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365颗钻石 返回

365颗钻石

仰望虚空 2023-01-08


堪布的365颗钻石


从今年(2018 年)1 月 1 日开始,我准备每天发一条藏文微博,内容是摘自不同经论的佛法教言,非常具有加持力。这些教言,前辈大德十分重视,尤其是我的上师们经常引用,我自己也曾背诵过。我将此翻译成汉语,与你分享。你若能背诵词句、依文修持,应该会有极大利益。


01.01

法王晋美彭措:

莫舍己道,勿扰他心。

 

01.02

《方广游戏经》:

行善积德,离苦得乐。

具足福德,所愿皆遂,

摧毁魔众,速得菩提。

 

01.03

寂天菩萨:

我宁可失坏供养、恭敬、身体、

资具,以及其他善根,

也绝不能有损利他心。

 

01.04

《萨迦格言》:

自己所需诸论典,每日之中记一句,

如同蜂蜜及蚁窝,不久即将成智者。

 

01.05

《殊胜赞》:

对外道典籍越深究,

对怙主(佛陀)您就越坚信。

 

01.06

全知麦彭仁波切:

对于殊胜教言,先要去看,

再去思考并生起定解,

之后去如理行持。

 

01.07

《大乘经庄严论》:

了悟诸法如幻的圣者,

在恶趣中流转投生,

也像入于花园一样快乐,

纵遇兴盛、衰败,也不会被烦恼染污。

 

01.08

《金刚经》:

过去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01.09

《宝灯经》:

信为前行如生母,能护功德令增上。

 

01.10

《卫萨空行母自传》:

唉玛火,

皈依总集措嘉空行母,

无比强烈之信而祈祷,

遣除内外密之诸违缘,

一切所愿成就求加持。

 

01.11

《中论》: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01.12

《大涅经》:

应当了知,我涅后,

若有人听闻甚深大乘典籍,

并对其生信,未来千百万劫不堕恶趣。

 

01.13

《大乘经庄严论》:

具有智慧的菩萨,

对一切众生的爱,

远远超过凡夫人对自己、妻子、

儿女、亲友的爱。

 

01.14

《水木格言》:

只是多闻却未实修,

自心不会有多大改变,

犹如水中浸泡百年的石头,

自性始终是干燥的。

 

01.15

龙猛菩萨:

富翁在愚夫中也有,

英雄在动物中也有,

但能说真理的人,

在此世上却极罕见。

 

01.16

弥勒菩萨:

老天虽然降下大雨,但种子坏了,

也不可能发芽。

诸佛尽管出现于世,

但无缘之人也得不到善妙的解脱。

 

01.17

《四百论》:

调伏一个众生令其发菩提心,

其功德远远超过修造这世上最高的珍宝塔。

 

01.18

龙猛菩萨:

谁具世间正见,千世不堕恶趣。

 

01.19

麦彭仁波切:

要舍弃散乱愦闹。若实在不能舍弃,

则去与贤者交往,这是最好的“药”。

 

01.20

贡塘丹毕准美:

世间万法纵然难以全部了知,

略知一点也会得到大利。

江河虽然无法全部饮光,

喝上几口也可以解渴。

 

01.21

《君规教言论》:

人有好坏不同,

功德、过失都藏在心中,

不管嘴上怎么说,

了解他还是要看行为。

 

01.22

根登群佩:

富人有富人的哭泣,

穷人有穷人的哀嚎,

人人都背着痛苦包袱,

轮回之中难觅快乐。

 

01.23

章嘉国师《利他甘露精要》:

若观上师与本尊无二无别,

以强烈的信心、

虔诚的恭敬心由衷祈祷,

所做一切必定如愿以偿。

 

01.24

圣天论师:

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

彼亦成死缘。

 

01.25

莲花生大士:

诸弟子对修法切莫拖延,

应以大精进来修行,

遇法如百日一餐极难得。

 

01.26

米拉日巴尊者:

无人山谷岩洞中,恒具出离厌世心,

上师乃为三世佛,强烈坚信永不离。

 

01.27

《入行论》:

吾生终归尽,死期必降临。

 

01.28

麦彭仁波切:

该保密的事情,除了自己谁都不要说,

否则密友传密友,秘密就会遍天下。

 

01.29

根登群佩:

从孩提到耄耋,

自己的心变化过很多次,

这一点凭经验观察即可清楚。

因此,当下的心念又有什么可信度?

 

01.30

《入行论》:

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

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01.31

班玛敦德:

阿吙!

十方诸佛佛子知,悲视颠倒因果者。

大恩本传众师知,悲视颠倒因果者。

殊胜本尊观音知,悲视颠倒因果者。

02.01

佛经:

宣说甚深微妙法,倘若于此未生信,

亦不随意作诋毁,当念法性不思议。


02.02

夏嘎巴:

愿我生生世世中,不食父母众血肉,

愿以悲尊佛加持,永不贪爱诸肉食。

 

02.03

《华严经》:

小智于此法,不可悉通达,

若净智慧目,则可趋入彼。

 

02.04

《经庄严论》:

佛子依胜勤,成熟有情众,

为他一善心,久劫亦不厌。

 

02.05

《莲师略传》:

白天修观世音菩萨,为众生念六字真言,

报恩六道父母众;晚上修莲花生大士,

为自己念莲师心咒,浊世众生得救护。

 

02.06

《宝性论》:

圣者已断除,死病与老苦,

依业烦恼生,彼无故彼无。

 

02.07

龙猛菩萨:

自己的身体,

用尖刺触碰都难以忍受;

他众的身体,

用兵刃砍割令其丧生,

又怎能忍心呢?

