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文殊密语 >> 继续观察,无分微尘有容身之地吗?——《中观庄严论解说》51(视频音频讲记) 返回

继续观察,无分微尘有容身之地吗?——《中观庄严论解说》51(视频音频讲记)

文殊密语 2021-04-13


5

1


讲记视频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中观庄严论解说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仁波切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思考题


118、食米派、有部、经部对微尘有无间隔的观点有何不同?怎样驳斥他们的观点?


119、若承许无分微尘,为什么不能组成粗法?



科判

⬛ 甲一、所说支分

⬛ 甲二、所说论义


🔘 乙一、真实分析所说论义


🔷 丙一、名义

🔷 丙二、译礼

🔷 丙三、论义


🔴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


🔶 戊一、认清二谛之理


✴ 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


💠 庚一、立根本因

🔹辛一、真实立根本因

🔹辛二、旁述

 ▪ 壬一、分析有法

 ▪ 壬二、分析真因

🔺 癸一、分析是应成因抑或自续因

🔺 癸二、分析是证成义理因抑或证成名言因

🔺 癸三、分析是无遮抑或非遮

▪ 壬三、阐明喻理

💠 庚二、建其理

 🔹辛一、建立宗法

   ▪ 壬一、建立离实一

   🔺 癸一、破周遍之实一

   🔺 癸二、破不遍之实一

        🔸子一、破实一之外境

          ▫ 丑一、破粗大之实一

          ▫ 丑二、破微尘之实一

   ▪ 壬二、建立离实多

 🔹辛二、建立周遍


✴ 己一、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


🔶 戊二、遣除于此之争论

🔶 戊三、如是通达之功德


🔴 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 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二、此外,有部宗等承许说:大多数法相互之间依靠引力而没有东离西散,像前面所粘连在一个微尘上是不合理的,因此其余微尘带有间隔而围绕一个微尘,好似牛尾毛或青草一样存在着。】



前面颂词中说:“许粘或环绕,无间住亦尔。”任何一个粗大的法,都是依靠微尘组合起来的。前面已经讲了外道食米派的观点,他们认为:所有的无分微尘以粘连的方式组成粗大的法。对此,自宗已经作了驳斥,下面讲内道有部宗的观点。


有部宗


 有部宗等承许说:大多数法相互之间依靠引力而没有东离西散,像前面说粘连在一个微尘上是不合理的,应该是其余微尘以有间隔的方式围绕一个微尘,好似牛尾毛或青草一样存在着。

    

 内道的有部宗等论师承许粘连是不合理的,中间应该有一定的间隔。也就是说,很多无分微尘聚集在一起时,东边的微尘、西边的微尘不可能全部粘连在一起,而是所有微尘以环绕的方式围绕着中间的微尘。而且,他们认为虽然有间隔,但也不会出现东离西散的情况,就好像地球虽然悬浮在大气层中,但依靠引力而不会导致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掉落一样。


有部宗认为:柱子等是由微尘组成的,而微尘与微尘之间无有任何间隔,依靠风的力量积聚在一起,因此它们之间不会散开。他们认为风可以起到两种作用,一是可以积聚,如柱子、瓶子等之所以不会支离破碎,就是依靠风的力量;二是具有失散的能力,在吹风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会被吹得东离西散。因此风既有失散的能力,也有积聚的能力。


《俱舍论》中曾经讲过:


以一张纸为例,依靠肉眼来看,一张纸似乎是连在一起的,而实际上,这上面有非常细微的空间,纸张可以撕开的原因就在这里。


这与物理学的观点比较相合。的确,如果微尘与微尘全部融入一体的话,也就根本不可能把纸撕烂,因此有部宗认为微尘是积聚在一起的。




【这种说法也不合理,其原因是:如果(这些微尘相互)有间隔,则明暗的极微就有钻入那一位置的机会,】



那么,微尘与微尘的间隔中

为什么不会插入更多微尘呢?


