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索达吉堪布 >> 人生,一场修炼 返回

人生,一场修炼

想得通,活得透

智慧是一种力,辨别、拣择和决断的力。前五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的修行,都是为了生起、增上和圆满智慧度。而我们到大学求知,也不是单纯地为了积累知识,更是为了萃取智慧。

繁花乱眼,谁能看透真假

智慧有世间和出世间之分。

世间智慧很重要,因为我们就生活在世间里。有了世间智慧,经商可以发财,研究学问可以得到学问,求功名可以得到功名。

然而,考虑到此生短暂,生死长远,我们还应该学习一些指向解脱的出世间智慧。否则,不相信来世没有办法,一个既有智慧又相信来世的人,最终却把所有智慧用在今生的生存上,甚至为此造下恶业,没有为来世和解脱准备一点点资粮,那还能不能算得上智者,是很难说的。

出世间智慧中,最重要的是无我空性:“我”不存在,我所拥有的一切不存在,乃至一切万法的自性不存在。

为什么呢?因为“我”是假象,是我们缘着五蕴产生的虚假认同;“法”也是假象,如果你一步步分析“法”的构成,就会发现,不论是心外心内的任何一个法,都没有实质性存在。

这种终极智慧的作用,就是洞察真理。

 

一路追寻,答案却在来处

一直以来,科学把最重要的智慧都用在探索真理上了。科学在各个领域里的成就,以及人们对它的相信和依赖,让它成为揭示万法真相的唯一期待。

然而,当科学尤其是量子力学、心智科学等前沿科学的研究者们,一次次给出令人振奋的突破性成果时,翻开古老的佛经却发现,很多道理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已经讲过了,特别是这个无我空性。

科学家们也在研究空性。不过,和他们的方法不同,佛学家们为了引导后学者认识这一真理,早已留下了严谨而简洁的推导逻辑——中观理论。

中观理论是求证实相的利器,它超越了宗教。这不是我们自说自话,你们研究研究中观,再对照量子理论及其所得出的结论,就知道了。

 

我闻,我思,我行

如果把智慧分成三种,就是闻思修。在善知识面前听闻佛法和修行的道理,可以生起闻慧;对所听闻的法义进行思考、辨析和探讨,可以生起思慧;对深入思辨后形成的见解不断修习,便可生起真正的智慧,也就是修慧。

要说明这三种智慧,藏地有一个很好的比喻,牦牛吃草:首先是牦牛吃到草,这是闻慧;吃到草以后开始咀嚼,直至嚼烂,这是思慧;嚼烂后吞到肚子里,这是修慧。

我们可以用自己吃饭的情形作对照。比如观修无常。什么是无常?一切法刹那刹那迁变流转,就是无常。当你听到这个观点,以及推出这一观点的理论和根据时,相当于获取食物,并把它放进嘴里,这时候有了闻慧;当你用思考和辩论方式,分析根据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剔除所有妨害这一观点的理由和疑惑,最终建立起“一切法绝对是无常”的定解时,相当于咀嚼和品味食物,有了思慧;串习这一定解,相当于把食物咽下去,进入消化阶段,于是有了修慧。

其实学任何知识都一样,闻和思有了,才能修,让它成为自己的东西,不学不思考,就谈不上实践。

 

心中有片光,不惧世事茫茫

闻思修要结合起来。有闻思修的人,不管是自己修行,还是利益别人,都会有种力量。相反,闻思修不到位,影响自己倒在其次,如果去传法,会感受到明显的局限性,严重的,给人开示的道都有缺陷。而当人们走进来,跟着学习以后,不但形不成真正的修行,说不定还会误入歧途。

台湾有些佛教徒坦言,自己以前比较形象化,信佛,但没有智慧,佛到底是什么,不知道;轮回为什么成立,不知道,敬佛是敬佛,总归有点盲目,是迷信。但现在不同了,闻思以后有了智慧摄持,信起来修起来都很踏实,是智信。不管是大学的老师同学,还是社会各界的信佛人士,都感觉自己的信心明显提升了,也很有一种修行的乐趣。

这就是由思辨生起了智慧。而有了智慧以后,便不会人云亦云,别人赞叹,也跟着赞叹,别人诽谤,也跟着诽谤,不会这样。

这才是学佛,有智慧,自有主张。

摘自索达吉堪布台湾大学演讲

《神秘的修心之路》

  心 自 从 容 定 主 张  

◆所有图片均为原创,版权归索达吉堪布公众号所有◆

点击“阅读原文”欣赏现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