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别观了一辈子佛,却没明白这个关键道理 返回

别观了一辈子佛,却没明白这个关键道理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2-20


编者按

亲爱的粉丝们:


正如上师曾在2018年1月4日的微博这样写道:自己所需诸论典,每日之中记一句,如同蜂蜜及蚁窝,不久即将成智者。——《萨迦格言》


我们特别推出新的专题栏目——“智慧相约”来共同学习上师的经典课程,每次音频十分钟左右,通过这样的学习,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让你将学习进行到底。


同时,还有配套的课堂笔录、相关拓展资料,让我们一次学习就深入到底!


只要你圆满学习一次课程,就可以在文章末点赞。让我们在虚拟的时空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日常禅修窍诀》讲记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讲



【若对显现之来源——心善加观察,即能发现里里外外均无心藏身之处,它原本就远离一切所依。既如此,无本之心所显现之形象又何能实有?因此,此等显现无有丝毫本性存在。】

一切显现来源于自己的心,那么再去观察这个心,就会发现它本身是远离一切所依的。既然心不存在,心所显现的影像又怎么能实有存在呢?

01

拓展内容



这里说的“心”,就是我们的分别念、念头、情绪等。等下大家安住的时候,会很清楚地“看”到这颗心,一会儿跑出去,一会儿想睡觉,轮番处于掉举和昏沉的状态里。掉举是向外散;昏沉是向内收,或者在茫然无记中。凡夫的心就有这两个不好的特点。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当时佛就让阿难观察,这颗心是在身体外面、里面还是根尘之间?比如,你正在想一个美好的对境,此时就可以观察,你的心是在那个对境上,还是在自己的身体里;如果觉得在身体里,可以继续观察,是在上半身还是下半身;如果觉得在上半身,又是在哪个地方……这样层层剖析。

还有一种观察方法,是观察这颗心的本体,有没有颜色、形状,是白色、红色还是绿色?是三角形、四角形还是圆形?

当我们妄念纷飞的时候,就可以这样来观察。如果你找不到它的住处,找不到它的来源和去向,也找不到它的颜色和形状,到最后不难明白,这颗正在胡思乱想的心,其实根本就不存在。



在具有无明习气的人面前,佛像确实显得非常清楚、真实、牢不可催。可是,当我们用智慧去观察就会发现:首先,一切万法都是由心造的;其次,就像上师如意宝在《文殊大圆满》中所讲,再三观察自心之时,它在胜义当中如虚空一样,在世俗当中如梦如幻。如果我们了知了这个道理,也就对般若法门、释迦牟尼佛的精华教义有所了解了。


02

拓展内容


《六祖坛经》云:“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因此,此等显现无有丝毫本性存在。现在我们已经分析得比较深了。很多人以前经常供佛、拜佛、念佛,但是大家想过没有:自己所观想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等,其本体也是了不可得的;因为一切显现都是由心造的,而心也是无处寻觅的,其本体远离四边八戏。

我刚才看到有些人的头发都白了,他们也说:“我已经学佛十几年、二十几年了……”但是,你在学佛的漫长岁月中,除了观“实有的佛”以外,有没有观过佛也是空性的、是了不可得的?如果没有明白这样的道理,要真正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也是比较难的。

这些教言书看一遍并不能完全消化,大家应该多次熏习。我讲课只是给大家带个头,你们自己还要再三地看。就像你参加一个培训班,老师只是象征性地给你指点,接下来你还要翻阅其他资料,慢慢消化课程内容、继续磨炼,这是学任何知识都需要的。

【同理,所谓如来真实出世,实际所指是说众生清净善根与如来大悲发愿力因缘聚合后,就如人面会于清净镜中呈现一般,佛陀亦会无欺显现于世间众生前。】

同样的道理,所谓如来真实出世,实际上指的是,众生的清净善根与如来的大悲发愿力因缘聚合以后,就像人的面容会显现在清净的镜子中一样,佛陀也会无欺地显现于众生面前。这个道理也很重要。

有些人想:“佛陀怎么会是假的呢?他不是两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出生的王子吗?后来舍弃王位出家修行,成佛后还宣讲了无上妙法,难道这些都是假的吗?”其实不是,在佛陀的大悲愿力和众生的清净善根力这两个因缘具足的时候,佛也是存在的,众生也是存在的。