他们说:这是名言万法的一种规律,中间虽然存在很多的空间,但也不会有其他微尘趣入。这就是有部宗的观点。


由于对方承认无分微尘实有并且各个微尘间存在间隔,那么,微尘与微尘的空隙间就应该出现光明尘、黑暗尘等。


《俱舍论自释》中说:



不会有这样的过失,因为任何一个法当中都会有很多的空间,但是这种空间非常渺小,其他微尘根本没有进入的机会。


如果在名言中如此承认倒也是可以的,比如瓶子和柱子之间虽然有间隔,但柱子自己的本体是否存在间隔?这一点通过肉眼根本看不出来,用手接触时感觉不到中间有空隙,实际上依靠真正的名言实相观察时,里面的确充满了空隙。名言中如此承认也是合理的。



 然而在这里,有部宗承许胜义中无分微尘实有,这样的无分微尘在组成粗大的法时,以有间隔的方式聚集在一起,就像牛尾巴表面看来全部聚集在一起,实际每一根毛都是分开的。同样,从柱子的表面虽然见不到空隙,但这也是因为我们的触感比较粗大的原因,真正去分析时,组成柱子的众多微尘其实是以具有间隔的方式来存在的。或者,我们远远见到一片青草地时是绿油油的一片,从近处详细观察就会发现,花草等全部以毫不混杂的方式存在着。


站在世俗的角度,

这种观点也是可以承认的。

但从胜义角度分析时,

由于承认实有的微尘,

对方的这种观点非常不合理,

其原因是:

如果这些微尘相互有间隔,

则明暗的极微就有钻入那一位置的机会。

比如柱子当中存在很多空隙,这样的话,柱子的空隙当中应该有光明的微尘、黑暗的微尘进入。或者说,我们所见到的光明的微尘也由众多微尘组成,当阳光普照大地时,虽然以肉眼见不到其中有很多空隙,但实际上其中应该存在很多的空隙,这样一来,黑暗的微尘应该进入到这些空隙当中,如此必定会导致光明与黑暗共存的过失。



【由于其余微尘与中间的微尘相互不会接触,因而在它们之间还需要有其余微尘存在,最终两个极微聚合的中间甚至整个三有都将容纳在内了。】



 这是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的。其实《俱舍论自释》中说:虽然有空隙,但其他的微尘根本不会进去,就好像火的热性一样,这是名言的一种自然规律。


对此,站在胜义观点进行破斥

不会有任何困难,

因为依靠胜义理论——

不共应成因或自续因进行推测时,

实有的微尘之间既然存在空隙,

这样的空隙当中必定会出现其他的微尘,

这一点勿庸置疑。


由于承许实有的微尘中间存在空隙,

微尘与微尘之间必定会插入其他的微尘,

到最后,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

所有器世界和有情世界

都可以容纳在两个微尘之间,

这是一个很大的过失,

所以这种说法并不合理。


 以上遮破了有部宗的观点,下面讲第三个问题——破经部宗的观点。


经部宗



【三、经部等宗派则认为:接触是接触,但并不粘连在一起。】



经部等宗派认为:接触是接触,但并不粘连在一起。


这种观点与有部宗基本相同,

表面上看,似乎有部宗的观点更好一点,

因为他们说有接触却又不粘连,

比如合掌的时候,

右手与左手相互接触,

但是不会粘合在一起,

如果粘合,左手会变成右手,

右手也会变成左手。

实际上,从未经详细观察的世间名言来讲,这种观点应该可以成立,但详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观点并不合理。


《入菩萨行论·智慧品》中说:如果是真实的接触,就应该全部融为一体,未全部融入就不可能接触。通过这种方式观察就可以完全遮破他们的观点。



【他们说:按照前面粘合不粘合的说法都不应理,因而众多微尘实际上互相接触,或者说虽然不粘连在一起,但彼此无有间隙,由此人们也认为这是接触。】



他们是这样认为的:不论食米派所说的粘合还是有部宗所说的不粘合都是不应理的,应该承许为接触,虽然不粘合但微尘之间并无空隙。这实际完全是自相矛盾的一种说法,下面驳斥这种观点。



【驳斥:一个微尘如果毫无间隔地接触另一个微尘,则与粘连是同一个意思,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别。乃至没有融为一体之间,无有空隙是绝不可能的事,因此接触与粘连实际上是一模一样的,】



