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释迦牟尼佛日常禅修窍诀》第2课 返回

《释迦牟尼佛日常禅修窍诀》第2课

索达吉堪布 求学足迹 2019-06-05

释迦牟尼佛

日常禅修窍诀

麦彭仁波切    造

索达吉堪布  传讲


2019年6月5日

(二)



上师课前开示

请大家为了一切众生发无上的菩提心,在闻法过程中,大家如理如法地听受。

我们这次的禅修——观佛三昧,用四节课的时间讲,昨天讲了一节课,今天一节课,还有明天后天,这几天中,要讲禅修法。

其实这种禅修,在西方,或者东方,所谓的瑜伽,或者禅定,修法比较多。

但这里,可能有些象西方的一些禅修,在某种意义上有一些不同,可以叫佛禅——依靠佛的方法来禅修。这是重要的,不管你有没有信仰,以这种方法来调伏心是非常好的。

我们研究过西方的禅修,实际是佛教中的一些住心方法,只不过有一些改头换面,变成了现在的禅修瑜伽。现在的很多瑜伽来源是印度,其实叫约嘎,约嘎里有很多分类。

象藏传佛教就是依止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的佛禅可能在某些方面,人们经常禅修的放松的方法有一点差别,但从究竟的意义上讲,以佛像作为所缘境,非常重要。

当然作为佛教徒不管学汉传南传还是藏传,有不同的宗派,但所有的宗派 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因为释迦牟尼佛不管哪个教都是一样的,有些修行人确实改变很大。

以前心不堪能,粗暴简单,通过佛教之后判若两人,这就是因为佛教的方法非常特殊。所以有必要大家细心去研究。

麦彭仁波切的这个方法,在西方很早以前,十到二十年前,传授过。现在英文中他所传授的修法已经有了。本来没有译成英文,但这段有翻译成英文。

我的想法与大德不谋而合,顶果仁波切认为如果大圆满大手印比较难修的话,那么……

他有一个弟子叫持明圣成,得过传承,在西方弘扬。我们02年开始也不同程度地给大家传授过。

这次利用四节课的时间,稍微有点赶。但是我想,这次,包括在座的各位,也有不同层次的人,比较适合。

不管怎么样,我们任何佛教徒,对释迦牟尼佛没有信心的人是没有的,依他的方法来调心观心,比如没有基督教信仰的人,也会利利用基督教的方法调心。

我特别希望在座的法师居士,因为时间关系没办法全部表达出来,希望道友非常认真细心地思考 窍诀。这是对禅修者很深的窍雇,里面对我们经常提出的问题回答得非常完整。

不好好闻思的人提出很多问题如果好好闻思的话,基本的问题都会在这里回答过。

今天我们学止观瑜伽。

其实就是一种禅定方法。对我们趋向定的人是很重要的。

《大集经》:如来唯以禅定法,说能趣向菩提道,是故常应乐住禅,速能证于大菩提。

如果我们唯一依靠禅定方法来修行,可以趋入菩提道。所以我们经常修行可以乐于禅定。

只是把心放下来是有一点差别的。这里所讲的,很快的时间中,可以证得菩提之果。

前面理论上讲了一些,现在可以讲到,如何实际行动中行持。



以观佛而修止观瑜伽



上引经典之教义归纳而言,又该如何行持?

上面说了,可获得观三世诸佛的功德,而且心里里外外不可得。

理论中分析过了。下面是修行的方法。

不用其他的发挥,如果只将原文理解的话,应该是可以的。

这个翻译从02年到现在,是17年的翻译,重新看的话,个别的字掉了,其他的效果比较通俗易懂。但当然翻译不可能十全十美。很多大成就译师与梵文藏文也是会有一些出入的。包括校对中的错字也是有的。但大概上,十多年前,也是可以的。

