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八万四千问》十 | 我们必须修行到哪个阶段才能不再造业?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八万四千问》
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01
仁波切可否就共业进行开示?
举例来说,共业就像是日本海啸的受害者们所共享的业。有的受害者并非来自福岛,在海啸发生的那个时辰,他们可能只是在那里访问,然后就被困住了,因为这些特定的来访者和那个地区的常住居民有着相似的业,要经历由海啸带来的相同后果。
同样,在海啸中,也有一些人不仅没有死亡,甚至连一点擦伤都没有,这很令人诧异。
另一个例子是,阿拉伯人有着拥有石油的共业,然而我们不知道这是好是坏。一方面,这让他们很富有,另一方面,这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如战争等很多问题。很多人难以接受看上去“无辜的”人们因共业的结果而遭受痛苦。
但依照佛教的观点,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人是无辜的。如果你是一个轮回中的众生,那么你就不是无辜的,并且你是轮回众生的这个事实就意味着你曾经做过某些事情,导致你现在在这里。
02
我们经常听到发愿的颂词中说“直到所有众生证悟”,这是可能的吗?是安慰我们吗?
通常,我们将这样的措词用于宏大而深远的誓言,作为心灵的技巧性训练的一部分,以便让菩萨们生起无量的愿心和见地,从而产生不可思议的勇气。
从最开始,一位菩萨就必须训练自己在宏大的规模上去思考,所以在大乘的祈祷文中,我们从未听说只为一个村子的众生证悟成佛的愿望,而是总会听到“愿所有的众生证悟成佛”。
在更加微妙的层面上,我们说的“所有”是什么意思?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因为“所有”不是什么令人生畏的事情。“所有”只是一个概念。如果帮助一个众生很容易,那么帮助所有众生可以同样容易。“所有”或者“无尽”这个概念,是非常抽象的。
对于那些并不算是好菩萨的人来讲,比如我自己,即使“一个”也令人生畏。但“所有”对我来说并不像“一个”那么可怕,因为它太抽象了。
03
背负业债让我非常焦虑,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业债已经完全清净?
当我们不再依赖于任何因与缘,我们就不再是业债的牺牲品。例如,如果你觉得需要有朋友的爱才能感到幸福,这意味着你还在聚集业债。
如果我们还想得到表扬,如果我们还被批评困扰,如果我们被忽略时感到孤独,如果名望让我们激动兴奋,那么我们有意识无意识地总是在寻找安慰或者安全感。
然后我们害怕不幸福,我们如此辛苦地工作、付出极大的努力,只是想要赢得赞扬、避免批评、得到关注,以及不被忽视。只要你还在做这些事情,你就还受着因缘约束,从而受到业债和它的果的约束。
04
我们必须修行到哪个阶段才能不再造业?
何时火会熄灭?当木头完全耗尽时。当木头越来越少,火也会越来越小。但是由于不安全感,我们会倾向于添加更多木头。
随着在修行路上日益进步,你会逐渐投入更多努力使木头不再增加。所以自然地,当火没有燃料,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随喜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