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中论》,尤其对于修MF之人非常重要 | 83. 如是染染者,非合不合成。【每日一颂】《中论》 返回

《中论》,尤其对于修MF之人非常重要 | 83. 如是染染者,非合不合成。【每日一颂】《中论》

知幻园 2023-11-02

癸三(摄义):

如是染染者,非合不合成。



所谓的染法和染者,不能以和合或者不和合的方式成立。


颂词中“合”指同时,“不合”指非同时、即前后。也就是说,染和染者同时成立不合理,非同时(前后)成立也不合理。由此推出,染法和染者不成立。


◎中观理与自己息息相关


人们常说自己烦恼深重,尤其很多年轻人,觉得很难对治贪心,经常产生各种欲望。其实,如果能以本品的推理详细观察自己,就会知道贪心和贪者并不存在。


怎样观察呢?


首先观察,贪心和贪者次第产生是否合理,这是对“非同时成立”进行观察,观察之后,两者谁先谁后都不合理。


接着观察,贪心和贪者同时产生是否合理:首先观察两者是否观待,如果互相观待,它们就不是实有的别别他体;如果互不观待,那贪心出现就是它自己的事,与贪者无关,这样贪者永远都不会产生贪心,但这显然不合理。然后,从贪心与贪者一体异体方面破:若是一体,那贪者就是贪心,这样一个人就会因与贪心无二无别而恒时具有贪心,但谁会这样承认呢?若是异体,那就一定要回答清楚,是以异体来成立结合,还是以结合来成立异体……


观察之后,贪者与贪心无论先后成立,还是同时成立都不合理。这时我们就能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贪者和自己的贪心虽然有如梦如幻的显现,但这只是我们的虚妄分别念而已,实际意义上根本不成立。


如果没有结合自相续去思维,就会觉得中观推理似乎与自己关系不大,但若真正观察,就会明白每一个推理都与自己息息相关。


没学中观前,我们一般都是依靠教证对治烦恼。当烦恼生起时,就会想起释迦牟尼佛在哪部经里说过什么,某位大德在哪部论里说过什么。学了中观之后,我们就能依靠自己的智慧进行分析,这时才会真正明白烦恼等不存在的原因。


◎莫把中观当说法


作为一名修行人,若想依靠一部法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就不能仅停留在文字上。智者会把《中论》里的每个道理用在自己身上,而愚者只把它们当成一种说法。


现在学术界的有些人,法与相续是完全分开的。他们研究佛教的目的与我们学佛的目的完全不同。我们学佛一方面是为了利益众生,另一方面是为了调伏自相续,最终成就佛果。而很多学者研究佛教并非为此,他们有些是为了得到名声、地位,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有些是想获取一些利益;有些是出于一种兴趣,很少有人想要获得佛果、利益众生或者以此调服自相续。


有些佛法方面的文章或注疏,只在字面上解释得较清楚,在结合自相续修行方面提及得很少。为什么不讲呢?这与作者是单纯的研究者还是真正的实修者密切相关。大家一定要知道研究者与修行人之间的差别,自己应做一名真正的实修者。


经常思维中观非常有必要。有些人觉得特别简单而不思维,有些人感觉特别难而不思维。若与珍贵的中观摩尼宝擦肩而过,确实非常可惜!希望大家不管遇到深奥的法,还是浅显的法,都能以此对照自己的相续。


中观推理能彻底瓦解我们相续中的实执,摧毁一切烦恼。这也是藏地很多成就者认为《中论》对于修行人,尤其对于修密法之人非常重要的原因。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


记忆板





一、观因缘品


二、观去来品


三、观六情品


四、观五阴品


五、观六种品


072

若离于染法,先自有染者。

因是染欲者,应生于染法。


073

若无有染者,云何当有染?


074

染者复染着,有无次第同。


075

染者及染法,俱成则不然。

染者染法俱,则无有相待。


076

染者染法一,一法云何合?

染者染法异,异法云何合?


077

若一有合者,离伴应有合。

若异有合者,离伴亦应合。


078

若异而有合,染染者何事?


079

是二相先异,然后说合相。


080

若染及染者,先各成异相,

既已成异相,云何而言合?


081

异相无有成,是故汝欲合。

为使合相成,复说异相乎?


082

异相不成故,合相则不成。

于何异相中,而欲说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