 

02.08

全知龙钦巴:

典籍教言以及记录等,

虽聚种种所需深义书,

若无修持临死书无利,

当观心性即是吾忠告。

 

02.09

班玛敦德:

愿以善果悉清净,

食众生肉诸罪障,

亦得面见千佛陀。

 

02.10

《毗奈耶经》:

假使大海离开波浪,

佛陀的慈悲也不会离开众生。

 

02.11

《摄大乘论》:

具足大方便,烦恼菩提支,

轮回寂法性,如来不可思。

 

02.12

《正法念处经》:

何人造罪恶,此为不吉祥,

初中后皆厄,圣者所呵斥。

 

02.13

《俱舍论》:

虽非圣者然而于,父母病人说法者,

最后有者之菩萨,供养功德无有量。

 

02.14

《无热恼请问经》:

依缘则不生,彼生无自性,

依缘彼空性,悟空不放逸。

 

02.15

麦彭仁波切:

虽此大地满恶人,然自当持高尚行,

如是行持则自己,自然功德圆满成。

 

02.16

《中论》:

瞿昙大圣主,怜愍说正法,

悉断一切见,我今稽首礼。

 

02.17

圣天论师:

于相续假法,恶见谓真常,

积集假法中,邪执言实有。

 

02.18

法王如意宝的前世——伏藏大师列.绕朗巴,

授记自己转世的七种标志:

降魔金刚之化身,出生年不变,鸡年降生;

出生地不变,为秋及迥内;

父族不变,名班玛德瓦;

母名不变,即耶衣措姆;

身不变,掌具空行坛城;

语不变,庄严如海三藏;

心不变,认识法身本面。

 

02.19

《正法念处经》:

了知功与过,此为智者相;

不知功与过,则是愚者行。

 

02.20

《菩提心释》:

纵无利他力,恒有利他心,

何人有此心,彼亦谓利他。

 

02.21

麦彭仁波切:

孩童时受玩具游戏所惑,

年轻时受贪嗔对境所惑,

年老时受身心衰败所惑,

一生始终被放逸迷惑。

 

02.22

佛经:

动念大无明,能堕轮回海,

若住无念定,无垢如虚空。

 

02.23

法称论师:

慈等痴无违,故非尽除过。

 

02.24

《智慧庄严经》:

执着于相的凡夫俗子,

在此世间界,

将“无”妄执“有”而行。

 

02.25

《殊胜赞》:

我舍弃其他本师,而皈依佛陀您,

为什么呢?

因为您没有过失,只有功德。

 

02.26

《中论》:

内外我我所,若尽灭无有,

诸取即为灭,取灭则生灭。

 

02.27

《大宝积经》:

不变之法界,智者通达彼,

凡愚则迷惑,心净可了悟。

 

02.28

《梵施王所问经》:

善说佛法时,恶者谓非理,

无信生疑惑,多劫成疯癫。



03.01

龙猛菩萨:

若有不空法,则应有空法。

实无不空法,何得有空法?

 

03.02

《毗奈耶经》:

自由是快乐的,没有自由是痛苦的,

互相损害的业缘,是难以超离的。

 

03.03

《格言宝藏论》:

不因赞称而高兴,不因辱骂而忧伤,

善持自之功德者,此乃正士之法相。

 

03.04

《大乘经庄严论》:

信劣界极劣,劣伴普围绕,

正说深广法,无信成立此。

 

03.05

《华严经》:

犹如空中之鸟迹,无法观见无法言,

如是善逝佛子地,以意心境无法知。

 

03.06

《缘起赞》:

无上导师之圣教,有幸值遇源师恩,

此善回向无余众,承蒙正师摄受因。

 

03.07

《教言宝论》:

与人和谐相处是很好,

但若所做都模仿别人,

这是没头脑的行为。

精通多种语言是很好,

但若忘记自己的母语,

这是很羞耻的行为。

 

03.08

《入行论》:

得如是暇已,我若不修善,

无余欺过此,亦无过此愚。

 

03.09

《宝云经》:

世间心所画,心者不见心,

善业或恶业,皆由心所造。

 

03.10

观音菩萨:

谁遇难时能忆念我,

我即能遣除一切灾难,

这是我往昔发愿的结果。

 

03.11

《教言宝论》:

哪怕对最爱的孩子、最亲的朋友,

也不能说出自己的秘密。

因为当他们极度欢喜或非常生气时,

心里的秘密就会不小心泄露。

 

03.12

根登群佩:

对大高官善于溜须拍马,

对富贵者善于谄媚取宠,

总之,

在飞黄腾达者面前演戏的无愧之人,

如今可谓比比皆是。

 

03.13

《中论》:

若无有净者,由何而有贪,

若无有不净,由何而有恚?

 

03.14

萨迦扎巴加参:

贪着今生不是修行人,

贪着轮回不是出离心,

贪着自利不是菩提心,

心有执着不是正知见。

 

03.15

《中观宝论》:

无见堕恶趣,有见趋善趣,

如实知真义,不依二解脱。

 

03.16

寂天菩萨:

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

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

 

03.17

《善说宝论》:

通达轮回与涅槃一切法如幻、

如水月,现而无实,

并对此进行修持,

则可根除百恶之患。

 

03.18

阿底峡尊者:

众人中要观察自己的语言,

独处时要观察自己的心。

 

03.19

华智仁波切:

快乐不如受痛苦,快乐令五毒炽盛,

痛苦令罪业消弥,痛苦乃上师恩赐。

 

03.20

《亲友书》:

何者昔日极放逸,尔后行为倍谨慎,

如月离云极绚丽,难陀指见乐同。

 

03.21

《教王经》:

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

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

 

03.22

麦彭仁波切:

或由年龄未成熟,或是孤陋寡闻者,

自己往昔所做事,亦有众多自所笑。

 

03.23

《四百论》:

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

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

 

03.24

华智仁波切:

对心不利的法,只是口头的法,

不是真正的法。

如果心没有改变,

闭关百年也徒劳无益。

 

03.25

宗喀巴大师:

辨别细微理性之智慧,

诸论转为教言之修行,

精通言辞诀窍之辩才,

于此世间乃为三珍宝。

 

03.26

《入行论》:

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

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

 

03.27

夏嘎巴尊者:

出现恶语时,应该修安忍;

具足财富时,应该做布施;

