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八课2 返回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八课2

智诚堪布 菩提如意宝珠 2017-04-01


(接上文)

并且因为无有亲见恭敬对境所依如来的身像等或者阅读、听闻、思维经典如意宝的缘份而不能胜任真正的法器。

第一,不会成为出家守戒的真实法器;第二,因为诸根不具,比如眼根不具足,不能“亲见恭敬对境所依如来的身像”,看不到佛的身像、菩萨的身像。没有眼根也看不到经文(经文相当于指月的手指,表达的是真实义)。如果眼根看不到文字,没办法进一步思维,如果眼根不齐全,要做很多的修行就很困难。比如修皈依,皈依境是什么样的?不知道、看不到。莲花生大师什么样的?不知道、看不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等,也看不到。这些都没办法看到,也生不起信心,也没办法知道大概怎么样一种方式,这些都是缺陷。没有“亲见恭敬对境所依如来的身像”会损失很多修行的条件和因缘。

如果耳根有残缺,不能听闻到上师讲很深的法、没办法知道法义,怎么去做思维呢?因为听不到,就没办法思维经典。没有眼根,看不到经典,也没办法思维。我们看到文字会去思维,看到佛像,知道佛陀的三十二相是通过因缘修来的,佛果是佛陀修习空性和大悲心得来的,这些方面看了之后理解、思维、观修是一系列的。如果看不到、听不到,就丧失了这些因缘。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眼根、耳根很重要。

还有一个是意根,这里没有讲到。但前面我们讲喑哑的时候也讲了意根。这里其实也包含了意根,“思维经典如意宝”思维主要是从意根去思维,心识要正常、圆满,不能够疯癫、精神错乱、愚痴等。意根俱全才会有一般的思维能力。另外大恩上师讲了,鼻根、舌根、身根等其实也有影响。当然,鼻根有残缺,好像对修法影响不大,因为闻思佛法主要靠眼根看经典、佛像,耳根听声音,意根思维。但其它的也不能缺,缺了说明诸根不齐全,不能成为真实的受戒法器,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其它的根对修行多少会有影响(似乎不大,但仔细想想还是有影响)。比如鼻根主要闻味道,有香气也有臭气。闻到香气之后,很香啊,用来供佛;如果是臭气,就会避开。我们在世间修行时,比如说闻到煤气泄露了,就会远离这个危险的环境,闻不到就有可能发生危险或出现其它的障碍,修行有可能终止,这方面当然有关联。此外,闻到香气——沉香、檀香,用很好的香供佛,可以积累资粮。不好的香,不会用来供佛。另外,你看轮回中到处都是垃圾、粪便等,像臭气一样污秽。佛法宣讲出离的法义中,有时用粪堆、不净室等比喻轮回是很臭的状态,我们会想:“真的很臭,所以我一定要出离”。出离心是厌离轮回的心,有时是通过这些气引发的,虽然不是绝对的,但一定会起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闻到香气、臭气时,会想:“这些香气、臭气是无自性、无常的”,生起无常的感觉。但是,如果你闻不到,会丧失修法的素材。还有一种说法,香气、臭气都是空性的,我们不能耽著。有人会说,如果这些根不起作用,我修行是不是更清净呢?如果你内心当中有定解的话,有可能。如果鼻根损坏了,虽然不会因闻到香气而生起贪欲、闻到臭气而生起嗔恚心,但佛法的修行往往必须利用世间的素材来转为道用、圆满资粮;如果这些根不俱全,虽然你可能生不起烦恼,但会丧失很多修行的机会。你没法通过闻到的香气、臭气观空性。尤其在密法中,会刻意制造各种噪音、悦耳的声音等,让你观噪音的本性,让它自解脱;也会制造各种好闻的、不好闻的气味,你闻到的当下安住在它的本性中,这都是修行的方法。如果鼻根不具足,没有这类修行素材,会缺少很多积累资粮的因缘。

