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的修法(03)《华严经》的核心
《华严经》《入菩萨行论》
为什么都如此强调菩提心?
菩提心的功德,《入菩萨行论》的第一品里讲了很多,但是没有讲完。最完整的菩提心的功德在哪里呢?就在《华严经》的最后一品<入法界品>里。<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依止了一百多位善知识,最后来到弥勒菩萨的座前请教,他的最后一个上师就是弥勒菩萨,然后弥勒菩萨就用几百个比喻来讲菩提心的功德。希望大家看看《华严经》的最后一品<入法界品>,里面讲得特别清楚。
作为一个真正学习、修行藏传佛教的人,第一个必须要做的功课是什么?不是密宗、不是大圆满、不是时轮金刚,不是这些很高的法,是出离心跟菩提心,尤其是菩提心。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基础,实际上,真正的核心就是菩提心,藏传佛教特别地强调、重视这些方面。
可能很多人听说过大圆满,大圆满是藏传佛教里最高的佛法之一、最高的境界之一。如果没有菩提心,修大圆满有没有用呢?很多上师说根本就没有用。什么叫没有用呢?没有菩提心去修大圆满,门都不出闭关九年,他们说没有用,为什么呢?闭关到底是为了什么?又不是为了一切众生,又不是为了成佛,那你闭关有什么用呢?为什么说闭关九年不是为了成佛、不是为了度众生呢?因为没有菩提心等于就不是为了成佛、不是为了度众生。如果是为了度众生、为了成佛,那就要有菩提心。实际上,如果没有菩提心,闭关九年根本就不是为了一切众生的解脱,根本就不是为了成佛。如果这些都不是,那你闭关就不知道是为什么。所以,从佛教的角度非常严格地来讲,你闭关是没有用的,藏传佛教是非常重视菩提心的。
除了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也是一样。大家应该知道,汉传佛教有一个宗派专门弘扬或者是修《华严经》,叫作华严宗。自古以来,很多汉传佛教的佛教徒非常重视《华严经》这部佛经。《华严经》里的一部分就是菩提心,而且没有第二本像《华严经》那么强调菩提心的佛经。《华严经》最强调菩提心,所以,我们学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也必须要一样重视菩提心。
如果修南传佛教,不修菩提心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本来就是两个方向,但是他们必须要有出离心。如果没有出离心,也谈不上是南传佛教。我们穿上了南传佛教的僧衣,然后去托钵,住在南传佛教的寺庙里,天天打坐,修什么呢?修四禅八定,这叫不叫南传佛教?不叫南传佛教。四禅八定不是佛教独一无二的,外道也修,除了佛教以外,很多其他的宗教都修。现在,包括佛教在内的所有宗教都比较没落,所以他们也不一定有很好的禅定功夫。过去,1000多年前佛陀在的时候,他们的禅定都非常厉害。佛陀圆寂以后,1500年左右的时候,外道修禅定的功夫已经是非常的厉害。
所以,我们穿这样的衣服托钵、修四禅八定叫不叫南传佛教?不叫南传佛教。有了什么以后叫南传佛教?有出离心,就有了目标。为什么要托钵?为什么要受戒?为什么要修四禅八定?有一个目标:“我就是要出离轮回,我就是要出离生老病死。”然后才叫南传佛教。比如说今天在座的人,明天有些人要去东边、有些人要去西边。明天确定了自己的方向,买了机票、火车票以后,我们可以说这个人是往东走的,这个人是往西走的。但是,今天我们还没有去买机票、火车票,什么都没有;坐在这里的时候,我们不能说往东走、往西走,凭什么说呢?没有依据。所以,有了出离心以后就是南传佛教。
我们必须要知道什么叫作出离心?怎么样修出离心?但是,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我们今天讲的是菩提心。菩提心确实是非常地重要,希望大家花一点点的时间去看一下《华严经》的最后一品,或者花更少的时间去读一下《入菩萨行论》的第一品,都没有多少。然后,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天天要讲菩提心,为什么这么强调菩提心,这些都是佛说的,不是我们讲的。如果有了菩提心,那从此以后,我们所有的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发了菩提心就成佛了、不再轮回了,不是这样子。但是,发了菩提心以后,我们很快就会从轮回中走出去。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