由于对方承许毫无间隔

也即一个微尘与另一个微尘接触时,

中间没有一点空隙。

这样一来,必定导致

两个微尘融为一体,

比如合掌时,两只手虽然紧紧贴在一起,但中间一定会出现间隔,如果无有间隔,左手和右手也应该成为一体了。


因此无有空隙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一点诸大祖师早已经建立完毕了。所以说,只要相互接触或者无有缝隙,就不可能不粘连。倘若未粘连,绝不会存在接触或无间隔的可能性。因此,(经部的)这一观点,依靠上述的接触未接触的观察便可推翻。


承许组成粗法之基础的这些极微尘相互粘连的那一观点,或者认为未粘连而有间隔环绕的主张,或者认为未粘合而无有间隔存在,这三种观点无论任何一种,都同样可凭借观察方分的这一理证予以否定。】



有关这一点,寂天论师的《入菩萨行论》以及世亲论师等在其他论典中早已宣说过。


假设是真正的接触,


中间有间隔的话,

应该在空隙间插入其他微尘,

如此则与有部宗的观点无有两样;


如果说中间没有间隔,

一个微尘也不能进入,

如同将水倒进牛奶一样全部融合,

也就与所谓的粘连无有二致了。


所以,你们要么说不接触、中间有空隙,就如有部宗所承认的那样;要么就像食米派所说的那样全部粘连在一起,根本没有必要挖空心思说:以无有空隙的方式接触,但二者不粘连。


 上述讲到了承许组成粗法之基础的极微尘相互粘连的食米派观点,未粘连而有间隔环绕的有部观点,以及认为未粘合而无有间隔存在的经部观点。对于上述三种观点,《中观庄严论自释》只是稍稍提及,嘎玛拉西拉的《难释》也没有广说。


此处麦彭仁波切则针对每一种观点分别进行了分析和破斥,下面将对总的实有无分微尘进行遮破。


 卯二(驳斥)分二:一、说明若无分则粗法不成;二、说明若有分则微尘不成。

 辰一、说明若无分则粗法不成:


倘若有者言:位中之微尘,

朝一尘自性,向余尘亦然。

若尔地水等,岂不得扩张?



【观察方分的方式:假设对方有人这样说:在组成粗法之时,位于中间的微尘,需要由方方面面的若干微尘汇集凝聚在一起。比如说,一间房屋朝向东方的部分以及对着其余方向的任何一面,都可以说这是朝此方彼方的一面。同样,若干微尘聚集而组成粗法时,位于中间的那一微尘,唯有朝向东方一个微尘的自性,除此之外不会有其他部分,结果面对剩余方向的其他微尘也同样绝对要朝向东方的一面或者唯有那一分。】


 

 如果有人说:位于中间的微尘是朝向一个微尘的自性,其他的微尘也不会出现朝向他方的情况。如此一来,地水火风等所有微尘,不是永远都不能扩张了吗?因为所有的微尘都朝向一方,如此则所有的微尘都将融合在一起,最后,即使有再多的微尘也不会扩张。


一切万法本来是不存在的,

但我们现在要建立一个粗大的法时,

首先应该以最小的微尘作为基础,

由若干微尘聚集在一起

才可以成立这一粗大之法。


那么,如同中间有一座房子,

它有朝向东方的一面,

也有朝向南方、北方、西方的面,

也就是说,这间房子应该有四面八方。

那么,位于中间的

这一最细微的无分微尘

有没有面朝于哪一个方向呢?

即使没有朝着所有方向,

必定存在朝着一个方向的一面,

否则根本无法指定它以何种方式存在。

如果若干微尘聚集而组成粗法时,

位于中间的那一微尘

唯有朝向东方一个微尘的自性,

那么,面对剩余方向的其他微尘

也绝对要朝向东方或者唯有那一分。



【倘若按照你们所承认的那样,难道你们已肯定地水等这些无论如何也不会得以扩张、增长了吗?但实际上,你们既然承认由微尘累积致使地水等越来越扩展、增长,那么还是舍弃“朝向一个微尘的某一面也要对着其余微尘”的立宗为好,因为这两者相违之故。】