舌根也是同样的道理。舌根的功能主要是辨别味道:甜的、辣的等等。如果舌根功能丧失,没法辨别味道,也会和前面的道理一样。比如这个东西味道很好,就可以把它来供佛,或者安住在美味的本体当中,美味是空性的、无常的。如果舌根残缺,不能分别味道的好坏,似乎没有产生分别心,修行应该很好,但其实丧失了很多修行的素材。尤其密乘的很多修法,都是在这些素材的基础上让人反观本性,如果品尝不到不同的味道,也就没办法反观本性。所以,诸根都可以用来修行,诸根不全就没办法修行。

下面讲身根。当然,连身体都不存在的人应该是没有的。手、脚有残疾会影响修行:脚有问题,经行、绕塔、磕头等很困难;手有残缺,结手印、供养、顶礼等也做不到。身根残缺会导致修行很困难。如果身根坏了,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讲,有可能就瘫痪了,在床上动都动不了,像这样的话也没法做很多的修行。

讲舌根不齐全时,前面主要从辨别味道的层面讲的。但舌头除了辨别味道还用来讲话,舌头坏了,没法读诵、交流,怎样和别人讨论?怎么去念佛?怎么样去念咒?怎么样去给别人宣讲法义?做不到。

佛法中五根的定义有两种:粗的和细微的。在《俱舍论》还有很多唯识的观点中,所谓的眼根分两种,一种叫“浮尘根”,指粗大的眼球,在藏传佛教中,这叫“所依”(根的所依),不是真正的根。真实的眼根在眼球里面,是一种特殊、清净、微细、无阻碍的色法。《俱舍论》讲,眼根的形状像“胡麻花”(一种花),是清澈、光明的自性。耳朵也是一种所依,术语叫浮尘根,比较粗大的。真实的耳根在耳朵里面,是清净、光明、透明的色法,形状犹如树的疤结。鼻子是鼻根的所依,真实的鼻根是鼻子里面两根并行的“铜管”。舌根也不是舌头(舌头只是粗大的所依),舌头里面有一种半月形的色法是真实的舌根,主要辨别味道。身根也不是从头到脚这个粗大的身体,它只是身根的所依,真实的身根是身体里面类似鸡的皮肤的色法。

舌头到底是舌根还是什么?如果舌头只是辨别味道那么无所谓,不能辨别味道还可以说话,舌头是一种所依。其实眼球、耳朵、鼻子、舌头、身体都属于身根的范畴,如果身根不俱全,属于身根的所依比如眼球坏了,那么清净的色法——眼根也会坏;耳根的所依耳朵坏了,那么清净的色法——耳根存在哪个地方?如果舌根的所依——整个舌头都没有了,那么半月形的清净的舌根色法存在哪里?所依失坏了,能依就不会有。这些都是属于身根的范畴,如果身根坏了,这些都没有了,诸根都无法安立。所以身根范围最大。如果这样分析,我们知道无论哪一根缺少了,对修行都是障碍。如果五根齐全了,我们可以看佛经、顶礼、念诵、交流、思维,这个真是根德圆满了!只要具足这样的诸根之后,才可以真实、圆满地学佛法,不管我们的条件怎么样,不会影响我们修学佛法,这个就是最好的根德圆满。对于佛弟子来讲,根德圆满是对修行非常重要的因缘,所以根德要圆满。如果没有这些的话,不能胜任真正的法器。

诸根要齐全、根德要圆满,这个时候才会成为真实的法器。鼻根、舌根、身根,这些诸根分析一下,我们就知道其实都很重要。“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真正的修行佛法,就是用我们的诸根接受到的信息,然后如理作意、转为道用。如果离开了这些,认为不接受任何信息心就清净了。如果这样不接受任何信息,心真的就清净了吗?植物人可以不接受任何信息,那还修什么法呢?什么法都修不了。

