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入行论广解》32课 * CC+笔记 返回

《入行论广解》32课 * CC+笔记


བྱང་ཆུབ་སེམས་མཆོག་རིན་པོ་ཆེ།།

菩提心妙宝

མ་སྐྱེས་པ་རྣམས་སྐྱེ་གྱུར་ཅིག།

未生者当生

སྐྱེས་པ་ཉམས་པ་མེད་པར་ཡང་།།

已生勿退失

གོང་ནས་གོང་དུ་འཕེལ་བར་ཤོག།

辗转益增长



本课科判坐标



本课总义归摄


🔹受持菩提心之加行当中的第二个科判为利他而修心。为利他而修心的方法有多种,此科判以布施为例说明利他的方法,主要从布施我们最执著的三种事物:身体、受用、善根来宣讲,如何发愿成为利益众生之因。

🔹本课继续别说布施身体——布施缘自己而造业之众生——无条件而布施之后,接着发愿,让自己能够成为利益一切有情的因,无论众生对我生起“信憎心”,还是“毁我”“害我”“辱我”的行为,愿缘我的一切有情“皆具菩提缘”。最后将布施的善根也回向发愿,愿能成为利众之因。这部分用了5组颂词来开显科判。

1. 总说发愿只要缘于我的一切有情,都能获得一切利益。包括一切见闻忆触我的众生,以及我见闻忆触的一切众生,也包括前生、今世乃至未来,一切有情以种种方式与我结缘的,我都发愿成为利益他们之因。(详见颂词1)

2. 别说回向众生不论缘我产生是什么意乐,都具有大意义,都愿能成为他们得到救度解脱的因缘。(详见颂词2)

3. 别说回向愿众生对待我的行为具有大意义。不管是用语言诋毁我,伤害我,污辱我的众生,愿一切与我结恶缘的众生都能成为我度化的对象。愿与我结善缘的众生和结恶缘的众生都具菩提缘。(详见颂词3)

4. 回向愿自己成为任何一种利众因缘,当众生出门在外没有怙主依靠时,我愿做他们的引导者;众生需要船筏、桥梁,我愿变成渡船和桥梁,只要众生踏上这座桥,登上这只船就和菩萨结上了解脱的缘。(详见颂词4)

5. 回向愿自己以种种方式来利益众生,我愿变成海上航行者休息的岛屿,众生需要灯光我愿化作灯;众生需要床休息我愿化作床;众生需要仆人我愿变成他们的仆人。(详见颂词5)


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颂词1)




愿彼缘我者,悉获众利益。




颂词1-1

科判分析

上一节课讲了为利他而修心,讲到要布施身体、受用、三世所集善根,依靠这样的布施才可以获得涅槃。我们要无条件地将身体布施给众生。这节课讲布施身体发愿成为利他之因。这一颂词先总说,后面的颂词再分别说明。


颂词1-2

消文释义

愿一切与我结缘的众生,都能获得广大的利益。


颂词1-3

重点难点

1. 作为大乘修行人应当发愿让自己成为能利益任何一个众生的因,不管是未来过去现在,在什么地方、是什么种类,只要是看见我、听到我的声音、接触我的身体、心里观想我,乃至对我生起贪心、信心、嫉妒心,只要把我作为对境,愿他们的今世来世,直至获得佛果之前都具有极大的利益。

2. 随学上师。法王如意宝1987年去五台山在佛陀转法轮日发愿:“从现在起乃至生生世世,不偏袒任何有情,无论是对我起信心,还是起憎恨心,愿他们都获得利益而往生极乐世界。”

3. 在没有发菩提心之前,我们的心态经常是为了自己、为了亲戚朋友,但发了菩提心以后,自己的身口意、言行举止都应该是为了利益众生。只要是把我作为对境的一切众生,都愿他们离苦得乐,究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这就是我们发愿的总目标,大家一定要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



(颂词2)




若人因见我,生起信憎心,

愿彼恒成为,成办众利因。




颂词2-1

科判分析

上一颂总说了愿与我结缘的众生获得利益。此颂开始分别说明。别说分两个内容——从众生对我产生的意乐和对待我的行为两个方面来宣讲。这个颂词是讲在意乐方面与我结缘的众生,愿他们获得利益。


颂词2-2

消文释义

如果有人缘我而生起清净心或嗔心,愿这些时时刻刻都能成为能成办众生一切利益之因!


