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若法实无性,云何而可异?若法实有性,云何而可异?【每日一颂】《中论》
戊三(抉择有实法为空性)分二:一、破有实法之本体——观行品;二、破彼之能立。
己二(破彼之能立)分三:一、破有实法之作用接触——观和合品;二、破因缘之能生——观有无品;三、破暂时缚解——观缚解品。
十五 观有无品
庚二(破因缘之能生——观有无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辛一(以理证广说)分四:一 、破四边性;二、 别破自性他性;三、修习离边中观;四、认识所离之二边。
壬二(别破自性他性)分二: 一、正破;二、除难。
癸二(除难):
对方不同意诸法无实有自性的观点,对此提出了质疑,中观宗以反问的方式破斥了对方观点。如颂云:
若法实无性,云何而可异?
若法实有性,云何而可异?
对方:如果诸法真实无有自性,怎么可以有变异呢?中观宗:如果诸法真实具有自性,怎么可以有变异呢?
按照月称论师、青目论师和果仁巴大师的观点,颂词前两句是讲对方的观点,后两句是说中观宗的观点。
对方辩驳说: “若法实无性,云何而可异?”如果诸法没有实有自性,如同石女儿一样,人们就无法见到其转变的过程,就像不能看见石女儿跳舞一样。然而,人们已经现量见到了外境、身心等一切诸法往他法的转变,比如,瓶子昨天存在,今天被打碎了;河流以前潺潺地流淌,现在已经干涸了;一个人原来很年轻,现在已经变老了等等。由此可见,诸法的自性应该是存在的。
中观宗把对方这一观点作为所立,以能立等同所立不成之应成因来破斥对方观点: “若法实有性,云何而可异?”如果诸法具有实有自性,为何会变异呢?不可能有变异。为什么呢?
因为,万法的自性非实有才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 就像镜中的影像不真实存在,才可以瞬息万变;如果实有存在,就不可能有变化或迁移的过程。比如,年轻人的本体如果实有,就永远不会变老;如果多年后他变成了老年人,就说明年轻人的本体决定非实有。
佛护论师等有些大德认为,颂词四句都在阐述中观宗自性无法变异的观点:诸法的自性如果存在(有实) ,则不能改变,因为实有存在之故;如果不存在 (无实) ,也不能改变,因为既然不存在,那改变什么?迁往他法转移什么呢?就像石女儿不存在,他现在变聪明的说法也不可能有。而世间除了有实法和无实法以外,不可能再有其他法。既然如此,为何说自性可以改变呢?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记忆板