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颗钻石的约定‖311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1 月 27 日 佛 历 2565 年
ཉམས་མྱོང་རྒན་པོའི་འབེལ་གཏམ་ལས།གཞོན་དུས་རྐང་ཞིག་འཛུག་ཐུབ་ན།།རྒས་ཀྱང་ལག་ལེན་སླ་ཚོད་རེད།།ཆོས་ཀྱི་གནད་ཅིག་གོ་བྱུང་ན།།ཅི་བྱས་ཆོས་སུ་འགྲོ་ཚོད་རེད།།ཅེས་གསུངས།
若年轻时打好佛法基础,年迈时修行则很容易。
若懂得一切佛法要义,所作则成为修行正法。
首》
己三、教诫结合相续而精进:
法应恭谨行,徒说岂有益?
唯阅疗病方,疾患云何愈?
身心若没有实地修持这些应行的修法,只是空口言说,又能有什么收益呢?比如仅仅读一读、看一看药方,疾病怎么会痊愈呢?所以,我们应当实际修持佛法。
龙猛菩萨说:“盲人手中虽然持着明灯,但对他自己没有一点利益,只是听闻佛法而不去实践修习的人,也是如此。”现在《入行论》学到第五品了,这五品的内容,大家在生活中、修行中要尽量用得上,不要只是夸夸其谈。
有些人平时说起来天花乱坠,没有遇到事情时,大家都觉得他是真正的修行人,可是一遇到严厉的对境,原来的境界就荡然无存,所说与所行完全背道而驰。
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以致用,闻思后一定要去修行。上师如意宝经常引用佛经的教证说:“如果没有好好修持,所学的法不一定用得上,就好比有些人虽然落到水里,但也有口干而死的现象。”佛经中还说:“如果没有实地修持,听再多也没有多大意义。”
听到这儿,有些人可能找到了借口:“对对对,听再多也没有意义。那我以后不听法了,明天到山洞里专修去!”可是,这种专修也不一定能成功。
因为你以前听的法特别少,十部论典也没有,虽然自认为广闻博学,但有些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如果这样去修的话,犹如没读小学就想成为博士一样,很容易就修偏了。
当年无垢光尊者、宗喀巴大师在求学时,也是非常勤奋、非常努力。所以一般来讲,法王如意宝要求,四十岁之前必须要精进地背书闻思,过了四十岁以后,才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修持。
其实,一边闻思一边修行,乔美仁波切说,这是最好的。白天闻思教义后,晚上再加以修持,每天在实际行动中不断串习法义,这就叫修行。反之,如果一点串习都没有,光是字面上夸夸其谈,这也没有什么用。
--《入行论》第69课
如果仅是修持而不断除分别念,也不可能现前清净的禅定和智慧。所以为了将自己的境界越来越增上殊胜,务必要断掉一切恶劣的分别念,为此我们应住在寂静的地方,经常要观察自己的心。
贪欲强烈的人,就像饿狗一样。大家知道,饿狗白天晚上都是在为了自己的饮食而到处奔跑。那些不知足少欲的人就是如此,其内心始终存有一个贪心——或希求异性朋友、或名声、或财富等等,分别念层出不穷。
追求而未得到时,心里异常苦闷痛苦,得到后心里也是一点不满足,犹如在火上浇油,贪欲的火焰反而愈加盛燃。也像梦中求水,喝了又喝,不管喝多少也非常干渴。若能将自己的贪心断掉,则没有如此剧烈的痛苦,所以我们应该精进于断除自己的贪心。
要断除自己的烦恼,就需要长时间地依止上师闻法,仅仅只听一、二天的法,就不会得到明显的利益。
有些人喜欢坐在山洞或树下,这时鬼神就已经盯上他了,有些鬼神专门对此种人造违缘,以后极有可能会精神失常,这非常危险。
虽然在佛经里说要依止寂静的地方,但其前提必须首先依止上师相当长的时间,断除一切疑惑,比如对宁玛巴的所有教典精通以后,才可依止寂静的地方掩关修持。
否则,对教理一窍不通,对上师也没有虔诚的恭敬心,如此一个人在寂静的地方修持就不可能得到任何利益,甚至还会有生命的危险。
我们再对此问题深入探讨,一个修行人要到寂静处修持,需要具足相当多的条件和要求。首先,他必须要恭敬上师,恒常修上师瑜伽,若能一心一意地祈祷上师,就不会有任何鬼神的违缘;其次,对大悲心也必须要修持,如果相续中真正生起大慈大悲的菩提心,那鬼神也不会加害。我们不管是修断法还是修其他的任何法,依止上师都非常重要。
我希望大家不要一开始就住在山洞等无人寂静的地方,首先应该依止具有法相的上师,认真听闻佛法,最好不要离开闻思修。我这里意思并非让大家闻思一生而不要修行,但一辈子都在盲修瞎炼而不闻思,这也是一种邪道。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指出,听闻一堂课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由此有些人可能会想:善星比丘通达三藏,像他那样的听闻已相当不错,像他那样的精通我们也是不可能,但善星比丘最后还是堕入了三恶趣。
其中的原因是,像提婆达多或善星比丘这样造五无间罪或是对上师生邪见的人,虽然他们已听闻了佛法,但他们的罪业已把听闻的功德摧毁了。比如念观音心咒的功德虽然非常大,但如果念咒之人杀了母亲,那此罪业已经胜伏其善根。希望大家不要造五无间罪,这样天天闻法,以后一定会往生极乐世界。
现在有些宁玛巴及其他派别的弟子,认为不必努力闻思而热衷于修行,以为整天闭起眼睛坐在那里这才是究竟的修法,对此种说法我不大以为然。
有些人说不需要闻思,就像普贤如来一样修就可以成就,但这种人也太不自量力了,也不琢磨一下,自己是否是普贤如来那样的根机!
