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70丨不畏将来,在未雨绸缪中觉醒
原文
恐惧的起源
你曾提到恐惧是我们情绪痛苦的一个基础部分。那么,恐惧是如何产生的,它又为何一直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呢?一定程度的恐惧是不是一种健康的自我保护呢?比方说,如果我不害怕火,我可能会将手放入火中而被灼伤。
你不将手放入火中的原因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你知道那样的话你的手会被灼伤。你不需要利用恐惧来避免没必要的危险——因为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常识。对于这些事情,运用过去所获得的经验就可以了。如果某人用火或暴力来威胁你时,你就会体验到恐惧之类的感觉了。这是一种逃避危险求得生存的本能,而不是我们在这里所谈论的心理上的恐惧。心理上的恐惧其实和任何具体的、真正迫在眉睫的危险无关。恐惧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不安、忧烦、焦虑、紧张、压力、畏缩、恐怖等。这种心理上的恐惧总是源于“可能会发生的事件”,而非“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你身处此时此刻,而你的思维却跑到了未来。这就创造了一种焦虑的鸿沟。如果你被你的思维控制并失去了当下的力量,这种焦虑的鸿沟就会与你相依相伴。当下的事情是你可以去应付的,但是你无法应付未来存在于思维中的事情。
奶奶:“你不将手放入火中的原因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你知道那样的话你的手会被灼伤。你不需要利用恐惧来避免没必要的危险——因为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常识。对于这些事情,运用过去所获得的经验就可以了。”
那么同样的道理,假如我们正在变老,就会自然而然运用过去所获得的经验善待自己——比如,从现在开始,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让自己的生活、身体处于符合自然的健康状态。这样,就可以预防脾虚,那么眼皮耷拉的几率就会低一点;也可以预防血虚,那么脸色就不会显得过分苍白;还可以预防肾虚,那么就不会出现黑眼圈、掉头发、发际线后移等诸如此类的症状……我们在做这些的时候,都要“尽人事”,但如果有一天发生了一些不可抗力的原因,比如身体确实是已经衰老了,我们也只能“听天命”,坦然地接受自己老去这个现实。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尽人事,听天命”,其中“人事”是我们可以去做的,而“天命”就不是我们焦虑所能够改变的了。所以,如果我们因为害怕变老而过度担忧,除了会加速身体的衰竭,其它不会有任何的助益。
“如果某人用火或暴力来威胁你时,你就会体验到恐惧之类的感觉了。这是一种逃避危险求得生存的本能,而不是我们在这里所谈论的心理上的恐惧。心理上的恐惧其实和任何具体的、真正迫在眉睫的危险无关。”
我们在逃避危险时会有怎样的本能反应呢?首先是采取一些规避措施,比如我小时候一直害怕日本鬼子打过来,天天盘算着如果日本鬼子来了,自己应该躲在哪里,甚至还给自己还挖了一个半米深的地道。
其次是未雨绸缪,比如说为了防止伴侣出轨,我就会想办法如何留住对方。首先,要不要改变自己;其次,怎样使相互之间达成一个比较长久的合作关系……假如对方出轨了,那么我应该选择原谅还是不原谅。这就叫未雨绸缪。
但是如果自己每天只是害怕对方出轨,在极度的恐慌中翻看对方的手机,找侦探跟踪对方的行踪,这种过度的担忧,就叫做恐惧。因为我们让自己在一个非当下的时间停留太久,一直生活在未来,这就陷入了恐惧的状态中。
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种体验。前两天我看到一个消息,有一个白领小伙子,由于一直感到异常惊恐,先后两次打电话报警,警察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后,推断他患上了一种叫惊恐症的病。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处于各种各样的惊恐当中,杞人忧天,这些都属于我们所谈论的心理上的恐惧。
“恐惧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不安、忧烦、焦虑、紧张、压力、畏缩、恐怖等。”
其实,世间人大多如此,要么因为事业有压力而紧张,要么因为孩子考不上什么学校而烦忧,亦或是因为伴侣出轨而不安……各种焦虑层出不穷!
“这种心理上的恐惧总是源于‘可能会发生的事件’,而非‘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
对于“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就以现在的疫情为例,如果我们把每天应该做的健康检测做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把身体调养到最佳状态,并且出门时戴上口罩,尽量地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随便去吃那些看起来不太卫生的东西……那么通过这些措施就能降低很多被感染的风险。
但是假如我们一直特别害怕,过度紧张,不敢出门,每天在家里不停消毒,各种各样的防护措施层出不穷,只要楼下有一个人说话,尽管自家离楼下有十五米,也担心唾沫星子会不会飞上来,甚至连刮几级大风都要去考量一下病毒是否会被吹上来……这样过度的紧张,究其根源,其实是源于“可能会发生的事件”, 因此我们经常被搞得鸡犬不宁、焦虑不安。
“你身处此时此刻,而你的思维却跑到了未来。这就创造了一种焦虑的鸿沟。如果你被你的思维控制并失去了当下的力量,这种焦虑的鸿沟就会与你相依相伴。”
这让我想起以前遇到的一位上海阿姨,她经常聊起一些女孩子如何保持漂亮,远离渣男之类的话题。那么女生谈恋爱时如何避开渣男呢?她给出的建议是,我们在结婚之前要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可以通过跟他一起吃饭、旅行等去观察,看看他有没有责任心、爱心,是不是特别自私,以及有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是不是一个啃老族,将来给自己带来痛苦的几率有多大。这些在婚前睁大眼睛观察的过程叫做“尽人事”。但是如果自己什么都观察了,可婚后仍然被渣了,那个时候就“听天命”了。
所以,现在我们要考虑是该跟他继续交往,还是该分手,尽量让自己的心更多地停留在当下,而不是说因为自己恐惧渣男,就永远不和男人在一起,这是过度自我保护,属于另一种恐惧。
连载中
✦ +
各位宝宝,全新的《智慧融入生活》栏目将继续由日月慧灯平台独家推送,大家如果在工作、生活、情感、家庭、亲子关系等方面有任何困惑或心得,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提问与分享,且听奶奶为您分解。(请竭力保护平台,专业问题勿提,提了我们也无法回答,反复提出且劝阻无效者,我们只能将您列入黑名单哦)让我们一起用正确善巧的方式,解决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吧!
因为奶奶不是专业医生,没有行医执照,随便给大家开方子可能会犯法,所以不再收集医药方面的问题,我们只能就如何养生等方面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另外,在后期整理时,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在往期文章or问题汇集中已作答,因此建议小伙伴们提问前,可以进入“日月慧灯”平台搜索关键词,在往期分享中寻找答案,若仍未解决,再提问也不迟哦!
心灵乐园
充满了烟火气的智慧小水滴
扫码关注
解锁智慧分享大礼包
更多智慧与生活内容分享
请移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