身康体健时,应该转绕礼拜;

精力旺盛时,应该精进修行。

 

03.28

佛经:

正法者,

初善、中善、后善。义妙、文巧。

纯一、圆满、清净、鲜白。

 

03.29

《回诤论》:

性空缘起法,中观道一体,

无比善说者,佛前我顶礼。

 

03.30

《教王经》:

吾为护身舍财产,为护生命舍身财,

为护正法可舍弃,财产身体与生命。

 

03.31

《佛说大乘十法经》:

相烟即知火,鸳鸯以显水,

复相知诸性,菩萨大名称。


04.01

龙猛菩萨:

善知识法相,略说当了知,

知足悲具戒,有除烦恼慧,

彼等若教诲,汝应知恭敬。

 

04.02

《因缘品》:

纵然造小恶,来世大恐怖,

并生诸祸患,犹如毒入腹。

 

04.03

顶果钦哲法王:

勿忘上师,时时祈请。

勿随妄想,善观自心。

勿忘死亡,坚持佛法。

勿忘众生,慈心回向。

 

04.04

《中论》: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04.05

华严经:

不可思世间,纵经烈火焚,

虚空不可坏,本智亦如是。

 

04.06

龙猛菩萨: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04.07

《密严庄严经》:

如同能烧火,无所烧则无,

如是见薪焚,空性火亦灭。

 

04.08

《中论》: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04.09

佛典:

佛非水洗众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

非将已德移于余,唯为说法令解脱。

 

04.10

龙猛菩萨:

讽诵灯镜印,火晶种酸声,

令蕴结生者,不迁智者知。

 

04.11

《中论》:

定有则著常,定无则著断。

是故有智者,不应著有无。

 

04.12

《三摩地王经》:

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

若诸根为量,圣道复益谁? 

 

04.13

《时轮金刚略续》:

诸智者、比丘,对于我的教言,

应像冶炼、锻造、打磨黄金一样,

通过观察而接受,

不应以恭敬而遵从。

 

04.14

法王晋美彭措:

言行恒时随顺友,秉性正直心善良,

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04.15

《罗睺罗般若赞》:

无可言思般若度,不生不灭虚空体,

各别自证智行境,三世佛母我敬礼。

 

04.16

《正法念处经》:

火可令变凉,风可令系缚,

日月可令坠,业力不可惑。

 

04.17

龙猛菩萨:

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

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04.18

《维摩诘经》:

目净修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

久积净业称无量,导众以寂故稽首。

 

04.19

《大般涅经》:

皈依三宝者,远离诸恐怖。

 

04.20

《亲友书》:

即便见闻地狱图,忆念读诵或造形,

亦能生起怖畏心,何况真受异熟果。

 

04.21

《涅经》:

皈依诸佛者,乃为真居士,

始终不皈依,其余天尊众。

 

04.22

寂天菩萨:

死神不足信,不待罪净否,

无论病未病,寿暂不可恃。

 

04.23

《胜光明经》:

何人千劫中,造作极重罪,

若以猛忏悔,彼等皆清净。

 

04.24

《中观庄严论》:

分析何实法,某法无一性,

何法一非有,彼亦无多体。

 

04.25

马斯绕嘉大师:

恐惧未出时,应怀畏惧心,

一旦恐惧现,不惧而接受。

 

04.26

至尊根噶卓确:

若为养父,不可杀母;

为弘自教,不可坏他。

 

04.27

金刚持如来:

白天杀梵志,并造无间罪,

若于此教言,无疑得解脱。

 

04.28

麦彭仁波切:

若证虚空般觉性,

遗忘之事极鲜少。

 

04.29

《普作续》:

虽为人天身,意则法性佛,

彼恒利众生,不勤而乐住。

 

04.30

萨迦班智达:

大乘遮食肉,否则堕恶趣。



05.01


龙猛菩萨:


此等诸有情,不生亦不灭,


若析此众生,如梦如芭蕉。


 


05.02


宗喀巴大师:


通达一切佛法不相违,


一切教典显现为窍诀,


轻易获取如来秘密意,


由从大患深渊中救护。


 


05.03


《经庄严论》:


意罪自性恶,非理色非理,


疑法何须说,等舍善无过。


 


05.04


寂天菩萨:


自迷痴狂徒,呜呼满天下。


 


05.05


龙猛菩萨:


知此诸法空性理,一切业果依缘起,


稀有又此极稀有,稀奇又此极稀奇。


 


05.06


月称论师:


此中犹如已觉位,乃至未觉三皆有,


如已觉后三非有,痴睡尽后亦如是。


 


05.07


《无垢经》:


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


遍满虚空界,彼将胜虚空。


 


05.08


莲花生大士:


心为明明清清,


有则一无所有,


现则轮涅诸乘。


 


05.09


世亲论师:


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


持教法者唯讲经,持证法者唯修行。


 


05.10


《法华经》:


志念力坚固,常勤求智慧,


说种种妙法,其心无所畏。


 


05.11


莲花生大士:


恶人之语如毒树,


触于何处断一节。


 


05.12


龙猛菩萨:


若欲趋善趣,当修习正见,


邪见者行善,其果亦难忍。


 


05.13


《因缘品》:


虽造微小罪,来世受痛苦,


虽积微小福,来世得安乐。


 


05.14


《宝性论》:


何人一心为佛法,无有散乱意宣说,


相合获得解脱道,当如佛语作顶戴。


 


05.15


世亲论师:


本师世目今已闭,堪作证者多入灭,


未见真谛放肆者,以邪分别乱佛教。


 


05.16


龙猛菩萨:


不要分别勿思维,不要改造自然住,


不改无生之宝藏,三世诸佛之足迹。


 


05.17


《经庄严论》:


犹如具慧者,极慈诸有情,


众生于自妻,子亲非如是。


 


05.18


《三摩地王经》:


妙相庄严之佛像,无论行住与坐卧,


何人观想彼佛陀,佛于彼前恒安住。


 


05.19


《胜乐金刚续》:


众生意乐不思议,佛陀游舞不思议,


虽与自宗不相同,不可诋毁而舍弃,


发愿一朝能通达。


 


05.20


龙猛菩萨:


本来无生之法性,若已通达其意义,


于沉轮回淤泥众,自然生起大悲心。


 


05.21


《量理宝藏论》:


慈等与我不相违,因非能断轮回根。


无我与我相违故,现见无我彼即除。


 


05.22


《中观宝论》:


每日三时施,三百罐饮食,


不及须臾间,修慈一分福。


 


05.23


《中论》: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05.24


根登群佩:


看似令人快乐的世间美满,


得到后会有各自的痛苦,


如梦般的短暂快乐结束后,


总有让你厌烦的因缘出现。


 


05.25


德巴堪布祈祷文:


麦彭上师加持入心间,


根桑上师教传无二得,


晋美上师窍诀融于意,


祈祷嘉扬智比罗珠尊。


 


05.26


《法华经》:


志念力坚固,常勤求智慧,


说种种妙法,其心无所畏。


 


05.27


乔美仁波切:


当下内观观自心,观心不见即空性,


见性彼中自放松,别无余大手印法。


 


05.28


龙猛菩萨:


佛能灭有无,于化迦旃延,


经中之所说,离有亦离无。


 


05.29


《阿含经》:


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


行如芭蕉,识为幻法,最胜所说。


 


05.30


法王晋美彭措:


三世一切佛,甚深广大法,


摄为善心行,有缘者当修。


 


05.31


第一世敦珠法王:


修时一切皆不修,


目视虚空则即可。




06.01

佛经:

不知正法者,凡愚生死长。

 

06.02

华智仁波切:

所现与前相同,解脱迥然有异。

 

06.03

《定解宝灯论》:

仅是宗派术语义,纵经百年勤思维,

若无宿修成熟因,具大智慧极精进,

然却不能通达也。

 

06.04

《释量论》

于见不见事,现量及比量,

一切理无害,此乃无欺惑。

 

06.05

寂天菩萨:

积护耗尽苦,应知财多祸,

贪金涣散人,脱苦遥无期。

 

06.06

《戒律根本论》:

无教言不应修行……精进不松懈。

 

06.07

格西朗日塘巴:

愿我直接与间接,利乐敬献诸慈母,

老母有情诸苦厄,自己默默而承受。 

 

06.08

噶玛林巴:

以所知幻化十喻,汝应了知轮涅法。

 

06.09

圣天论师:

非有亦非无,非俱非非俱,

远离四边者,许为中观道。

 

06.10

《华严经》:

如聋奏音乐,悦彼不自闻,

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06.11

持明晋美朗巴:

念师乃为究竟之皈依,

利他乃为发心之本体,

正念乃为显密之修法,

其余众多形象皆放弃。

 

06.12

《弥勒发愿品》:

断除诸恶趣,明示善趣道,

能趋无老死,顶礼菩提心。

 

06.13

《右绕佛塔功德经》:

转绕佛塔者,远离于八难,

获得人与天,寿命悉长远。

 

06.14

《法华经》:

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

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

 

06.15

《法华经》: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06.16

《法华经》:

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06.17

《般若经》:

证悟诸法如虚空,

然于业及业果心敬畏,

此乃正法也。

 

06.18

《释量论》:

所取所舍性,及方便决定,

要义无欺故,可比度其余。

 

06.19

陈那论师:

妄念大无明,能堕轮回海。

 

06.20

《四百论》:

若于佛所说,深事以生疑,

可依无相空,而生决定信。

 

06.21

《释量论》:

所取所舍性,及方便决定,

要义无欺故,可比度其余。

 

06.22

宗喀巴大师:

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

一切依赖于自心,故应精勤修善心。

 

06.23

仲敦巴尊者:

对上者如帽子般顶戴,

对下者如护刃般爱惜,

对中者如耕牛般相处,

凡做何事莫太过自我。

 

06.24

《智慧树》:

智者闻逆言,饮之如良药。

 

06.25

《一百五十赞》:

愚者生怖畏,智者生欢喜,

中者开智慧,彼语皆利之。

 

06.26

佛经:

如支分积聚,故称之为车,

如是依诸蕴,俗谛名众生。

 

06.27

萨迦班智达:

圣士观察自过失,劣者观察他过失,

孔雀观察自身体,鸱鸮给人起恶兆。

 

06.28

寂天菩萨:

吾应除他苦,他苦如自苦,

吾当利乐他,有情如吾身。

 

06.29

《喜金刚续》:

众生本来佛,

然以客尘遮,

除彼乃真佛。

 

06.30

《华严经》:

犹如空中之鸟迹,极难观见无法言,

如是善逝佛子地,以意心境无法知。

07.01

《华严经 》:

是事虽为难,发愿行慈悲,

渐次具诸地,智者所能及。

 

07.02

《六十正理论》:

以此之善根,回向诸众生,

愿积福慧资,终得法色身。

 

07.03

全知麦彭仁波切:

无精打采不学者,纵过百年无上进,

若欲获得智者位,则当刻苦勤奋学。

 

07.04

贡塘丹毕准美:

无有根本福德,积财无法除贫,

树干离开湿润,树枝浇水何用?

 

07.05

全知麦彭仁波切:

今士寡闻智慧浅,偏堕嫉妒慢心高,

是故实难成利他,为自心修善说著。

 

07.06

《父子相会经》:

犹如明镜中,显现无自性,

影像之呈现,诸法如是知。

 

07.07

《月灯三昧经》:

如净虚空月,影现于清池,

非月形入水,诸法亦复然。

 

07.08

全知麦彭仁波切:

金粪等同圣者前,供四洲富有何用?

