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字面上理解了空性,而未修行,这将是一种遗憾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悟性论”
获得已连载合集
“见满十方”。出坐或者是平时的时候,万事万物他能看得到,他能听得见,所以是“见满十方”。但是因为他证悟了空性,他所看到的、听到的这些对他来讲,都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他就看到了像海市蜃楼、如幻如梦的世界。
十方三世任何事物,他都见到了,但是对他来讲,除了如幻如梦的世界以外,没有任何真实的世界,所以“未曾有见”。他从来也没有见到过什么真实存在的东西。
前面两句话,“无所不见,亦无所见”,是我们打坐观心证悟了,看到自己心的本性时候的状态。然后,“见满十方,未曾有见”,出定之后,在日常生活当中,随时随地都是这样的状态。这两句也可以这样讲。
也不一定完全是要出坐、入坐这样讲,但是这样讲的话,可能我们容易理解。前面讲的“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这样的词,在佛经里面,尤其是般若经,还有密法、大圆满这些里面,到处都是。所以,这些要好好地去体会。
但遗憾的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没有修行的基础的话,这些只是在字面上学习学习,实际上体会不到它的真正含义。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内心当中,要体会、要证悟,那要把像四加行、五加行这些基础的修法全部修好,然后再一步一步修空性。那么,每个人都有机会见到心的本性。
见到的时候,就是这样: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这两句话对证悟的人来说,是深有体会。对没有证悟的人来说,不但是没有体会,而且连这两个句子看起来,都有一点点相互矛盾。这个就是要看我们自己的境界,以我们的境界来决定这两句话的意义有多深。
“何以故”?为什么呢?当我们证悟心的本性,证悟佛性光明,证悟禅宗讲的明心见性的时候,到底见到了什么呢?就是“无所见故”,没有什么可以见的。
之前我在《慧灯之光》里面讲过很多次,“见无见故”,就是看到没有。看到没有是什么呢?看到了无法看到的东西,就是看见了没有什么东西能看见的的境界,就是空性,所以说“无所见故”。
“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这两个实际上就是一个意思了。无所见,就是说在空性的境界当中,没有什么可以见的。我们的意识范围当中的任何事物,在这个当中是不存在的,所以也没有什么可以见的。
人的所有思维的方式可以归纳为四种:一个是有,一个是无,然后是既有既无和非有非无。除了这四个以外,没有第五个、第六个思维的方式,全部都可以包含在这四个当中。如果你见到什么东西的话,那就是见到这些了。除了这些之外,世俗的范围当中没有别的。
但是证悟空性的时候,这四个都不可能见到。如果见到了这四个,那不是空性的境界。所以“无所见故、见无见故”。无所见,见到了没有什么可以见到的境界。那么,怎么能见到无所见的东西呢?这就是说,没有见到跟说见到了,实际上就是一个意思了。
我们之前也讲过,佛经里面也经常讲,比如说,我们说我们看到了虚空,和我们说什么都没有看到,这两个实际上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一个是肯定的方式,就是说看到了虚空;另外一个是否定的方式,就是说什么都没看到。实际上是一个意思。
你说看到了虚空,和你说什么都没看到,这两个内容上没有任何的不一样,都是一个意思。《般若摄颂》也讲过这个,人们说看到了虚空,但是要问到底看到了什么东西呢?那么这个就可以作为看到心的本性的比喻。通过这个比喻,去了解什么是无所见和见无见。
“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到了什么呢?见到了没有见到的、不可以见到的,或者是说无所见到的境界。没有什么可以见到的,那怎么可能见到呢?刚才说了,这两个是一个意思。所以,我们学习这些文字,如果想在自己的内心当中,能有一点理解的话,也得要有一定的中观基础。如果是真正要体会的话,那这个基础当然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证悟才可以的。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