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 | 292. 若果定有性,因为何所生?若果定无性,因为何所生?【每日一颂】《中论》
二十观因果品
己二(破彼之能立)分二:一、破承许时间为能生果之俱生缘;二、破承许时间为果之生灭因。
庚一(破承许时间为能生果之俱生缘——观因果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辛一(以理证广说)分四:一、观察因果二者而破;二、观察果之本体而破;三、观察因之本体而破;四、彼等摄义。
壬二(观察果之本体而破):
若果定有性,因为何所生?
若果定无性,因为何所生?
如果果法决定有自性,那么因怎么产生它呢?如果果法决定无自性,那么因怎么产生它呢?
◎果法有自性,则无生
如果果的本体决定有自性,即它的本性始终是一种不可改变的性质,那怎么会依靠因而产生呢?不可能产生,因为其本性早已存在,重新产生没有任何必要。
◎果法无自性,亦无生
对方辩驳说:无有的法应该可以从因法中产生,就像影像可以从镜子等法中产生一样,所以你们的立论不一定成立。
中观宗驳曰:如果果的本体决定无自性,那么它与石女的儿子就没有任何差别,这样依因缘怎么能产生呢?《显句论》用了兔角来说明。如果果法的本体与兔角一模一样,本不存在,那么纵然依靠十万个因也不能令果产生。
另外,如果对方承许果法就像影像一样虽无自性,但依靠因缘聚合可以如梦如幻地产生,那么世俗中的一切万法都应该像影像一样,成立为无自性的缘起生。如果对方这样承认,就等于跟随我们的观点,成了我们的帮腔了。
宗喀巴大师的《理证海》中说:如果对方这样承认,那么诸法无自性的观点就已经成立了,如果这样,对方最好把有自性的宗派舍弃,跟着我们无自性的因果派。
对方认为无自性肯定存在,便用了“不一定”的推理来说明,但实际上,如果有法不成立,无法也不可能有,就像柱子不成立,柱子的违品——非柱子也无法安立一样。同样,影像的自性不能成立,影像的无自性也不可能成立。对方用不存在的影像来比喻,貌似有理,但实际并不合理,因为影像并非实相的缘故,它只是暂时无遮的一种比喻而已。月称论师说:诸位圣者少许也未曾照见影像有少许自性及无自性。
总之,这一颂主要从果的本体是否存在的角度来观察。比如,鲜花(果)的本体如果已经存在,就没有必要以因来产生;如果不存在,依靠因也无法产生。月称论师的《显句论》里举了瓶子的例子:如果瓶子已经存在,就没有必要依靠因来产生;如果瓶子不存在,依靠因也无法产生,因为无有本性如同驴角。
◎从不同角度分析之必要
有人或许觉得本颂与前面“若因空无果……果不空不生……果空故不生……”三颂重复了,实际并没有重复之嫌,两者是有一些差别的。前面是从因的角度分析果在因上空不空,这里直接从果本体的角度观察,因能否产生具有定性的果。
如果没有深入研究,就会觉得《中论》的很多偈颂都差不多。学习无垢光尊者的《法界宝藏论》等很多大圆满论典时也是如此。若没有深入进去,就会觉得里面讲本来清净的偈颂好像只是词句不同,意义似乎都一样。只有当深入研究、真正修行的时候,才会明白每一颂都有不同的作用、功能和必要。
可能有的人不愿详细分析,觉得反正《中论》第二十品就是讲因果不存在而已。虽然这一句话的确可以概括,但由于众生具有各种各样的增益分别,针对不同的分别念,从不同角度加以抉择才能真正断除众生的疑惑,所以龙猛菩萨才会运用各种理论进行宣说。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记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