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不到一个月,姐姐气急败坏打电话:“你侄女不愿意继续学网课了,怎么办?我钱都交了!你给我支个招,你跟你侄女说说。”
电话那头传来侄女闷闷的声音:“小姨,我不想再继续学了,妈妈给我报的课程我根本不感兴趣。”
手机那边马上传来姐姐的咆哮声:“你不想学,那你想干嘛?你看看你的成绩,将来扫大街去!”
晚上,侄女又给我打电话:“小姨,妈妈报名前没问过我,我真的不想学,关键我不感兴趣,如果我感兴趣,还可以考虑考虑。”
侄女挂完电话,我给姐姐发了条微信:孩子不感兴趣,千万别强迫,不然姐姐就是生生逼着一条游泳的鱼爬树…
1
侄女是个挺活泼的女孩子,平时很喜欢跳绳、踢毽子、骑自行车等户外活动。小姑娘的成绩一般,每次考试名次大概排中间,偶尔会班级倒数,姐姐很焦心。二年级开始,姐姐开始给她报些培训,她户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为此侄女没少跟姐姐抗议。而姐姐认为户外活动少了没什么大碍,成绩不好才是梗。为了跨过这个梗,必须要加强课外训练。
有次侄女私下对我说:小姨,我虽然成绩不好,但是我情商还不错,我善良也很懂事,我动手能力也强,难道这样也不行吗?
我一下子乐了,这孩子不但情商高,而且能正确评价自己,多好的一个孩子,我很肯定地对她说:“成绩不好只是某个方面有一点点欠缺,但这并没有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也有自己不擅长的方面。”
2
我的学生时代很沮丧,因为我的数学成绩差得简直“令人发指”,初中还能勉强看看,到了高中,甚至还考过“十几分的辉煌战绩”,连老师都绝望了。父亲请了名师给我课外辅导,无论老师怎么讲解,我依然不开窍。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笨”到极致了,为什么别人能轻松做题,我就是做不来。
高考时,我勉强考了个一般的本科院校,后来有一次参加同学聚会,说起大学英语四六级,高中时代的“理科专家”林君摇头,表示已经考了两次了都还没过,他对我说:“上学的时候你好厉害,每次英文总考那么好。”
我笑了:“天呐,我的数学是差到极点的。”
林君一脸严肃地说:“可是你英文好啊,数学差那又怎么样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林君的话让我差点落泪,学生时代,我经常怀疑自己,父母也经常唉声叹气,我们都一致默认为“数学不好,整个人都不好”,如果早些时候有人看到我其他擅长的方面,对我说出这般鼓励肯定的话,也许我在学生时代的心情会轻松很多,也会自信很多,不至于那么沮丧自卑自责…
3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我们往往会“以偏概全”,忽略孩子自身的特点,看不到孩子擅长的方面,总是渴望孩子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有所突破,进步,改善,仿佛如此这般,孩子才会有出息,才是好孩子,才能被接纳。
回头看看我们自己,长大成年的你,在找工作的时候,会去寻找合适的岗位,不会去钻牛角尖攻克不擅长的岗位。那么面对孩子,为什么我们非要孩子去改善,去攻克自己不擅长的方面呢?
也许你的童年也是被这样要求去改善自己不擅长的方面,慢慢地,你的潜意识里便不能接受自己在某些方面不那么擅长,当自己做了父母后,面对孩子的不擅长,你同样也不能接纳包容。
所以,不妨先回顾一下自己童年的成长经历和感受。
结语:
孩子不擅长不是错,错误的是你非得强迫孩子突破不擅长的方面……
作者:薄荷
来源:德育行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篇文章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