受持彼心铭刻法,必定满足其意愿。

 

07.09

佛经:

菩萨唯持一法,彼即为大悲心。

 

07.10

夏噶措智让珠:

口诵六字真言,心怀良善之念,

身行礼拜转绕,手转玛尼经轮。

 

07.11

月称论师:

是故以此缘起理,能破一切恶见网。

 

07.12

龙猛菩萨:

若有少立宗,则我有彼过。

我无承认故,我乃唯无过。

 

07.13

《四百论》:

如身中身根,痴遍一切住,

故一切烦恼,由痴断随断。

 

07.14

《杂宝藏经》:

得胜增长怨 ,负则益忧苦,

不诤胜负者 ,其乐最第一。

 

07.15

第一世敦珠法王:

外现鬼神之扰变,内现身体之病痛,

密现自心之苦乐,皆于无执中安住。

 

07.16

《经庄严论》:

诸位出家者,功德无有量。

精勤持戒者,胜在家菩萨。

 

07.17

佛经:

纵诸在家者,指甲上耕田,

我之出家众,生活无贫穷。

 

07.18

弥勒菩萨:

慈悲说爱语,坚稳与伸手,

决定解密意,此等具慧相。

 

07.19

龙猛菩萨:

童年学知识,冬季养奶牛,

春季播种子,此三成熟因。

 

07.20

《中观庄严论释》:

万法若有一成实,诸所知成永不现,

万法无一成实故,无边所知了分明。

 

07.21

《方广游戏经》:

三有无常如秋云,众生生死等观戏,

众生寿行如空电,犹崖瀑布速疾行。

 

07.22

华智仁波切:

但愿我在辗转投生的生生世世中,

就连其他有情的一根毛孔也不损害,

一心一意利益他们。

 

07.23

嘎达亚那尊者:

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

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

 

07.24

华智仁波切:

若没有经常皈依祈祷三宝,

虽然暂时对佛法有信心,

但人们没有主见,

外境善于蛊惑人心,

加之分别念很容易被诱惑,

因此很快会退失善心。

 

07.25

智悲光尊者:

如玛拉雅树林中,漂落普通一节木,

枝叶浸润旃檀香,依止何人即随彼。

 

07.26

《智慧树》:

纵然学论典,若不行持之,

如手持灯炬,盲人不见路。

 

07.27

大班智达根噶嘉村:

正士常人同做事,彼二报恩却不同,

于田撒下同种子,长出庄稼不相同。

 

07.28

《入中论》:

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

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

 

07.29

圣天论师:

为断妄分别,说空性甘露,

若人耽执空,汝亦应舍弃。

 

07.30

《华严经》:

犹如诸士夫,见水或闻水,

不除干渴苦,不修法亦然。

 

07.31

寂天菩萨:

危难喜庆时,心散亦应安,

经说行施时,可舍微细戒。

08.01

佛经:

以自身为例,切莫害他众,

令众欢喜外,别无余正法。

 

08.02

华智仁波切:

不懂佛教而弘扬佛法的所谓

“持教大德”,

当今时代比比皆是,

从根本上毁坏利乐源泉的佛法如意宝,

他们是最厉害的。

 

08.03

贡唐仓尊者:

世间一切现象,

你若看懂了,

它就是修行的好书,

若看不懂,

那只能将千经万论堆满自己书房。

 

08.04

《四百论》:

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

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

 

08.05

佛经:

对妙欲心生散乱者,

苦行或讽诵等行善皆无果。

 

08.06

寂天菩萨:

细究此世人,谁将辞此世?

孰生孰当生?谁为亲与友?

如我当受持,一切如虚空。

 

08.07

《乔美山法》:

若于父母金刚师,十地菩萨及佛陀,

积累善或不善业,佛说今生能成熟。

 

08.08

《金刚经》: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08.09

龙钦巴尊者:

今诩阿底之大象,称动念聚菩提心,

迷茫黑暗之境界,远离自性大圆义。

妙力力现尚不知,菩提心体何需言?

 

08.10

帝洛巴尊者:

显现不缚执著缚,断除执著那若巴。

 

08.11

圣天论师:

见法如虚空,仍信业果报,

稀奇真稀奇,稀有真稀有。

 

08.12

华智仁波切:

宁玛老人言若真,身口意中意为主,

修行正法心为要,其余善行岂有用?

 

08.13

《俱舍论》:

何者尽毁一切暗,

引众脱离轮回泥,

顶礼如理说法佛。

 

08.14

《释量论》:

敬礼于具足,除灭分别网,

甚深广大身,遍放普贤光。

 

08.15

《四百论》:

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

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

 

08.16

《中论》:

定有则著常,定无则著断。

是故有智者,不应著有无。

 

08.17

弥勒菩萨:

于此无所破,所立亦毫无,

真实见真性,见真性解脱。

 

08.18

《菩提道次第广论》:

圣教大宝未普及,虽遍迁灭于是方,

愿由大悲动我意,光显如是利乐藏。

 

08.19

根登群佩:

纵然愚者不随我,我绝不随愚者行,

此乃智者第一誓,纵遇命难也守护。

 

08.20

《四百论》:

先遮遣非福,中应遣除我,

后遮一切见,知此为智者。

 

08.21

佛经:

若于真如确信定解,

心中流露十万法藏。

 

08.22

《正法念处经》:

诸烦恼之根,即是为懈怠,

何人具懈怠,彼无诸善法。

 

08.23

《入行论》:

沙屋倾颓时,愚童哀极泣,

若我伤失誉,岂非似愚童?

 

08.24

《妙臂请问经》:

有时怨敌转为亲,亲爱如是亦为怨,

如是一类为中庸,即诸中庸复为怨。

如是亦复为亲爱,具慧了知终莫贪,

于亲当止爱分别,于心善法安乐住。

 

08.25

龙钦巴尊者:

不变觉性菩提中,现无断得轮涅相,

无能所取瑜伽士,无而显现奇可笑!

 

08.26

《圣宝箧经》:

一切诸法如善逝,

一切凡愚执相状,

行持世间本无法。

 

08.27

协钦嘉察班玛南嘉:

来世比今生重要,正法比世法重要,

利他比利己重要,此乃教言铭记心。

 

08.28

米拉日巴尊者:

达索贡玛之白岩,大鸟飞翔翅膀抖,

小鸟飞翔心胆颤,我米拉今此飞翔,

心里无有毫无惧。弟子若赏观此景,

野马母子有何看?

