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九课1 返回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九课1

智诚堪布 菩提如意宝珠 2017-04-02


第十九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殊胜论典《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主要宣讲的是修持大圆满正行之前的前行修法,是非常殊胜、了义的修法,非常高深。为了让我们的心能够达到真实修持、接受大圆满法的法器的程度,前面必须要学习大圆满前行。前行中有很多的理论,也有很多的窍诀。在了知大圆满前行修法前,必须知道佛法的智慧、修行的次第、原理、方式等。不单是学习,还能引导我们的心逐渐成熟。因为现在我们的心充满了轮回的习气和烦恼,这种心相续的状态没法和大圆满法本身相应。

必须通过共同的外加行,调伏我们耽著轮回的分别念;通过内加行让我们的心逐步走向成熟:如皈依(对上师三宝产生殊胜的信心)、发起菩提心、通过百字明清净无始以来在阿赖耶上很多的习气、烦恼的种子、通过曼扎的方式来累积资粮、通过上师瑜珈让我们的心得到成熟。如能这样修持,我们的心逐渐就能成为殊胜的法器,再来学习大圆满正行的窍诀就非常殊胜,大圆满窍诀就会成为调伏烦恼的殊胜方式。

很多地方都讲到大圆满法是九层之巅,是九层佛法中最圆满、最殊胜的妙法。如果没有通过前期的修行,即便这个妙法在我们手上,我们都不知道应该怎么用。自相续成熟后,这些妙法就非常殊胜。就像现在电脑的一些顶级软件,如果电脑专业的水平达到某个高度时,这些软件就非常便利,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对电脑盲,不知电脑程序、不知操作电脑的人,就谈不上殊胜。所以必须要通过不断学习,把专业知识提升到能和软件相应的高度,才能知道殊胜性,才可以做很多事情。

大圆满法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一样,它本身非常的殊胜,但有一些修行者不太着重前行,非常注重大圆满实修的窍诀、正行等。对这些法有兴趣,也说明有善根、有福德。但单这一点福德善根要去相应大圆满还不够。对佛法虽有因缘,但因缘也分深浅。对大圆满法有信心、有兴趣说明我们有因缘,到底是什么因缘?是接触到法的因缘还是使用这个法,让法成为调伏相续的殊胜利器的因缘?这方面要分的。福德分深浅,因缘也分深浅,我们有因缘能够遇到大圆满法,对大圆满产生向往之心,也是值得庆幸的事。但如要让相续和大圆满法本身相应,还需要更深的因缘、更多的福德。前期的准备是让心达到和法相应的层次,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前行的修行是让我们的心相续和法完全相应的真实的引导。

通过一步步脚踏实的闻思修行,对于四加行学习后认真地观修,内心中生起界限的验相,对不共加行也是反复修持。当真正佛法智慧、福德上升到一个阶段时,我们就不会单纯地认为五加行就是个计数,代表五十万数字。我们在修五加行时状态、能力、智慧都不一样,对有些人来讲就是五十万数字,而对有些人则意味着相续成熟和在五十万数字中不断累积资粮,和实相靠近的过程。

所以在学习时,就看福德的深浅以及对佛法领悟的程度。有些人于前世精进努力过,在今生中很容易相应;有些人前世可能没有做过很多努力,今生中是一般的根基,但也可以转变。如果我们非常精进,或者对上师能够产生信心,在这个基础上锲而不舍地学习,我们的根基也可以转。大圆满前行中从钝根转为利根的很多修法,如果重视就能把我们的根基从钝根转为中根,从中根转为利根,这方面是绝对可行的。

第一方面就是自己要有一定的因缘,第二是要值遇对加行法非常重视的上师善知识。现在我们很幸运,大恩上师非常重视前行,批评了很多不重视前行的修行者,也批评了一些不重视前行的善知识。绝大多数众生都需要前行的修持让相续成熟,极少部分人可能由于前世的因缘非常殊胜,修行中不需要前行就能够相应正行的也有。但在末法时代,我们既然流落到这种状态中,普遍情况都不是上根利智,需要以前行方式次第地成熟自相续,所以非常重视前行。因为上师很重视前行,在他座下学习的弟子们,有些人已对前行法的重要性产生了定解,有些人正在产生定解,有些人即将会产生,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缘。