有的时候诸根接受的信息有可能变成轮回的因,让我们生烦恼。但是佛法把这些信息收集完之后,可以把这些让我们生烦恼的东西、素材,转为修道之用。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佛法里说,完完全全躲避环境是躲不掉的。你不要想通过躲避的方式修道,你要去使用它,通过智慧转为修道之用。必须要拥有智慧,有智慧就不怕了。就好像碰到了怨敌,你赤手空拳、怨敌又这么厉害,当然要怕了:他要打我、要欺负我。但是你手上有武器还怕什么?你有枪还怕什么?你有利刃还怕什么?不怕了嘛!你可以面对他了嘛!

同样的道理,诸根缘外境,让我们生起了烦恼。如果没有智慧,肯定要怕,因为你肯定会生烦恼,生了烦恼要造业、造了业要堕恶趣受苦报。但是佛法把智慧告诉你了,掌握了智慧还怕什么?这个智慧就是对治烦恼的利器。所以烦恼可以成为威胁你的来源,也可以成为你修行的来源。

完全离开、躲开。第一,不现实。走到哪个地方没有眼根所看到的、耳根所听到的东西?都有。第二个方面,通过躲避的方式,就能修行好吗?那不一定,没有磨炼过不可能修好。这一世躲好了,下一世怎么办?下一世躲好了,再下一世怎么办?只要根本的东西没有断掉、习气还在这里,就永远躲不掉。

佛法告诉我们要面对,面对最好的方式,不是对着干、没有任何的善巧方便。佛法告诉我们很多慈悲和智慧,这些都是利器,我们要使用。怎么用慈悲心、智慧来对待这些?这方面其实都是佛陀告诉我们的。我们听不懂、看不懂佛经,大恩上师在给我们讲,告诉我们这种观察方式,我们就好好学。上师现在用的是我们听得懂的,最契机的讲解方式,再过若干年、几十年、上百年,可能大恩上师这种讲法,后面的人就认为这是古人的讲法,搞不懂到底讲什么?可能这些东西后面都没有了。但是对我们来讲,这种讲解方式就是最契机的,用我们能够听懂的、能够接触到的身边的例子来做分析、观察。所以我们要好好去听闻、思维、消化、观修,让内心中产生对修学佛法的认知。这方面叫根德圆满。

己四、意乐圆满:

意乐和圆满。意乐其实就是一种作意、心态、想法。意乐有很多种,有一种意乐不能修行、有一种意乐可以修行。可以修行的意乐叫意乐圆满。

这里面主要是指从事不正当的、颠倒的职业,从这个角度来讲意乐圆满。从事这种职业的时候,他的心、他的意乐也是颠倒的,所以这种意乐不能修行。这里面主要讲业际颠倒,业际颠倒和意乐有什么关系?我们分析完之后就知道,意乐圆满原来是这个意思,就会知道为什么要用业际无倒和业际颠倒来讲意乐圆满的条件、标准。

所谓的业际颠倒,主要是指生于猎人、妓女等种姓中从小就步入业际颠倒之道。

此处讲的意乐不圆满,主要是讲业际颠倒。业际颠倒是什么?就是指所从事的世间的事业是背弃因果的。颠倒的意思是说没有随顺因果之道,是让我们趋向于痛苦、趋向于恶趣之道。业际颠倒主要是指什么呢?打个比喻就比较了解了,生于猎人(经常杀生的)、妓女(从事贪欲之道等不如法行为)的种姓。

印度有一种种姓制度。我们去印度朝拜的时候,有些导游也会告诉我们,这些人很好管。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很安分守己,这也是对大部分人来讲。为什么安分守己?他们都很自觉地从事自己所谓的种姓事业,不会认为这个不公平。种姓制度是根深蒂固的,现在还有。认为自己就是这种姓的,这就是命、是上天安排的,非常安于他的种姓中,基本很难违背。

