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166.从乐趣至乐趣极难得【每日一颂】《四百论》(第七品) 返回

166.从乐趣至乐趣极难得【每日一颂】《四百论》(第七品)

知幻园 2024-01-29




每日

一颂

《中观四百论》


166


第七品 明人远离贪著欲财方便品


戊三、(明远离耽著烦恼所缘境的方便)分三:一、思维轮回过患;二、明远离引发轮回之因——有漏业;三、明永断业的必要。

己一、(思维轮回过患)分二:一、思维轮回的总过患;二、别明远离于乐趣生爱。

己二、(明远离引发轮回之因——有漏业)分三:一、总示远离能引后有的业;二、必须远离能引后有业的理由;三、正明如何远离之理。

庚三、(正明如何远离之理)分二:一、破对福业生爱,二、破积集非福业。

辛一、(破对福业生爱)分三:一、总破为爱增上生而积业;二、从乐趣至乐趣极难得;三、别破为增上生而积业。

壬二、(从乐趣至乐趣极难得)分二:一、正义;二、破不作恶行而爱增上生。

癸一、正义:


问曰:虽然恶趣的众苦难忍,但是我现在可以努力保持种姓、财富等安乐享受,乃至以方便一直保持至后世,这样不就可以不生畏惧厌离吗?





有情无慢少,有慢则无悲,

从明至明者,故说极难得。


——《中观四百论》



凡夫有情无有傲慢者极少,具有傲慢则无有悲愍,以此要从善趣至善趣,佛经中说非常难得。


人天善趣中的有情,不应幻想自己可以长久保持世间的种种安乐,可以永久生于善趣之中而不堕落。凡夫异生,皆有贪嗔痴傲慢等俱生烦恼,尤其是现世之中有财势权位者,其傲慢烦恼会特别强烈,有了傲慢烦恼,则对胜者易生嫉妒,于相等者生竞争,对下等者生嗔怒欺压,以此心中无法生起悲愍,甚至无恶不作。大疏中说:傲慢烦恼强烈者的相续中,不会有悲心,因一相续中不容有两种分别。以傲慢恶业,有情要从善趣生至善趣非常稀有,佛也在《阿含经》中说过:“从明至明者,极为难得。”萨迦三祖说:“得暇满人身,非由强力得,乃是积福果。”而善趣有情恒造恶业,故极难保持生于善趣。


譬如说,昔日扎墨格拿之子,曾二十一次消灭刹帝利种姓,因为他不愿恭敬任何人,自认为能胜过一切,以此傲慢烦恼所催,他的悲愍也就荡然无存,造恶不断。同样,一切具傲慢的有情,不可能保持悲心,以此无恶不作,而导致无法从明趣生于明趣。因此,应知除彻断烦恼趋入解脱彼岸外,别无永恒保持安乐之道。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颂词(含链接)】《四百论》 第一品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二品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三品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四品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五品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六品


151

于此大苦海,毕竟无边际,

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


152

韶华适落后,复又现于前,

虽住此世间,现见如赛跑。


153

汝于三有中,非能随愿往,

随他转无畏,岂成有慧者。


154

未来无有际,常时为异生,

如汝过去世,理应勿复尔。


155

闻者所闻教,说者皆难得,

以是说生死,非有非无边。


156

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

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


157

地上恶异熟,唯见为损恼,

圣者观三有,等同备宰处。


158

若识不正住,世说为癫狂,

则住三有者,智谁说非狂。


159

现见行等苦,违时则消失,

以是具慧者,发心尽诸业。


160

若时随一果,初因不可见,

一果见多因,谁能不生畏。


161

既非一切果,决定能成办,

所办一定灭,为彼何自害。


162

业由功所造,作已无功灭,

虽如是而汝,于业不离染。


163

过去则无乐,未来亦非有,

现在亦行性,汝劳竟何为。


164

智者畏善趣,亦等同地狱,

彼等于三有,难得不生畏。


165

若凡夫亦知,一切生死苦,

则于彼刹那,身心同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