如果我们遇到的上师没有对前行修法很重视,那么我们的根基无法自动地从钝根调整到利根。法很殊胜,我们能不能接受、消化还要观待很多情况。能够按部就班地次第性学习、修行前行法非常重要。既然在学习、在修行,就应该重视。正行虽然很重要、很殊胜,但当前我们相续和法之间的距离还长、还远。不能够从现在这种根基出发,抛弃前行的修行直攀密法、直攀大圆满,利益不会特别大。

反过来,如果我们首先把基础打好,再逐渐去接受密法大圆满,就会知道法很殊胜,能非常直观地了解、接受。而不是从法本中、别人口中说密法很殊胜。如学好了前行,内心中对佛法的深广教义真实通达,对于密法、大圆满的殊胜性,就会有更加不共的了知和觉悟。

比如我们最初到学院的时候也学了很多密法,但因为没有基础,学了之后并没有什么感觉。从上师、道友们的口中说的时候,是最高、最殊胜的法。当时在学这些法的时候,也是沉浸在“我得到了最高的法要”这种没有什么根据的沾沾自喜当中。到底殊胜在哪里?内心当中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后来逐渐学习了很多基础的法要,若干年之后才渐渐知道,密法的确很殊胜。这时再说密法殊胜是有感受的、是发自内心的赞叹。

有些道友没有得到密法之前特别地稀求,想方设法都要得到,一旦听到之后就觉得好像没什么感觉,没感觉哪里很殊胜,有时候又听不明白。所以那个时候容易产生很大的落差,也容易退失。在最初追求密法的热情消失之后,就没有动力再支撑他继续追求殊胜的法要了。

如果首先把加行部分学好,再学习密法的窍诀,有了坚实的基础,就知道从哪些方面来讲密法的确是很殊胜的。而且,密法当中的生圆次第、大平等、大清净等方面的教理,他能够完全听懂,并能够从心底接受,也知道如何着手去观修。所以下面的基础打好之后,不管是从教理的智慧理论上打好基础,还是加行的修持(四厌世心、五加行、出离心、菩提心),这些都能修得很好。有了基础在这,一旦去修更高的正行就容易修,也容易和殊胜的法相应,那时就知道密法调伏烦恼的力量的确非常大。

没有修过加行,或者加行的基础没有在相续中打牢的人,虽然有很多时间去追求密法,但是效果不大。如果不知道原因就会责怪上师和法,不会去反观是不是自己相续中的条件不够。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了解这些情况,把基础打好,这样修上去绝对是相应的。这部法很深、很殊胜、力量特别大,我们自己也需要殊胜的智慧去驾驭它。如果没有殊胜的根基、智慧去驾驭它,那么这部法对我们来讲作用并不大。

现在我们要学习的是前行中的共同加行。真实的共同加行在修法方面分了四个,但在科判当中有六个,现在我们学习的是前面的共同四加行中的第一个:暇满难得。暇就是闲暇,离开了八无暇;满就是十种圆满(五种自圆满和五种他圆满),合起来叫做暇满,暇满的人身。难得:这样暇满的人身是很难得的。

暇满的人身是修习殊胜解脱道、修行佛法最好的所依,但这种所依其实并不容易得到,现在我们得到了就要珍惜它。现在我们得到了暇满人身是源于前世的努力,今生中我们继续努力,后世还能够得到暇满人身,就能成为殊胜佛法的所依,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地修行。

如果在今生得到暇满人身的时候没有修行,第一是浪费暇满;第二,我们就再没办法持续性地得到暇满,就会失去修行佛法的机会。如果在轮回中没有把佛法作为最殊胜的所缘、最重要的事情进行修炼,那么还会同无量无数的普通众生一样,毫无自主地在轮回里随波逐流,没有自在地跟随轮回的习气而流转。

我们后面要一步一步地观察无常、轮回痛苦、业因果,真正观察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轮回不能再待下去了,非常的痛苦。今生当中我们只是感受一点点的小痛苦,其实在轮回中还有非常可怕的痛苦,最可怕的就是它无始无终。假如我们人生中只有这么一点点短暂的痛苦,我们也可以忍受,但关键这种痛苦去了又来、来了又去的模式,就像魔咒一样,是没办法自动打破的。所以,轮回最可怕的就是时间特别长、不会自动终止。因此我们就会在轮回里翻来覆去,一而再再而三、无始无终地感受身心的痛苦。