如果承许上述观点,无论有多少微尘积聚,地水等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扩张的情况。但事实并非如此,你们也承认:由于微尘的积累,致使地水等越来越增长。因此,你们最好舍弃“所有微尘仅朝着一个方向”的观点,因为这二者很明显是相违的。

 


【是如何相违的呢?在组成粗法的过程中,位于中央的那一微尘同时被十方的十个微尘环绕的当时,由于无有分割若干部分的情况,因而除了一方的微尘以外其余微尘根本得不到其余位置,结果剩余的方向均成枉然,而将变为同一方向。再者,无论有多少微尘聚合,都只会一如既往,绝不会有组合成粗法的可能性。】



如何相违呢?

依靠微尘组成粗法的过程中,

位于中间的无分微尘

有四方四隅以及上下

十个方向的微尘环绕着。


按照你们的观点,

这样的无分微尘是不可分的,

既然如此,此无分微尘

除一个方向以外再没有其他方向,

由此也就导致了所有微尘

都朝向同一个方向。

而且,即使有再多的微尘聚合,

也绝不可能出现组合成粗法的可能性。


 静命论师的这种推理方法的确非常尖锐,如果通达了这种推理方法,就会了知:胜义中不能承许一个无分微尘,否则,名言中的许多事实也会无法成立。但是在名言中没有必要详细去观察,这时只需要承许一个再也不能分下去的微尘,这就是名言的量。

     

既然依靠胜义量观察时得出了名言中也不成立的结论,有人不禁会想:是不是名言中真的不成立啊?不必担心。对于名言中的一切法,真正以胜义量观察时,即使吃饭也永远不会吃饱,所谓的走路、说话等在名言中根本不可能成立,然而从名言量来讲,吃饭可以填饱肚子,走路、说话等无欺可以成立。



【如果再进一步细致入微地分析,对于占据了一个微尘位置的前一微尘的所有部分,后一微尘的所有部分如果不遍,那么(前、后微尘)这两者已经失去了微尘的身份,因为它们已成遍与不遍两部分了。如果(后一微尘的所有部分)遍于前一微尘的所有部分,则它们相互无有丝毫的空隙间隔,如此就成了一体。】



如果再进一步细致入微地分析,

对于接触中间微尘的另一个微尘来说,

后者是否遍于前一个微尘?

如果不遍,所谓的无分微尘

已经出现了遍和不遍的两个部分

它也就不是无分微尘了。

如果遍于前一个微尘的整个部分,

由于后面的微尘

已经完全占据了前一个微尘,

也即两个微尘融为一体

如此则不会出现逐渐扩大的情况。



【虽说是变成了一体,但不会越来越大。如果变得越来越大,显然就不是无分了,结果一个无分遍于另一个无分也不合道理了。因此,如果有一个成实一体的无分微尘存在,那么纵然取来整个大地之土、所有大海之水的微尘聚合一处,无论有再多的微尘,也不会有扩大、增长的情况,都将变成一个微尘的量。】



 因此,对方的观点无论如何都不合理,只要承许这样的无分微尘在胜义中存在,就会出现诸多的过失。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只要承认一个真正实有的微尘,即使将整个大地和大海的水全部汇集在一起也不会增长和扩大,到最后,也只是一个小小微尘的量。



 【这里所说的微尘,需要理解为极微的无分尘,万万不要误解成是七个极微累积的微尘。一般来说,微尘与极微有着显著的差别,微尘有七个部分,而所谓的极微是微细的极点或者终极。但是,“细微的尘”以及这一名词简略的“微尘”是指总称,因此必须要分清在不同场合运用的情况。】



前面已经说过,

所谓的微尘并不是最小的单位,

最小的单位应该是极微。

所以此处所说的微尘,

实际上应该是指极微,

而不是具有七个部分的微尘。

此处一直说微尘的原因,

是将极其细微的尘简称为微尘的缘故,

而不是指由七个部分组成的微尘。

大家在分析时一定要注意不同场合的运用。







(小编注:【】里为麦彭仁波切所造《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的原文。)


 


胜妙刹土寂静眼,

如莲瓣饰笑盈盈,

现量照见何者前,

供此善说音令喜。





 [终生学习 终生修行 终生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