 

08.29

麦彭仁波切:

不忍微小火星贪爱之身体,

何能堪忍燃烧地狱之铁地?

 

08.30

大瑜伽士德阁班札:

逸然解脱瑜伽如日出,

即是法身显现诶玛吙。

 

08.31

米拉日巴尊者:

山间静修大行者,及作供养之施主,

彼二具有成佛缘,缘起精华即回向。

09.01

龙猛菩萨:

慧为见不见,一切功德本,

为办此二故,应当摄受慧。

 

09.02

《宝积续》:

且观万法之实相,

此等显现纤毫未改真稀有,

无论思维苦或乐,

实则无有改变哈哈。

 

09.03

佛经:

谛听梵天王,

祈祷诸佛尊,

福德极超胜。

 

09.04

《三相灯论》:

不难方便多,

是为利根故,

极胜秘密乘。

 

09.05

大持明者格玛燃匝:

证没证悟实相,

以远没远离耽著便可知晓。

 

09.06

萨绕哈巴《道情歌集》中说:

芝麻皮许之执著,亦永唯生痛苦已。

 

09.07

法王如意宝:

对所有佛教教派,要懂得互不相违;

对所有持教大德,要无偏观清净心。

 

09.08

《无死鼓声陀罗尼经》:

诸佛不思议,正法不思议,

圣僧不思议,于此生诚信,

果报不思议。

 

09.09

古大德:

理解如补丁,很快凋落;

觉受如云雾,很快消散;

证悟如山王,恒常不动。

 

09.10

寂天菩萨:

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

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

 

09.11

陈那论师:

安住无边底,生死大海中,

贪等极暴恶,大鲸嚼其身,

今当归依谁。

 

09.12

《大圆满心性休息》:

乃至自己之内心,尚未获得稳固前,

易受外境诱惑故,当喜安住静林间。

 

09.13

《华严经》:

比如聋乐师,能令他众乐,

然自听不见,不修法亦然。

 

09.14

《华严经》:

河中大海上,具船之舟子,

能度载他众,然自葬其中,

不修法亦然。

 

09.15

《华严经》:

比如糖甜味,说不能感受,

咀嚼可品味。如是空性味,

说不能感受,以修可品味。

 

09.16

大堪布静命菩萨:

若佛法衰败,修行人堪怜,

祈请慈悲佛,再三祈祷我。

外守净律仪,内修菩提心,

密获秘成就。

 

09.17

《文殊欲见略说经》:

观察诸蕴皆空性,犹如芭蕉无实质;

具诸殊胜之空性,并非如是之自性。

 

09.18

《楞伽经》:

外境悉非有,心变种种相,

似身受用处,故我说唯心。

 

09.19

龙猛菩萨《赞金刚心》:

见心即菩提,心乃五趣众,

苦乐诸法相,除心无少许。

 

09.20

圣天论师:

如对蔑戾车,余言不能,

世间未通达,不能摄世间。

 

09.21

《释量论》:

后心与余心,结续有何违?

 

09.22

《虚空藏请问经》:

纵演千百劫,佛智无有边,

如是持正法,彼福亦无量。

 

09.23

萨迦班智达:

持戒具德静命尊,禁行成就莲花生,

明智自在莲花戒,此为浊世第二佛。

 

09.24

怙主龙猛菩萨:

若住他人处,仰他人鼻息,

如何受轻蔑,不语最适宜。

 

09.25

月称论师:

苏醒无明眠,增智故名佛。

 

09.26

持明仓央嘉措:

柳树爱上了小鸟, 小鸟对柳树倾心。

只要情投意合, 鹞鹰也无隙可乘。

 

09.27

月称论师《四百论广释》:

寻思论典的黑暗所遮蔽的心眼,

当下已经开启。

以此获得之福德,

祈愿众生得到现见真如的慧眼。

 

09.28

《华严经》:

如来出世间,为世除痴冥,

如是世间灯,希有难可见。

 

09.29

龙猛阿梨:

极其愚痴者,忘失终将死,

欲造种种事,当知魔所惑。

 

09.30

《四百论》:

菩萨由意乐,若善若不善,

一切成妙善,以意自在故。

10.01

《大手印明点》:

若无灌顶无成就,如同榨沙不出油。

若于未得灌顶者,何人傲慢传续典,

师徒二者命终时,纵得悉地堕地狱。

 

10.02

龙猛菩萨:

于众饶益心,或如草丝柔,

或如火炽盛,或如山傲然,

或如军猛厉。

 

10.03

《水木格言》:

君主虽善眷恶,彼前亦难依止,

毒蛇所缠旃檀,谁会依于其前。

 

10.04

麦彭仁波切:

无论享乐受痛苦,智者深思有促进,

纵然百见苦与乐,无心愚者无收益。

 

10.05

贡塘丹毕准美尊者:

毒与药之苗芽,结果毫无错乱,

善与不善之业,不会生出他果。

 

10.06

《君规教言论》:

虽有见他人眼目,若观自己时需镜,

倘若不内观自心,难以现见自过失。

 

10.07

寂天菩萨:

为于十方际,成办有情利,

吾行愿得如,文殊圆满行。

 

10.08

《仓央嘉措道歌》:

洁白的仙鹤啊,

请把你的翅膀借给我,

我不会飞到很远的地方,

我到理塘转转就回来。

 

10.09

龙猛菩萨:

凡愚贪恋色,中者离贪欲,

胜者已了悟,色等性解脱。

 

10.10

萨迦扎巴嘉村:

信心智慧善根皆低劣,

无缘趣入正法诸有情,

以我善巧方便事业力,

摄受彼等行持诸善法。

 

10.11

《三摩地王经》:

如来藏遍诸有情,

于此无有非法器,

此等众生皆成佛。

 

