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不会产生意识?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构想出一种神奇的机器,这种机器可以计算所有能想象到的可计算函数,他还写了一篇有关论文叫《关于可计算数,以及对于可判决性问题的运用》,这也成为人工智能的最初设想。
从人工智能诞生至今,它的发展日益强大,给人类生活工作带来不可思议的便利,它似乎可以像人一样思考和作答。但这也不得不让人猜想人工智能是否真会像科幻电影中那样,有一天产生出意识。
关于这点,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是觉醒过的机器,或许会发展出自主意识,就好像此前谷歌的程序员在与Ai聊天中感到它有主观意识,Ai作出的回答似乎是经过一番思考的,并不只是电脑程序。而另一部分人认为Ai只是机器,虽然强大,但绝不可能产生意识。由于Ai的语言分析能力比较强,加上程序员自身对所问问题理解的局限性,所以出现Ai存在意识的错觉。
而科学界,大致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人脑有很多了不起的特性,比如幽默感、创造力、同理心等等,这些是人脑经过复杂的交互过程后呈现的结果,而意识本身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一个谜,所以人工智能难以企及;另一派认为人就像是有灵魂的机器,意识是涌现的产物,既然人可以有意识,机器为什么不能有。
对于这个问题,从佛教角度出发,会如何看待呢? 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
佛经里面讲过,比如有些植物,它本来是没有意识的,也没有情感,但是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它们会“产生”类似人类一样的意识。那么这个意识来自于哪里呢?就是平时民间所讲的附体。有时候确实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同样,对于人工智能,也可能有一天一个外来的意识附体到这个程序里,然后通过它的思维去操作这个程序。而人类,包括编程的人,都不知道这个思维是怎么产生的。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至少理论上不能排除。
第二种可能
佛教在讲到前世今生时提到,我们人的意识在投胎的时候,不是我们的大脑产生的,它来自于上一世、另外一个世界或者是另外一个人的意识,当它进入这一世父母的精卵时,就把这个细胞当作了自己,然后这个细胞慢慢变成这一世的身体。所以,意识进入人的身体时,它就是一个外来的东西,并不是从人类的大脑中产生的。
所以,如果意识要投生的话,它会投生到人类父母的精卵中,然后这个细胞会慢慢变成一个具有思维能力的生命。所以,意识投生到人工智能中的可能性,应该不太会有,但是附体的可能性从理论上讲是不能排除的。
很多人对这方面特别感兴趣,但是关于“人工智能是否能产生意识”这个问题,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非常确切的答案。如果从佛教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应该会有这样的一些看法。
素材来源: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灰色字为小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