颂词2-3

重点难点

1. 以公案和教证宣讲真正具有菩提心的高僧大德或菩萨,若对他们见闻、忆念、接触,众生都能得到利益。纵然对菩萨生起憎恨心或贪心,也能成为利益众生的因,那么以信心来目视菩萨就更不用说了。

①以公案说明此理成立:《宝积经》中宣讲昔日商主之女胜德母以贪心而视乐生菩萨,欲火中烧,命绝,死后转生于三十三天,获得天子异熟果报。

②以教证宣讲此理成立:《趋入定不定手印经》中云:“文殊,恒持菩提心。譬如,将十方世界中一切众生之双目挖出,有人将彼等复原,或者将关于漆黑监狱中之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释放,令彼等享受转轮王或梵天之安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信心目视大乘信解菩萨,且赞颂之,则福德胜过前者无数倍。”

2. 菩萨是非常严厉的对镜,对他生嗔恨心也好,嫉妒心也好,不管生什么样的心,由于菩萨猛烈的发愿力所致,不但你的果报不会严重,而且将来会获得无上利益。

3. 作为发了菩提心的道友们应如是想:我现在已经发了菩提心,从今以后,不管别人对我生嗔恨心、不清净心,还是清净心,都愿他们得到利益。

4. 随学法王如意宝的发愿:菩提金刚对上师如意宝的授记中也说过:凡与他老人家结缘的人,均能往生极乐世界。作为后学者,我们心里也要有这种愿望。



(颂词3)




愿彼毁我者,及余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皆具菩提缘。




颂词3-1

科判分析

上一颂词讲了在意乐方面与我结缘的众生,愿他们获得利益。这一颂词从众生缘我的行为方面来宣讲,无论别人对我做出任何行为,均能成为利益他们的因。


颂词3-2

消文释义

愿那些诋毁我的人,以及用其它方式伤害我的人,乃至侮辱我的人,都有证得无上菩提的福缘。


颂词3-3

重点难点

1. 不论任何众生直接或间接把我作为对境,背后恶语中伤、当面诋毁辱骂,或者通过其他手段加害,用木棒击、用石头打,在他人面前挖苦讽刺,我发愿不但不会记恨报仇,反而愿他们生生世世具足菩提的殊胜缘分。

2. 以教证说明无论别人对我做出什么行为,均会得到利益。

①无著菩萨在《善说海》结文中说:“无论于我贪或嗔,赞毁以及作利害,愿凡见闻念我者,悉皆速得胜菩提。”

②华智仁波切的愿词:只要听到我的善说、见到我、听到我的声音、忆念我、接触我、与我对话的所有众生,愿他们遣除五无间罪,阻塞趋入恶趣之门,最终往生清净的布札拉刹土(观音菩萨的刹土)。

3. 平时应秉持的正念:

①别人对我什么态度都无所谓,只要与他们结上缘,就能令他们获得真正的利益。

②从现在起乃至生生世世,愿我也变成如是具有意义的菩萨,凡是把我作为对境不论当面骂、背后骂,不管做出什么样的行为,白天也好、晚上也好,行住坐卧中都希望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

4. 菩萨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很难说,故一方面我们对外境观清净心,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可能是菩萨的显现,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时时刻刻这一样想:凡是把我作为对境的众生,希望他们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利益。

①举例说明菩萨可化现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来利益众生。比如我们到商店里面,那些卖东西的人也好,旁边来来往往的人也好,没有理由说这些不是菩萨的化现。

②用公案阐述可怜的众生也可能是菩萨的化现,比如无著菩萨见到弥勒菩萨化身的母狗。

5. 发菩提心,一方面要依靠七支供来净除罪障、积累资粮,另一方面必须要修自己的心,舍弃自我,远离对身体、眷属、受用的执著,否则就不堪为生起菩提心的法器。假如没有这样的发愿、回向,要想真正生起菩提心,还是有困难的。

6. 我们为了利益众生而修行,但在解脱之前,轮回中这些伤害仍然无法避免,届时,我们就可以运用该颂词的智慧,以菩萨的心去应对。



(颂词4)




 路人无怙依,愿为彼引导,

并作渡者舟,船筏与桥梁。




颂词4-1

科判分析

前面的科判,讲了对缘自己而造业的众生无条件布施身体,并发愿成为利益众生的因。这一颂词所属“回向成为利众之因”,布施身体后,我们应回向愿自己成为利益众生的一种因缘。


颂词4-2

消文释义

我愿变成所有无依无靠者的依怙,行路人的向导,并愿充作渡越江海者的小舟、巨轮和桥梁。


颂词4-3

重点难点

1. 佛陀以往昔的殊胜愿力而成熟在众生面前,变成具有各种意义的事物。从发愿的角度讲,我们愿变成这些来利益众生,从诸佛菩萨化现的角度而言,他们是变成各种无情物来帮助众生。