我自己给自己点赞, 没有人给我点赞。

(大家鼓掌)我说了以后你们才开始,这是当面的奉承 ,不是很好的。


首先应为一切众生都获得安乐而发菩提心,应该先皈依,再发菩提心。

然后内心思维:我如今已经获得暇满人身并值遇如来教法,此时不要言说世间低劣之事,甚至造作。


造作、供养如来身像等善事,虽然有无量功德,但依靠财物积累福德是如来主要为在家人宣说的法门。

不要说世间的家务家务等耽误时间,甚至造作供养如来的身相,虽然有无量福德,但是福德资粮。这是对在家人讲的。

最殊胜的功德应为出家人随念佛陀,我们造佛像与随念佛相比,功德后者大。

内观寂止和胜观来禅修,出家人应守持清净戒律,并内观修行。应按如来教言尽力修持。

《八大菩萨传》中讲,末法时代,有人将身语供养,这不是重要的,应该是闻思修行更重要的。

即使供品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但不如法供养的功德大。

福德资粮是世间造佛像等,出家人是内观。 能力财物布施很好,如果没有能力,内观、守八关斋戒等功德更大。应该按佛的教言来行持。


无始劫以来,我们被各种烦恼和分别念牢牢捆缚着,好象被狂风猛摧一样的、或者被乌云覆盖住,没有自由,看不见,被海上巨浪鼓荡着没有自在,日日夜夜无有自在而陷于轮回中能取所取的迷乱中。不仅未获得菩萨那样的世出世间的殊胜功德,反而在世间的种种痛苦中备受煎熬。

我们观想时应该想,我现在应该好好修行,不然人生难遇佛法难遇,人生那么短暂 ,到头来,虽然来到南瞻部洲遇到大乘佛法,但最后一无所获,特别可惜。就象以前漂泊于轮回,但象狂风巨浪感受痛苦,真的可怜。

有的人自己激励自己,很激情,发自内心地“我应该修行,佛法太难得了!”有的法油子就不是这样,验相也难以得到。


从现在开始,应想尽一切办法,从如疾病般只能增上违缘的分别念大网中解脱出来。生病谁也不愿意,分别 念的大网也是,要解脱 出来。

最好的方法就是观佛陀,一刹那间观想佛陀都能带来无量无边世间出世间的利益,大家如果能自己修一些大圆满大手印是很好的,如果不能,就观修佛陀是最适合,最im有危险性,最容易 的。这其实也和大圆满是一致的。

学过《大圆胜慧》知道,最后也是要观阿弥陀佛。

那么更应该依观想佛陀而修寂止、胜观瑜伽,这样的话,我们依靠佛来修止观瑜伽。并祈祷诸佛菩萨还有上师,加持我圆满止观瑜伽,自己发自内心地想,与自己关系好的文殊菩萨传承上师们,你们要狠狠地加持我,不要让我中断,不要让我散乱,在生命中修持是很重要的。

其实诸佛菩萨也依这种缘起,作特别的加持。 

这样的话,我们的妄念就变成了火焰。这种观修很重要的。

《观佛三昧海》和《观无量寿经》中有很多教言,记得有一个王子比较傲慢,有一个比丘劝他修行佛法观佛,他不肯。后来他在某一个塔庙中有特别好看的佛相,要不要看?他去看了,特别欢喜 ,产生了信心。但毕竟有邪 知邪见,后来比丘讲,如果实在 不愿意顶礼佛,可否说一声“南无顶礼佛”?碍于面子,念了一遍,后来因此在生生世世净除罪障,成为某一个菩萨的前世。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某个地方有特别好看的东西,要不要看一看?”带上照相机和摄像机,去了寺庙一看,就说就是这个。如果没有邪见的人就会接受,当然有邪 见的人可能更生气了。

我们有很多佛像,还是要看一下。有的人只看人面不看佛面。这样不太好。人面毕竟是骨肉组成,佛面是相好庄严的身体。

有的人说“他好可爱,好漂亮 ……啊!”但从来不说释迦牟尼佛好看。

当时我去印度,有一些像很难请到,除了90年,工厂是没有的。去印度看到铜像,特别欢喜 ,我们每个人请,一方面觉得这是佛陀的故乡,一方面,觉得这是这么庄严的身相?就会请。

现在的人……

所以我们有时候应该看佛像的功德非常大,下面怎么修呢?