在讲到这个问题时,有善根的人就会心生疲厌,觉得轮回的确没有真实的意义,不管怎样一定要获得解脱。如果思维到了这一点,他的出离心就会引发,觉得不需要再这样下去了,应该找一个解脱之道,彻底地解脱轮回。而不是只考虑今生中要去挣钱,钱花完了又去挣。像这样并不是一个真实的解决之道。

身处轮回中,各式各样的安乐与痛苦,去了又来、来了又去,变着花样地感受着,但这一切的一切最后看起来都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所以我们要通过学习,尤其通过不断地观修,让问题浮现出来,在内心中对它产生非常清晰的认识,并逐渐深入到骨髓中去,那时我们才会真实地愿意从心底深处抛弃这个轮回的模式。

必须要反复观修,不是说了解了、知道了、考试考了九十几分、得了一等奖就可以了。考试考得好并不能说明什么,有些人有考试的天份;有些人有这方面的福报和运气;有些人可能的确下了功夫,在词句上面有所了解。但这些都是学习的第一步,我们不能说没有用,但是真正来讲是通过考试、学习,让我们内心对法义本身有所掌握。我们要将所学的法义印在心上、融入心中,变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这就必须要反复观修、使用它。观修得越多,和我们的心就越容易融合,法就变成我们自己的一种状态了,会自然而然对轮回生起彻底的厌离,想追求真实的解脱道。所以要不断地观修,让法义融入我们的心,改变我们的相续、我们的想法,这是很重要的。

有人觉得:“是不是我永远没办法生出离心了?”不是的,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努力过。法有它的作用、它的加持力,只要我们努力地、真实地、长时间地去观修,法一定会起到作用,一定能改变我们的心相续。当法融入到自己的相续、威力一旦浮现出来,我们的想法自然就变了。以前非常贪恋的、执著的、放不下的东西自然就会放下,没有什么放不下的理由。因为我们的心改变了,以前放不下的就自动放下了,就会以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利利他的佛法的修学中去,这方面是改变我们心相续的殊胜引导。

所以暇满人身很难得,我们必须要珍惜,最好的珍惜方法就是在暇满人身的基础上,继续不断地修行。这才是珍惜难得暇满人身的最好的方法,保养暇满人身的方法也就是这个。如果没有通过正法来保养暇满人身,我们修习正法所依的身体就会被世间八法的病毒侵入,暇满人身就会腐烂掉,就不想修行了。最好的保养方法,就是在这个人身的基础上不断地修行。

闻思修行第一个步骤是四厌世心,也就是四转心法。通过四厌世心,我们逐渐地认识轮回的自性,认识到我们在轮回当中是什么,应该做什么。这样就可以确立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并且通各过种修法转变心相续。

现在我们学的是圆满。前面学习完了五种自圆满,现在学习的是第二个科判,五种他圆满。五种他圆满是在修行佛法所依的这个人身的基础上,前面五种条件是自己具足,这里的五种条件是观待助缘。修行佛法不是一个人就可以的,必须要观待很多其他的因缘,来自于自己之外的助缘叫做他圆满。主要归纳起来有五种,叫五种他圆满。

戊二(五种他圆满)分五:一、如来出世;二、佛已说法;三、佛法住世;四、自入圣教;五、师已摄受。

这里是递进的关系,一环扣一环,前前是后后的基础。如果前前具有了,还看有没有后后,如果最后都具有了,那么自己的因缘圆满了,他方的因缘也圆满了,这个人身就是最殊胜的人身,得到了之后就要精进。这样的人身并不好得到,下面还要讲这个问题。

我们下面就学习他圆满是怎样安立的,首先有一个略说,后面展开广说。

如云:“如来出世与说法,佛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

这是龙树菩萨讲的教言,也讲到了五种他圆满:第一是如来出世;第二是说法,如来出世之后已经说法了;第三是佛法住世;第四是入圣教;第五是为利他故心悲愍。和这里所讲的是完全可以对应的。

