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 | 学子FM.07 返回

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 | 学子FM.07

大圆满龙钦宁提

前行引导文

华智仁波切 著

堪布索达吉 译

学子FM

朗读:圆健

丁四、思维数目差别: 

如果稍加审视众生的数量及次第,就会发现获得人身的众生实在是微乎其微。如经中说:“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饿鬼则如白昼之星;饿鬼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旁生则如白昼之星;旁生众生如夜晚繁星,而善趣众生则如白昼之星。”此外又说:“地狱众生犹如大地的微尘,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弥漫大雪,而人及天人仅仅如指甲微尘。”总之,善趣的身份少之又少。


当下我们可以进行观察,比如,在夏季里,仅仅一方草地上存在的含生或一个蚁穴中的蚂蚁数量,也超过了南赡部洲的人数。人类与旁生的比例多少是显而易见的。


人类也是一样,如果观察无有佛法光明之边地的人数,就会认识到生在有佛法光明地方的人极为罕见。尤其是具足暇满的人身更是绝无仅有……对此深思一番之后,想到自己如今已获得了真实暇满,应当感到无比欣慰、喜悦。如果暇满的所有功德十全十美,那么从今天起就已实现了所谓的珍宝人身。假设还有缺憾不足,那么即便世间法方面聪明伶俐、智勇双全,但也不能称得上是珍宝人身,只能算是普通人身,或者称为相似者、灾祸者、无心者、空返者。这种人就像手握如意宝却无义空耗,或者已到珍宝金洲却空手而归一样。如颂云:“获此人身宝,得摩尼难比,诸无厌离人,岂不见空耗?遇殊胜上师,得王位难比,诸无恭敬者,岂不视等伴?求发心律仪,得官位难比,诸无悲心者,岂不见抛石?得续部灌顶,轮王位难比,诸无誓言者,岂不付东流?见心性本面,见诸佛难比,诸无精进者,岂不见迷乱?”


这样的暇满人身也并非是偶然或侥幸获得的,而是多生累劫中积集二种资粮的果报。大智者称幢说:“得暇满人身,非由力强得,乃是积福果。”


虽然得到了人身,但对于无有正法光明而无恶不作的人来说,甚至比恶趣众生还下劣。如米拉日巴尊者对猎人怙主金刚说:“本来佛说暇满人身珍贵难得,但看见像你这样的人,便会觉得人身并没有什么珍贵难得的。”因此说,再没有比人身更容易成为恶趣坠石的了。


如今无论是行善还是造恶,主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由往昔积累的福德力,如今获得了具有十八种暇满的人身,如果没有求得殊胜妙法精华,而在追求今生的衣食住行和世间八法中无义虚度枉然耗尽,那么在临终时只能是手抓胸口,追悔莫及,那该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入行论》中说道:“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可见,今生就是决定永善或永恶的关键一步。我们要深深思索:如果今生没有得到坚固地(佛果),来世也很难再度获得这样的闲暇人身;一旦转生到恶趣之中,那么根本没有正法的光明,而且对取舍之处懵然不懂,后果只能是越来越向下堕入无边无际的恶趣中,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必须百般努力。在观想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后行回向三殊胜来摄持。对于以上道理,我们必须屡次三番地观修并付诸于实践。


经过这般实地修行,在自相续中对暇满难得生起定解的界限到底是怎样的呢?


应当像金厄瓦格西 一样。见到金厄瓦格西从来都是彻夜不眠,全心全意修持善法,善知识仲敦巴不禁关切地说:“弟子呀,身体的疲劳还是要消除,否则会导致四大不调的。”金厄瓦格西回答说:“身体恢复固然应该,但我一想到此暇满难得时,就觉得无有空闲休息。”金厄瓦格西总共念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终生从未睡眠过。在相续中没有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我们务必要精进修持。


虽得闲暇而乏真实法,

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


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

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


暇满难得之引导终


二、寿命无常


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


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丙二(寿命无常)分七:

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

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

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

六、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

七、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丁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由众生共同福德所形成,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四大洲、须弥山、天界以及铁围山等外器世界,虽然存留时间可长达数劫,但它们也是无常的,最终必定将因七火一水而毁于一旦。具体来说,在此大劫毁灭之时,内情众生由下而上逐渐化为乌有,到第一禅天以下所有众生无一存留。在此之后,天空中依次出现七个太阳,第一个太阳出现而烧尽一切树木园林;第二个太阳出现使得一切溪流池沼无余干涸;第三个太阳出现使一切大江河水全部干涸;第四个太阳使得无热恼大海也滴水不剩;第五个太阳出现时,外界深达一百由旬的大海之水荡然无存,随后逐渐干涸到两百由旬、七百由旬、一千、一万直至八万由旬深度,剩下的水,又从由旬、闻距开始,到最后连蹄印许的水也干涸无余;第六个太阳的出现焚毁大地雪山;第七个太阳出现时,须弥山、四大洲、八小洲、七金山及铁围山全部烧成一片火焰。火焰盘旋向下炽热到极点,焚尽一切地狱之处,火舌又直冲上方烧燃梵天所有空空荡荡的无量宫殿。此时此刻,光明天的小天子们惊惶失措地大呼小叫道:“如此大火燃烧起来了!”老天子们安慰他们说:“这样的大火以前也是烧到梵天以后就无影无踪了,不要惊惶,莫要害怕。”


就这样,经过七次大火之后,二禅天便形成了水云层,紧接着轭木、箭矢般的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光明天以下犹如盐溶入水般毁灭消失。经过了七火一水毁灭结束之后,下基的十字杵金刚风向上翻滚,三禅天以下犹如风卷尘埃般地灭绝一空。这样,容纳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一百俱胝数的四大洲、须弥山及天界全部同时灭亡,最后万事万物变成一大虚空。


既然大千世界也有变成空无一物的时刻,那么我们如秋蝇一样的人身,又有什么恒常稳固的呢?


对于上述的道理,我们要认真思维,诚心实修。


丁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上至有顶下到地狱底层的所有众生没有一个能逃脱死亡的。如《解忧书》云:“地上或天间,有生然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意思是说,有生必然有死,从善趣天界以下,有生而不死的事情可以说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也绝不会有“到底死还是不死”这种模棱两可的怀疑。


尤其是我们生在寿命不定的南赡部洲,又时逢末世,死亡很快就会临头。实际上,自从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便一步一步地向死亡靠近。人的寿命从来不会增加而只有减少,而且死魔犹如夕阳西下的阴影般片刻不停地越来越向我们逼近,在何时何地死去原本就无法确定,谁也不能肯定明天或今晚甚至仅仅现在呼吸间不会命归黄泉。如《因缘品》云:“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戚?”


又如怙主龙树说:“寿命害多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中,能得觉醒极稀奇。”这其中的意思是说:人们处于安然的沉睡中,平缓地向内吸气向外呼气,可是也不敢肯定在这期间就不会死亡,对于在睡眠期间没有死去而能安然醒来,也应当看成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


现在我们这些人虽然知道总有一天要死,但因为相续中没有生起死期不定的观念,以致于时时执著常有的生计,在患得患失中虚度人生,正当我们沉湎于辛辛苦苦追求今生的安乐、幸福、名誉之时,死主阎魔很可能手持黑索、紧咬牙关、獠牙毕露突然来到我们面前,到那时,纵然拥有英勇的军队、强大的势力、丰富的财产、智者的辩才、美女的身色、奔驰的良驹也都无济于事;即便钻进一个无隙可乘的铁箱子里,外面有数十万勇士手持锋利的兵刃,箭矛的尖端指向外面围绕保护着,也丝毫守护不了、遮挡不住。当死主阎魔将黑索套在他的脖子上时,他只能是面色铁青、泪眼汪汪、五体僵硬地被带到后世的大道中。此时此刻,勇士无法救护,大德不能吩咐,饮食无法引诱,无处可逃、无处可躲,无依无怙、无亲无助、无计可施,也无有任何尊者的大悲(所能庇护),哪怕是药师佛亲自降临也无法延缓寿命已尽的死亡。因此我们切切不可懒惰懈怠、一拖再拖,而应诚心修持临终时决定有益的殊胜正法。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