种姓就是指你的家庭生生世世做什么的,你就做什么。如果是猎人种姓,那么只能从事猎人的事业。这个是从大多数人来讲。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这么长时间,难道就没有一个跳槽的?从这个种姓跳到那个种姓的,难道没有吗?也有人说外表看不出来,可以从名字来分,名字中就带有种姓的。但是名字可以改,随便编个名字也可以。这么长时间中,肯定还是有从这个种姓跳槽到那个种姓的。但是基本上来讲,他们还是安于自己的种姓:祖祖辈辈是打猎的,就只有当猎人的份;如果是妓女的种姓,就当妓女;如果是渔夫的种姓,你就打渔。基本是这样。

我们不否认有少部分情况不是这样的。有些地方以前有河,万一这个河没有了、河干了咋办?搬到其它地方继续打渔吗?有可能这样,也有可能改行了,种姓就消失了。世界在变,不可能以前的职业现在还原封不动地保存着,有可能会有很多改变的。

在《四百论》当中也是这样讲过的,所谓的种姓也有可能改变。在《四百论》中讲,有些婆罗门认为自己是王族种姓、很高贵,就生起傲慢。圣天菩萨说:“过去时久远,女性意动摇”。就是说所谓的婆罗门种姓很纯正,这是不一定的。因为第一,“过去时久远”,时间这么长了。第二,“女性意动摇”,女性的心是动摇的,不一定只是满足于本种姓的男人,可能会喜欢其他种姓的男人。如果她和其他种姓的男人交往了,生下来的儿子血统就不一定那么纯正了。所以圣天菩萨也是讲了,这个所谓的种姓,也是会变的。

这里面业际颠倒,主要是指就是这个种姓。这方面也可以这样理解。还有一种理解,虽然在其它的集体、国家、地方当中,没有种姓制度之说,但也有一些是受环境影响的,很早就趋入到了这种非法的、业际颠倒的行业中:猎人、打渔、贩毒等。从这个方面来讲的话,这就属于意乐不圆满。

但事实上,凡是三门违背正法的所作所为都属于业际颠倒。

正法的范围:首先必须要随顺因果之道,不能做非法的事情;要造善业、不能造恶业,这是总原则。一方面造业,一方面修行正道,这是颠倒的、相违背的,是不可能的事情。身体、语言、心,都是属于三门。大恩上师说,严格来讲,这是高标准。高标准有两种理解方式:第一个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讲,指三门一昧地从事非法的行为,基本上没有修过什么正法;还有一种意思是从最高标准来讲,身语意不能做违背正法的行为,否则都属于某种程度的业际颠倒。从这个方面也可以去观察、思维。

虽说我们起初没有生在此类种姓当中,但将来也很容易变为业际颠倒之人,因此必须尽心尽力使自相续不违背正法。

对于我们或者正在做正当行业的人而言,起初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转生在这样的种姓当中,但是在将来的时间,还是有可能变为业际颠倒的人。因为我们内心中隐藏了很多烦恼障的习气,加上很多外境的影响、引诱。尤其是现在,外境的引诱再加上自相续烦恼的炽盛,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还是很容易的。尤其是一些国际化、网络大量的信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很容易受改变的,尤其是外面的人压力很大。

本来一般的人都可以过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生活,但是外部的压力很大,攀比的心理(众生本身自己有的)加上外部的影响:别人过上这么好的生活,我也应该努力。受这样影响的缘故,不敢处在一个相对知足、简单的生活模式当中,有的时候借钱也要过一种比较好的生活,原因是别人已经过上了这样的生活,我不过的话,好像面上过不去,迫于压力嘛!虽然没有能力,但是必须要去做,也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如果有这样的影响的话,很容易去操持一些业际颠倒的行为或行业。

