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245. 诸烦恼及业,是说身因缘。烦恼诸业空,何况于诸身?【每日一颂】《中论》 返回

245. 诸烦恼及业,是说身因缘。烦恼诸业空,何况于诸身?【每日一颂】《中论》

知幻园 2024-04-27

“破暂时缚解”分三:一、破轮回之本体 —— 观缚解品;二、破彼能立之因果——观业品;三、宣说趋入真如之方便——观我法品。其中第一部分已经宣讲完毕,今天开始讲第二部分“破彼能立之因果——观业品”。

十七  观业品

辛二(破彼能立之因果——观业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壬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宣说业果自性成立之宗;二、对此进行观察而遮破。

癸二(对此进行观察而遮破)分三:一、宣说业无自性故不失坏;二、宣说业无自性之理;三、宣说业无自性也可安立名言之比喻。


子二(宣说业无自性之理)分二:一、承许业自性存在有妨害;二、破业自性存在之能立。

丑二(破业自性存在之能立)分三:一、破因法烦恼;二、破果法身体;三、破享用异熟者。

寅二(破果法身体):


前面中观宗已经把“业的因——烦恼不存在,故业不存在”的道理阐释得很清楚了,但对方仍然固执己见,反驳说:你们虽然遮破了业的因,但业的异熟果——五蕴身是存在的,佛经云:“业以及烦恼,是诸异熟身成立之因”。比如,造了善业,就会形成人天善趣之身;造了恶业,就会形成地狱、恶鬼、旁生等恶趣之身。既然果——五蕴身存在,那么因——业肯定也存在。


但这种说法只能成立于名言,胜义中并非如此。如颂云:


诸烦恼及业,是说身因缘。

烦恼诸业空,何况于诸身?


如果说一切烦恼和业是身的因缘,既然一切烦恼和业的本体都是空性,何况这些身呢?


中观宗驳曰:你们认为所有烦恼及业是五蕴身的因缘,但此说法不合理。虽然在名言中,众生因为具有烦恼和无明,造作恶业会形成恶趣身,行持善法会形成善趣身,但这只是名言假立,胜义观察时,依靠业和烦恼而形成五蕴身的说法没有任何道理。因为,既然已经证明了业及烦恼二者的自性为空,又怎么可能言及以前者为因的异熟身呢?(有些讲义把五蕴聚合之法称为身体,但一般来讲,身体应该属于五蕴当中的色蕴。)


关于烦恼和业为空性的道理,前面已经抉择过,比如,在第六品《观染染者品》中,从烦恼的来源、本体、果等方面抉择了烦恼为空性;在第八品《观作作者品》中,抉择了业等为空性。


所谓的因果关系,必须因成立之后,果才会产生,但作为因法的业与烦恼本体尚无法成立,皆为空性,依靠不存在的因法而形成异熟果——五蕴身的说法又如何成立呢?实在毫无道理,就像虚空中从来没有花园,也不可能有鲜花的芳香一样。因此,对方“依靠因——烦恼和业而产生果——五蕴异熟”的说法不能成立。


各大讲义对这个问题都没有广讲,可能内容比较简单吧。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


记忆板






一、观因缘品


二、观去来品


三、观六情品


四、观五阴品


五、观六种品


六、观染染者品


七、观三相品


八、观作作者品


九、观本住品


十、观燃可燃品


十一、观本际品


十二、观苦品


十三、观行品


十四、观和合品


十五、观有无品


十六、观缚解品


219

人能降伏心,利益于众生,

是名为慈善,二世果报种。


220

  大圣说二业,思与从思生。  

是业别相中,种种分别说。


221

佛所说思者,所谓意业是。

所从思生者,即是身口业。


222

 身业及口业,律仪非律仪, 

 及其余无表,亦善亦不善。 

 从用生福德,罪生亦如是, 

及思为七法,能了诸业相。


223

 业住至受报,是业即为常, 

若灭即无常,云何生果报?


224 

如芽等相续,皆从种子生。

从是而生果,离种无相续。


225 

从种有相续,从相续有果。

先种后有果,不断亦不常。


226 

 如是从初心,心法相续生。 

从是而有果,离心无相续。


227

  从心有相续,从相续有果。  

先业后有果,不断亦不常。


228

  能成福业者,是十白业道。  

二世五欲乐,即是白业报。


229 

  若如汝分别,其过则甚多。  

是故汝所说,于义则不然。


230 

  今当复更说,顺业果报义。  

诸佛辟支佛,贤圣所称叹。


231

不失法如券,业如负财物。


232 

此性则无记,分别有四种。


233

  见谛所不断,但思维所断。  

以是不失法,诸业有果报。


234 

  因见断故断,业灭彼亦灭。  

则得破业等,如是之过咎。


235 

  一切诸行业,相似不相似,  

一界初受身,尔时法独生。


236 

  如是二种业,现世受果报,  

或言受报已,而法犹故在。


237

若度果已灭,若死已而灭。


238 

于是中分别,有漏及无漏。


239

  虽空亦不断,虽有而不常,  

业果报不失,是名佛所说。


240

  诸业本不生,以无定性故;  

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


241 

 若业有性者,是即名为常, 

不作亦名业,常则不可作。


242 

  是则破一切,世间语言法。  

作罪与作福,亦无有差别。


243 

  受于果报已,而应更复受。  

若言业决定,而自有性者。


244

  若诸世间业,从于烦恼生。  

是烦恼非实,业当何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