Buddha Shakyamuni

前往寂静处观佛像



如是一心一意发下猛厉誓言——人身这么难得,应该依佛像好好观修,之后,即应前往远离一切愦闹之寂静地方——白天没有人来人往,不是熙熙攘攘的,否则 难以生起修行的见解,夜晚无嘈杂音响比如没有狗叫等的声音,不然就是荆棘树一样的地方,等禅定之地,或者到好一点的关房也是可以的。白天没人来人往,晚上没有野兽等,去这样的地方。并于舒适的坐垫上,具足禅定威仪而端坐。不能太软,就象有些席梦思一坐就沉下去了,不行。要软硬适度,然后毗卢七法的坐式等安住。

圆满修完前行——皈依发菩提心等,不是修五加行,应将一拃长的释迦牟尼佛像,置于双目能悦意、适中瞻望的地方。

我这里的佛像应该是比较适合的。以前也做了一些……应该比较一拃应该是拇指和中指之间,这样禅修比较合适,比较庄严。


这样的佛像,其实观修时的窍诀讲得很清楚。最好请技艺高超的画师精心描摹也可以,或者画像理应不大不小大小适度,有的小也可以,也是观想的所依。但禅修的话,建议这么大的佛像,适合的佛像在观修的地方放着。或者绘画的人工的或者电脑 ——其实电脑上也差不多吧,但长期这么看对眼睛好不好,戴其他的眼镜也可以。 


摆好画像后,要对之生起信心,并随念佛的加持,也可以以缘起咒开光。实在不行,自己念七遍或二十一遍缘起咒,之后洒一些米,放在佛堂里观修。

有的人问怎么闭关,其实这里讲得很清楚。

摆放如来画像时,不应离眼过近或过远,如果过近则看不清楚,过远也看不清楚。跟每个人的视力不同,放在什么地方……双目应能直视画像。

然后一边观看,一边如是思维。闭着眼睛,好好思维。怎么思维呢?就象昨天讲的,其实这是如来的真正的身相。也许是照片也许是铜的……但用眼睛看到的如来的身相,没有差别。分别 念也是一样。

我想如来就是如来,我看如来的画像就是如来的色身相。这是很重要的。

发哑是无量无边的,而且其佛果的因是由无量的智慧和福德资粮形成的。



Buddha Shakyamuni

如何观想



如来于整个世间可谓昙花般,偶尔会出世,其身相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令人视而不厌。尤其有信心的人非常高兴,但没有信心的人可能看了很讨厌。

以前有个人,造的佛像认为有九种丑相,业力现前也没有办法。

以后摆佛像,一定要认认真真地看,然后合掌祈祷。就象昨天的大精进菩萨的故事,你们看了没有?没有看的话今天不准听课。你们不看,天天听别人讲,这是很不好的。

如果下堂课要听,昨天的作业要作完,不然明天的课,我讲课时你就站着。

这个故事不长吧?昨天时间的原因没有讲细致。站着听课好可怜啊!也许可能有,这样会不会有人看……也可以。

佛陀确实是这样庄严的,人天世间,灿然明然之庄严佛陀身相,有缘众生曾于印度共同目睹过。

我也想,到了印度,金刚座呀……心里很难受的。佛陀亲自来过世界,转过法轮,芸芸众生有缘见过,听过教言。

布袋和尚说过: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所以我们内心当中还是比较伤心的吧。

以前悉达多太子出生时,很多仙人看时,说,释迦牟尼佛如果变成在家,会成转轮王,变成出家会成为佛陀。以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来授 记。

有一个仙人特别聪明,他一直哭着。净饭王问他 为什么别人赞叹他哭,这个老仙人说:看他的相好,应该不会变成转轮王,以后不会在王宫呆久,会出家,会成佛。

他哭的原因不是因为太子怎么样,是因为算了一下,佛成佛时,我早离开了,没有机会见到佛的尊颜。我是为自己哭的。

有的人觉得来到这个世界还是很伤心的。有的人的没有见到法王的尊颜,我看到了,我觉得这个人修行境界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他没有见到法王如意宝。我觉得法王和佛一样的,即使以不清净的心见,也是不同的吧。

