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有声读物|《你在忙什么》三十三 | 烦恼怎么转为道用? 返回

有声读物|《你在忙什么》三十三 | 烦恼怎么转为道用?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关注


《你在忙什么》

作者:  索达吉堪布


现场互动



问:您能不能说说自己一天的起居情况,比如几点起床?都做些什么?这样我们也好随学。

堪布:就说今天吧。早上我五点半起床,念了半小时咒语,禅坐了一会儿。接着念了一小时经,这是我的功课。念完后,磕了一百个头。接下来,我喝了点五台山的文殊茶,一边喝茶一边看书。之后写微博,吃早餐,然后就到这里来了。


问:那您一般几点睡觉?

堪布:以前有资料说,人晚上要睡足八小时才行,但今年有新的报告说,每天睡八小时的人死得快,四五个小时足够了。所以,睡眠时间太长对健康不利。

平时我十二点钟以后睡。昨天要晚一点,我们那边有个病人,说要我念经,让我等着。但我等到一点钟,还没来电话,就睡着了。


问:那您什么时候写作或翻译?

堪布:一般是在下午。


问:《普贤行愿品》说要“恒顺众生”,这对我们来讲很难。众生有善有恶、有正有邪,面对善的时候,可以从善如流,但面对恶人恶事时,该怎么办?还要随顺吗?

堪布:恒顺众生,是指一切时候都要随顺。这是《华严经》等大乘经典中教诫菩萨利益众生的殊胜方便。


法王如意宝的《胜利道歌》里说:“言行恒时随顺友。”针对这句,曾有人问:“如果对谁都随顺,那对贪心大的人,是否也要随顺他生贪?对嗔心大的人,是否也要随顺他生嗔?”


法王说:“当菩萨随顺众生时,一定要有度化他们的智慧和能力。比如,文殊菩萨在度化国王的嫔妃时,首先就是随顺她们,然后才让她们皈依,引导她们获得解脱。”


不仅是文殊菩萨,许多菩萨也都有自己的善巧方便,并在各种场合中随顺世人,度化有情。


所以,在接触所谓的“恶劣众生”时,如果你有能力、有方便,不妨先顺着他,以赢得信任。比如,你想帮助一个有邪见的朋友,可以先听听他的观点,甚至适时地表示认同,到了一定时候,再恰当地提出你自己的看法,慢慢引导他。


当然,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就不要随顺了。否则,说不定被别人吸引,度不了别人,还跟着人家跑,这不成了“同流合污”?


问:我是做媒体工作的。现在有些人披着“上师”的外衣,我也看到了他的私心及不如法行为,请问这时候该怎么做?是视而不见,还是揭露出来提醒身边的人?

堪布:这个问题要分开看。有些不如法的现象,如果危害面比较广,让大家知道也好,有个提防。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因此给整个佛教带来负面影响。


现在许多藏传佛教的上师在汉地度化众生,劝大家皈依、发心,让大家行善,而很多人也皈依了,懂得了法理、得到了摄受,这非常好。


与此同时,也有来谋私利的。汉地一些比较单纯的人,因为没受过佛教教育,加之心急,见到上师也不观察,直接冲上去依止、供养。等出了问题又生邪见,甚至闹着打官司。这种现象是有,就像工业革命后,市场上出现各种商品,真的假的都有。


看到这些问题,要不要说出去?这要观察我们有没有制止的能力,制止的话,效果好不好。


如果你有能力,确信效果会好,那就制止。但如果你观察到,这对他个人不利,你度不了他,对佛教更加不利,那装着不知道也好。


为什么?因为一旦你报道了,现在人你们也知道,一个人的问题,他们不会怪罪这个人,而是说“藏传佛教怎么怎么”“汉传佛教怎么怎么”…本来这个人代表不了任何教派,但“丑闻”一出来,就会损害整个佛教的形象,也会伤及很多人的善根。


所以我认为,现在我们更需要的,一方面是法律,法律对佛教的保护;一方面是多些正面报道,以赢得社会对佛教的普遍认同。


问:我一位朋友的母亲刚过世,心情很悲痛。我给她推荐了您的《苦才是人生》,她看完后,特别特别想见您。您今天在这儿上课,她很想来听,但碍于书院的规定,来不成,非常难过。我也很不开心,就向您诉诉苦,没有别的。

堪布:书院在管理上有些规定,非常有必要。但她处在这样的困境里,想要见我的话,可以单独安排个时间,晚上或明天早上都可以。


亲人死了,是最悲痛的时刻,很需要帮助。没有感受过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哭得这么厉害,为什么这么难受…但正在感受的人,很难摆脱这种痛苦。


在佛学院,以前有人请我念经,我很少去。但后来我父亲死了,我去请一些上师、活佛念经,有些答应了,有些没答应。我知道他们忙,但还是沮丧:“我家人死了,请您念个经,为什么不答应?”


我感受过,就知道她的痛苦。用自己的感受来为别人着想,也是一种修法。



问:禅一般是静着修的,但能不能动着修?比如我打球,打一下念一句“嗡玛呢贝美”,再打一下,再念一句,能这么修就方便了。

堪布:这个主要看修行的熟练程度。初学者一般先安住修比较好,念咒也好、观想也好,在身心寂静的状态中容易修。等境界提高了,稍微有点散乱也没关系。像密乘里的有些修法,有一定境界时,还要求你奔跑、唱歌,做各种行为,这时也能专注,可以成就很高的境界。


每个人的根基不同,如果你有这个能力,一边打球一边念“嗡玛呢贝美吽”,当然好。如果打着打着就忘了,不如多抽些时间静修。


问:您说念咒一定要计数,但我经常不知道自己念了多少遍,这样行吗?