因为如果按照你自己的方式去赚钱,可能过不上很好的生活。但如果有人给你提供一个赚钱的机会,这个机会可能并不是那么符合正法,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愿意去做。所以烦恼比较粗猛的话,刚开始可能没有业际颠倒,但后来可能会业际颠倒。修行佛法的人,也许以前是出家人,业际颠倒之后变为在家人。

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讲,有些地方解释业际颠倒,就是指出家人还俗。当然这个是指有些情况,因为有些时候,《前行》都是针对出家人。比如前面我们讲根德圆满的时候,诸根不全也不能成为出家持戒的法器等等。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太一样了,现在大恩上师在世界各地弘扬佛法,受众很多也是在家居士为主。我们在这里讲业际颠倒,有些时候是按照以前藏地大德的讲法,因为他们座下的修行人基本都是出家人,讲解的方式不一样,所以有些业际颠倒就是指出家人还俗,它是从某个角度讲的。

我们在佛学院讲法时,一个班里面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出家人,偶尔几个在家居士在听。所以我们讲法的方式都是针对出家人讲的。后来讲法的环境变了,很少针对出家人讲,都是针对在家人。大恩上师在讲课时也是针对在家人多些,但佛学院有很多出家师父在学,上师在讲的时候两方面都讲。所以有些地方专门指出家人还俗叫业际颠倒;有些在家人以前从事不伤害众生、不违背正法的事业,后来开始做些伤害众生的事情,去开屠宰厂、养殖厂等等,有可能变成业际颠倒的人。

“因此必须尽心尽力地使自相续不违背正法”,就是我们要小心谨慎。我们自己的心太容易变了,本来凡夫人的心就不可靠,很容易受外境、受自己分别念的影响而改变。如果不小心谨慎的话,我们的心在不知不觉地改变都不知道,如果不知道又何谈去防范呢?所以第一个我们必须要小心谨慎。在《入行论》第四品当中讲不放逸,就是小心谨慎,稍微放逸心就很容易偏离正知正念。

第二个是要经常缘佛法学习,佛法的学习是增长智慧、提起正知正念的。即便你没有那么认真观修、没那么努力地学习,但是你还是在学,肯定对于相续的对照,对于烦恼生起的检查等各方面都是有一种提摄作用。不断深入地学习、不断地观修,经常性地提醒自己,不要让自己违背正法。修行者不管是出家的还是在家的,内心当中都有很坚固的想法,再穷也不能去做这些恶业。有部分人已经达到这个标准了。

众生不是这一世的事情,是生生世世的事情。不能用这一世的安乐换来生生世世的痛苦,把这一点想到了,就会不愿意去做恶业。还有一部分人的确是没办法,虽然不想做但是压力很大。还一部分人是不想改,没有想到要去改变。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上师们在讲的时候,答案不尽相同的。这些恶业能避免就避免,最好是改。有些人改了,有些人是实在改不了。大恩上师就让这些实在改不了的人多生惭愧心、多忏悔。还有其他人不想改,就尽量让他做些其它的善法。既然自己都不想改(不是没办法改),对于喜欢的善法能做的就多做点,对他有一定的好处。

佛经典中的教义、大恩上师回答问题的时候,针对这些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但是我们只想找一个简单的答案,这是没有的。为什么没有?因为因缘太多、因素太复杂,有很多各方面的因缘,没办法做个确定的答案。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如果是那种情况的话是那样的,的确是这样的。我们自己在学习佛法的时候,最早也是一个标准——不管怎么样就要这样做。到后来不知道是更圆滑了还是智慧增长了,就会看到不同的情况,回答问题时这种情况是这样的,那种情况是那样的,的确是这样的。

佛在讲三转法轮时,针对不同的根基讲了三种不同的法,法要的次第是这样的,大恩上师回答问题也是这样。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最好不要做业际颠倒的事。如果没办法做了那应该怎么补救?惭愧心也好、忏悔也好,反正要有补救的措施,这针对某一种人来讲是可以的。