如果有一个人告诉我,我在哪里见过法王,我觉得他还是有福报 的。


他为众生广演佛法,并显示神变,行、住、坐、卧等行持皆为众生利益,

其实佛陀如《四百论》中所说,行住坐卧全部是利益众生的。

又以善巧方便广做不同事业,并以此方式而成熟无边的众生。

昨天讲的时候有点赶时间,讲完有点累了,你们听也是这样。不过听法还是不错的,与以前不同。以前除了山沟的道友以外,开法会时,居士一点不懂。今年大家的闻思修行有很大的效果。希望闻思修行中可能会有障碍,但要不断地闻思修行,不能以简单的理由放弃。其实在道场中闻思修行,和家里修行,只要有信心,应该差别不是很大的,现在很方便。

佛教徒要抓 住这个机遇 ,不然想出家,家庭压力也很大,能否善始善终也难说。所以在家圆满所有的事情 。

(能不能把孩子带出去一下,不然压抑着他也痛苦,父母也痛,听众也痛苦。)

佛陀以无量的方便利益众生。

吾等大师本师释迦狮子王,降生于释迦族,后来示现成佛,整个十二相,从降天到降生,享受王宫的安乐,出家,成道,苦行,转法轮,示现涅槃等,都是在众生界示现的。并于灵鹫山等不同地方为菩萨、声闻等不同根基的众生宣讲佛法。

我们应该想,佛陀在印度,真的转法轮。对世尊的经历作意观想。他是如何成佛,度众生的?

有的人一坐禅就什么也不想,其实这样也是可以的,但最重要的是观察 修和安住修。都可以这样想。

对世尊此等经历也需一一作意、观想,并于其后如是思维:

如此善妙之如来身相现今就呈现于眼前画像上,如来早已具足戒律、等持及见解脱智慧等无量无漏法之功德,


而且他以大慈大悲心而摄受我等众生,并为众生行持无数苦行。

佛陀行了六年苦行,是公认的。而且在无始劫以来,无数布施头目脑髓,如月光国王在《贤愚经》《世尊广传》等佛传,千万不要当作神话故事来对待,因为超越了自己的想象,往往会这样。是不合理的。

可以生起不可退转的信心。这样无量的功德不可思议。

《世尊广传》中第一品中讲到海尘婆罗门初发心开始,历经以上所宣示之种种磨难,经三大阿僧祇劫中厉行六度万行,且因之而积累起无边不可思议之智慧、福德资粮,

然后方能远离一切障碍、摧毁四魔,进而圆满所有功德,获得了知万法实相之大智慧,

及至轮回未空尽之前,始终成为一切众生究竟皈依处、怙主或者无偏亲友。

就象我们看电影电视 ,有的人不断地想,从小怎么样,中间怎么样……会返回看,一幕幕显现。我们观想佛陀也是,以非常虔诚的心,安静的,将其他的威仪全部放下,对了知的佛陀的经历全部去想,或者准备佛书,一边讲一边思维。这样的修行的力量很强。

不象有的学术界的学习方法——画个什么,完全不相同。


如此殊胜之无上如来,我们无论忆念、顶礼、持诵名号、瞻仰佛像、一心观想等,做任何微小善根也能成办非常殊胜的菩提因,这也是如来不可思议之发愿力和他的智慧力所导致的。 

晚上我们做三个顶礼,或者念“南无释迦牟尼佛”或者念“嗡阿弥德瓦阿耶色德中吽舍”……

法王有一个种下善根 的灌顶方法,用散乱心忆念佛陀也能成佛。

心散乱念咒语、顶礼都是有功德的。

华智仁波切说过如果散乱徒劳无益,其实只是微弱而已,不可能徒劳无益。不管是顶礼还是转绕,都是有功德的。 

我们实在应数数庆幸自己有如此之殊胜因缘及大福报。

我们还是有大福报 的人,身在福中不知佛。有的人有不同的烦恼,有的人长得不好,有的生病,有的人没有钱,有的家庭关系不好,有的工作不顺利,有的人心态不好,心情不好,脾气不好……从负面看,有很多不好的,但从正面看,我们遇到了释迦牟佛的佛法和佛像。