10.12

《喜金刚》:

非由他说俱生智,何处亦不可获得,

唯有上师方便示,依自福德而了悟。

 

10.13

龙猛菩萨《赞金刚心》:

众生意乐异,所缘本尊异,

心宝解脱外,无修余本尊。

 

10.14

《喜金刚》:

身住大智慧,远离诸分别,

遍诸事物者,住身非身生。

 

10.15

世亲论师:

守戒具足闻思慧,

极为精勤而修行。

 

10.16

贡智云登加措:

上师的好坏,由弟子的言行而推知。

 

10.17

华智仁波切:

傲慢者无满足之时,嫉妒者无欢喜之时,

贪欲者无餍足之时,嗔恨者无和睦之时,

吝啬者无具财之时,愚痴者无成事之时,

心乱者无快乐之时。

 

10.18

《方广游戏经》:

信心开启诸法之门,亦令自心堪能。

 

10.19

《莲苑歌舞》:

于上长官数数已交税,交税无止随缘而放弃;

于下仆人数数已赏赐,赏赐无止随缘而放弃;

于中亲友数数已呵护,呵护无止随缘而放弃;

于己怨敌数数已争斗,争斗无止随缘而放弃;

于己良田数数已种植,种植无止抛舍成荒地;

于己屋室数数已居住,居住无止徒步入空山;

于己食物数数已享用,享用无止就此修苦行;

于己衣裳数数已穿着,穿着无止赤身而远去。

当机立断迅速修佛法,当机立断迅速修死道,

我此誓言诸佛请垂念,我此承诺自心为见证。

 

10.20

华智仁波切:

烦恼弱则痛苦消,烦恼灭则痛苦尽,

若欲断除诸苦根,摧毁惑敌极微妙。

 

10.21

续部:

若未令师喜,若未获灌顶,

于此听闻等,无果而坏己。

 

10.22

佛经:

自为自怙主,余者岂可怙?

自成自怙主,解脱一切苦。

 

10.23

寂天菩萨:

天王亦难享,知足闲居欢。

 

10.24

龙猛菩萨:

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

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

 

10.25

《莲苑歌舞》:

暂时的出离,是魔王之幻变,

难道不知道它毫无意义吗?

偶尔的信心,是心态之变换,

难道不知道它并不长久吗?

 

10.26

佛经:

纵降金钱雨,世人无满足,

财具患无义,智者皆通达。

 

10.27

《法集要颂经》:

若众多男女,强壮亦殁亡,

何能保此人,尚幼能定活?

一类胎中死,或是临产时,

又有始能爬,亦有能行走,

有老有幼稚,亦有中年人,

渐次当趣没,犹如堕熟果。

 

10.28

全知龙钦巴:

有时观察自现之顺缘,

了知自现觉受现助伴;

有时观察有害之逆缘,

即是断除迷执大要点。

 

10.29

印度帕丹巴尊者:

加持是由心而产生,

要多祈祷上师本尊。

 

10.30

博多瓦格西:

很多事情,并不是不该发生,

不是不该病的病了、不该死的死了、不该倒霉的倒霉了,

而是该病的病了、该死的死了。

生老病死的痛苦,

不是不该发生的突然发生了。

若不想生老病死,就要根除“生”。要根除“生”,就要断除烦恼。

所以,要与烦恼作战。

 

10.31

《君规教言论》:

多数自己享乐者,关心他人极稀少,

犹如入于他心中,明知实情乃智者。

11.01

龙猛菩萨:

若行世间法,生天不遥远;

若攀人天梯,解脱近在前。

 

11.02

世亲论师:

对治烦恼敌,救护恶趣众,

救治称论典,余宗无此二。

 

11.03

法王如意宝《暗示道歌》:

伴随长子文殊尊,云游种种诸世界,

必将亲睹极欢喜,以及忧伤之游戏。

 

11.04

《经验老人漫谈》:

若年轻时打好佛法基础,

年迈时修行则很容易。

若懂得一切佛法要义,

所作则成为修行正法。

 

11.05

宗喀巴大师:

您之一切事业中,语之事业最殊胜,

语之最即缘起故,智者依此随念佛。

 

11.06

华智仁波切:

年老闻思年轻修行法,

难以成办弘法利生事。

 

11.07

《缘起赞》:

讲说之中缘起说,妙慧之中缘起慧,

犹如世间之君王,超胜绝伦唯您知。

 

11.08

龙猛菩萨:

缘起法是佛陀宣说的所有法藏中,

最甚深、最珍贵之法。

若见到缘起法,

就会以智慧的形相见到佛陀。

 

11.09

法王晋美彭措:

吾等男女有缘众,身堡聚诸护法神,

语得不变谛实力,心现见法身本面,

与您无别求加持。

 

11.10

《法集要颂经》:

上日见多人,下日有不见,

下日多见者,上日有不见。

 

11.11

《幻化网续》:

佛陀不涅槃,佛法不隐没,

为调无明众,示现生灭相。

 

11.12

马鸣菩萨《修世俗菩提心论》:

由达诸法空,生悲众生流,

无边巧便行,是胜出离行。

 

11.13

《俱舍论》:

军兵等为同一事,一切人均如作者。

 

11.14

古大德:

本传上师加持入心间,

诸天本尊摄受得悉地,

空行护法如影而随形,

成办一切所欲增吉祥。

 

11.15

堪布德巴仁波切:

去于何处快乐因,见于何人善知识,

住于何处快乐乡,此乃三宝之加持。

 

11.16

法王晋美彭措:

祈祷皈依三宝外碉堡,

正知正念谨慎内碉堡,

修持通彻觉性密碉堡,

具三碉堡魔众不可害。

 

11.17

全知麦彭仁波切:

一旦胸怀极宽广,接受好坏诸事时,

方能位列正人中,是故广见极为要。

 

11.18

《大圆满心性休息》:

先前无量人已逝,如今人间多数众,

百年之内定死亡,未来一切亦复然。

 

11.19

《犍椎经》:

为示讲法时,击鼓敲犍椎,

闻声获解脱,何况去听闻?