刚刚讲了意乐圆满和业际颠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因为意乐圆满科判之下都是在讲业际、讲三门到底有没有做违背正法的事情。当业际颠倒、违背正法的时候,你的心、意乐是朝着不好的东西在作意。比如工作是杀生,当你在杀生的时候你的意乐是怎么想的?比如上师在注释当中或者哪个地方讲到,有人杀一只鸡挣两块钱,再杀只鸡又是两块钱。他的所思所想、意乐都是在缘杀生、得钱、害命运作的。这种意乐、思想能修佛法吗?这种思想缘的不是正法,修不了佛法,是缘颠倒的。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的心、意乐缘的是贪欲、嗔恚、杀生、偷盗、邪淫,缘的是这些事情,这种缘就叫意乐。这种意乐不能作为修法,颠倒的想法怎么能够修法?

业际不颠倒就是没做违背正法的事情,所缘基本上都保持在一个不违背因果、不违背正法的前提之下,至少没有缘错误的方面,意乐是圆满的。没有违背正法的事业,第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没有做恶业,没有做非法的业际颠倒的事情,至少缘的是正常的。第二个是心缘于正法,没有违背正法的反方面就是缘于正法,这个叫意乐圆满。意乐圆满是指心态作为修道来讲是圆满的,可以作为一种真实修法的基础。意乐圆满和业际颠倒于否是从这个方面来对应的。

己五、信心圆满:

这里分两个部分,一个是信心一个是圆满。信心有很多种,下面讲什么信心不能作为暇满人身的条件,什么样的信心对于修行来讲是圆满的。

如果对本该诚信的对境——佛法不起信心,那么无论对其它世间大力天龙等或外道教派是何等的虔诚信奉,他们也不能救度你脱离轮回和恶趣的痛苦。

对本该诚信的对境——佛法、三宝等等没产生信心,反而对其他一些世间的国王、富翁、大力鬼神、天龙八部外道的导师、或者外道的天尊生起信心、虔诚去信奉,但是他们也没办法帮助你脱离轮回和恶趣的痛苦。

《佛子行》当中讲过:“自身犹筑生死狱,世间天等能救谁,”他自己还困在地狱当中,他能救度谁、能帮谁脱离轮回呢?他自己还在轮回中轮转,你再怎么对他生信心,也没办法让你摆脱轮回、摆脱恶趣。第一,从直接理解来讲,不管对任何一个外道信仰,都没办法让你脱离苦轮回,因为他自己本身是在轮回当中。第二,他讲的是随顺轮回的道,所以没办法给你指引一条让你解脱的方式。佛法就不一样,佛法当中有些善知识、法师可能自己没有脱离轮回,但他指的道是解脱的道。他依靠的是佛菩萨们宣讲的解脱的道来进行引导,这是不一样的。

外道自己没有脱离轮回,而且他们这个道也没有办法指引你脱离轮回。不管是哪种外道、不管是具有神通、神变的仙人、梵天、帝释等等,你再怎么对他皈依,没办法脱离轮回是肯定的。外道也不能脱离恶趣痛苦,这里稍微分析一下,所皈依的这些外道教派当中,也有让人修善法,不要杀生、偷盗、邪淫等等,甚至有些外道的戒律看起来比佛法的戒律还要严格,那能不能脱离恶趣?如果教导信众修善法,是可以脱离恶趣的。

为什么说不能救度恶趣?这个不能只凭一世两世来看,因为外道暂时让人脱离恶趣,但是整体来讲还是在轮回当中,只是暂时摆脱恶趣生到善趣。生到善趣之后是恒常的吗?不能恒常。因为没有脱离轮回的缘故,还会造恶业、仍然会回到恶趣当中去。从这个侧面来讲,还是没办法让你彻底地摆脱恶趣痛苦。对这些外道生起信心有什么用?没有什么用。所以我们生起信心的对境不要搞错。有些外道、天神的这些主事、导师也是具有相貌庄严,有很大的威势,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也是教导人修善法等等。但是他根本没办法摆脱轮回,因此不是生起信心的对象。