希望大家一定要再三地闻法,经常闻思轮回的痛苦、祈祷上师、对众生生起大悲心、修自他交换的菩提心,这就是最殊胜的一种修行。
--《自我教言》
以前有一个大官叫桑魂,他的能力超群,方便和智慧谁都无法比,在当时范围辽阔的阿秋康寿地区,无人能与之匹敌。外表上他穿的也是简单朴素,跟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做人就应该像他那样。
现在浊世中有些上师,自己根本就不懂佛法经论,更不说解释经典了,所以他就不赞叹闻思,只是一味地让人们修行,这就是真正的谤法罪。
有些上师一辈子也从未学过一部论典,对麦彭仁波切、智悲光尊者、荣索班智达等前辈高僧大德们的论典从来没有学习过,我们知道他肯定是不懂经论。既然从没有闻思过佛法经论,那你是怎样摄受弟子的呢?如果连佛教的基本理论和名词术语都不知道,然后告诉别人不要看经论,说是我们这里以修行为主,理论方面不重要,说是需要修持。
这种说法真是愚痴又荒谬,无垢光尊者指出:“在我之后,只有闻思究竟的人才能证悟无上的大圆满。”因此一定要有广大的闻思。我希望大家要闻思修行,不需要闻思的这种修行我是不会认可的,这种没有因的果,怎么会产生呢?
释迦牟尼佛教法的特点就是有如何的因才能结如何的果,这也是佛教缘起性的特点。古德说,没有学习而得到智慧,这在佛教的论典中找不到任何论证和根据。
不需要任何闻思的修行是一种愚笨的盲修瞎炼,在这种人的心中所能生起的可能仅是一种暂时的寂止,就像是旱獭的境界(冬眠)而已。除此之外,我保证他的相续中肯定不会生起与佛法相应的深刻正确的见解。所以闻思对我们极为重要。
一切轮回的根本就是我执,而要断除我执必须具足无二的智慧,生起无二的智慧之前提,就必须要具广大的听闻和思维,所以有些人仅仅住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我觉得这就没有什么意义。
对此,大家可能也会深有同感,一个人在寂静的地方枯坐了二、三年或五、六年,修行上没有任何进展。现在许多所谓的“修行人”,他自己没有闻思,摄受别人时也就只能是这样以盲引盲,其结果可想而知。
我真切希望乃至死亡之前,一直依止上师听闻佛法,可惜我的愿望没有实现,因为我的上师都过早地圆寂了,现在我就特别希望大家抓紧时间闻思佛法。
有些修行人经常东奔西跑,在表面上也依止了为数众多的上师,但他们现在的相续中得到了什么利益呢?而另外一些人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地在一处长期闻思修行,他们的相续肯定得到一定的进步,大家对这两类人可以作一个比较观察。
到处去寻找一些上师,对自己的心相续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利益,你不闻思只说是要修持,在对治烦恼方面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所谓的修持佛法,就是要使自己的心相续与对治烦恼的佛法智慧相应。如是,自己的见解就必须依凭教证和理证,即使是修持无上大圆满,其见解也必须要依靠十七大续部和无垢光尊者的教言,并且要以智慧时时对照这些经续论典和教言,看自己的修行是否正确和如理如法,在显宗也是同样如此。
若见解不需要依靠教证和理证来抉择,那修行肯定不会成功;若外面的态度举止表现得好像跟任何人都不愿接触,那这也不是一个正确做人的行为,这在无上大圆满当中也是不允许。
在大圆满中,见解必须要与教证理证相合,其行为必须与众人接触,因此修大圆满的人见解和行为也一定要符合于经续论典的观点和意旨。希望大家认真想一想,像某些人那样的盲修对自己的相续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
我认为在佛教里,再也没有比闻思更重要的事情。以前的喇拉曲智仁波切,是继麦彭仁波切之后又一位非凡的大德,他说:“对讲闻佛法不满或是不愿意闻思的这种人,即生得不到解脱;而对闻思作诽谤的人,要想得到暂时和究竟的解脱,这犹如石女希望得到儿子一样,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自我教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