 

11.20

米拉日巴赐予惹琼巴之遗言:

前后藏之四翼地,舍了义寻不了义,

请寻了义惹琼巴;多康六冈之地域,

不喜智者喜愚者,请依智者惹琼巴。

 

11.21

《幻化网续》:

何人敬三门,顶礼如来身,

福德若有形,世间不可容。

 

11.22

龙猛菩萨:

若人山顶坠落,不欲亦会下堕,

恩师赐予传承,不欲亦得解脱。

 

11.23

噶玛瓦尊者:

现在须畏死,如此临终则无惧。

我等与此相反,现在无畏死,

至临终时,用手抓胸。

 

11.24

邬金莲师:

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成所愿。

 

11.25

《慧海请问经》:

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

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

 

11.26

莲花生大士:

无信如朝北山洞,大悲日光无法入。

 

11.27

《大宝积经》:

若不信之人,不生诸白法,

犹如烧种子,不生根芽等。

 

11.28

全知智悲光尊者:

遇到几位具有法相和传承证悟的上师后,

若能对其以一心一意、身心交付的心来祈祷,以此信心、恭敬的因缘,

上师的证悟会融入弟子相续,

令其证悟无言自性大圆满的实相。

 

11.29

米拉日把尊者:

不祈祷上师者,欲得无分别智,

如朝北洞待日,彼难与师相应。

 

11.30

金刚持如来:

日日杀梵志,及造五无间,

若遇此教言,无疑得解脱。

12.01

《无生宝藏》:

皆不分别无所思,莫改自性悠然住,

无改无生珍宝藏,三世诸佛之遗迹。

 

12.02

《入行论》:

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

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

 

12.03

世亲论师:

为得善趣戒重要,

为离烦恼修重要。

 

12.04

米拉日巴尊者:

吾初畏死赴山中,数数观修死无定,

已获无死本坚地,此时远离死畏惧。

 

12.05

《大宝积经》:

由善业中生诸乐,见多无边佛刹土,

不善业中生痛苦,感受炽燃恶趣处。

 

12.06

《三摩地王经》:

造作积业永不无,轮回成熟黑白果。

 

12.07

《地藏十轮经》:

三界诸快乐,皆由三宝生,

若欲快乐者,恒时供三宝。

 

12.08

佛经:

明日与后世,不知何先至,

不为明日勤,精进于后世。

 

12.09

《日藏经》:

有情谁人皈依佛,俱胝魔众不能害,

纵破戒律心散乱,彼亦定能趋涅。

 

12.10

《大宝积经》:

心、意、识皆远离,

等持之处亦不舍,

此乃一切如来不可思议之密意。

 

12.11

《大乘庄严宝王经》:

若众生闻此《庄严宝王经》,

则能于西方极乐世界中莲花化生,

在如来正等觉阿弥陀佛前听闻正法。

 

12.12

吉祥萨绕哈巴:

远离大悲入空性,依彼不得殊胜道,

倘若唯一修大悲,住此轮回不解脱。

 

12.13

佛经:

何人俱胝恒河沙劫,

修持不定诸禅定,

不如受一偈传承,

彼之功德更超胜。

 

12.14

《功德藏》:

何行皆莫起邪见,印度多数自在者,

现贱屠夫恶人相,乃至极其低劣身。

 

12.15

全知龙钦巴:

如不净堆之上师,所化蛆眷多亦弃,

引信士入歧恶道,欲解脱者永莫依。

 

12.16

任达瓦大师:

十方诸佛与菩萨,亲住于我前虚空,

此外宣说解脱道,我心无动诸朋友。

 

12.17

《噶单父法录》:

彼至佛法末期时,

禅定为贪嗔所扰,

欲妙财魔频招手。

 

12.18

《别解脱经》:

如来之名号,世间极罕见,

人身极难得,出家亦为难,

如是出家众,净戒更为难。

 

12.19

全知龙钦巴:

无有此彼指定处,汝等何为我居何?

遗迹今无此何为?哈哈稀有真可笑!

 

12.20

大成就者萨绕哈巴:

我所作游戏,凡愚真疲惫。

 

12.21

《教诫比丘经》:

有者戒律为快乐,有者戒律痛苦因,

具足戒律胜安乐,毁坏戒律乃痛苦。

 

12.22

《无常经》:

呜呼诸法皆无常,生而毁灭之自性,

生之当下即为灭,是故寂灭得安乐。

 

12.23

《教诫比丘经》:

此戒律乃胜安乐,此戒律乃解脱道,

此戒律乃功德田,此戒律乃成佛因,

此戒律乃最殊胜,故当护持如眼目,

纵遇命难不舍戒,若舍则为极愚痴。

 

12.24

《修行利刃轮》:

奇哉未择似欢喜,此种显现无实质,

然而显现似存在,此法甚深劣难见。

 

12.25

寂天菩萨:

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

谁人恭敬我?谁复轻蔑我?

苦乐由何生?何足忧与喜?

 

12.26

《回诤论》:

若我有少宗,则我有彼过,

我无立宗故,唯我为无过。

 

12.27

全知龙钦绕降:

心生分别之时直视要,

已得定解之时安住要,

修行安住无修是为要,

修习无散即是吾忠告。

 

12.28

法王晋美彭措:

愿我生生世世中,上师本尊予摄受,

自在如海三学德,弘法利生任运成。

 

12.29

《广大游舞经》:

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

犹如甘露此法我已得,

纵为谁说亦不能了知,

是故默然安住于林间。

 

12.30

大成就者萨绕哈:

思维所思皆远离,无思安住如婴孩。

专心精勤师教言,无疑生起俱生智。

 

12.31

《六十正理论》:

此善愿诸众,积累福慧资,

福慧资所生,获得二身果。

在这一年当中,我每天都发一条佛典偈颂,并翻译成汉文提供给大家,从未间断。不知道你看了吗?


摘自唤醒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