只有通过体会到如来教法和证法有理有据的特征而获得解信之人,才是真正无谬的法器。

此处说我们要体会如来的教法和正法的特征,就是刚刚讲的要闻思修行。闻思修行过程中,通过有理有据的特征,做详细的分析观察、观修、祈祷得加持等等,对佛法产生信心。要对佛法产生信心就要去了解佛法的功德。

就像现在世间人打广告一样,广告也有两种,一种是虚假广告,根本没有这些功能却吹得很厉害。第二是的确有这个功能,不跟你讲就不了解。佛法从某个层面来讲也是广告的效益。告诉你佛法这个产品具有各种功效:这样的、那样的功效;暂时的、究竟的功效;帮助自己的、帮助他人的功效。如果佛不讲、上师们不打广告,通过我们自己是没有办法独立去了知的。我们现在学的都是广告,这不是个坏的东西。当然这里也有虚假广告,没有这个功能、卖的是假药、是伪劣产品,吹嘘的很厉害。有一种广告是真实的,产品就是好,但是不打广告你不了解、不会买。把产品的功效如理如实地跟你说。知道了解之后你就会准备钱去买,使用之后就可以对你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改变。

佛法也是这样的,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广告效益,但是佛法中的广告是真实的。如果佛陀不讲证悟的境界、不讲佛法的好处,我们是没办法了解的。我们了解之后学习了、观察了、考察了的确是这样,问了许多使用这个产品的人,也说很好。我们慢慢地趋入,趋入之后去修学。我们接触使用这个产品,可以得到这样一种生活。在对佛法的了解过程中,生信心就是要去了解它的功效、特点,这个叫闻思、修行。

修行是体验,闻思就是了解,了解就必须听闻。上师就是专业的广告人,上师打广告:佛法、前行、入行论是这样的。上师给我们推广,我们要去学、去听,听完以后去思考。把道理想清楚了,上师再告诉我们要去体验。我们体验之后,通过打座的确调伏了烦恼,信心就会进一步增上。如果要对佛生起信心,就必须了解佛的功德;要对法生起信心,就必须了解法的功德;要对僧生起信心,就要了解僧的功德。必须要了解这里到底是讲什么,知道了就会生起信心。

千万不要认为我们已经知道的够多了,不需要再闻思了,其实我们知道的还太少。这么好的产品你只了解一点点,五十页的说明书都是讲产品的好处,只看到两三行你就说可以了,对这个产品完全了解了,那肯定是不够的。要很长久地去学习,越学习就会对佛法越通达,就越有信心。这里面讲的都是有理有据的特征,经得起观察和考验的。甚至于通过修证去考验,都是经得起的。不管是世俗理论还是胜义理论,用修行的方式去体验,都经得起考验的。而且有的产品出来之后,两三年当中非常好,慢慢地越做越差,最后就不敢提这个牌子了,已经搞砸了。但有的牌子就很好,佛法的牌子就是这样的。佛陀创立佛教的产品之后,两千五百年之中无数的大德来验证这个体系、这个产品,到现在来讲都是经过考验的。现在我们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通过有理有据的特征而获得解信,这才是真正无谬的法器。

所以说,信心是五种自圆满的根本。

五种自圆满当中,信心圆满是最好的,为什么叫信心圆满呢?对谁生信心才是信心圆满呢?要对佛法生信心才是圆满的。其它的信心也是一种信心,但是不能作为解脱道的暇满人身的条件。信心有一般的和圆满的信心,我们现在要具有的必须是圆满的信心。圆满的信心是什么?就是缘佛法、缘三宝生起的信心。五种自圆满当中的信心圆满,我们要好好地分析,就会知道这里面所讲的含义是这样理解的,在观修时就比较容易趋入观修的要点。

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