首先讲如来出世这个问题。

如果未曾生在佛陀出世的光明劫,那么连正法的名称也全然无有,而今值遇佛陀出世的贤劫,所以为导师殊胜圆满。

这是从整个劫来观察的。当然我们分析时,总的来讲现在是光明劫,因为明劫当中才会有佛陀出世。但是下面我们还会看到,即便在光明劫中,还有佛陀在这个阶段出世,那个阶段不出世的情况。如果我们只是站在当前的情况来看,不会觉得佛陀出世有多困难;但是把这个范围拉长扩大之后,就知道这的确不容易。下面华智仁波切就要引导我们的心一步步深入,一步步看清楚给我们传递出来的真实的如来出世多么困难。

后面还要讲有佛陀出世的劫叫光明劫。光明就是智慧,佛陀的光明智慧出现在世间的时候,叫做明劫;没有佛陀出世,叫做暗劫。如果出生在暗劫中,连正法的名称也全然无有。法是佛陀觉悟之后宣讲的,是佛陀证悟的等流。如果佛陀出世,佛陀就会讲法。如果佛陀不出世,世间也不可能有正法的出现,又谈何修行呢?虽然得到人身,但是对解脱轮回、修学佛法来讲没有用,不是真实的暇满人身。

“而今值遇佛陀出世的贤劫”,我们现在身处有佛出世的贤劫当中,第一个观待他方的因缘圆满了,如来出世就是导师殊胜圆满;如果佛陀不出世,就不圆满,导师殊胜这一点就没有了。没有导师引导我们,通过自己的分别念是永远没办法发现真实义的。完全在轮回的模式中,永远没办法打破分别念,打破轮回的模式。

一般的众生,依前世轮回的习气,不断地追求饮食、名利、财富。有些众生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不是真实的究竟之道,想要探求解脱之道,所以在历史中出现了很多修道者。印度有婆罗门,中国有很多修仙的人、修道者。他们也得到一些禅定,发展出神通,得到一些智慧,但是因为没有真实地触及到无明的根本,还是在轮回里面转。只不过层次比追求粗大的欲妙的一般的世间人,要深一些;追求的深度是从物质到精神,从享受欲妙到享受禅定的安乐。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一样。

世间人为了世间八法而奋斗;修道者为了解脱而奋斗,虽然真正的解脱目标并没有确定下来,毕竟还是为了解脱奋斗,这是差别。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因为根本没有找到解脱之道,仍然还会轮回。世间人为了追求世间八法,身心感受很多逼迫,像现在的世间人,身心俱疲。苦行者、修道者为了得到所谓的解脱,身体修苦行、离群索居,也感受到了很多压力和疲惫,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没办法找到殊胜的解脱之道。

有没有人想要解脱?有。但是毕竟没有遇到真实的解脱轮回的导师,没办法解脱。如果佛出世,就有引导者了,这个叫导师殊胜圆满。我们想要修道,导师殊胜这一条不圆满,我们也会像外道修行人一样,虽然有这个想法,每个普通人也想快乐,永远离开痛苦,但是找不到一个究竟之道。没有导师的引导,永远没有办法凭自力或者凭其他没有解脱轮回的人的帮助而出离轮回。

佛陀出世,对我们修行佛法来讲,这个条件就圆满了,这是非常殊胜、非常重要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有了,才可以谈下面的条件;如果第一个条件都没有,下面就免谈了。这是先决条件、基础条件。真实来讲要引导众生出离轮回,引导者非常殊胜。引导者对我们来讲就是佛——已经现证法界光明,从轮回当中出离的殊胜的导师。

佛陀在世间出世,就是导师殊胜圆满;如果不出世,导师殊胜圆满就不具有。其他的不能作为导师引导我们趋向于解脱。但是佛陀出世了,就是导师殊胜圆满。对我们来讲,修行佛法第一步的暇满人身就已经具有了。

尽管佛陀已现身于世,但如果没有宣讲正法,我们众生也得不到受益,而如今佛陀已经循序渐进转了三次法轮,因此佛教正法圆满;

佛陀出世之后如果没有讲法的话,众生也得不到受益。一般来讲佛陀出世一定会讲法的,不会无因无缘出世。如果这个佛陀示现的是八相成道或者十二相成道(在汉地讲是八相成道,藏传佛教来讲是十二相成道),就一定会讲法。因为在八相或十二相当中就有转法轮。