我经常想,我虽然没有见到佛陀的真身,但如佛陀一样的上师也遇到了 ,佛法也遇到了。

《观佛三昧海经》:以不见佛,作诸恶法。如是等人,当令观像。若观像者。与观我身等无有异。

有的人对佛像不重视,对上师非常重视。你是不是我的根本上师啊……对上师比较重视。有的上师可能好一点,有的可能不好说。敬而远之可能好一点,太近了的话,可能有……虽然视师如佛。但对佛像不容易 产生邪见,不会看他今天高兴明天不高兴,不用看他的面孔,不用看他今天对我好明天对我不好……所以在汉传佛教中,观佛像很重要。

《观佛三昧》中英文没有,其中讲了很多观佛像的方法。

没有见到佛陀是悲伤的,但有缘见到释加牟尼佛的佛像,有条件的话,请一些好的佛像比较好。

有的人穿的几万块,佛像三百块。我看到有的佛教徒是这样的。听说你的包是好几万块钱,几万块钱中装一个几百块的佛像,还是要提升他的价值。在某些方面,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条件,石头的木头的也是可以的。

就象《亲友书》中讲简单就可以。如果条件好,可以请金佛像银佛像,钻石的佛像不知道有没有?

不知道啊,好嘛,不知道就算了嘛,我也不知道。



一边如是作意思维,一边随念佛陀,同时生起坚定信心。


Buddha Shakyamuni



温馨提醒



还需注意:

1、观想随念佛陀画像和功德之心识,不可过紧亦不能过松,张弛有度,务必以不失正知正念之方式来持续专注佛像,太专注不行,太放松也不行。

修行也是这样的,信心不能极端 ,不能刚开始释放所有的信心。有的人刚来开法会,哇……特别激动,法会开完了,力量没有了。

最开始不要太激动,最后不要太冷漠。我看到有的人,几年前,他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我也有点激动。现在什么样子,我也有点伤心。

没有不变的法,一切是无常。但是修行也不能太过激呀,也不能太放松了,任何事情 都要有一个适度。

马吉拉准空行母说:不紧亦不松,此具见解要。

2、除观想佛陀外,再无其他任何分别念,唯一观照者只为佛陀。

我们念佛,上面是今,下面是心。当下的心来念佛。是心念佛,不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亦枉然”。

不然只是喊,功德是有。但比如我们念“金刚萨垛”很重要。我们要求每年忏悔业障,念四十万。

这个星期天我也想给大家讲一下忏悔的方法。以前我要求大家提前念,但今年忘记了,前段时间过六一儿童节去了,以前六月比较激动,好多重要的事情就忘记了。 

不管在哪里,念金刚萨垛,凡是心在一起,发愿在一起,缘起力积聚在一起。

上等者在七天念完,中等者在一个月中,实在不行,一年中念四十万。

人们对身体作一个保健一样,离开身体时,罪业得到清净。有信仰也好没有信仰也好,毕竟是南瞻部洲的欲界人生,总是会犯错误的,所以要忏悔。

在佛像前面,一心一意忏悔,是非常好的事情 。

唯一的观照者是佛。如此修习,天长日久,心就能不断专注于所缘境。

总而言之,我们以九种住发心的方式,能次第成就欲界一心禅定之前,应精进于上述修习内容。

这样观修佛陀是非常殊胜的。

Buddha Shakyamuni


专注佛身相



1、在观想佛陀时,我们可观想如来总体身相;

2、为未来获得圣法、灭尽昏沉,我们又可专注观想佛陀之顶髻;因为顶髻是由非常多的福德资粮形成的。


3、为获等持、断除掉举,我们则可观注如来心间的吉祥旋;也可以这样观想。

4、或者为了修有所成、能得大福德及大安乐,也可以心专注于如来眉间的白色、如右旋海螺般的白毫;白毫佛经中说,拉出来很长,放下就卷起来的。


5、为佛法妙音传遍一切处、众生均能同沾佛法利益,心可以专心致志于六十种妙音来源之如来的喉间——也就是有三条海螺的纹样之处……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随自己的意愿,心专注于佛陀的任何一个身相都是可以的。