【究竟而论,所谓如来之蕴、界、处所摄诸法,丝毫许亦不存在,只不过凡夫难以推测其法界平等智慧身而已。】

如果再究竟而论,如来的五蕴、十八界、十二处是丝毫也不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这些愚痴的凡夫众生难以揣测其法界平等性的智慧身而已。

03

拓展内容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六》

譬如虚空性  世界成坏时

若成若未成  虚空无增减

最胜亦如是  无上菩提道

若觉若未觉  一性亦无性

譬如无量劫  念念化诸佛

若化若不化  皆悉等无异

设一切众生  一时成正觉

若成若未成  菩提无增减

最胜有三昧  名曰为善觉

道场成菩提  逮得此三昧

普放无量光  一切众生等

除灭一切闇  开悟诸群生

三世一切劫  佛刹及诸法

诸根心心法  一切虚妄法

于一佛身中  此法皆悉现

是故说菩提  无量无有边



浊世众生确实很难揣测佛陀的智慧身,有些人仅凭自己的理解去判断释迦牟尼佛,这是很困难的。我遇到过很多学术界的人,尤其是西方学术界的一些人,有时候很想让他们来学一下《中观根本慧论》,因为他们只看一些历史方面的书,以及一些英文翻译的文献,就直接判断释迦牟尼佛的密意。我个人认为,没有一点修行的基础和信心,仅仅依靠查阅几部字典、翻看一些历史资料来研究佛法,确实是比较难的。 

不过,我还是非常佩服他们的专业精神。我去过一些人的办公室,各种书籍堆积如山,他们一会儿在这里翻一下、打个记号,一会儿在那里翻一下、打个记号,有些人可能是为了展示自己研究资料的丰富性吧。可是有时候,没有专业知识的熏染,研究佛法也许不是那么容易的。

总之,一般凡夫人对于如来的法身、色身以及色身的变化等甚深密意,确实难以揣测、分析。

【《智显庄严经》中云:“所谓真实如来者,无尽善法之影像,此无真如亦无佛,世间众前现影像。” 】

《智显庄严经》当中讲:“所谓真实的如来,其实是无尽善法的影像。在胜义当中没有真如也没有佛,所谓如来只不过是世间众生面前显现的影像而已。”

【《现今如来住世等持经》中则说道:“诸佛菩萨由心立,心本清净性光明,无垢不与众生混,若知此道获菩提。”】

《现今如来住世等持经》中也说:“诸佛和菩萨都是由众生清净的心安立的,而心的本性也是清净、光明的,这种无垢的清净(即本性清净)不会与众生相混杂。如果了知这个道理,就真正获得了菩提。”

我们一定要明白,如来真实的相是了不可得的。《金刚经》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有些人可能都懵了——不需要懵的时候已经懵了半天——我们昨天讲如来是存在的,现在又说以身相见如来是行邪道。其实大家不用这么担心、恐惧,事实上,如来的显现就像影像或阳焰一般,后面还会以幻化八喻来说明这个道理。如来的显现并不是真实的,因为诸佛菩萨都是由心立的,而心的本性又是光明的,这与我们的烦恼、业障以及迷乱的显现不可能混为一体。

【依此种智慧观察就能了知显现之理,了知此理就会理解:正如如来显现一样,一切蕴、界、处所摄现有诸法,全都依凭种种因缘聚合而如幻显现,并被众生感知。】

不仅如来是如梦如幻的显现,一切蕴界处所摄的法也都是因缘聚合而显现的。众生对此有不同的感知,他们认为,自他蕴界处所摄的法都是真实存在的。但实际上,一切法都是如梦如幻而存在的。


04

拓展内容

在后得位,菩萨对于一切现象以七种事来了知,即如梦、如幻、如阳焰、如回音、如光影、如寻香城、如幻化。

有时讲七种幻化喻,有时讲八种,还有些续部和论典中讲十二种幻化喻。不管数目是多少,真正通达空性的菩萨在行住坐卧等一切威仪中都知晓万法的如梦如幻,这是一种真实的体会,而不是口头上的说辞。

