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什么高度地评价缘起法?
但是不观察的时候,它很正常。有因,有这个东西,就会出现果,出现另外一个东西,比如说有种子、土壤、温度、湿度这些东西存在的时候,种子就会发芽,我们以为这个发芽是从种子当中产生的,是种子给他发挥了作用,让它产生的。我们也可以看到豆芽是从豆子诞生的,这个我们的眼睛也可以看得到,这样以后,我们认为这两个是因果。但是这个再往深处观察的时候,就失去了所有的这些联系。这个时候,这里面讲了“无我之法,无我我所,犹如虚空,彼诸幻法”,这个时候就只能这么讲。
但是如果不观察的时候一切正常,这个《稻秆经》又开始讲“从无始已来,如暴流水而无断绝”,不观察的时候就像河流一样不断绝;观察的时候像天空一样,“犹如虚空,彼诸幻法”。
这两个方面我们都要了解,否则,佛讲的缘起法我们永远都没办法理解。前面讲过了,佛也高度地评价缘起法,谁见到了缘起,谁就见到了法。
这个地方讲的法是什么呢?就是八圣道。八圣道在大乘佛教是一地菩萨。如果是小乘佛教,他证悟无我以后才有的这些功德,叫做八圣道。八圣道里面的第一个叫作正见,正见就是正确的、真实的见解,非常准确的见解叫作正见,那么这个正见是什么?正见就是证悟空性或者是证悟无我,是无我的见解。
所以我们这样了解才明白,宗喀巴大师也通过缘起来赞扬佛,为什么呢?因为缘起的这种说法、这种观点,是除了佛教以外,其他所有的宗教、哲学里面都没有的,这是唯独佛才能够说得出这样的道理,所以这个非常重要。
缘起我们明白了以后,实际上我们就已经知道一切都是如幻如梦;如果知道了如幻如梦,实际上我们已经了解了佛教讲的空性。但是这个时候的空性,我们只是理论上了解了,还不是证悟。
第一个是无明,要知道这个整体,我们要先大概了解一下十二缘起。以下就开始讲这十二个缘起,一个一个地讲,这个之前我们要大概地了解一下十二个缘起。为什么是十二个呢?这十二个缘起到底在讲什么呢?有些时候说犹如虚空,没有任何的缘起法;有些时候说像河流一样不断。这个怎么理解呢?这些概论是非常重要的,先了解一下这个概论。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地去了解一下它的字面上的这些内容。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无明,其中最后的一句话非常重要,
及余种种无知,此是无明
“种种无知”,我们的所有的、各种各样的无知、愚昧、愚蠢,这些都叫作无明,但是这些当中最关键的无明是我们对物质的这种执著,还有对自我的执著,这些都是最重要的无明。实际上所有的这些无知、愚昧都叫作无明。“此是无明”,无明讲完了。
有无明故
因为有这样的无明,
于诸境界起贪嗔痴
这里面的境界是什么呢?境界这两个字,平时我们讲的时候,比如说思想觉悟的境界,指的是一个稍微比较高一点的觉悟,很多时候是这样的。
但这里不是,这里的境界是什么?我们眼睛看到的物质,耳朵听到的声音,手接触到的这些东西,都叫作境界。平时佛教里面叫作外境,外境就是外面的这些境物,这里的境界也是这样子。
外界是我们的眼睛看到了某一个东西的时候,因为我们的内心当中有了无明,所以看到的东西我们立即就认为它是真实的。比如说我们的眼睛看到了一朵花,然后我们的眼睛没有告诉我们这朵花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这个花它也不会告诉我们,它本身是虚拟的还是真实的。我们的视觉它也不会告诉我们,但是我们的意识,它本身就有这样的无明,所以我们的眼睛看到了一朵花的时候,立即就把它当作真实的花。所以我们为什么把这朵花当作一个真实的花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当中有无明,这我们讲过很多次。
比如说我们衣服的颜色,不仅是衣服的颜色,我们周边的所有东西,这些物质的颜色都是不存在的,这个包括物理学家、科学家,他们也很早以前就发现这个问题,现在也是这个观点,没有什么变化,我们看到的红黄蓝绿这些颜色都不是物质的颜色,物质它没有颜色。那么这些颜色是从哪里产生?是我们自己的大脑里面产生。佛教不会说大脑,佛教说从我们的视觉当中产生。红的、黄的,这是我们的视觉,不是物质的本质,佛教也这么讲,科学也这么讲。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点击下图二维码,即可请购法宝。↓
慈诚罗珠堪布
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与平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