前行中修金刚萨垛时,有时观白色身相,有时观报身的服饰,我们一样,有时观如来的功德,有时观其身相的功德……这样想。

后面还有一段内容,不管前面的怎么观想都可以,心专注于本师释迦牟尼佛,大家安住三分钟吧,稍微观修一下。

不管哪种方法,前面学了,我想每个人会懂得。

……

(观修三分钟)



Buddha Shakyamuni

五个阶段


下面是五种阶段。

1、如此修持时,恰如徒手抓蛇一样,刚开始时难以调伏,自心急躁,分别念迅猛、粗大,此正所谓第一阶段如峭壁落水之动摇觉受。

如同瀑布一样,加拿大的瀑布,很多瀑布都是很急躁的。这是动摇觉受。

此时应如是思维:自己之心识恒时处于飘摇不定之中,出现此种状况亦在所难免。

《妙臂请问经》中云:“心如电如风如云,亦如大海起波浪,须臾随意散外境,动摇迷乱当调伏。”

我们只要努力 ,心是完全可以调伏的。虽然 我们的心如野猴、云一样,一会儿产生一个善心,一会儿产生一个恶念。长期修行是容易调伏的。 天天学一些理论、辩论,是没有办法调伏的。

此亦可算正常现象,因每一众生都被此种散乱分别念所控制,哪里能有所谓自在?如果没有修行,肯定是没有的。

我看到有的人很喜欢修行,闻思很重要,但修行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有闻思没有修行,是难以对治烦恼的。

我应尽力不懈怠,努力精进修持。懈怠是很麻烦的,不但法不能修,而且在自相续中经常产生一些邪见和分别念。

《大智度论》:懈怠之心,烧诸功德,譬如大火,烧诸林野。

就象加拿大的大火,焚烧所有的森林,懈怠是最大的敌人。如果懈怠,修行是很难的。

不我天天吃、喝、聊天、看电影、上网、玩手机。作为佛教徒可惜,散乱 的因那么多,临死 时一点安慰也没有。

完全不散乱 不可能,但要有一些要求。我为什么要上课呢?是为了让自己不散乱。这是对自己强制性的控制 ,不然有很多散乱的因出现 。

山下的道友也有的不断学习,但集体的压力——你怎么没有来?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是这样,不要听分别 念的话,不然很难修行的,分别念是很顽皮的。

若真能勤勉不舍,将来绝无不能成办之事!

《大智度论》:懈怠之心,烧诸功德,譬如大火,烧诸林野。

《入行论》中说,任何事情 ,只要串习都能成就。

一边如理作意,一边暗自发愿,坚持不懈地长久将心尽量专注于佛像,日久功成,以前较粗大、猛厉、迅疾之分别念定会逐渐息灭。

这是第一个阶段,三种方法,内住、续住、安住,在其中能安住下来。


2、然后有一种会出现,在此时期内,微细、众多之杂念纷纷显露,此即所谓第二阶段如山谷流水之获得觉受。

山谷水流声势浩大、湍急奔腾,但与峭壁落水相比,其流速已明显减缓,故选用此喻。此时应不断修持,将心继续安住下来,如此修行至一定阶段,心识所起的分别念与刚才急躁的分别念,逐渐放缓,心已能基本安住下来。

这是境安住和调伏住。

第四和第五能安住下来。

 


3、此时再详细观察,仍有细小之分别念不断闪出,此即所谓第三阶段如江河走水之修行觉受。

江河缓慢流动,远望几无察觉,但在岸边 看,可见它在不断奔流。这时九种住心中,应该是寂静 住和最寂静住,第六和第七个安住在这里。

我在哪时讲过,这九种住心和觉受结合起来,在《大幻化网》中也有,还有《入行论》第八品中有讲述。

 