人生跟梦幻没有什么差别。梦的特点是显而无自性,幻术的特点是因缘聚合而显现、因缘散灭而消失,所谓的家庭、同事、部门,包括今天课堂上的道友,也是由于暂时的因缘而聚集在一起,一旦因缘尽了,就会随着各自的业力而四处漂泊。

佛陀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宣讲了这么殊胜的教言,可惜很多人尽管每天念诵这些经文,但并没有真正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内心的执著还是非常重,这实在很可惜。有公案讲,玛尔巴罗扎死掉儿子时,他哭得很伤心,有一个妇女跟他讲:“你不是天天给我们讲万法如梦如幻吗?为什么儿子死了你就哭成这样?”他回答道:“我的儿子虽然也是幻化,但他是比较坚固的幻化,所以我忍不住要哭。”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痛苦时,大概也会有这种想法吧。前两天,有一个道友的父亲死了,她哭得很厉害,我开玩笑说:“没什么好哭的,如梦如幻!”她说:“虽然是如梦如幻,但爸爸对我太好了……”


【此等诸法唯赖各自因缘汇聚而能显现,若详加观察,任何一法都无微尘许自性可得,恰似如梦如幻之显现一样,诸法实无来去、无生灭。】

依靠藏传佛教的辨析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对中观、般若空性的教义真正生起定解。我经常听到学院道友们的讲考,感觉他们对中观确实是有定解的。其实,在学习中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伺察、辨析而对空性有所领悟,当然,真正的证悟是有一定困难的。

我看很多佛教徒是比较年轻的,智慧也不错,闻思中观教义应该问题不大。但比较遗憾的是什么呢?以前我们开五部大论课程的时候,报名的人非常少,很多人都报加行班、净土班。念阿弥陀佛的确有无边的功德,但很多年轻人、大学生不选五部大论,只选念阿弥陀佛求往生,还是有点令人遗憾。


05

拓展内容

摘自百科


五部大论,为五部在印度所造的大乘佛教的论典,所指的有二者,一为注解唯识经典的弥勒五论,另一是藏传佛教佛学院僧人必读的的五部大论 《现观庄严论》、《入中论》、《释量论》、《俱舍论》、《戒论》

戒律因明俱舍中观、现观)


以前法王在世的时候,学院的人不太多,分班时也有这样的情况,很多年轻人选择净土法门,而很多老年人选择因明(众笑),这有一点颠倒。有些人一颗牙齿都没有了,有些人还有一颗牙齿,这种人特别想辩论,因为他在辩论的时候,有机会在别人面前显露自己唯一的一颗牙齿(众笑);而有些年轻人,就准备念一百万阿弥陀佛名号,然后转个转经轮,而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显露他庄严的身相。

【贪执显现从不善加观察之凡夫、愚者,皆认为生灭等万法真实不虚,就如眼中有翳之人千方百计妄图驱除虚空中之毛发一样,无始劫来,被无明眼翳所遮蔽之人,彼等完全不知万法究竟实相。】

在现实生活当中,贪执世间法的人们认为万事万物的生灭是真实存在的。有人降生的时候,大家都会无比欢喜地祝贺;如果家人死了,人们又特别痛苦、伤心。这就是因为没有懂得空性的教义。如果我们很好地理解了空性的意义,在面对生灭显现之时,就不会过于欢喜或悲伤。其实,在名言当中,生与灭是一种自然规律;而在实相当中,二者是不存在的,诸法实际上无生无灭。