①世间上凡是有能力,有智慧的人,包括到圣山或寺院遇到的一些能介绍佛教历史的导游可能是佛菩萨的化现。真正发了大菩提心的人,时时都会帮助众生的,这就是菩萨的行为。

②我们看到船只、船筏时,都应该认为是诸佛菩萨的化现。此时应该想:愿我将来变成船筏,看见飞机的时候,“愿我变成飞机利益众生”;看见公共汽车、出租车、轿车时,“愿我变成这些车辆来利益众生”。

③《圣经》中关于诺亚方舟的典故,说明船只起了救护世界的作用。国内外种种大桥都能帮助人和车辆顺利通过江河,应该说也是诸佛菩萨的化现。

2. 教证:《心性休息大车疏》在讲“种种化身”的时候说过:当商人漂泊在荒野中时,佛陀化现为城市;在大江大河中,佛陀化现为船筏、航船与桥梁。

3. 遣除有些人认为:我们这个地方没有佛教,非常偏僻!怎么利益别人?当然,从佛陀的教法、证法来讲,也是可以这样理解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诸佛菩萨无处不在,只要能让众生得利益,这些都是诸佛菩萨的化现。

4. 有了无条件利益众生这种心态以后,必定能够帮助众生。另外,假如显现上变成了桥等无情物,肯定没有办法享受世间八法,不像现在有些人,表面是在做好人好事,但实际上心中另有所图。因此,无有条件地利益众生,这才是大乘菩萨唯一的发心!

5. 菩萨发愿成为利益众生之因,意义非常深远,不仅能在当下利益众生,而且通过菩萨的愿力连接,可以成为众生未来的解脱之因。



(颂词5)




求岛即成岛,欲灯化为灯,

觅床变作床,凡需仆从者,

我愿成彼仆。                      




颂词5-1

科判分析

这一颂词接着讲布施身体后,回向成为利益众生的因:愿自己成为岛屿、明灯、床榻、仆从利益众生。


颂词5-2

消文释义

欲求岛屿者愿我化成岛屿;求灯火光明者愿我化为明灯;求床榻者愿我化为床榻;凡有需仆使者,愿我化为他们的奴仆。


颂词5-3

重点难点

1. 求岛即成岛:我们应该想,愿我将来变为岛屿,让疲倦的航行者得以休憩,解救他们于惊涛骇浪之中。

2. 欲灯化为灯:世间上有一些可怜的众生,长期处于黑暗中,没有光明,在这些众生面前,愿我变成明灯,为他们指引道路。每次看到灯,应该知道,这是诸佛菩萨以明灯的方式来利益众生。我们应该想:愿我生生世世变成明灯,遣除众生的黑暗,令其得到智慧的光明。

3. 觅床变作床:对身体特别劳累者来说,床是急需的安乐用具,是诸佛菩萨的化现。应想:愿我变成床榻,给众生带来舒适与安逸。

4. 其它生活资具:不仅是床、灯、岛,还有许多事物如麦克风、茶杯、笔、各种各样的生活资具,这些都是诸佛菩萨的化现,是诸佛菩萨赐予我们的方便。应发愿:只要对众生有利,我愿意变成无情法、有情法来饶益他们。

5. 教证:《父子相会经》:“大王,我发愿成为世间灯、光明、大船、导师、商主……”《学集论》也引用过大量教证说明了这个道理。

6. 凡需仆从者,我愿成彼仆:凡是需要仆人的众生,我愿变成他的仆人。

①有些人找不到侍者,有些人找不到弟子,有些人找不到保姆和做事情的人,诸佛菩萨发愿只要对他们有帮助,就变成那样的人。

②我们对上师的侍者理应恭敬;对企业中做事的人,如扫地者、提水者应恭敬。这些人可能是真正的佛菩萨。

③教证:

A. 《四百论》:“或作彼弟子,或作彼侍者。”

B. 宗喀巴大师在《事师五十颂》中赞叹文殊菩萨:“常在一切上,然为众生仆。”文殊菩萨是千佛之师,可他还是愿成为众生的仆人。

④如果我们不能马上发愿去做别人的仆人,至少也能让我们这颗高傲的心谦卑一点。当我们产生傲慢心时,离解脱就远了;当我们产生谦卑心时,才靠近了解脱道。越处于一种谦卑的状态,越容易产生功德的苗芽。

7. 随学菩萨的发愿:以利益众生为准,其他什么目的都没有,什么要求也没有,只要能够利益众生,怎么样都可以,有情物也行、无情物也行,变成什么样都行。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往期回顾

《入行论广解》30课 * CC+笔记

《入行论广解》29课 * CC+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