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悲德育 >> 一封来自藏地孤儿的信
返回
我前两天遇到了一位想读大学的人,他给我写了一封藏文信,读了以后我还是有一定的感触。当时我心里想: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心里都具有众多痛苦。
这封信的大概意思我跟大家讲一下,他说:我生长在某某牧区,在无忧无虑的孩童时代,我经常在蓝天白云覆盖、青草鲜花盛开的草地上放牛,时常和小牛、小马以及自己的小伙伴们欢快地玩耍。在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为自己的饮食、生活发过愁。
在自己读小学一年级那一年——1999年,我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母亲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当时打卦、算命、作佛事、去医院治疗,把家里所有的钱全部都花光了。但因业力所致,母亲的病不但没有好转,而且身体一天比一天脆弱,最后所有人的帮助都无济于事,母亲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母亲去逝后,我们三个孩子和父亲就更可怜了。父亲因为失去了妻子,再加上家庭的压力,心里非常痛苦,经常喝酒、打牌,对我们几个孩子也不太关心。人们经常说:他们的父亲已经发疯了。在这样的生活中,慢慢度过了两年。
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命运的虚空中又集聚了一朵痛苦的乌云——父亲得了肝癌。哥哥带着父亲在医院里,牦牛等家产全部换成钱给父亲治疗。但治疗也没有用,最后父亲的双目永远闭上了。我们三个孤儿就像旷野中的三只小鸟一样无依无靠,不知道前面的路如何行走。
之后亲人们让我们分开,我去了姑姑家。在她家每天都要受特别大的痛苦,他们家大大小小的人经常称我为“乞丐”、“孤儿”等,天天都要放牛,而且没有鞋穿,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我们藏族有一句俗话叫做:“没有父亲的人如果依靠叔叔,听不到一句悦耳的语言;没有母亲的人如果依靠姑姑,吃不到一口美味的饮食。”正因为如此,我一直在痛苦中挣扎,自己觉得: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痛苦的人吗?
后来,通过一位心地善良的老师的介绍,我到了县城一所小学读书。在这所小学里,很多同学对我特别冷漠、歧视,心里极其痛苦;也有很多老师对我特别关心、安慰,心里也特别欢喜。在这种欢喜和痛苦交加的生活中度过一段时间后,通过一些善心人士的介绍,我到了一所孤儿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我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新天地,因为里面很多孩子跟我一样:有些父母都没有,有些没有父亲,有些没有母亲,而且这所学校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老师也很关心大家。从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到六年级,我就在这里快乐地度过了。
小学毕业后我考上了中学,虽然以前的孤儿学校每月给每位学生200元钱,但那时痛苦又再次浮现,因为在一个月中用200块钱来维持生活相当困难。不说购买衣服等生活用品,就是全部用来吃饭,一天也只有6元6毛钱,一顿只有2元2角。在那个地方,买一个包子就要1块钱,这样的话,一顿饭只能吃到两个小小的包子。有时实在饿得不行,但也只好忍着。到了最后一年的时候,有一些同学和老师经常布施一点糌粑(藏地特有的食物),生活较以前就好得多了。
中学毕业后我考上了大学,但不知明天的路是像以前那样,还是以后会有新的景象?
看了这封信后,我觉得很真实。确实,在生活中,没有父母的人处境都很可怜。这是人类的贫穷之苦,相信心地善良者已潸然泪下。
作者:索达吉堪布
来源:《般若摄颂浅释》第五十三课
推荐阅读
以善存心 以德存世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