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德育 >> 请相信孩子自我成长的能力 返回

请相信孩子自我成长的能力

一旦身为父母,心就会始终随着孩子的情况变化而起伏不定。孩子的身心健康需要操心,孩子的学习成绩需要操心......总之,有了孩子就有了更多的担忧和焦虑。


身为父母,该如何处置这颗焦虑的心呢?


前几天,同学聚会,爸妈们在一起谈论的最多的除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孩子的心理健康。


同学A说,孩子上初中了,本来一直都很乖巧,但最近不知怎么的,竟然用小刀片割伤了自己的手腕。同学A和丈夫情急之下便带着孩子去咨询了心理医生。现在情况虽然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是孩子的情绪很容易波动。为此,两口子焦虑不已。


同学B结婚晚,孩子才刚上小学四年级。他说,孩子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的,而且很容易急躁,一不小心就会发脾气,平时也没礼貌,不爱看书。


同学C的孩子才读小学五年级,就已经很叛逆了。父母一句话不合意,他就会发脾气,甚至甩脸色给父母看。父母越是让他做什么,他就越是不做,总是跟父母对着干。

......

本该是多年不见的同学开开心心的叙旧聚会,变成了大家吐槽自家孩子的吐槽大会。这种经历,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同感吧。可是,父母们在吐槽孩子之前,是否有好好想过:孩子的这些状况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是不是正如很多学者所言,这正是被我们父母们“逼”出来的呢?


庭环境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和身体


淑淑觉得,要想让孩子身体和成绩都理想,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对于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又是什么呢?


《儿童健康讲记》的作者李辛医生说:“父母首先要相信孩子自我成长的力量,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很重要。”


其实,孩子很多的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都与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


如今的家庭都尽可能地给孩子营造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不但试图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甚至还创造条件超前地满足孩子。

日常生活中,父母们常常利用周日或者节假日的休闲时间,开开心心地带着孩子外出玩耍及大吃大喝,回家后,父母和孩子往往身心疲惫,甚至有的孩子还因此而生病。这类状况,就是李辛医生在书中所说的“神气被扰”。


对此,李辛医生还在书中指出:现在的孩子常常因为吃得太多、太好,导致各种身体疾病,接触过多的信息则让孩子的心理无法承受,不会鉴别、选择,而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而这些状况究其原因,正是由于我们父母内心习惯性焦躁不安而投射出的急躁慌乱的外在家庭环境所致。


家庭氛围如果是急躁的、慌乱的,则肯定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影响。就上面三位同学的孩子所出现的问题,淑淑经过调查发现:同学A,因为丈夫的企业出现状况,内心也跟着丈夫一起焦躁不安。而同学B,婆媳关系不太融洽,家里时不时会出现一些争吵和互相埋怨的场面。同学C,夫妻之间有些误会,两个人经常互相猜忌。


三位同学对孩子的事情看上去都很“上心”,但其实都是带着怨恨去指责孩子,没有给孩子一个信任而安全的环境。

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01

父母要觉察自己的情绪

李辛医生在《儿童健康讲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思想、感受、欲望和情绪不一定是我们自己的,其实都在虚空中,等待我们和它相应,那是一个互联网。当你莫名其妙生气的时候,不一定是你在生气,是你周围的环境和人传递过来的,我们只是把它抓住了,以为是自己的,然后,启动自己的模式程序开始应对。


所以,我们得先让自己的内心对情绪有所觉察,之后才能让自己认出:这个强烈的情绪不是我自己的,我只是被卷进去了。


当我们能够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时,就能够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控制它,就能够想办法离开或者是改变我们的外部环境和家庭环境,给孩子建立一个舒适的、安心的和安全的环境。


而这些,又正是需要我们首先能够安静下来,只有安静下来才能体察得到的。


这时,或许有不少家长会说:“我无法让自己静下来观察自己的情绪怎么办?”是的,我们无法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平时的训练累积:首先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安静下来,这样保持一会儿,再慢慢增加保持的时间......这样练习下去,只要练习的次数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能够在关键的时候观察到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能够判断出这些不好的情绪来自什么地方、什么原因的时候,就可以着手去处理它了。

02

与孩子的内心交流

孩子出现问题,家长首先要从自己找原因。有时候看上去是孩子的问题,实际根子出在家长这里。


如果家长无法和孩子之间建立一个宽松、自然的交流模式,也就很难让孩子发展出合理对待自己的身心压力,学会和自己交流、和家人交流的良好模式。


在教育孩子上,淑淑觉得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给孩子来硬的。因为孩子需要自尊。


先改变家庭这个小环境


当做父母的内心无法平静的时候,小孩又做了一些不能让人平静的事情,这个时候,父母大多就会控制不住脾气。其实,我们可以在这个时候问问自己“我该怎么办?”找一下,为什么无法平静?真的是孩子的事情吗?


仔细分析一下,也许是因为我们的时间被挤占了,精力被透支了,就像装满了程序和垃圾文件的电脑,没有空间和内存了。这种情况下,也许是到了整理和清理垃圾文件的时候了。就比如,当你房间很乱的时候,看见这乱糟糟的环境,你的心也会乱糟糟的,找一件小东西都会很费劲,如果把他们清理干净,心情就会随之安静下来。精神、情绪上的整理也是如此,该扔掉的扔掉,该送走的送走,该挡住的挡住。


所以,问题不是孩子的言行,而是我们的身心内外已经被填满了,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


最后是要相信孩子自我成长的能力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可以首先做一下情景打断,当孩子卡在一个问题节点的时候,你要做的是让他离开这个情景模式,就好像他掉进了沟里,你得把他拉上来,而不是和理论如何掉下去的一样。他离开了那个地方,状态就会改变。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会自己一遍遍地去尝试,会有挫折、也会有退缩,但这是他们自动的开发过程。作为父母不要去过度干预,你要做的就是给他适当的引导。不要怕孩子受挫折,他只有经历了才会健康长大。


文字:淑淑

编辑:圆辉

采编:随明月

校对:济晟/云曦月

来源:德育行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情”也不过如此

命运的“游戏规则”

人生的路本来就弯弯曲曲

生命一呼一吸间,来日其实不方长

征   稿


我们专注于儿童德育教育、分享德育育儿经验,以德育的方式帮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无论您否是专业人士,只要您喜欢孩子,愿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期待您的来稿。


1.征集孩子所画、所写的作品,要求内容原创。


2. 征集儿童德育教育、德育育儿、德育故事方面的文章,要求内容原创,语言通顺易懂,主旨明确,德育故事需适合孩子阅读。


收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温馨提示:接收的稿件,默认智悲德育拥有使用权,修改权(修改标题、个别文字以及配有声、插画翻译成其他语言等),包括但不限于智悲德育相关联平台的使用,修改。征稿最终解释权归智悲德育网所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文字已获授权,版权由原作者享有,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