堪布:念咒还是要计数。光是口头上念,不一定很踏实,念了十遍,可能你觉着念了很多。如果你一个一个计数,念多少是多少,对修行是一种动力和压力。


问:我在学佛时,不少同事对此感到好奇,也找我聊佛法。他们是自己看书,也常说些自己的见解,但我一听就知道在谤法。我不好直接反驳,怕他们烦恼,请问如何善巧引导他们?

堪布:要引导别人,自己先应该学好教理,培养佛教方面的综合素质。


听说有个大德来这里讲显宗密宗,有人问旁边的人:“什么叫显宗密宗?”那人回答:“显宗就是显宗,密宗就是密宗。”可能很多人确实不知道这个差别,所以很难作答。佛教徒要系统学习佛法,最好有善知识引导,这跟你没学过或者自己看书差别很大。


自己看书,可以了解点知识,但很难通达教理。不通教理,就像你所说,一说话可能在谤法了。所以,你最好建议他们在有师承的情况下学习佛法。


没有师承,不说一般人,就是永嘉大师也不被认可。当年他对玄策禅师说自己读《维摩诘经》时,悟到了佛陀的心宗玄策说:“无师自悟,是天然外道。”


他请玄策为自己印证,玄策说:“我的境界不够,曹溪有位六祖大师,你可以找他。”就这样,永嘉大师参礼六祖,得到了印证。


因此,见到有人自学佛法,我们应该启发他的善根,让他接受一些正规的佛教教育。开导时要善巧,不必加些什么“罪”给他,免得人家生烦恼,但是在道理上,你一定要有破斥他观点的能力。


这个不必客气。他觉得自己对,你就用佛教理论跟他辩让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理论上不要留余地。否则,他会觉得专业佛教徒都答不上,自己的观点更厉害了,还到处宣扬。这对他不好。


我们自己要好好学。学好了,方式上善巧一点,那些断章取义的说法很容易破。


问:烦恼怎么转为道用?

堪布:《六祖坛经》说:“烦恼即菩提。”这句话的意思若能通达并做到,就是把烦恼转为道用了。


比如,当你生起贪心或嗔心,就用智慧观察这个烦恼的来龙去脉:它从哪里产生?住在哪里?去了哪里?…这样观察下来,你会发现,其实烦恼是不存在的。


不仅烦恼,生烦恼的人和烦恼的对境,也都不存在。如果我对这个人生嗔心,“我”的本体存在吗?这个人的本体存在吗?嗔心的本体存在吗?反复寻找以后,结果了无一法:找不到“我”,找不到敌人,也找不到嗔心,里外都找不到。所以说“了不可得”。


一切唯有空性,显现也不过是智慧的妙用。


当你学着观察,并真正认识这点时,也就是把烦恼转为道用了。因为你已经了解到它的体一体是空的,既然如此,也就没什么可烦恼了。


当然,这个一定要修,只是道理上懂、口头上说,是不管用的。试想,怨敌来了,你边跑边喊“没有怨敌、没有怨敌”,行吗?烦恼来了,你边生烦恼边叫“没有烦恼、没有烦恼”,有用吗?


所以,一定要认识烦恼的本性。认识了,也就无害了。


问:我公司很多人在学佛,天天“我上师是谁,你上师是谁”,但我一直没皈依。不过您的课讲得好,我喜欢听,特别是您说要用五六年观察上师,这挺对我的脾气。而且您不是那种把自己摆得很高的感觉—不好意思啊。我想问的是,是不是每个学佛的人都要皈依?

堪布:大家一起交流,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这点我很欣赏。你在皈依上这么谨慎,比不知道观察、听到一个名字就去皈依的人,要明智得多。


暂时不皈依也好。有人皈依后,以为皈依的是人,把上师当私有财产,“这是我的上师,不是你的”。听说某位上师有两拨弟子,他一下飞机,弟子们都去抢,结果一拨抢到人,一拨抢到衣服,闹得很不愉快。


基督教没这种事。他们共同信仰上帝,神父不会说“这是我的信徒”,信徒不会说“这是我的神父”,这样就团结。其实我们也一样,大家皈依的是三宝,所以我每次都说:“我代表佛法僧三宝给你们授皈依,你们皈依的是三宝,不是我。”我这么说有我的考虑。


一方面,一旦我做了什么坏事,不会染污别人;另一方面,也是让大家不要有“你的、我的”这种分别,我们都是佛教徒,是佛的弟子,应该要和合。当然,人的意乐、根基不同,我们选择的路,并不是所有人都要这么走,别人可以自由选择。今天我们聚在一起,信仰什么都可以,不妨碍大家共同开拓一种事业。所以,皈依看因缘。因缘成熟了,瓜熟蒂落,也就皈依了。


不过,人身难得,以后因缘成熟了要把握好。要知道,皈不皈依在功德上有很大差别,约束力也不一样。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启动线上读书计划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聯繫紫瑩老師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老中青公众号:macau_longlife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世界绿色健康研究协会公众号: GHWAZX

Facebook:动物乐传心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