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分析呢?因为真正的佛,他现身于世有很多种情况。这里所讲的佛陀出现于世,主要是指以圆满的方法证道的佛陀。还有其他的不是以这样八相或十二相成道而出世的佛陀。比如说佛陀有可能化现成一般的人如国王、大臣或者富翁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利益众生。这样化现的佛陀是不会讲法、不会示现转法轮的。既然佛陀会降生于世,这是不是就是说佛陀出世呢?我们说在这个意义上分析不行,因为毕竟这种出世的佛陀只显现成一般的人出世,佛陀虽然出世但不会讲法。

所以这里所讲的佛陀出世,一定是指八相或十二成道的佛陀出世。就像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金刚座出世的释迦牟尼佛一样。即使佛陀出世、证悟成佛了,如果不讲法,众生也没办法得到利益,就和佛不出世一样的。因为佛陀出世对众生最有利的就是讲法:讲解取舍之道、讲解现证法界的因缘,让众生去修行、取舍。这才可以真实地调伏烦恼。所以佛陀如果没讲法,众生也得不到利益。

而如今释迦牟尼佛已经循序渐进地转了三次法轮:在鹿野苑转四谛法轮,在灵鹫山等地转第二相般若法轮,在广严城等地转第三次善分别法轮。所以说佛陀循序渐进转了三次法轮,对我们修行佛法来讲,佛教正法这个条件已经圆满了。

第一个导师出世这个条件圆满。要修行佛法才叫暇满人身,观待我们来讲,第二个他方的因缘就是佛教正法,这个必须要圆满。如果没有佛教正法那就不是圆满,因为没有正法可修。但是现在佛陀已经三转法轮,说明佛教正法是圆满的。对我们来讲,他方的因缘,就是我们要修的佛法本身,这个条件是具有的,所以叫佛教正法圆满。

虽然佛已讲经说法,但佛法如果已经隐没,也对众生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今佛法住世期尚未圆满,所以时间圆满;

第三个条件就是时间圆满。虽然佛陀出世,已经转了三次法轮,但是如果佛法隐没,那对众生也没办法起到作用。对我们现在的众生而言,现在佛法还在住世,还有高僧大德在不断地出世,在住持、宣讲佛法,众生也有想要修行佛法的心态。这说明佛法的住世期还没有隐没,还没有圆满,佛法还在住世期间。所以说时间对我们来讲也是很重要的。虽然佛陀已经出世过、也讲过法,但是如果时间过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没有生在佛法住世的时间,那对我们而言和没有佛法是一样的。我们现在出世的时间,佛法还没有隐没、还在世间。虽然有些地方佛法兴盛,有些地方佛法衰败,但总体来说,这个时间还没有过去。所以时间对我们来讲也是圆满的。

如果说佛法已经隐没了,对我们来讲,时间这个条件就不圆满了。怎么样体现圆满?就是作为我们要修行佛法的机缘,时间的圆满也是很重要的,这个时间还没有过期,对我们来讲还可以受用。就像食物如果过期变质了,我们就没办法吃。如果佛法隐没了,我们就没办法接触,也没办法闻思、修行。只要佛法隐没了,居士、出家人、上师、经典所有的都会没有了。那个时候哪里去找佛法?根本找不到。从这方面讲,佛法住世的时间还没有过去,所以说时间是圆满的。

虽然佛法住世,但假设自己没有皈入佛门也无济于事,如今我们已步入佛门,因而自之缘份圆满;

虽然时间还没有过,但是如果和佛法之间的缘分没有,自己没有皈入佛门,也是无济于事的。虽然现在佛法还在住世,但很多人对佛法没有信心,没有学习的缘分,佛法对他来讲起不了什么作用。而我们已经步入佛门,对佛陀生起了信心,对修行佛法有兴趣,这个就是“自之缘分圆满”。

这一条看起来很像是自圆满,因为自己要皈入佛门。但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讲了,这一条其实主要是观待佛法住世,这里的重点是放在我们所皈入的佛门本身。也就是说如果有佛法,我们可以皈入;如果没有佛法就没办法皈入。虽然这里面有自己的因素,但重点是放在所进入的佛门本身的。皈入者是我,所皈入的是佛门,佛门和我之间的因缘是圆满的。虽然也有我自己的因素,但主要是佛法在住世期间,佛法和我之间的缘分已经成熟了。