06

拓展内容


证悟空性的时候,得失为主的世间八法都不存在。那么,在胜义中寻觅,人们所执著的事物到底存不存在呢?也不存在。在名言中,众生的迷乱面前,一切得失都存在,世人为了今生的快乐而患得患失、忙忙碌碌,是没有通达胜义空性所致。但若按照龙猛菩萨、月称菩萨、寂天论师的言教,通达了一切的本来实相后,万法在真实义中并不存在。在这种境界中,谁是能贪爱的我?谁又是所贪爱的人和事呢?谁于此世死亡?谁已经出生?谁将在来世降生呢?谁又是亲戚与朋友?这一切的一切如虚空般不成立,既然如此,为何不与我(寂天菩萨)一同受持这样的境界呢?这个偈颂,是寂天菩萨发愿摄持未证悟空性的众生。
本体空性中,一切相了不可得,世人特别执著的感情,在真实义中并不存在。可是在名言当中,它伤害了无数众生,令其在情网中无法自拔,饱受煎熬和痛苦。佛经云:“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如同有些人造的箭刺伤了自己一样,我们自己贪执的东西,最后也会伤害自己。
当然,异性之间的“爱”,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就广义角度而言,所有的贪执都可以叫做“爱”。但在胜义中去寻找,能爱的人不存在,所爱的本体也不存在,人我也好、法我也好,在真性中都遍寻不得。“见此实性已,云何爱不灭?”前面也讲过,观察受果的过程中,现见一切万法的本体不存在,既然本体不存在,那为何不灭除对它的贪爱呢?因此,在真实义中,所谓的爱是没有的。
同理,以胜义智慧来观察,器情世界的成、住、灭也不存在。尤其是有情世界,无论是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都不可能真实产生;既然没有产生,安住就不可能有;如果这两者都没有,众生的死亡也就不存在,一切只不过是虚妄执著。
最近发生了大地震,很多众生都离开了人世,但生者为亡者的痛哭伤心,其实也是一种名言假象,从做梦的角度讲,这只是一个噩梦,真实的本体并不存在。若通达了这一点,有关密宗书和《般若经》中说,这叫达到了无生无死的境界。就像藏传佛教的莲花生大士、布玛莫札,他们在胜义中通达了这样的境界,从而证得长寿持明的果位。还有些人显现上有蕴的毁灭,但在境界上也通达了无生无死的境界。
这种境界不仅人可以通达,即便世间的山神、护法神也可以通达。以前有一个元珪禅师,他的修行很不错,开悟后住在茅棚里。有一天来了一个人,相貌庄严、气度不凡,在众眷属的簇拥下来到他面前。禅师没有特别在意,直接问:“你来这里干什么?”那人有点受冷落,说:“你难道不认识我吗?”禅师说:“我对众生与佛陀一视同仁,怎么会认识你?”那人说:“我是此山山神,操纵每一个众生的生死。”(言外之意就是威胁禅师,你不恭敬我的话,我要给你点颜色看看。)元珪禅师说:“吾本不生,汝焉能死?……”给他讲了许多教言。这个山神也有点善根,当即通达了一定的境界,后来于禅师面前受五戒,承诺护持佛法。


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当你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故时,就不会感到失望、失去信心甚至选择离开人世。所以作为佛教徒或世间人,都很有必要了解无常法门、空性法门,这很重要。这个世界变化特别快,社会经济、个人财富等很多方面都会快速地上升或下降,人生也有起起伏伏,这也是非常好的。大家不要想:“我最近不顺利,为什么这样?”其实也没有必要这样执著。

凡夫人都认为万法是真实不虚的,就像有眼翳的人千方百计想遣除空中的毛发一样,众生无始以来都被无明眼翳所遮蔽,完全不知道万事万物的真相。很多人没有闻思过佛法,好可惜啊!如果有些闻思的话,对万法的真相就会比较了解。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至此境地,方可叫做真正修成了寂止| 《日常禅修窍诀》(12)

若你能踏实去修,这就是你的未来!| 《日常禅修窍诀》(11)

掰开了、揉碎了,纯金般的细节与窍诀!| 《日常禅修窍诀》(10)

实修者啊!你应该这样打开佛陀的传记| 《日常禅修窍诀》(9)

这两个重点,大家要永远记住!《日常禅修窍诀》(8)

这与大圆满、大手印的修法是完全一致的禅修窍诀日常》(7)

如果不会修大圆满,就修这个公开的密法吧 |《日常禅修窍诀》(6)

“大家一定要记住今天讲的这个窍诀!”|《日常禅修窍诀》(5)

对!这就是所有禅修中,最好的禅修 | 《日常禅修窍诀》(4)

今天的窍诀,能让您亲见佛面|《日常禅修窍诀》(3)

匆匆一生,总该有个不一样的七天| 《日常禅修窍诀》(2)

供一佛等于供一切佛,您可知道为什么?| 《日常禅修窍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