4、再继续精进不辍,便不会再产生此前修行时所感诸苦,亦不必劳心劳神,此时之精进行持方可谓已入正轨。

如是修持后,细微之分别念亦日渐渐消失,自己将心专注于任一所缘境,都能安住很长时间,尤其纷扰外缘也难以撼动其安住之心,这时进入第四阶段——如大海离于波涛之稳固觉受。


我今天时间关系不广讲,但你们要好好看。如果不修行这些和你无关,你天天玩,它不管你你不管它。但修行人很有关系。

我不是最差的,也不是最好的。

这时,心已能完全安住下来,且非常稳固,所以用了这个比喻。

这是住一境,第八个法。

  

5、从此之后,即无需过分勤作,再接再厉长期修持下去,即达于第五阶段——如山王稳固般之究竟觉受。

此时已至觉受已经到位了,此觉受与无勤作行实乃一意贯通。将心专注于任何一处,都能自然融入此法中,不管你观到什么方向都特别容易 。心散在哪里也可以,安住在哪里也可以。现在不行, 就象三岁的小孩一样,让它安住它就散舑,让它散它又疲劳了。

无需任何勤作,自然明然安住于此法中,任何分别念都无法动摇,至此则已修成所谓欲界一心。


此时因心能安住,故而各种不同之觉受都可出现。因为欲界一心,学过《俱舍论》会知道,什么功德都具有。


在此种境界中安住修持,即可获所谓身心轻安之境界。

如能获取身心轻安,则将心专注一处之时,身心可在很多天当中无劳累之感,整个身躯如棉花一般调柔,且心内充满明晰、安乐之感觉。不是整天愁眉苦脸,无缘无故大发雷霆,就会象大肚弥勒佛一样天天笑嘻嘻的。

如果修行好不好,相处一起就知道了。修行好的人,非常好。修行不好的人,住一晚也会给人带来传染病。这是和修行有关系的。


若所获轻安最初尚有沉重、稳固之感,则应继续再修,直至灭尽此等作意。

此时就如影子一般微薄、干净、轻松爽快轻安,行者会现前与正行禅定相同之境界——出现寂止。

因为它叫轻安的心。


此种修持才可称其为寂止,因其乃轻安之心。

此种心属于初禅未至定心,凡得此寂止之心者,不管有相还是无相的空性法门,无不可修。都修成了,很容易 的。

真正安定下来,修寂止也可以,修胜观也可以,修佛像也可以,修行好的人什么都可以,修行不好的人听一堂课也不可以。


原本修寂止需有四种作意、六力等众多修法以为辅助;若能以正知正念摄心专注,如此修持即可以最自然之方式现出五种觉受,也即将上述众多要求都全部已经涵盖了。以佛像修的话,全部都具有了。不用四对治八种对治来修了。


修成此种寂止时,因心堪能之缘故,身躯亦具色泽光润、充满安乐、力量等特征,心也清净无染,任运行持众多事业,身心遍布无边的喜乐。

尤其最可贵的是烦恼减少——吃得好不好,脸放光;修得好不好,看烦恼少不少。闻法的相是身心调柔。

《月灯三昧经 》: 心不生热恼,证无食圣乐,身心恒清凉,是禅相应利。

佛教徒还是用佛像观修好一点。

能感觉与内在大乐相同的觉受。以能依此种寂止观想佛的福德力,再加上佛的加持力,行者有些是可以亲见,或在觉受状态下,或于梦中得见如来,并且听闻法语,有无量的功德能在自己相续中生起,可以得到不同的功德,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今天讲到这里,本来想普贤行愿品中间有接待,但呆会有一些事情 ,接待放在明后天吧,你们不要太着急,我们现在回向善根。




明天北京时间19:30

《释迦牟尼佛日常禅修窍诀》(3)

一共四堂课哦

闻法机会难得

万勿错过

文字整理:一意

配图:网络,阿源


求学足迹

跟着上师学法,自利利他


尽力为您提供及时的课堂笔记,在回向结束前发布。来不及校对之错误,请您包涵,向您忏悔~

一意(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