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103.十四无记不能成立佛非遍智的理由【每日一颂】《四百论》(第五品) - 拷贝 返回

103.十四无记不能成立佛非遍智的理由【每日一颂】《四百论》(第五品) - 拷贝

知幻园 2023-11-16




每日

一颂

《中观四百论》


103


第五品 明菩萨行品

丁二、(明发起行菩提心已而学菩萨行之轨则)分四:一、正说菩萨行;二、明断菩萨行的障碍——烦恼之方便;三、明远离耽著烦恼所缘境的方便;四、明为成就道器而净治弟子身心的方便。

戊一、(正说菩萨行)分四:一、明所得佛果的殊胜;二、明得果的因是受持菩提心;三、成立佛果是遍智的理由;四、劣慧小乘怖畏大乘的原因。

己一、(明所得佛果的殊胜)分三:一、佛陀所作的事业殊胜;二、佛果殊胜;三、十四无记不能成立佛非遍智的理由。


庚三、十四无记不能成立佛非遍智的理由:


问曰:当年外道向佛提出我与世间是常无常等十四种问题时,佛陀默言无语,以此是否可证实佛陀非遍智呢?





佛知作不作,应说不应说,

以是何因说,遍智非遍智。


——《中观四百论》



佛陀现量了知一切应做与不应做之事、应说与不应说之界限,因此你们凭什么道理说一切智智的佛陀不是遍智呢?


外道向佛提出的我与世间是常与无常等十四种问题,通常称为十四无记法,即世界有边耶、无边耶、亦有边亦无边耶、非有边非无边耶?世界常耶、无常耶、亦常亦无常耶、非常非无常耶?佛灭度后有耶、无耶、亦有亦无耶、非有非无耶?命与身一耶、命与身异耶?对这些问题,佛没有以语言回答,但由此并不能成立佛非遍智,而且相反,以此完全可成立佛是遍智。因为佛陀能以无碍智慧现见一切,于一切时处了知应做与不应做、应说不应说的界线。比如说适时有益众生的事应做,非时无益之事不应做;而且佛陀现量了知每一个众生的根基意乐,在不同众生前,何者应说何者不应说。外道提出的十四个问题,是依于补特迦罗我与法我而问,如果以无我理回答,外道是非法器,不但起不到作用,他们反而会诽谤深法或生断见;如果回答有世俗谛之显现,他们便会执成实常有神我存在。佛陀正是现见了其中一切因果,见其问不应理,针对其根器亦不应答,故而不答,令他们自知谬执而醒悟。因此,凭什么道理以十四无记而说佛陀非遍智呢?《中观宝鬘论》云:“世间有无边,胜者不答问,如是甚深法,非法器不说,智者当了知,佛陀是遍智。”十四无记正是成立佛陀是遍智的理由,而非成立非遍智的理由。


譬如说,以前有一婆罗门,其家中有一口水质极为甘美的水井,国王知道后强令婆罗门将水井送至皇宫中,否则要受惩罚。婆罗门的女儿非常聪明,她让一筹莫展的父亲告诉国王:按世间法规,财物应该以财物交换,大象应用大象迎接,那么水井也应以水井相换,国王你应以皇宫中的水井迎请我家的水井。国王听后,觉得有道理,立即命令大臣们用皇宫中的水井去与婆罗门的水井相换,陷入了困境中的大臣们忍无可忍,最后联合起来罢黜了残暴的昏君,而婆罗门女依此巧计免去了治罚。同样,佛陀亦是以善巧方便对付外道,让外道自知谬误而惭愧。有人问:若不应说即不说,那么佛陀为什么呵斥提婆达多为“破衣者之子”或“饮唾小儿”呢?大疏中回答说:佛在大众中呵斥提婆达多,并非是不应说的,若不如是呵斥提婆达多,当面揭露其过失,那么有许多不能明辨是非的众生,要追随提婆达多而受到损害。佛如是说,恰好能灭除他们的罪业,挽救他们,此诚然是应说应作的饶益事业。月称论师说:“汝知应时心,有者问不说,有者问而说,引导诸有情。”佛陀能如实了知一切众生之根器心行与时机因缘,对有些问题不说,对有些人有问即答,如是以种种善巧方便引导诸有情。因此,无论答与不答,其实皆可证实佛陀是遍智也。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颂词(含链接)】《四百论》 第一品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二品


【每日一颂】《四百论》 第三品


076

我我所骄傲,世智者谁起,

以一切有情,诸境皆共故。


077

六分雇公仆,汝有何所骄,

随所负责任,要待他授给。


078

如佣得所得,思主为施者,

主给所应给,自矜为施主。


079

余视为苦处,汝起颠倒念,

以他事存活,汝由何生喜。


080

王是护世者,亦为世所护,

由一而生骄,余何不离骄。


081

种中喜自业,存活者难得,

若汝获不善,汝难得善趣。


082

若由他使作,世说彼为愚,

如汝随他转,更无有余者。


083

要由我保护,取世间工资,

若自作罪恶,无悲谁同彼。


084

若作罪众生,非是所悲愍,

则愚夫异生,皆非所庇护。


085

自生欢喜因,随处皆非无,

由教等为因,不能灭非福。


086

若谓正防护,国王便为法,

烦恼诸匠人,何缘不成法。


087

世间依国王,国王尤可诃,

喻善诃有爱,普为世间母。


088

非愚不得王,愚人无悲愍,

国王虽护者,无悲不住法。


089

诸仙一切行,智者不全为,

以彼诸仙中,有劣中胜故。


090

往昔诸善王,护世如爱子,

诸依诤世法,今如鹿旷野。


091

若得便为害,国王无罪者,

盗贼便害他,最初亦非有。


092

若于酒等事,舍财非供养,

阵中舍自身,岂认为供养。


093

国王护世间,汝全无依怙,

怙者自无助,谁能生欢喜。


094

国王命终后,名称无少德,

无德与屠狗,何无大名称。


095

若时大权势,由自福德招,

是则不可说,此终无权势。


096

诸生活方便,世间说名种,

故一切有情,无种姓差别。


097

过去时久远,女性意动摇,

是故刹帝利,非由种姓生。


098

首陀由作业,既成刹帝利,

首陀由作业,何非婆罗门。


099

如王分权利,不能分罪恶,

智者谁为他,自摧毁后世。


100

自在所起慢,当观他有势,

若等若增胜,善士心不起。


101

诸佛所动作,都非无因缘,

乃至出入息,亦为利有情。


102

犹如死主声,世间皆生畏,

如是遍智声,死主亦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