学习法显精神,求法当中不怕艰难,坚定求法;求法之后要弘扬佛法,把佛教传授给相关的有缘众生。这样发愿并行持,才是真正实践大乘佛教的精神!
再读法显精神,不知有何感想,对照自己的修行,是否感慨万千?更重要的是,是否还记得堪布留的作业?
写作业前,不妨先做个小测试,看看自己具备哪些求法精神,也欢迎在留言区分享心得,分享自评分。
测试问卷
满分10分,内容如下:
1、求法中,能安忍各种苦行;
2、爱学习,不讲条件,不关乎年龄;
3、再大的困难,也决不放弃;
4、信心十足,在祈祷中获得超胜的力量;
5、在自己的地盘,尽心尽力弘扬佛法;
6、对法本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心怀感恩。
来跟我们谈谈你的修行之路吧,可以激励更多的人,优秀稿件将于智悲讲堂公众号择期发布。
投稿邮箱
——恭录自:《法显精神:
不畏艰难,坚定求法,弘法利生》
索达吉堪布2018.12.09第147次网络开示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