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连载
第5期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
索达吉堪布 著
第一品:法会因由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在那时,世尊于正午之前,披着袈裟、手托钵盂,到舍卫城中乞食化缘。
〖著衣〗:
世尊出门之前都要先整理衣服,我们后学者就更不用说了。作为一名佛弟子,不管穿什么样的衣服,都应让人看起来顺眼。当然,这不是叫你去学打扮,而是应有的威仪必须具足,否则,很容易让世人对佛法产生邪见。
有些人学佛之后,就自以为看破一切了,衣服邋遢、蓬头垢面、懒于梳洗,以至于家人见了都退避三舍,同事见了也敬而远之,以为学佛必须有如此“境界”,这就有点走极端了。
其实,适当的穿着、得体的仪容,对在家居士来讲也是有必要的,这也是利益有情的一种方便。
〖乞食〗:
有人会问:“佛陀为什么也像我们一样,中午肚子特别饿,要出去化缘呢?”其实,佛陀并不是肚子饿,而是要给众生积累资粮的机会,并借机为他们传讲佛法。
《秘密不可思议经》中云:“佛陀体内没有内脏,犹如金丸。”《金光经》也说:“释迦牟尼佛显现上是在化缘,但并没有享用这些食物,因为佛陀从来不会饥饿。”
退一步说,即使释迦牟尼佛的肚子饿,他也可依神通把土木、石头变成食物,而不需要向人乞讨。依靠佛陀的加持力,一个东西能变化成无量之多,就算是不好吃的食物,也会成为醍醐美味,《现观庄严论》说:“在佛陀口中,低劣的饮食也能变成无上胜味。”
以前,释迦牟尼佛在毗罗然国安居时遇到灾荒,他担心出生于王族的阿难受不了这种苦,所以给他吃了一粒麦子,让阿难七天中都不饥饿。依此因缘,阿难对佛陀的加持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和希有感。不仅如此,佛陀还具有虚空藏等持,可圆满世间上的一切财富。因此,佛陀并不需要真正去化缘。
现在有些人说:“释迦牟尼佛是乞丐王。”这是一种毁谤,有极大的过失。尽管佛陀确实带比丘到城中乞食,但这完全是一种示现,就像佛陀已灭尽对“我”的执著,可显现上还要说“我的弟子”“我的施主”一样。
《金刚经》的译本,是大成就者加持过的
《金刚经》为什么以“金刚”为喻
长按二维码关注
以善存心,以德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