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慧眼看教育(七) 返回

慧眼看教育(七)



慧眼看教育



仁波切曾说:

他没有别的伏藏法,

大学演讲系列就是他的伏藏法。




颠覆错误的教育







愿我于昔曾利益,深切寄以厚望者,

彼纵非理而陷害,亦视其为善知识。

往昔我曾经利益某人并对其寄以厚望,纵然此人以非理手段陷害自己,愿我也将其视为善知识。


对世间人来说,如果曾经帮助过某人,对方反过来害自己,自己还要把他当作善知识,这根本是做不到的。在座各位学过《东郭先生和狼》,在这种教育的熏染下,大家都觉得坏人必须被干掉。其实,这种理念并不究竟。如果想培养真正的爱心,对于忘恩负义者,我们更应该以善心来对待。


在如今的社会,忘恩负义之辈特别多。有些老板辛辛苦苦培养出一个人,当这个人有了能力时,不但不回报老板,反而把客户和资源带跑了。以世间眼光看,这种人非常可恨,可是按照大乘佛法的理念,我们不但不应该恨这种人,还要把他们当作善知识。这,就是大乘的崇高境界。


在佛教的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都以实际行动,完美地展现了这种境界。印光大师无论遇到任何逆缘,都以一个“忍”字来应对。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即便遇到再恶劣的众生,也不会怨恨对方。


作为高尚之士,要尽量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淡忘别人对自己的伤害。不过在现实中,许多人恰恰相反:昨天别人帮了你,今天就忘得一干二净;几年前别人说了你一句,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这样非常不好。今后,大家要转变这种习气,心里不要装着太多怨恨,如果怨气太多了,不说其他,对健康也是不利的。



——节选自《自他快乐的八个秘诀》2012年10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演讲




道德教育与信仰教育







问:我是河海大学通信系的一位老师,今天特意到这里来听您开示。我有个困惑很久的问题:现在国家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包括我自己也感觉到,好像人们内心却越来越痛苦,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这不仅仅是一两个国家的问题,而且也是个全球问题。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指数却越来越低,包括2010年美国幸福指数的统计显示,跟十年前比起来,现在美国人的痛苦指数增加了两倍。所以,当人们把金钱或物质视为成功的象征时,道德观念定会越来越下滑,自己的欲望日益炽盛,内心也会越来越痛苦。


所以,我很喜欢藏地的生活,虽然有些地方比较偏僻,物质生活水平也非常低,但人们内心却自由自在、特别悠闲。而刚才在演讲开头我也说了,这里的建筑虽然越来越高,跟十年前相比,有截然不同的发展和变化,但人们内心的道德不知有没有提升?这也是在间接暗示,跟十年前比起来,有些人现在可能很痛苦。


人们之所以如此痛苦,关键是因为缺乏道德教育和信仰教育。有了这两者的话,在物质发展的同时,大家就有种满足感、知足心,到了一定的时候,会适可而止、随缘而转,而不会一直去拼命贪求。所以,若想消除当前人们的内心困惑,我个人觉得,儒教做人的道德和佛教提升智慧的信仰,都是不可缺少的!



——节选自《佛法的生命科学观》,2011年3月14日南京大学博士论坛演讲




挽救道德






问:我是该校的一名老师,想请教您一个问题:在当今这个经济时代,我们藏族无论老少,心灵正在被日益侵蚀。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身上,几乎看不到尊老爱幼的美德,高尚的行为也化为了乌有。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于他们这些不好的心行,您有什么方法可以挽救?


答:这个问题在当前来讲,的确很现实!现在许多藏族年轻人,性格上有了很大的变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跟教育有关,另一方面也跟他们的信仰有关。


就拿汉地来讲,往昔曾有无数令人称道的美德善行,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也自儒教的孔子、孟子、荀子起,数千年来一直源远流长。可是如今,这种美德却被盲目的平等主义取代了,许多人打着“平等”的旗号,声称长辈与晚辈要平等、老师与学生也要平等,尊师重道反而被视为一种落后。所以,在我们藏地,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思想的波及,现状确实令人担忧。


当然,这种现象,跟“文革”的余毒也有很大关系。当年,人们认为古代传统是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工具,进而对其恨之入骨,通过长期的阶级斗争,恨不能将古代传下来的东西,全部都斩草除根、统统不留。这种错误的观念,其破坏力非常之大,如今在汉地、藏地也仍有市场,不少人还将此奉如圭臬。除此之外,唯物论所宣扬的理念,也在藏族年轻一代的心中日益扎根,致使他们对三宝没有信心,对长辈缺乏孝顺,对造恶无惭无愧等等。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我觉得,首先,教育的导向至关重要。你们作为老师,理应用藏族的传统文化,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我们作为出家人,也应对以僧团为主的有缘众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同时,我们还要前往其他地方,在农牧民的群体中,广泛弘扬藏族的传统文化,以及相关的人生格言、佛法教义等。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很多人的心就会逐渐改变,慢慢生起信心、慈悲心、善心。以此,藏族才会成为真正的藏族,并能长久留存于世。


否则,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一般而言,弱小的民族被强大的民族所同化、吞并,这在全世界来讲,也是不可阻挡的一种趋势。假如我们不珍惜本民族的文化,到了最后,自己的传统荡然无存,内心的慈悲点滴不剩,这不仅仅是藏族的悲哀,也是全人类的悲哀。


当然,若想扭转这种命运,对我而言,就像佛教的一个比喻中所说,犹如失去双臂的母亲,眼睁睁看着独子被河水冲走,自己却无能为力一样,看到藏文化日渐衰退,我虽然清楚地知道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却找不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真正地力挽狂澜。正如刚才的比喻中所言,断臂的母亲因为缺乏双手,自己明明心急如焚,却对落水的孩子无可奈何,同样,我们由于内外的各种因缘所致,如今想要一下子改变人们的性格,也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但无论如何,大家也不能就此放弃,而务必要竭尽全力。我们身为出家人,尚且能不顾一切艰难困苦,前往各地弘扬藏文化,甚至为此举办一些扫盲活动,你们在家师生就更应当义不容辞了。同为藏族人,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所以,藏族未来的命运,每个人都应该放在心上,并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哪怕你只有十来个学生,也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往好的方面发展,把他们不好的习性改变过来,这一点极为重要!



——节选自

《寻觅爱的踪迹》,青海师大演讲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Any 



求学足迹

分享上师的金刚语

        愿您得到殊胜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