世间上的这些不学习佛法的人,生在佛法住世的时间段中,我们敢肯定地说,这些没有学习佛法的人的相续中没有善根、没有缘分吗?不能这样说,只能说他的缘分还没有成熟。佛法虽然住世,但是他和佛法之间没有建立起一种因缘,他的种性、善根没有成熟。所以说佛法虽然住世,但对他来讲缘分没有圆满。这里讲的是我和佛门之间的缘分圆满了。“自之缘分圆满”,就是说自己方面有一定的条件,还要所修的法和我之间的缘分是圆满的。主要是观待他方而安立的,因为有佛法住世,我才能趋入佛门。如果没有佛法安住的话,我就没办法趋入佛门。

前面讲导师、法还有时间都是具有的,我和佛法之间的缘分也是圆满的。因为有了佛门,我们才可以步入。所以说一定要观待佛门本身的他缘,佛门本身的他缘具有了,并且我也进去了,这个缘分就圆满了。因为这个缘分是两方面的,既要有我自己的善根,也要有佛门本身的外缘存在。此处主要是强调这个外缘是存在的。那么我的这个因缘,也是在这里面成熟的。所以说我和佛门之间连上了这个缘分,这方面叫做自之缘分圆满。看起来很像自圆满,但是理解重点是放在他圆满、放在我们所入的佛门、有佛门我们才可以入。可以这样去理解自之缘分的圆满。

即便已经进入佛门,可是如果没有被顺缘的善知识所摄受,那么对正法的真理也将一无所知。如今已承蒙善知识慈悲摄受,所以为殊胜悲心圆满。

虽然我们已经和佛门之间已经建立这样殊胜的缘分,已经皈依了,但是不是所有条件已经圆满了呢?皈依之后还不能说所有条件圆满,还要看有没有办法被顺缘的善知识摄受。如果进入佛门之后没有遇到殊胜的善知识、或者没有被顺缘的善知识摄受的话,我们没办法知道佛法到底是怎么样建立的真理。

所以过去也有,现在也有,未来还会有这样的人,对佛法有兴趣,皈依的仪式也参加过,也取了法名,但是只是顶顶礼、供养一下、朝拜一下寺院、做一点义工、做一点事情等等,仅此而已。不知道佛法中讲的内容,不知道自己所皈依的三宝是怎么回事,不知道自己皈依佛门到底是要干什么,佛法所讲的主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样即使皈依之后也没办法得到殊胜的利益和受用,所以这个条件其实是不圆满的。虽然他已经进入佛门,但是真正来讲要用佛法调服相续,要有完全的、圆满的机会修学佛法,这个条件其实并不圆满,这个“暇满人身”还有缺陷。

所以被善知识摄受很重要。后面我们讲第六品以及大恩上师现在在讲的《心性休息》中的“依止善知识”中也讲了上师的法相、是怎么样安立为善知识等。真实的善知识一定是有悲心来摄受弟子逐渐迈向解脱的。善知识自己对于佛法的教义要有所领悟、要非常熟悉,也愿意去引导弟子一步一步地接受修行佛法。作为善知识只有自己对佛法有了体会、有了解,才会把佛法的殊胜内容传授给弟子。如果没有人讲解,没有善知识摄受的话,我们对正法的真理将一无所知。即便是通过自学的方式了达一点点佛法的概念,学习到佛法的知识,但是如果要想实修调服烦恼,没有善知识的窍诀也是很困难的。后面在广说的时候还要引用一个公案来说明这个问题。

如果没有上师摄受,我们会对正法的真理一无所知。现在已经承蒙善知识慈悲摄受,尤其是在菩提学会,大恩上师已经摄受了道友们。经常能够听闻上师的教言,不断地接受上师对我们修行的建议、纠正我们在修行过程中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这其实是在依止上师。

依止上师是不是一定要二十四小时或者长期跟随上师身边?这个不确定。很多上师都讲了这个问题,现在是网络时代,通过网络完全可以依止上师。我们在依止上师的时候定位一定要在上师身边如何如何。当然有些人有因缘在上师身边安住,有些不一定,其实待在上师身边的时间长短和解脱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法王如意宝依止根本上师六年,只在上师身边待了六年时间。无等塔波依止密勒日巴尊者也就十三个月,但是他们的成就、他们的事业是不可思议的。(待续见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