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钦哲教言 >> 不要让佛法成为增饰这一生的事务...
返回

两种趋近精神道路与佛法的方式,理想来说,学习佛法或精神之道的动机,应该是为了开悟或成佛;仅止于这样,就此打住!但是因为我们的习性而有了另外一种方式,不管在东方或西方都是如此。举例来说,在东方,佛法成了某种近似宗教的事务,人们修习佛法是为了长寿、为了财富、为了驱魔等等。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西方,佛法并不是真的用来开悟,修行主要是为了舒缓个人、治疗个人、放松个人、改变个人。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这两种方式都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佛陀说法并不是为了这些世俗的目的。或许你不是求取物质上的利益,但也是为了某种精神上的获益。如果你的动机是想要拥有快乐的人生,佛法是你应该规避的一条道路:因为你研究佛法越深刻,就会与自我越相抵触。容我再谈谈这些世俗性的目的:什么会使一个人变得脆弱?印度最伟大的注释者及噶当派(Gadampatradition)最伟大的祖师阿底峡尊者,基于佛陀的法教得出一个高妙的结论,他说有八种陷阱能让一个人变得脆弱:第一种陷阱是想要得到赞美,第二种是不想被批评,然后是想获得和不想失去,想要快乐和要被注意和不想被忽视。
这些便是八种陷阱或所谓的世间八法古译为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你必须时时检视自己是否已掉入这些陷阱之中。小小的、空洞的、侥幸的、荒谬的溢美之词,就弱不堪。批评亦然,一些荒谬的、毫无意义的批评,可喜欢被忽视!如果你掉进这其中的某个陷阱,你就是一个不堪一击的人,所以假如想成为精神道上的行者,必须每天自我提醒今天掉入了哪些陷阱?动机非常重要。如果修习佛法的动机是为了开悟,那么就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修行之道。一个完整的修行之道,必须具备见、修、行……等,谈论“见”有些困难,个里但拥有正“见”却非常重要。多数人知道许多方法,但对“见”的了解还是不够见”极为复杂,举例来说,为什么要打坐?因为想要成佛,单是说说还是不够的。你不能只是盲目地想要成佛,你必须建立起为何有可能成佛的理由。以佛法的观点看来,无明是暂时的,可以被净除、被摧毁,因此成佛是可能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见”,如果只是模糊虽然会意外成功,但你不能永远相信那个成功会到来,你必须要有一个见。
因为看电影时屏幕上发生的事情,在你的脑袋里,会知道那是假的,那只不过是场电影罢了。假如中途想上厕所,一定会有胆子站起来走出去。这便是我们所称的出离心,因为你对这部电影持有正见。现在当这部人生大戏正在放映时,却没有多少人有胆子去上厕所,哪怕是才一秒钟!我们一直看着电影,被它牢牢地占据。如果你突然了解到这只是一场电影,并不意味着你就要离开电影院、并承诺再也不看电影了,这好像是当一名僧人或尼师,只对某些人有好处,但不是人人都适合。在明白这是一场电影之后,你会继续它,但采用一种态度:你了解以前所认为的大事,现在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种态度的改变正是你所需要的。但要明白这是一场电影却相当困难,我们总是被信以为真所困住!试着想想看,因为你的业力与福德,电影院中邻坐的人,知道你强烈地认同这部影片,以至于有某种程度的执迷,因而哭、因而笑,所以他便对你说:“喂,亲爱的,这只不过是场电影!”这正是你的上师告诉你的事。但要有机会坐在有这种胆识的人身旁,是相当难得的。你必须要有许多福德才能如此。也想想看可能有多糟糕当这个坐在你身旁的人,正要告诉你这只是一场电影时,坐在你后排的人刚好咳得很厉害,让你错失了听到这个建言的机会!(欢迎点击上方名片关注)
愿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修行中的感受
还有佛教的教言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